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的資本主義熱 李小明 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中國自從一九九零年下半年至今發生的變化, 令所有對中國感興趣的人士吃驚。理論家還來不及總結它,但是,深圳股市的騷亂 表明,中國已經發生了自一九七八年以來真正的巨變。 瘋狂的股市 今年八月九日,是深圳市政府向社會首次公開發售總值為十億人民幣的認購股票 證書(簡稱「認股證」)的日子。認購的辦法是,每個持有國內居民證件的人都可 以購買十張認股證,每十張中只有一張是中籤的,凡持中籤的認購證者可以購兩千 股股票,價值兩千元人民幣。深圳市政府以每張認購證一百元的價格出售。即,中 簽的認購證以三千元代價購買兩千元票面價值的股票。 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在認購證出售之前的一周內,一百多萬外地人湧入深圳。 所有的賓館,旅店,招待所都客滿,市面上擠滿了露宿街頭的人。這些人並非窮人 ,他們每人攜帶了至少一千元的現金。從七月下旬,深圳各銀行接受了從外地匯款 來巨額款項。使整個深圳銀行系統的存款從正常時的兩百億,一下子跳到近千億。 深圳動員了所有的旅行和食品供應設備,每日進出二線的車輛晝夜不停,使證件檢 查工作成為不可能。街頭的人群和垃圾,使深圳看上去更像一個戰亂時期的大難民 營。 八月八日開始,聚集在深圳幾百家銀行網點前的股民開始排隊。排隊的陣勢遠較 六十年代初期搶購食品的浪潮更洶湧,排隊的人是一個接一個,前胸貼後胸,甚至 後者擁前者,排隊的人只能找替換人輪流休息,位置不可空閒。八月八日和八月九 日。中午氣溫達三十七度,八月八日夜間下了大暴雨,在白天的烈日和夜間的暴雨 下,人們堅強地等待八月九日(星期日)認購證的開賣。八月九日,從上午九時至 下午二時,五百萬張認購證被搶購一光,還有近一半排隊的股民沒有買到認購證。 由於搶購心理的壓力以及小部分認購證私下流走而導致的憤怒情緒。九日夜間,股 民上街鬧事,燒了幾部汽車,並揚言專砸市府領導的車子。深圳市報請中央出動幾 萬名防暴警察以水龍頭,煙霧彈,警棒驅散群眾。並未多抓人。兩小時後,平息了 騷亂。當夜深圳市府決定,再發行五百萬張認購證,使此次股票的總發行額達到二 十億。由於正式認股證已經售完,只好將中國銀行庫存的新兌換券,按號碼順序出 售,以代替來不及印刷的第二輪認購證。八月十日,在軍警雙列隊挾持維持秩序的 情況下,第二輪五百萬張認購證又被搶購光了。在發售認購證前後的三天內,深圳 大部分社會活動停頓了,銀行不能辦理除售賣認購證以外的業務,工廠停工,娛樂 場所無人問津。街頭流動商店卻發了財,一周內的旅館和食品銷售額等於平常時期 一個半月的營業額。發大財的乃是深圳市政府,出售一千萬張認購證帶來了十億人 民幣的收入,除維持秩序,清潔市容,印刷認購證費用外,深圳市淨收入八億。然 而,此次事件,使市府幾位領導人著實吃了一場驚慌。好在中央並未嚴厲追究下來 。 難道中國人富裕得只有搶購股票以求出路?不是,這次,中國人患的是私人投資 飢餓症。 一九八八年底,全國城鄉居民存款餘額達五千多億人民幣。然而,一九九二年年 中,全國城鄉居民儲蓄卻升到一萬餘億。短短三年半翻一番,只有兩個解釋:工資 和各種收入上升太快,中國人有節省美德。目前,大城市的家庭,幾乎都擁有彩電 、冰箱,而私人購置房產還剛剛在廣東興起,那幾個儲蓄也還不夠去買新房。對政 府國庫券的失望,對通貨膨脹的恐懼,使居民儲蓄心理開始導向投資流動性好的股 票,而目前中國大企業股票不足一百億人民幣。龐大的儲蓄額與狹小的股票市場之 間的矛盾,是搶購的第一個推動力。 一九八九年深圳剛剛開發股票市場時,沒有人相信國家控制的股票市場會有什麼 價值,大多數專業人員也認為群眾反應會冷淡。