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号-民主墙 李晓平简介 李晓平文章检索

 
请中国政府尊重逻辑.......(北京)李晓平
 
 

请中国政府尊重逻辑


(北京) 李晓平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於今年二月二十六日发表大批判文章,批驳美国国务
院一九九四年《人权报告》的中国部分,批驳的重头戏是说《报告》歪曲了事实,
用来自道听途说和恣意编造的事例攻击中国,为此,文章摆出事实真相,以正国际
视听。
      现在的问题是:两家对“事实”各执一词,到底听谁的?
      听美国佬的?——凭什么?证据何在?若有证据,水份大么?
      听新闻办的?——凭什么?证据何在?若有证据,水份大么?
      不妨拿中国的监狱状况来说,在总体上,它究竟是暗无天日,还是偶见天日
,或是晴天白日……?说实话,在没有非官方的独立的调查机构与新闻机构的情形
下,笔者实在难以作出判断,因此,我现在想做的,也是能做的,是和官方发言人
讨论逻辑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应当尊重逻辑,不要贻笑大方的动议,此其时也。

      我在文中将提到关於平等逻辑和关於“多样性”的逻辑。
      关於“平等”的逻辑。国务院新闻办的文章强调了“人与人平等”和“国与
国平等”,表明了对“平等”的理解、尊重、认同和追求,这种态度当属可喜可贺
。不过,不知新闻办的先生想过没有,介於“人与人平等”和“国与国平等”这二
者之间,我们可以象探囊取物一样,合乎逻辑地推出“党与党平等”这个貌似平淡
、实则极具威力的理念,所谓“党与党平等”,就是国际上,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
选择,英国工党,朝鲜劳动党……平等;在国内,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九三
学社、民盟、民进……平等,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官方的犯难之处是,中共与国内
其他党派,尤其是与大陆其他党派平等的逻辑结论,与一党高踞於他党之上的原则
与现实从根本上相冲突,若说出了无奈,中共尚能实用主义地承认与国民党平等,
那么,若要承认与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平等,这可就关系到中共将特权的生死存亡了
!无怪乎包括国务院新闻办在内的任何官方机构或官方发言人,就一国之内党与党
平等,四十都年来从未有过公开的承诺。
      假如我们换位思考,将有助於我们理解和承认:从党与党不平等转向党与党
平等,这样的换脑子殊为不易,它比从拒斥人权概念到接纳人权概念难度更大,确
立党与党平等之观念,意味着要对现行宪法进行重大修改,即取消只能由共产党执
政的特权,申明任何合法政党,都有通过自由、公正的大选谋求上台执政的权利。
“各党平等,公平竞争,胜者执政,败者在野”的新制度将取代目前“一党独尊,
垄断执政”的旧制度,换言之,作为重中之重的四项基本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要
被合乎“平等”逻辑,顺应历史潮流的新原则所取代,如此看来,焉能不难?
      然而,再痛苦,再无奈,早晚也得换脑子,变观念,因为逻辑是无情的:从
“人与人平等”和“国与国平等”,只能推得“党与党平等”。
      不过逻辑亦有情,若依逻辑,从党与党不平等中去掉“不”字,承认别的党
派具有不可剥夺的执政权利,则不仅中国幸甚,就连中共或许亦有望在社会进步力
量的推动下,在其内部自由民主派的艰难运作下,脱胎换骨,经和平演变而成为现
代政党。
      关於“平等”逻辑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三句话:
      在联合国宪章面前,各国平等;
      在宪法面前,各党平等;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尊重逻辑,当是取大义、求长远的明智选择,让我们尊重逻辑。
      关於“多样性”的逻辑,国务院新闻办的文章认为,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人
权观的多样性,因而不可能有一个对各国来说都一致的人权观,这是一个官方津津
乐道的说法。我将其称为说法一,官方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全党全军全
国人民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即便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人
的思想认识的多样性也罢)。我将其称为说法二。我在这里不讨论两个说法各自是否
站得住脚。我要指出的是,依据同一逻辑,说法一和说法二截然相悖,不能同时成
立。在我看来,这一点极为简明浅显,以至任何论证都将是多余的。然而,令人惊
讶的是,官方居然漠视逻辑,把两个说法都当成至宝,当外拒普遍人权观时,援用
说法一;而内统多元思想认识时,祭出说法二。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出於何种利
害考虑,才麻痹了一个正常人起码应该具有的理性,乐此不疲地一再做出这种自相
矛盾、滑稽可笑的事来的呢?如果还有尊重逻辑的意愿和能力,则官方明摆着只能
忍痛割爱,二中择一。世上哪有违背逻辑而左右逢源、风光尽占的便宜事?
      还是那句话,逻辑有理亦有情。尊重逻辑,当是坦荡求实的明智选择。若经
人点破依旧我行我素,则不仅贻笑大方,自己难道就不会觉得外惭清议、内愧神明
吗?
      让我们尊重逻辑。□

相关文章
作 者 :李晓平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月31日15:2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