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号-封面主题 本刊记者简介 本刊记者文章检索

 
开拓中国民运新空间.........本刊记者
 
 

      纽约今冬的第一场大雪,给这个世界大都会披上了银装。街头一派寒冬景象
,而在位於法拉盛的纽约华侨文教中心的大厅中,却是一片热气腾腾。一九九七年
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日,中国民主运动前途讨论会正在这里召开。在中共当局加紧镇
压大陆民主运动,相当一批民运骨干先後被迫逃亡海外的时候,海外民运面临了重
新出发的新局面。总结近年来中国民运的经验教训,探讨民运面临的形势,今後的
任务及策略,成了大家共同的心声。来自澳大利亚、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加
拿大、台湾和美国各地的一百多位海外民运人士以及关心中国前途的朋友们,济济
一堂,为中华民族的民主伟业贡献自己的智慧。

适时的盛会

      会议筹备组成员,中国自由民主党主席倪育贤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会议一开
始,全体与会者向在八九民运及历次民主运动中牺牲的先烈们默哀致敬。中国民主
党主席王若望代表大会致欢迎词,普林斯顿中国学社刘宾雁先生致开幕词,纽约华
侨文教中心主任云中君、中国青年团结会会长赵弘章、著名民运人士王希哲也先後
致词。
      王若望向来自各地的民运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一九九七年对於中
国人民是有很大改变的一年,中国大陆处在深重的危机之中,选择在今年的开端时
刻探讨民运前景非常及时。云中君称他站在地主的立场向远道来客表示欢迎。回忆
起从法国巴黎到美国纽约,多年来他与海外中国民运的朋友们有过的许多难忘的接
触,对民运人士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深深的敬意。注意到会议有“台湾在中国民主
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专题讨论,他认为台湾的民主化过程应当大书特书,有
很多地方值得未来中国借鉴。针对不少人对台湾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否会走台独的疑
问,云中君站在政府公务员的立场郑重宣布:中华民国政府支持中国在自由、民主
、均富下的统一,要为中国的统一而奋斗。专程从台湾来的中国青年团结会会长赵
弘章在致词中介绍了成立七年的台湾青年团结会为海峡两岸交流所做的工作,包括
每年组织大陆人士到台湾访问的“台湾之旅学习营”的情况。他表示自己研究第三
世界民主化进程,到过大陆许多地区,对那片土地感受很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贡
献给加强两岸互动的事业。他认为台湾成就是中国五千年来重要的资产,也是全世
界的资产,不仅是经济上的奇迹,也是非常有生机的,多元的民间社会之典范。它
不是某些政党、政客主导的,而是台湾民间发展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值得探讨和
保存。不管怎样,海峡两岸彼此之间的距离会更近,未来中国的远景规划会更加接
近。他还表示欢迎大家参加今年的“台湾之旅”。      王希哲在致词中首先提请
大家注意一条来自中国大陆的消息,重庆民运人士王明被捕。他指出,在中国大城
市中坚持有组织活动的已经屈指可数。他提请海外民运朋友注意,气可鼓不可泄,
无数好朋友在大陆被投进监狱,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抛弃?他希望大家丢弃成
见,携起手来,为一个大目标朝前走。王希哲指出,国内同志总希望海外民运组织
有东西拿出来传递到国内,而现在江泽民要改总书记制为主席制,这是一个复辟,
他建议大会发表一个反对江泽民复辟的通电,并宣读了自己起草的通电。刘宾雁在
开幕词中指出,从种种迹象看来,中国似乎有面临一种转机,但是究竟这种变动将
朝什么方向走?许多人感到困惑。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在於对形势走向没有把握。因
此要注重对中国国内社会情况,对工农大众情况的调查,对历史状况的回顾,包括
五十年代反右斗争大逆转的回顾。这样的工作要进行下去,希望这次会议的成果是
一个很好的开始。原《新观察》杂志主编戈扬、普林斯顿中国学社主席苏绍智教授
也应邀在大会上作了简短的发言。他们表示海外民运很有希望,民主在中国一定会
实现,大家要做中国民主的促进派,使得中国民主制度的实现快一点。
      大会包括四场专题讨论:邓後大陆政经形势走向的分析;中国民主运动的历
史回顾和现状分析;中国民主运动的策略选择和前景分析;台湾在大陆民主运动中
的角色和地位。倪育贤、杜智富、胡平、齐墨、项小吉、盛雪、周小萌、连盛德分
别主持了专题讨论会。吴方城、吴学灿主持了大会的自由选题发言。约三十名主讲
人为大会提供了自己的专题报告。英国民联、民阵、民联阵联合会的金晓炎,澳大
利亚民联民阵联合委员会的黄济仁,民联阵理事杨巍,八九民运时的学运、工运骨
干辛苦、吕京花、赵品潞也在大会上发了言。

