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号-封面故事 虞娴简介 虞娴文章检索

 
同仇敌忾 共讨专制..............虞娴
 
 

同仇敌忾共讨专制


——民运力量联合行动抗议江泽民访美述评

虞娴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正当中共在国内加紧迫害不同政见者,重新拘捕魏京
生、王丹、陈子明、丁子霖等民运人士,并悍然接连在台海两岸制造紧张局势之际
,我民运团体得知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将在十月下旬来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并与美国
总统柯林顿会晤,消息传来,大家都认为这是海外民运力量与中共一党专制展开面
对面政治较量的一个重要战机,於是从九月下旬,以纽约为重点,各民运团体进行
了频繁的沟通磋商,决定团结协力,共同对敌,步调一致,联合行动,要给江泽民
为代表中共一党专制一个下马威,让全世界都关注中共摧残人权的种种事实,使国
际舆论得知,中国的民主力量正在为自由、人权与中共进行不懈的斗争,以此鼓舞
国内人民提高反专制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纽约是民运骨干力量比较集中的城市,几个世界性民运组织的总部大部分都
设在纽约,为了避免因组织不同,各自独立行动而分散力量,这次抗议活动之前,
各民运团体和民运骨干召开了多次联席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这次抗议活动,要突出
民运整体的团结力量,认同大目标,淡化组织色彩,事後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
各组织不分彼此,密切合作。在抗议现场,大家惊奇地发现有一些以往打过多年“
内战”的民运组织的负责人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重新站到一起来了。
      一些大家都熟悉的民运人士王若望、胡平、王炳章、倪育贤、徐邦泰、于大
海、薛伟、郭平、汪岷、杨巍、郑义、苏炜、郑源等都聚合在同一个队伍中,最近
从国内出来的民运人士杨周、沈银汉、高光俊等也参加抗议活动。事实证明,民运
队伍在政治上日趋成熟。他们已经学会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时刻,求同存异,协同作
战。为这次抗议活动而选出行动领导小组,由王若望、薛伟、倪育贤、徐邦泰、王
炳章、王涵万等六人组成,他们分别属於民联、民联阵、自民党、民主党、《北京
之春》、《中国之春》等组织和团体,领导小组始终配合默契。调度适宜,使抗议
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井然有序。
      这次抗议活动与以往抗议活动相比有三个特点:
      一是时间长,二是形式多,三是队伍齐。以前的抗议活动基本上都是集中在
一个地点,在一天之内进行完毕,这次活动,连续三天在三个不同地点进行。十月
二十二日,在联合国哈马绍广场,抗议江泽民参加联大,二十三日在华尔道夫大饭
店,抗议江泽民演讲。二十四日在林肯中心抗议柯江会谈。三个地方都在市中心,
抗议队伍清早从各地赶来,还要拿着标语、横幅、道具,还要与处处设限的警察打
交道,实在是相当辛苦的任务。但参加抗议活动的民运同仁,想到国内狱中的难友
,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就义无反顾了。
      这次示威活动中,为了在最最有效地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大家群策群力,
想出了很多效果十分显著的办法。
      王若望、羊子等人设计了用大气球吊巨幅标语悬挂在联合国广场,很引人注
目。高光俊和傅纪青、张凤等人用一块旧地毯剪成监狱铁栅栏,抗议人士站在栅内
,效果逼真,宣传力极强。倪育贤、薛伟、胡平用包装纸板制成古代的木枷状,十
人一排站在联合国示威现场,令人触目惊心。以上种种设计,花费极小,但却收到
了显著的宣传效果,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大陆的社会现状,引起了国际媒体的
广泛注意,在三天的示威中,中外各种媒体报刊、电视纷纷报导了海外民运组织的
这些活动。给中共一党专制以沉重的打击。
      在这次示威中,民运组织还充分发动了文宣攻势。各个民运组织都编写了很
多中英文宣传资料,在现场散发,很受纽约市民的欢迎。
      三次示威中,领导小组都指派专人将宣传品送到江泽民到达的场所,使中共
当局无法回避民运力量的挑战。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发表在二十二日《世界日报》头
版当天的大广告“民运团体致江泽民的公开信”(全文另发),这封公开信,一反以
往抗议信横眉怒目、剑拔弩张的架式,而以唠家常式的平稳口吻“劝告”江泽民,
改弦更张,将功赎罪。读者普遍反映击中了中共一党专制的要害,效果良好。
      参加这次抗议活动的除了一些坚守民主立场数十年屹立不摇的老民运人士外
,还有不少新生力量投入到民运行列中来,充分显示民运事业後继有人,薪火相传
,在这次活动中。很多民运战士的表现是令人感动的。他们都是在异国他乡肩负谋
生重担,但为了祖国的自由,他们不怕付出,不顾劳累,不计代价地投入到抗议活
动中,像高光俊、王益民、魏全宝、傅纪青、张凤、张易堂、余小波、孙勇、张力
等人都是下班回来後,舍弃休息,连夜赶制示威用具。每次示威都不避风险,站在
前列。这些民运朋友的无私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总之,十月下旬,民运团体抗议江泽民的示威是几年来民运力量组织得较成
功的一次活动,它证明中国民运力量是能够团结的、是具有行动能力的大有希望的
一支队伍。□}

相关文章
作 者 :虞娴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2月2日14:5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