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荷華校園慘案始末 方 舟 校園兇殺案 十一月的第一天,星期五下午三點多,在一向和平的愛荷華州愛荷華市愛荷華大 學校園,師生們正在結束一周的工作和學習,準備度週末了。 物理系的中國學生季兵在愛倫物理系大樓三樓的會議室改考卷,看見不久前獲得 博士學位的本系中國同學盧剛走進來,面無表情地問他在作什麼。兩人簡短交談了 幾句,因為有一個研究班馬上就要在會議室上課,季兵就離開了。季兵並未感覺到什 麼異樣,他再也不會想到此後十分鐘內將發生的事情。 在盧剛之後,物理系的另一位中國同學山林華來到會議室。他像往常一樣掛著笑容 ,再也不會想到陰暗的瘋狂馬上就要奪去他年輕歡快的生命。 其他同學和教授陸陸續續來到會議室。誰都沒有注意到,他們都很熟悉的那個盧 剛掏出了一把手槍。人們還來不及知道發生了什麼,盧剛已經向本系的戈爾咨教授 、史密斯教授及同學山林華連發數槍,中彈者應聲倒地。盧剛轉身下到二樓,槍殺 了系主任尼柯森。然後,他又回到三樓。那裡,幾位驚魂未定的師生正在料理兇殺 現場,救護中彈未死的史密斯。盧剛用槍比著把這些人趕開,向倒在地上的史密斯 補了幾槍,直到他斃命為止。 兇殺還未結束。 盧剛離開物理系,逕直來到行政大樓。在副校長辦公室,他開槍殺死了克黎利, 接著又槍擊二十三歲的女秘書席歐森。在遭受槍擊的六個人中,席歐森是唯一一個 不曾列入盧剛事先寫好的兇殺名單的,也是唯一一個倖存者。然而,這位熱情漂亮 的小姐,恐因槍傷而終身癱瘓。 在肆意行兇之後,盧剛在行政大樓上的走廊裡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慘案之背景 愛荷華大學慘案的消息,立刻通過媒介傳向四方。震驚、悲痛、憤怒,和不可索 解。 盧剛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在北京大學時,成績優良。一九八五年, 以公費留學生身份,來到愛荷華大學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剛來的時候,他很受指 導教授戈爾咨的喜愛,曾被派到歐洲參加學術會議,是為物理系學生難得的殊榮。 但是一兩年後,盧剛與戈爾咨教授的關係變壞,在學業上也似乎遇到了困難。後 來他的論文進行得也不算順利。其中要借助計算機進行模擬的部分,非戈爾咨所長 。盧剛常抱怨他在作論文時沒有得到指導教授的充分幫助。今年五月,盧剛進行論 文答辯,雖獲通過,卻是「有條件的通過」。 在通過論文之前,盧剛就著手求職。錄用物理系學生的公司不少是與國防工業有 關的,不招收大陸來的人;今年又趕上經濟不景氣,不少項目下馬,求職更加不易 。由於盧剛與指導教授的關係不佳,在取得推薦信一事上也遇到麻煩。盧剛找不到 工作,心情越來越煩躁。 入夏以後,由於系主任尼柯森、負責學術評價的副校長克黎利等決定把優秀論文 獎授予該系另一位中國學生山林華,盧剛與系、校幾位教授的關係更形緊張。盧剛 稱校方一手遮天,揚言要「不惜任何代價,尋求公平解決。」 十一月一日的慘案,是盧剛的解決辦法。這裡沒有任何公平,有的只是陰暗、暴 戾和血腥。 用此案檢查官懷特的話說,這是一場「有預謀的、冷血的謀殺」。 案犯時,盧剛帶了兩把槍。他所使用的那一把,是五月二十四日買的。沒使用的 那一把,也上好了子彈。 在行兇前,盧剛寫了一式四封英文信及一封中文信,交給熟人,請他們分別寄往 《紐約時報》等處。兇案發生時,這些信尚未寄出。此後持信人把它們交給當局。 在這些信中,盧剛寫明了他的謀殺計劃,以及他欲加謀害者的名單。 看來,盧剛在行兇前確實是很冷靜的。他關閉了他的銀行帳戶;給他在北京的姐 姐寄了一個包裹,其中包括他的一萬美金存款匯票。在行兇前兩天,他曾與姐姐盧 慧敏通過越洋電話,聊了很久。當然,盧家對他預謀行兇一事,事前毫無所知。 據熟悉盧剛的愛大中國學生介紹,盧剛性情乖張,唯我獨是,在愛大校園裡,可 以說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 盧剛與家裡的關係,似乎也並不很親密。去國六年,沒有探親回去過。偶有信去 ,內容也很簡單。八九年他倒想回國探親,也辦好了手續,但八九民運和六四屠城 使他取消了這個計劃。幾個月前,因盧剛在家信中提到美國經濟不景氣,找工作困 難,家裡曾提出為他在國內找個工作,但盧剛拒絕了。 餘波與余思 人們普遍認為,是盧剛自私陰暗的性情,最終為他自己、更為六位無辜的受害者 ,帶來了無法補償的災難。 遭到槍擊的六人中,四人當場斃命。 遇難者之一,山林華,來自浙江農村,自幼刻苦耐勞,勤奮向學,十六歲就考入 中國科技大學。