一个密切关注点

      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和社会诸方面发展的实际状况,是整个会议关心的首要主
题。《北京之春》主编胡平在题为“大陆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的关系”的演讲中,
就近年来中国的形势呈现出的经济持续发展和专制越益强化这两个显著特点作了分
析。他论述了经济发展与自由民主的相互关系,回答了有些朋友在这些问题上具有
的某种疑惑。有时候,经济发展会刺激和推动政治改革;在另外一种情况下,经济
发展也会起到了暂时削弱民主运动和减轻民间对专制施加压力的作用。他指出只有
争到了自由民主,才能得到更稳定的经济繁荣。人类具有追求自由的伟大本能。任
何旨在压制自由的努力都只能得逞於一时。自由必胜,问题在於我们怎样使这一天
来得更早一点。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任陈奎德在“上海帮的崛起和对未来
政局的影响”中分析了这个热门话题。他指出“上海派”入主北京政坛已经是当今
中国政局的明显现象。上海派的崛起有着某种中国政治的内在脉络。上海在当代中
国政治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使得中国的最高领袖在贯彻自己主动性的政治意志,试图
冲破中央官僚系统的牵制和阻挠时,都不得不借助上海的力量。这是政治平衡的需
要。多年以来,上海蓄积了与北京对立的“京沪情结”,提供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制衡北京的资源。“京沪情结”在中共政治互动的平衡逻辑中具有重要作用。陈奎
德认为,以沪、江、浙、闽、粤南方地区为代表的工商绅士文化和以陕北等贫瘠北
方地区和内陆中国为象征的反智主义的农民文化(毛泽东所说的“痞子”文化)在中
国长期对立。前者倾向於使中国尽量融入国际社会,面对世界,後者倾向於使中国
孤悬於世界,封锁国门。就此而言,上海派在中国政坛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
一个历史性的开端:南方政治代言人崛起,技术官僚集团主控中国政坛,南方务实
集团集聚掌权,中国政治重心逐步南移。从长期看,它标志着意识形态的衰亡及中
国将越来越深地卷入国际社会的潮流。他还提及一九九七年香港的回归在中国政治
经济格局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变数,北京、上海和香港这最关键三大城市将在中国的
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不同角色。是京沪联手对香港,还是沪港联手
对北京,亦或是京港联手对上海?新的“三国演义”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走向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陈波东对当前中国大陆经济状况的分析给与会者带来
一种实在的感觉。他以大量的实际材料论证了中国大陆经济的特点是确实称得上是
“繁荣”,但这是“阴影下的繁荣”。陈波东分析了经济增长的要素,指出主导中
国经济发展的是民众而不是政府。他还揭示了大陆经济发展中虚假的“泡沫”的一
面。唐柏桥在发言中以不久前他去香港时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提出应当注意
大陆基层社会情况的新变动,包括工厂、农村和商业市场上出现的种种“乱象”和
不理性的社会发展走向。作家刘宾雁在“一个未曾料到的危险——大陆黑社会的兴
起”的发言中指出,目前在中国大陆,有组织的社会力量除了共产党外,就是“黑
社会”。他提醒大家注意这种复杂的社会力量和它在未来社会变动中的影响。蒙古
族学者巴赫专题阐述了中国的民主化与内蒙古问题。他认为,在民主化的过程中,
蒙古人的独立运动将会破笼而出,甚至一发不可收拾。由於中共在大陆成功的信息
封锁,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蒙古人的情况了解甚少。在中国推进民主运动的
许多政治异议人士中也有人常常故意忽视事实,甚至支持或默许了中共政权对内蒙
古人民的残暴统治,具有一种“中国人的大中华统一情结”。他认为蒙古问题已经
超越了政治制度,中国未来的民主化,并不意味着蒙古问题的解决,要郑重选择妥
善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自德国的民阵副主席齐墨就“共产党在变,我们怎么办”
为题作了发言。他从国际大环境的历史事实说明共产党可能会变,民运的任务是促
使共产党发生有利於中国民主化的变化。在中国社会从极权社会向威权社会的变化
中,除开政治和人权领域外,可以多元地展开民运活动,包括非政治的公民团体的
形成和发展,在经济领域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等等。