確實也如此,深圳最初發行股票是 靠攤派,動員市政府機關職工,各銀行領導等人員去認購。然而,一九九零年上半 年,深圳發展銀行首次派息,派息率高達百分之四十。隨後,社會上私有化傾向愈 趨明顯,領導又再一次高喊「大膽改革開放」口號。於是,首次股價暴升形成。深 圳發展銀行股票被炒到八十倍。其他三支股票也至少上升了十倍。持原始股的人拋 售股票發了大財,一夜之間,成功地造就了一批「百萬富翁」。接著,市府採取干 預政策,限制股市升值幅度。加上一九九零年末的小調整,深圳股市又跌下來。但 是比最初的原始股價還是升了幾倍。一九九一年下半年,不再干預股市。國內各種 市場再次興旺,將深圳股市重新推向高潮,以後雖有波動,但大部分股票都穩定地 停留在原始股價六至十倍的位置上,竟然沒發現有跌價的!七月份,深圳市委書記 李灝公開向深圳市少年兒童基金會捐獻一百七十萬元。報端說明,捐獻來源是李灝 本人持有股票升值所得。 與次同時,香港的股市也升值很快。目前,全球股市低潮,僅有香港股市徐徐上 升。特別是與中資機構有關的股票、基金,一上市就被搶購走,然後很快炒高價。 舉兩例:中國海外建築公司利用國內中國建設總公司的背景,在香港上市發行價值 十二億港幣的股票。認購該股票的投資者將九百多億港幣匯入發行機構,使認購額 達到發行額的七十多倍;深圳一家「海虹油漆廠」,以其中資母公司在港的外殼為 名上市,發行九千萬港元股票,認購額為發行額的四百多倍,達到近四百億港元。 該發行公司從認購額中大大賺了一筆利息收入。香港炒家比國內人更瘋狂,以「中 國概念股」就可以發行股票,而不問具體到何種企業以及政治風險等等,這在外國 四平八穩的股民看來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國內目前只開了深圳,上海二家股票市場。深圳股市基本上是香港股市的配 角,打著「外向型」的旗號;由於陳雲批評深圳所謂「外向型」是賺內地人的錢, 上海股市打著「中華牌」,即上海為全國服務。說穿了,都是利用自己已批准的股 市之便,吸引全國人民那一萬億元儲蓄,這在經濟學上無可非議,但在中國卻非得 想個名堂不可。其他省份比較開放,如湖北,福建,海南,山東,遼寧等等。本省 領導人先斬後奏,未經中央同意,在本省範圍內,開了幾個私募股票小市場。這些 股票,既無名份,又無正式買賣市場地點,竟然也吸引了本省居民出錢去購買,私 下交易得也滿不錯。 當然,中國的股票市場與外國的股票市場一樣,大戶控制局面。掌握內幕消息, 不會賠;沒有這些背景又嗜賭者就慘了。如深圳一個成功的個體戶青年人,在股市 高達八十倍時買下幾萬元發展銀行原始股票,舉措資金四百萬,當股市高達一百倍 時,他未出手,而後跌至三十倍,並不再升。這巨額的債務,使這小伙子只好自殺 以了卻一身債。深圳,上海的股票市場,已經使中國人嘗到了真正資本主義的味道 。 飛揚的房地產 比股市先行的地產市場雖然在形式上沒有那麼激烈,但是,炒地產的規模遠較股 市規模大。以海南島洋浦港出讓三十平方公里給香港熊谷組為先導,國內沿海省份 政府紛紛推出一塊塊好地,美其名曰「七十年出讓使用權」。中國法律還不允許土 地永遠為外人擁有,但是七十年出讓權與永久擁有土地權有什麼分別呢?深通中國 文化的港人、台灣人風湧而入,使地價依次上升。目前,深圳,廣州地區土地價格 已經從每平方米五十元,炒到一千元,香港人在廣東、深圳、珠海、中山、東蕪、 惠陽地區掌握了當地高達百分之三十的的空置優地,待價而估。深圳市中等地區的 樓價已接近舊金山地區的價格。一個一百平方米的單元賣價達五十萬人民幣。即使 惠陽的樓價也已達每平方米三千元。翻著香港的幾家大報紙,每天都有頭版通幅廣 告,推銷廣東地區的樓宇。國內大公司也非等閒之輩,以特權為手段,將一幅一幅 土地底價購入,稍加平整修飾,轉手給港人。