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末日的新政 ----評「蘇聯巨變之後中國的現實應對與戰略選擇」 陳奎德 一代新政治王朝的降臨並非總是伴隨雷鳴閃電的。事實上,當前中國大陸,在大 書「穩定」「停滯」的政治屏幕後面,中共上層各派政治勢力正密鑼緊鼓,窺探神 器。一輪四十多年來也許是最重要的一次爭奪王位的搏鬥業已開始。 追溯中共歷史,這種宮廷逐鹿之爭,往往雙方都炒賣著同一套意識形態語言,其 中強調重點的微妙區別常令局外人莫名其妙,難辨真諦。而實際的激烈交易和爭奪 ,則在鬼影憧憧的帷幕後面緊張進行。這類爭奪,在實質上,同原來的山頭隸屬關 系、上下級利益共同體的強弱對比相關甚大,而同根本上的政治見解的差別則相關 較小。 然而這一次,卻出現了一個新的特徵。在某種意義上,「政治綱領」的因素已經 滲進了中共的權爭。概而言之,一個「八仙爭擂台,各自出拳經」的時代已經開始 了。 有了自己一套不同於老一輩的「拳經」,並且能公開亮出來,我們不能不承認這 是中共政治的一點小小的進步。 當然,在中共這種意識形態立黨立國的傳統中,敢於並且能夠公開亮出自己的稍 稍不同的政綱,所依賴的,無非是中國社會裡最為歷久不衰的「護身符」----血緣 關係。離開了它,我們很難想像這裡刊布的這份政治宣言式的東西能夠公開出籠。 因此,可以有相當的把握說,這份文件大體上代表了中共太子黨主流派的政治哲 學和施政綱領,它已明顯地同老人幫的政治綱領區別開來了。從其顯示出的基本行 文風格而言,這裡已經很少或幾乎沒有了陳詞濫調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說教(文中已 公開承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號召力很低)。與以往中共八股的「起承轉合」必配之 以共產主義諸先知的語錄相反,該文件居然把亨廷頓、羅素、波普爾、哈耶克等「 資產階級代言人」的語錄或主義雜陳其間,從而使該文成為中共宣傳史上少有的具 有了一點個性的頗滑稽的文獻。 無疑,這代表了以中共下一代掌權者自命的一批人尋求新的政治生存空間的努力 。其所以如此,原因大致有三: 一、中共政局已明顯進入死胡同,求變已成為繼續生存的緊迫歷史使命。 二、較其上輩,無論是在應承擔的責任或思維方式方面,太子們所背的歷史包袱都 相對為小。因此,供他們選擇的政治上的可能性空間也就相對為大。 三、欲作為新一代領導人,由於不可能完全憑血緣繼承上一輩所創建的統治合法性 ,同時又不具備民意選舉的政治合法性,於是,必須創建自己相對獨立的合法性基 地。鑒於此,就必須尋找並確立自己不同於前代的政策認同,即相對獨立的政治綱 領。並借助這一新的政治綱領奠定自己的合法性基礎----經濟增長,社會穩定等等 。這恐怕是撰寫該文件的基本旨義之一。 雖然如此,人們在瀏覽該文後仍可發現,撇開其中的一些過去中共文件中罕用的 術語,諸如新保守主義,驕民政策,理性主義,工具理性,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等等外,其基本的政策想像力仍不夠強勁有力,也不夠斑斕豐富。雖然有報紙稱 之為非陳非鄧的「第三勢力」,然而究其實質,其經濟綱領與陳雲的鳥籠經濟並無 根本區別,其外交政策則與鄧小平極其相似,在內政方面則模仿鄧小平八十年代初 剛出山時較為寬鬆的知識分子政策。因此,與其稱之為非陳非鄧,不如稱之為半陳 半鄧更為接近。雖然在理論色彩上較鄧陳為強,非意識形態方面比鄧陳走得更遠, 但在實際政策的基本格局上並未完全逃出鄧陳的「如來佛手心」。這當然由於他們 同老人們的利益共同點息息相關,同時又受制於某種權力的「血緣式世襲」帶來的 政治局限性。 該文洋洋萬言,對其做一番全面的評析是有其必要的,但這不是本文的任務。筆 者僅僅想就它所勾勒出來的「後老人幫政治」的基本輪廓作幾點基本的概括,並略 作評述。 通觀全文,該派太子黨實質上為他們掌權後的中國作了如下一些基本的設計,其 本質是: 一、以國家主義取代共產主義。 二、以右翼專制主義取代左翼極權主義。 三、以地緣政治原則取代意識形態原則。 四、以現實主義維護權力壟斷的執政黨取代浪漫主義平民色彩的革命黨。 五、以黨的所有制取代國家公有制。 六、以中央集權的強化取代地方主義的趨勢。 人們不難發現,上述的幾大特徵其實有些在邏輯上是不能自圓的。特別是第五條 ,它使現在名義上歸十一億人擁有的財產,一瞬間轉移到佔上述人口百分之四的共 產黨手中,使中共成為這一龐大財產的所有者。這種所有權的無償轉移(或掠奪), 不僅不具有任何合法性(誰授權?所有者同意否?),同時仍舊沒有解決中國經濟制 度的癌症:產權不明確的問題(誰是「全民」?誰又是「黨」?)。就名義上而言, 也與他們的基本取向(以國家主義代替共產主義)是自相矛盾的。 由於太子黨某些先天局限,上述的六點主張都不可能走向極點,因此,即使他們 果能掌權,也不可能徹底實行這些政綱。當然,上述六條中的每一條都需要仔細分 析論述,這裡僅想談談對它的總體印象,同時想指出其思路的最大幾處敗筆。 該綱領最主要的失敗之處首先在經濟上。請看文中的靈丹妙藥:「目前應把更多 的精力放在加強勞動紀律、抓質量、品種、效益、抓科學技術等發展生產力的方面 ,而不是放在變更生產關係方面。」這種政策,中共四十年來一直都在實行,效果 如何?天地明鑒!把這種屢試屢敗的政策列入新政綱,如果不是心智方面有問題的 話,只能表明這派太子黨向陳雲派所作的一個姿態,以換取對其作為接班人的支持 。捨此之外,很難找到其他解釋。關於經濟權力的集中,該文對其可行性的考慮也 是沒有歷史眼光的。 在政治上,未能明顯出場的的演員是兩個字:六四。這種迴避儘管是可以理解的 ,但卻是沒有遠見的。這是中國未來的政治中不可逃避的一塊合法性試金石。何時 、何地、以何種方式使這一演員參與表演,是測驗中國政治舞台上主角候選人的藝 術水準的最關鍵的一場考試,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總之,該綱領漏洞甚多,存在許多根本的局限性。要而言之,它對政治上的合法 性和可行性的考慮都是非常欠缺的。而這兩個基本點都不是靠局部修補就即可奏效 的,必須對其基點進行重新審視。但倘如此,它就超越了太子黨的魄力所能達到的 極限了。 儘管如此,這份政綱對中國政治而言,傳達的仍然不是負面信息。它標誌著中國 社會意識形態的逐步淡化,它標誌上層政治多元化的萌動,特別是,它標誌著後老 人政治時代的開始啟動。對此,人們是有理由持審慎樂觀態度的。 【選自《中國之春》第一零四期(一九九二年一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