理论与经验

      许多与会者就中国民运的理论问题和历史经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共党史
专家司马璐在“五十年前一场民主运动失败的教训”的演讲中回顾了在国共两党争
斗中小党派的角色。他提请民运人士记住两句话,一是胡适的“多研究问题,少谈
些主义”,二是陈独秀的“政治家要准备两件事:坐牢、读书”。前民联副主席项
小吉在“民主运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的发言中提出反共不等於民主,民主的敌人
不仅是专制集团,那些貌似激进或貌似理性的骗子对民运的伤害不亚於专制。他认
为民主运动与民主政治有区别,运动侧重於破坏现有的,政治侧重於规划未来的。
民主政治要计算成本,注意节奏。他认为中国大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企业与职工
的关系,对私营企业的保护等等都是当前中国民主运动要关心的问题。
      来到美国不久的上海民运人士张先粱向大会传递了上海民运力量正在持续和
稳步发展的信息。他指出上海民运人士长期坚持既合法、公开又隐蔽、灵活的各种
斗争方式,积累了不少经验,上海民运人士的活动空间和经济基础都有所改善,已
经能对系於狱中的民运人士和他们的家属给予一些声援、慰问和经济上的支助。张
先梁这次出国时被中共警方强行押上飞机,十多位朋友赶到机场送行并摄影留念。
张先梁希望海外民运力量能进一步加强同大陆民运人士的联系和沟通,尽力想法将
国内人士十分欢迎的《北京之春》、《新闻自由导报》等等送进国内,加强联系和
沟通,共同迎接民运春天的到来。来自广州的民运人士刘国凯在“民主事业的成功
有赖於广大民众的参与”的发言中批评了所谓“中国民众素质低下,不适合搞民主
运动”及“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代价最小”的说法,他认为中国基层民众的参与对
中国民主运动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民主基金会的沈彤在“自由主义与大陆民主运
动的发展”的发言中强调了自由主义理念对民运的指导意义。他同时指出,在与国
际社会打交道方面需要汲取西藏流亡运动的经验,除了从国际社会获得支持外,同
时还给以某种精神上的回报。中国自由民主党外交委员会主席叶宁也就“海外民运
团体如何在所在国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策略及选择