據內行人講,僅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 從一九八九年至今三年出讓土地收入已經達到八百億人民幣。政府保證用這些錢去 修路、修橋、改善交通環境。 在廣東省公佈了珠江三角洲未來幾年內交通規劃之後,這個地區的地價、房價再 次上升。目前已知的規劃是:一九九三年香港至廣州的直通火車延伸到佛山;一九 九四年,廣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通車;一九九五年初,深圳市內環市輕軌火車 與廣九直通車接軌,在交通上,深圳儼然成為香港的一個區;一九九六年深圳--惠 陽--汕頭高速公路通車;本世紀末香港經蛇口到達珠海的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組合 完工。這一幅一幅未來的圖畫,刺激了港人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大規模修建民用樓宇 以解決香港人多地少,樓價高達紐約四倍之苦。今年八月,在香港海富中心的一個 房地產展銷會上,原計劃一個月內推銷完六十億港幣價值的房產。可是,僅僅九天 ,全部樓宇都賣光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生活享受設施。目前,廣州附近地區已開 的高爾夫場就有七家,均由港人投資。從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至今,香港人已經成 功地控制了廣東珠江三角洲各行各業。 台灣人選擇了福建。他們在福建沿海地區的買地規模已達十億美元,連同各項投 資,從今年一月開始,平均每日流入福建的台資達八百萬美元。在兩岸直通航運, 航空成為現實之前,台灣商人已經有目的地設計各區塊的建設。出於對台灣未來與 福建經濟接合的預測,日本人投資了八億美元,在四年內建設從福州到廈門的高速 火車路線。這是吸取了目前台灣島南北交通困擾的教訓。福建成為台灣的「新殖民 地」也指日可待。 而內地各省都有各省的計劃和旗號,山東、遼寧開闢多幅「中朝工業區」、「韓 國工業區」坐待南朝鮮的投資;江蘇、浙江則打出「高級商住區域」的招牌,以美 麗景色誘動內地大公司的資金;就連湖北省也推出多種優惠條件,成功地吸引了一 些內地公司前去買地。最令人吃驚的是香港首富李嘉誠,他的公司一貫信奉「不過 江」(不到北方投資)政策,今年竟然與北京市簽約,投資十億港幣,改善王府井地 區的商業環境。 一方面是幾千萬城市居民仍然居住在狹小的斗室內,他們在可以預計的年月內, 沒有能力改善本身居住環境。另一方面,香港人,台灣人、國內大公司大規模興建 高級公寓,這種反差,十分鮮明。 經濟效益的比較 目前,中國國內已經擁有三十萬家中外合資、集體合營企業、私營企業,以及統 計不準確的個體戶。這些企業的所有制性質決定了他們必須不計任何代價,使企業 在實際上盈利,儘管其中一些企業經營得不道德。一九九一年,廣東,福建,海南 三省的財政收入中有一半由這些非國營企業提供;江蘇,浙江,湖北幾省財政收入 的三分之一來自非國營企業。就全國來講,非國營企業上繳的稅收占國家財政收入 的百分之十八。非國營企業擁有了兩千七百萬城鄉職工隊伍。 目前,新的趨勢是徹底承包國營中型企業。所謂徹底承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核 定利潤上繳國家的指標,剩下的就由承包者個人(或承包集團)所有。另一種是地方 政府以拍賣投標方式,按企業現值拍賣給承包者,承包人在規定年限內,分期償還 國家。直到完全付清該企業的現值,承包人取得對該企業的所有權。 廣東、福建和海南三省從九一年開始試行現值不超過一千萬元人民幣以下價值的 國營企業拍賣式承包,五年內,承包者還清本息,承包人獲得企業的所有權。