他一九八七年赴愛荷華大學,今年五月以優異成績獲取博士學位。 山林華為人隨和熱心,同學們都樂於與他交往。這次盧剛所爭的優秀論文獎雖為山 林華所得,但他與盧剛個人並無過節,卻因此在這場血案中慘遭殺害,令人惋惜不 止。 翌日,副校長克黎利傷重不治,死於愛大醫院。不算盧剛自己,五死一殘。 這一慘案震驚了愛荷華大學。十一月二日愛大與俄亥俄州立大的橄欖球比賽場上 ,球員們都繫著黑布臂帶,表示對受害者的悼念。四日星期一,愛大全校停課一天 ,校園內下半旗致哀。 在為副校長克黎利舉行的追悼會上,德堯神父說道:「如果我們讓敵意和憤怒籠 罩著這個日子,克黎利將是一個責備我們的人。」前來參加追悼會的克黎利的三個 兄弟表示,他們準備寫信給盧剛在中國的雙親,和他們一同禱告,以消解悲痛,讓 和平與互信早日來臨。三兄弟並宣佈成立「克黎利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金」, 以促進學生心智的健康,減少類似的悲劇。愛荷華大學校方向該校三百多名中國學 生表示,學校不會因這一孤立事件歧視中國學生;愛荷華大學是美國最早致力於美 中文化交流的大學之一,並將繼續促進這種交流。 美國朋友們的這些作法,使愛大的中國同學深受感動。 愛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為處理善後事宜作了大量的工作。他們接待警方和媒 介,介紹案情及其背景;他們籌辦了「山林華紀念基金」並設法協助山林華的親屬 赴美治喪;他們協助校方安排紀念死者和慰問死難者親屬的活動,呼籲中國同學為 「席歐森援助基金」和「克黎利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金基金」捐款。他們誠摯 持平的態度和不辭辛苦的努力,獲得了校方和校友的高度評價。至於盧剛的後事, 則是由校方主辦的,他的喪葬費用,也由校方支付。 愛大的同學指出,這一類慘案的製造者,通常都是性格孤閉的人。如果平時能重 視親情,增加與人們的友好往來,自然會給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即使遭遇逆境,不 少苦悶也能以較溫和的方式得到宣洩。像山林華那樣,平時樂於助人,其實在幫助 別人的同時,也保持了自己心態的健康平衡。 在美的華人,從電視和報紙上得知這一慘案,無不震驚。雖然類似的兇案,在美 國時有發生,但這次的行兇者是一個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大陸留學生,真令人不敢 相信。華人團體除了表示對死難者的親友的深切同情,對行兇行為的一致譴責,私 下也不免擔心,這一血案會塗污在美華人多年來兢兢業業樹立起來的溫和寬讓的形 象。一位華僑擔憂地說:「人家不說你盧剛,人家會說:『看中國人幹出這種事來 』。」有些作者在報刊上撰文,挖掘愛大血案的原因,從留美大陸學生的艱難處境 一直挖到文化大革命的意識形態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 借某一突發事件,對社會問題作更廣泛的反省,也許不無益處。然而,我們必須 警惕凡事上綱上線的傾向。首先應當弄清楚的是:愛大慘案是一個異常事件,絕不 代表百萬在美華人的所作所為。學習、生活、求職等諸方面的困難,我們人人都時 常碰到,而且經常由於自己是少數族裔而覺得格外苦惱。但這些因素並沒有、也不 會使我們變成殺人犯。盧剛的殘殺行為,是無法用人類的正常心理來加以解釋的, 和中國的文化傳統是截然對立的。驕狂自閉,不近人情,本來就是不足取的性格, 帶到在異國他鄉起步的處境中,更易造成劇烈的危害。畢竟,自愛愛人才是人生幸 福的源泉,這是任何成功和名利都取代不了的。中國古人重溫良恭儉讓,這樣的傳 統,正因年久失修,格外需要由今天的中國人重新著力培植。 正像某一個個別的中國人的高尚行為,會為中國人全體帶來光彩一樣,某一個個 別的中國人的惡行,也可能污損中國人整體的形象。個別的美國人,甚至會因愛大 慘案,對不相干的中國人無禮。然而,正像不能把盧剛的行為視為中國學人的代表 ,我們也不宜對個別美國人的偏激言行,賦予普遍的意義。中國人美國人都因愛大 慘案受害,美中兩國學界也都蒙受了損失,這是人人的平常心都不願見其重演的慘 劇。 在我們為愛大慘案痛心不已的同時,也請記取美中人士在善後事宜中表現出來的 互信與關懷,而在悲慘的事件之後,我們更能學會珍惜人性的溫暖。 (此文借愛荷華大學中國同學的幫助寫成。) 【選自《中國之春》第一零三期(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