      回顾过去是为了未来。在这一论题上,民阵主席杜智富首先就民运工作的持
续性、加强性和突破性发表了意见。在突破性的工作方面,他列出了民阵正在着手
的一些工作,特别强调了对大陆各个阶层状况的政策性研究,包括工人、农民、法
制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将作为民阵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民阵理事万润南在“民
主运动的新思路”中讨论了民运组织在“新时局”下作为一个政治反对派的“新对
策”。新的时局是香港回归和中共十五大召开;新的策略也就是在香港回归上共产
党要“万无一失”,民运就要让它“必有一失”;在中共十五大问题上,就要确定
联合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万润南表示民运组织在政治舞台上一定要有舞台意
识和角色意识,定位要清楚。一方面,总是要对共产党说“不”;另外一方面,又
要注意策略,看到共产党的变化。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赵加林在“不
要重入历史的误区”的发言中认为,搞政治就是要靠实力,大陆民主化进程靠的是
大陆民众。民运人士要分析对方的实力,中国的国情和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仅仅停
留在宣传上,要有扎实的社会动员力量。他指出绝大多数百姓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
,民运要给民众需要的东西,要重视社会的“无政治阶层”,要讲“下里巴人”的
民主,注意民众基本的民生问题。在操作方式上,要从基层做起,从“不讲民主”
做起,在大陆要搞“非意识形态化,非政治化,非组织化”。
      原八九天安门学生广播台台长白梦在”激进和保守——一个策略的选择”中
批评了海外民运的一些朋友只注重对共产党残暴的揭露,而忽视了对策研究,只注
重民主理论的探讨而忽视了国内的政治变化的实践,只注重对八九民运的回顾和批
判而拿不出指导未来的现实方略。尤其是在对“民主激进派”的批判中走过了头,
严重地伤害了海外民运本身。白梦宣称自己是一个民主激进派,他认为目前海外民
运缺少的就是激进,而海外民运本身就是一个激进的政治存在。紧接这一话题,倪
育贤专门论述了中共极权专制的合法性问题。他认为海外民运的根本问题是路线问
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民运中占主流地位的是改良主义思潮,在理论上提出做一
个“合法的合作的建设性反对派”的口号,实际上是向中共专制政权妥协甚至投降
。改良主义路线的错误的核心在於承认中共政权的合法性,而中共使用暴力剥夺人
们的自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不具有合法性的政权。倪育贤指出共产党的本性不会
改变,就好比老虎不会变成兔子。从中共的一党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变革是根本的变
革,是一场政治革命而不是改良。中国民联首任主席王炳章在会上专门从务实的角
度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他认为第一,海外民运需要一个统一的发言团体和行动
团体,或者成立一个新的统一的组织,或者采用“巴解”模式联合现有民运组织,
或者建立定期的民运组织联席会议。第二,尽力向大陆输送民运刊物;第三,做三
件实事:春节慰问国内被捕民运人士家属和六四事件中的受害者家属;与国内民运
组织加强联系;考虑民运人士回国去从事民主运动问题。全美“学自联”主席邢铮
在会上报告了学自联去年在人权方面进行的工作,他认为在国外的广大留学生群体
是海外民运强大的後续力量,海外民主力量需要扩大协作和联络面,寻找新的切入
点。他指出在国内促进民间社团的生长和发育,是中国民运可以尝试的一项工作。
《北京之春》编委,作家郑义也在发言中强调了中国民运的主战场在大陆。高光俊
和连盛德也分别以“民主运动的必由之路”及“我为什么赞成民主革命”发了言。
未能与会的荷兰“欧工协”发言人王鹏令博士为会议提供了书面论文稿“‘停滞时
期’的中国民运及其海外布局”,讨论了民运的近程目标和工作重心,提出在海外
民运的新的布局上,可以尝试将欧洲现有的民运基层组织的多元联合模式推广到北
美等地,在“大一统”的全球性组织衰落的状态下在思想领导、信息交流、和活动
协调上发挥更好的功能。 

