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不必求人“服”
--致胡平先生的公开信
胡平先生:
按理,以理服人,唯有“理”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常用此言者,往往是相对於那
些以武,以势压人的蛮横做法而言的,而并不是说只要我能针对一种立论把道理说
透了,就可以使人人心服,其实那是一种奢望。我读罢《北京之春》今年十二月号
,先是为胡平至今还在为“见好就收”的理论在答辩而感到吃惊,快三年了。胡平
还在为此而喋喋不休地翻来复去耐心说服人,只是上次是那人,这次是此人,诘难
者所质之疑,所发之难,几乎相同,胡平也一再重复地叙述自己的观点。後一想,
胡平先生如此不知疲倦,莫非意在服人。常言道,诲人不倦,若有求教者上门,诲
人不倦当然是美德,若是诘难者本就是抱着标“异”,或另外什么目的故意上门寻
衅,你如此不倦地进行说服工作,那就至少是多此一举了,因为他就是不服而来。
比如,他就是不服你胡平如此说,理由是曾几何,你自己也如此激进,还反对过别
人。撤出天安门的主张,事过境迁,今天你倒成了“见好就收”的策略思想创导者
了。又如,他觉得你当初又不在广场,不了解实际情况,只是纸上谈兵,做事後诸
葛亮,他压根就认为你,根本没有资格谈“六四”,你怎么说,他也不会“服”。
再比如,他若觉得,如果人人都认为你胡平是对的,他又往哪摆,人人如此认为的
,你胡平岂不成了实际上的“民运领袖”了吗?当前海外民运正处於低潮,二、三
年内斗下来,四分五裂,派系、组织又多,使人想起了当年的红卫兵。虽然,九五
年是海外成立的党的高峰时期,但也只是如同东汉末年“统一”战争打得使大家对
“统一”无望而各自成立个小朝廷,以示“正宗”,来保住那已有的人马和地盘而
已。如今,胡平的“见好就收”的理论一则打压了“六四”广大难民,二则,又是
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又是指明未来斗争策略,大有登高君临各派之嫌。胡平有野心
。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以“野心”作武器,曾使多少人头落地。其含义就是古代的
“犯上”。皇帝被赶出紫禁城後,“犯上”也就改为野心。现在,虽然大家都反共
,搞民运了,但共产党内围绕着领导权而展开的十一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仍为不
少民运人士深谙,广场上的“领袖们”年龄虽小一辈,未身经体察,但由於天生聪
慧,很快就把教科书中死记下来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了。
只要有人心里觉得你胡平1、出尔反尔,2、纸上谈兵,3、有野心,这三者中只要
占上一项,他就难以服气了。虽然,我们知道这三项都摆不上台面,否则早就出现
在文章中了。第一,何谓出尔反尔,难道就不允许别人思想有发展,认识有进步吗
?你当初自认为正确的东西为什么不坚持下来?现在看到胡平把自己当时的一点想
法说得有板有眼,梳理得有条有理,获得此一理论的专利权,心里自恨无才,而难
受倒也罢了,对人暗中进行人身攻击,道德诽谤,是不是也太那个了点!第二,又
何谓资格。又有谁规定,只有在场的人甚至只有当事人才能对该事作出评价。且不
谈历史研究不可能,查案、破案,不可能,就是作为中国的民运份子也不可能:请
问你参与多少次共产党的最高决策?你又凭什么来攻击共产党?第三,“野心”又
有什么不可,争取民主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让这种“野心”合理合法,谁见
过美国总统竞选过程中有人攻击对方“有野心”,想当总统?中国文字中的感情色
彩太浓,同样一件事,说成野心,就当诛之。说成“雄心”,则颂之。区别在於:
当事者成功与否,成功了,自然就是雄心壮志。评论者利害所在,一切都得看与当
事人的利害关系了。皇帝决不会把另一个想当皇帝的人说成是有雄心壮志的。在这
里,“同行是冤家”,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有”,故对此的警惕性也特别高。
稍一论,以上三项就不成其为“理”,但这并不影响持此理者从内心深处对胡平
的不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中国人易斗不易和就是因为情感作用往往大於理性的
作用。著书立说者只要关心自己的理论完善与否,大可不必在乎别人的服与不服。
我爱读胡平的文章,担心胡平为了尽可能使他人心服而累坏了自己瘦小的身躯,而
读不到他更精彩的文章,故写此信劝胡平稍安勿燥,“论理不必求人服”。
子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