糾正兩種偏見 路 邊 有人說:民聯是革命派,民陣是改良派。我看這不符合實際,說這話的人肯定沒 有認真讀過兩個組織的講話和文章,只是在那裡「想當然」。事實上,民聯與民陣 的綱領、組織架構等都相當接近。之所以搞成兩個組織,主要是歷史的原因和地理 的原因,而不是觀點、路線有何重大不同。要說激進、溫和之分,那麼在兩個組織 內部都有。 有些民運人士原先在共產黨內、在政府內有一定地位。曾經一度,主張有才能的 人進入黨內、權力機關內去搞改革更現實,更有效的論調盛行。我從來就不贊成這 種觀點。極權統治的特點就是國家(政府)壓倒社會,在這種統治下爭民主,說到 底,就是要建立民間社會(civil society)。因此,我一向提倡有才能的人要獨立 ,要獨立於權力機構之外。這並不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不止一次, 有好心人拉我入黨,也有過「大人物」要我去「入幕」,我都謝絕了。我決不否認 入黨作官可以幹好事,而且還可能更立竿見影。我很尊重黨內改革派的貢獻。但是 我認為,另辟途徑更重要,建立一個有自主性的民間力量更重要。 六四事件並不意味著在黨內搞改革不再有用處。今後我們仍需要與黨內改革派合 作。搞政治就是尋找同盟者。民間力量需要與黨內開明力量結盟。但是,找同盟者 的前提是你自己必須是獨立的力量,否則就成了找靠山。民間力量不與黨內改革派 結盟是一個策略錯誤,然而,瞧不起民間力量,以為入黨作官才最有利於民主改革 則是一個原則錯誤。 有兩種偏見應該糾正。其一是懷疑某些民陣人士的獨立性和民間性,仍把他們視 為「黨內改革派」。這已經與事實不符。當然,這些人士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要 注意「轉換坐標系」的問題。其二在民主運動中,不是重視一個人在民主運動中的 影響力和知名度,而是重視籠而統之的所謂影響力和知名度,有的人過去並沒有在 民主運動中出過力,但今天一旦加入民主運動,立即被視為要緊人物(只因為他們 原來的社會地位較高),反倒把一些老民運人士排擠到一邊。團結工會就不是這樣 ,瓦文薩原來只是一個被開除的普通工人,庫龍·米奇尼克(團結工會最重要的知 識份子顧問),原先在官方那裡也沒有任何響亮的頭銜。當然,我也反對老民運份 子擺資格。關鍵是要看你的實際貢獻和能力。這兩種偏見分屬兩個極端,但思想方 法上是一致的,都是只認外在的標籤,不去考察具體的人和事。所以我主張民運隊 伍中不同背景的人要彼此多尊重、多溝通、互補長短,各自多努力。 【選自《中國之春》第七十九期(一九八九年十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