承包 人有三個條件:一、必須先付出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不等的保證金;二、承包人曾 是先進工作者或優秀黨員等等;三、有經營企業三年以上的經驗,而且必須是盈利 的企業。這些條件其實是為各種能幹的黨政幹部大開方便之門,這也就是為什麼去 年一度個體戶都要入黨的原因。在此種政策之下,去年廣東承包企業虧損率不超過 百分之十五。 另一個新的現象是盈利與個人所得直接掛鉤。現在,在幾乎所有沿海的省份,均 已實際推行對半分利潤的分成制辦法。即,國營企業的主要業務人員,如經辦業務 有利潤,個人與企業對半分成利潤。廣東省明文規定個人所得利潤不超過百分之三 十。但是,此例一開。有誰,有哪個企業,不多分一點呢?這個政策確實大大刺激 了企業,業務骨幹和經理層人員的積極性。 與這些政策同步,幾個省的檢查機關也提出了「為改革護航」的政策,即凡是被 檢舉有經濟問題的人,只要證據不足,一律不抓不關。因此,公私利益也越來越模 糊,真正為企業賺錢而致富的人,與損公肥私的人越來越難分清楚。 然而,國營大型企業虧損的局面並未扭轉。除資源性企業、緊俏商品(如汽車)制 造商,以及特權企業(如外貿公司)外,整個國營企業的虧損率在企業數量上仍達到 百分之四十。去年,國家財政仍然要拿出近六百億的補貼去扶持這些虧損企業。大 型國營企業虧損至今沒有人提出解決的方案,也無人敢去承包。 財富的兩向集中 近幾年經濟格局的變化,導致財富兩個方向集中。第一種集中是企業經理、業務 骨幹、個體戶的私人財富大大上升。廣東省已有超過四萬個家庭的財產超過一百萬 ;現今,深圳脫貧的指標是一百萬;南方地區,包括江浙一帶,一個科長級以上的 企業經理人員,如果自己沒有一百萬的私人財富,被大家認為是「沒做好工作」。 因為如果你有一百萬,你至少為國家創造了一百萬的利潤。 私人財富的增長到處顯眼易見,私人汽車,私人房屋,銀行公開的巨額存款,以 五萬美元押金可以「買到」長期赴港通行證。廣東,福建,海南,廣西從去年開闢 的東南亞私人旅遊已超過兩萬人之多,其成員出手之闊綽,令當地人不知道是來自 台灣還是大陸。這些旅行團成員大多數是經理,個體戶,業務員,甚至鎮長。私人 吃喝擺闊氣與用國家的錢吃喝並駕齊趨。 第二種集中是財富向南方集中。由於北方經濟效益差,資金迅速向南方省份流動 。一九八九年前,基本上是「官倒」公司攜資金南來發展。現在則不同了,主要是 國家級大公司將資金轉入南方發展。像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華能公司,石油公司 等中央直屬企業,由於不受地方政府管轄,也挾大量資金走向南方。一九九一年, 全國經濟實際增長達到百分之九,而發達地區省份經濟增長超過百分之二十。可想 而知,北方省份的經濟增長也許只有百分之五的水平或更低。 觀念的轉變 隨著南方省份越來越富,生活水平遠遠高出北方省份。少數人的闊綽已經使大多 數中國人只有選擇「向錢看」。在金錢魔力的壓迫下,力圖想保持舊式道德的人, 想潔身自好的人,受到社會的嘲弄。今天,中國人完全被錢迷住了。人人都在做金 錢夢。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變相的「逼良為娼」,你不為錢,你不抓錢,你只有在 溫飽的水準上,聽別人發財的故事,看別人享受。就連國家計委這樣保守的機關, 大部分年青人也提出調離申請,或利用職權以幫助企業為名,撈些小利。走向南方 ,干私營,是當今的潮流。 意識形態的爭論無人問津了,那幾個保守人物的腔調,只有在他們還能控制的報 端見到。人們嘲笑說,「左派也是人,只好靠那兩下子,賺點稿費,留他們一條生 路吧」。各級黨政機關根本不傳達,更不用說去貫徹了。今年四月,中共中央宣傳 部發佈文件,正式取消政治學習,要求黨員組織活動不得利用上班工作時間。