台湾的价值

      “台湾在大陆民主运动中的角色和地位”是大会最後一场专题讨论。关心这
一话题的一些侨胞也闻讯来到会场。到美国之後与侨胞有过大量接触的王希哲在“
抓两岸统一旗帜,促中共民主改变”的发言中指出,大陆人民已受够了中共的苦,
不能在所谓“民族大义”之下昧着良心支持中共去压迫台湾人民。他强调,对於大
陆人民和香港人民来说,要真心坚持民族大义维护国家统一,首先应当立下大志反
对并改变共产党在大陆的专制统治。他提议召开由两岸三地人民组成的“中国民主
统一协商大会”。专程自台湾前来与会的高雄辅英医事护理专科学校讲师苏嘉宏在
“台湾在全球中国民主运动中的角色”的发言中指出,台湾经验对大陆有示范作用
。在全球中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中,台湾应积极地寻求同时达成“民族和解”、“民
主改革”和“国家整合”的“三结合”奋斗目标。苏嘉宏谴责中共试图武力攻台:
“要的是台湾这块海岛的土地,还是要这块土地上的台湾人民”?如果要的是土地
,打飞弹及实际动武,在付出相当代价後不难达到目的;但若要收服二千一百四十
万台湾人民的人心,则必须确立“海峡和平”的最高前提,让两岸在和平安定的环
境中,循序渐进地追求民主。他认为中国民运在等待一个新的孙中山,希望民运人
士能够以孙中山而自我期许。
      纽约州立大学研究员,社会学博士程铁军在“灾难日益临近、台湾如何因应
”的演讲中指出,由於港澳回归之後便於集中打击目标,中俄修好之後解除了北京
後顾之忧,独台步伐加快逼使中共骚动,攻台又有利於收拾邓後乱局,树立新权威
,最终达到稳定一党专政目的等原因,中共将把对台湾的“文攻武吓”变成“武攻
文诱”。因此,下一次台海危机不动则已,动就是有备而来。而台湾朝野缺乏警觉
和乱象众生,方便中共把台湾拖垮。普林斯顿“中国学社”阮铭则在“台湾民主改
革对大陆民主运动的意义”的发言中对台湾前途充满信心,他认为台湾民主化是华
夏文明现代化的范例,其前景不是“危在旦昔”而是“越来越好”。台湾多年来在
“内外交困”的环境下取得的民主化成就,是中国大陆民主运动最切近的参照系,
他说在海外中国民运队伍中不要出孙中山,希望能够出一批许信良、彭明敏、施明
德式的人物。
      民联主席吴方城在发言中表达了民运团体对海峡两岸关系应有的立场,这就
是人民福祉的原则,不诉诸武力的原则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他认为,无论是“统”
还是“独”,一切都要以是增进还是损害人民的福祉为前提,离开人民的福祉谈统
独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游戏。在台海两岸关系上,应当采取和平谈判、对话、协
商方式,坚决反对中共对台湾的武力威胁。中华民国对台湾地区有效地治理了五十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者中国大陆,是不争的事实。只有采取相互尊重和对等的
原则,才能真正合理地解决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对於当前中共煽动民族主义和武力
犯台的恫吓必须予以揭露,对大陆人民和我们民运队伍中的模糊观念应当进行耐心
地解释,从而保卫台湾的民主成果,使台湾继续成为大陆民主进程的典范,早日在
全中国实现自由、民主、法制和人权的社会。来自上海的民运人士杨周在“民运和
两岸关系的互动”中指出台海两岸的政治结构是国际社会格局的一个缩影,台湾的
民主化瓦解了中共文化。台湾作家阿修伯也就这一题目发了言。
 

      在会议筹备组成员,《北京之春》经理薛伟的主持下,大会在热烈的鼓掌声
中通过了辛苦关於“推动魏京生、王丹获一九九七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决议”之提案
,通过了“致国内狱中难友的春节慰问信”。在经历了热烈的讨论之後,会场上大
约半数与会者同意以连署的方式发表王希哲给大会的提案:“反对江泽民复辟的通
电”。胡平在大会闭幕词中表示,会议取得的成功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也为民运的
合作提供了可行的方式。他希望也相信下一次会议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历时两天的大会在与会者互道珍重的惜别声中结束。□

相关文章
作 者 :本刊记者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5日13: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