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号-读者.作者.编者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来信选载
 
 

读者来信


向国内朋友推荐《北京之春》

《北京之春》编辑部:
亚衣兄:
      本人所撰小文《诗人在“内部”着急》已在贵刊十二月号刊发,非常感谢。
我有合适的稿件当继续提供贵刊。惟望贵刊可惠寄一份。《北京之春》的资讯无论
在对国外还是国内的中国人均很重要,我将特别向国外的朋友们推介和传播贵刊。
为表达自由与资讯自由的实现,《北京之春》与我参与的Tendency完全一致。当互
砥砺。

      孟浪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晨


国内教育情况不乐观

薛伟先生:

      您好!久不通音讯,一切可顺利?我情况如常,工作仍很忙,学校教师待遇
普遍偏低,不少年青人都时兴“下海”经商。国内教育经费奇缺,像我们这样学校
连年赤字从中可以看出整个国家经济并不那么乐观。
      现在学校搞改革,学生入学收学费,一千五百元到三千五百元不等。根据专
业而定。可谓“优质优价”。穷学生没有助学金,只能靠贷款。当然有奖学金,但
并非人人可得到。国家再不包毕业分配,主要靠“双向选择”,即单位与毕业生双
方见面谈。所以我觉得西方的市场经济不少因素已进入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像学
校这样的穷单位很难留住人才。学生运气好的一毕业在外资单位找到工作,在我市
一个月可挣二千到四千元。而他们的老师干了大半辈子,有的到退休,不过一千元
左右,这种现象谁都说不合理,但谁能改变?
      好久没看到外边的资料了,如可能,请照寄。
      离开美国已两年,也许以後再难有机会去探望那边的朋友。

       莫尔
       九五年十一月十日


作者更正

亚衣兄:
      《北京之春》收到,谢谢!
      《中国大陆和苏俄改革的比较研究》连载四期,细小之处姑且不计,但以下
三处当作订正:
      (1)载於八月号的第一篇,第十九页提到前苏联於“一九七六年”在集体农庄
实行了“有保证的劳动报酬制”,时间应为“一九六七年”。第二十页“社会主义
首先是一种社会形态,属於工业社会的范畴”,其开头应为“工业社会主义”。第
二十一页“以‘国有化’为标志的工业社会主义的最後解体”,开头应为“以私有
化为标志”。第二十三页倒数第二段“客观经济结构的这些特点”,应为“宏观经
济结构的这些特点”。
      (2)载於十月号的第三篇,第四十二页倒数第二段“沙诺林院士”应为“沙塔
林院士”。第四十六页倒数第二段“因此它们常常基於往日的习惯而不情愿地”应
为“因此它们常常基於往日的习惯情愿或不情愿地”。
      (3)载於十一月号的第四篇,第四十六页第二段有两处提到“中共十一届五中
全会”,均应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第四十七页第三段中的“後以陈云为主
席”,“主席”应为“主任”。同页第一段第三行“中共那些传统的基本体系”,
“体系”应为“信条”。第四十八页倒数第一段第八行“毛及其政党”应为“毛及
其同党”。以上请公开订正。
      仅在此向读者深表歉意!

       王鹏令
       九五年十一月一日


《北京之春》:
      谢谢你们的E-mail。我已在电脑网络上读到了《北京之春》。我会告诉我在
国内的朋友如何在网络上读《北京之春》,他们会很喜欢读的。
      建议你们也把电子版的《北京之春》存到CND的电脑里。这样,国内会有更多
人能读到。
      谢谢你们的辛勤努力。我非常喜欢你们的杂志,祝你们越办越好。

                   朱荣
                   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北京之春》:
      贵刊十二月号刊登的全美学自联致柯林顿的信中有一个错误:日本的内阁总
理大臣早已不是宫泽喜一了,而是村山富市,他们两位之间已隔了另外两位总理大
臣。

             赵京
             九五·十一·二十五


《北京之春》:
      请尽快寄二十八、二十九期《北京之春》给我。我要将杂志送给我在国内的
朋友。有人很快要回中国去,他会帮我把杂志带回。

             魏洪            
             十一月二十二日

相关文章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月25日15:4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