各級 幹部一手為公抓經濟,一手為己抓私利。先富起來的人,大多數是地方最基層的干 部。北京國家機關已經降落到想辦法多找點外快,向幹部發獎金,否則人都走光了 。過去的條條框框不靈了,國家機關管理經濟的權威又何在呢?領導們都在抓國家 資源,組織公司;普通幹部則紛紛找去向。李光耀去年到中國訪問一個月,他回到 新加坡後說,共產黨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他少說了一句話: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 代資本家出現了。 潛在的危機 公正地講,「六四」之後的三年,特別是一九九零年至今,中國完成了「白色革 命」。社會走向私有化,普遍繁榮的局面已經形成。其標誌是鄧小平南巡講話。在 視察期間,鄧小平反覆講了三句話。一是「你們幹得好」,二是「你們頂得好」, 三是「不要再爭論姓資姓社的問題」。前兩句話是對幹部群眾的支持和鼓勵,對江 、李體制運行三年的不滿,後一句話是為私有化做了結論。鄧小平本人的歷史地位 已經確定,他在「六四」事件上的作為,遠不能與他為中國奠定通向繁榮之路的功 績相提並論。這是中國老百姓的評價。 然而,從目前看,鄧公之後的中國政治遺產,沒有人可以繼承,民主化的道路還 要幾十年,強人政壇的局面遠遠沒有結束,未來的領導人面對著諸種危機: 其一,政權危機感。不管社會如何走向,中國共產黨名義上仍然是無產階級的政 黨。但是,無產階級只有「冷板凳」坐。說中國社會制度仍然是社會主義,這與現 實不相符合了。有誰可以將黨的招牌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外衣換一套說法,以和現實 吻合呢?鄧小平提出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趙紫陽提出過「社會主義初級 階段」。許家屯有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共溶論」,現在則有「和平演進論」。 無論何種提法,都不能用來概括當今中國的現實與發展趨勢。國家最高層已經出現 幾位能幹的人物。朱熔基大膽果斷,鄒家華靈活柔韌,田紀雲則有豐富的地方和中 央財經管理經驗,他們都是市場經濟的推動人。他們可以管好經濟,但他們能不能 在政治上也將中國人的問題解決呢?沒有人相信。 其二,南北差距的危機感。南方富裕以及今後沿海的繁榮。另北方和內陸省份尷 尬。南北的差距導致類似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上與經濟上的不協調,在 非常時期,則演變為對抗。現在中央干預地方的力量越來越小,充其量換一個省長 ,省委書記。然而,十多年來形成的地方系統力量,一個省長又怎麼能扭轉呢?只 好各幹各的,差距越來越大。 其三,社會安全危機感。擁有財富仍然是少數人。中國人一貫奉行平均主義,就 連台灣領導人也不忘記講共同富裕。然而,現實是少數人先富起來,而且越富越快 ,多數人享有的僅是溫飽有餘。因此,綁票、勒索,乃至殺人謀財屢見不鮮。社會 不安定成為另一個危機。 其四是教育危機感。人人向錢看,人人想經商,想學理工科的人越來越少,優秀 青年都選擇了商科。讀大學工科的人多是三流學生。國家機關也變成庸人之類混飯 吃的場所。教育與人才危機,將威脅到未來中國的發展。 一些滿腔熱血之士為目前潛在的危機痛心疾首,然而中國歷來就是一風吹,不吹 倒舊東西,新的東西就站不住腳。奢望兩全齊美,其實是空想主義者。對未來的危 機,也只好報著「走著瞧」的態度。大概當今中國上上下下的人對未來多持這種看 法。 【選自《中國之春》第一一三期(一九九二年十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