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号-封面主题 吴公简介 吴公文章检索

 
世界传媒为何关注香港回归..(香港)吴公
 
 

世界传媒为何关注香港回归?


      举世注目的香港七月一日回归大典,不仅是中国的大事,而且也是全球的热
点,最突出的,就是八千四百多名记者从世界各地一起云集到这个弹丸之地,他们
带给世界的,除了一个自由的社会回归到一个集权专政的现实外,再就是,他们要
用自己的笔和亲身经历,来证实主权移交後的香港,能否真正实行“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政策。

      见证历史是传媒的责任,见证香港历史巨变,更是传媒所承担的义务。传媒
要说的,和传媒要做的,并不仅仅是以香港主权移交实况有闻必录,更重要的,是
担起传媒的重要责任,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在七月一日後,对香港进行监督,促进
香港朝着民主、自由的方向稳定发展。

      据香港交接仪式统筹处统计,世界各地(包括香港传媒在内)报名参加采访
七月一日政权移交仪式的,共有七百七十八家媒体,申请的记者高达八千四百二十
三人。香港《亚洲周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一场“世纪新闻采访大战”,历
史上从来没有一则政治新闻能吸引如此多的记者。香港回归之所以能给全世界传媒
带来如此多的期盼,主要是因为在政权交接前後隐伏着太多不确定因素,并蕴藏许
多新闻内涵,同时也有更多不同的诠释。

      如此多传媒一起挤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各有所需、各取所需是客观存在和
历史必然。      

      素有大哥大之称的美国,今次“参战”媒体共有一百零八家,ABC、CB
S、NBC、CNN等各大电视网络均投入战团。美国各主要报刊也参与了这场世
纪大战。无论从新闻,还是从政治角度,对九七後想在香港取代英国的美国来说,
无论如何都不愿打输这场新闻战。也正因如此,象《洛杉矶时报》等所有美国传媒
,都加大了在香港的力量。“美国之音”对华广播在原有多名记者的基础上,又至
少增加三名,还不包括若干技术人员。美国传媒拼命在香港投入的目的,就是为了
要让全世界明白,美国人关注香港、美国人关注中国、美国人不会对香港的未来变
化不理不睬。

      美国国会不久前通过一项议案,就是在香港回归中国後,要采取另一种新的
方式监察中国人权,要将九七後香港的人权与中国人权挂钩。

      为了监察香港人权,美国决定增加五千万美元投资,用於增加“自由亚洲电
台”、“美国之音”等对华广播,以及用於投资监察大陆人权状况的机构。很显然
,香港回归後,美国绝不会坐视。今次美国派出逾千名记者到港,一方面可了解香
港现况,另一方面也为了下一步在香港安营扎寨、配合美国新的国策作好准备。

      除了美国媒体外,英国媒体更不会放过报道“光荣撤退”的机会,以留下大
英帝国的余辉。英国共出动了近七百名记者采访英国离开香港的最後一刻。《泰晤
士报》表示,他们主要从三个角度报道香港过渡期新闻:反映普通市民对前途的观
感;中英政府就主权移交的配合;探讨香港前途。英国的广播公司(BBC)早在
五年多前就已开始跟踪采访五个特定香港居民的家庭生活与工作,了解他们这五年
多来对政治事件的看法、假日活动、日常起居生活变化。除了香港总督彭定康一家
,其余四个家庭都是在各个类别里随机挑选的,包括一户在港的英国人家庭、一个
港人白领职员家庭、一户新移民及一户小商人家庭。总之一句话,他们要切实了解
,在香港生活的不同人士对“一国两制”的感受和反应及他们如何看待九七回归,
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相信“港人治港”。

      众所周知,虽然英国对香港的管制权到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终止,但英方
对香港的影响力并没因政权的撤退而消失,表面上特区政府已经成立,但人人皆知
彭定康的影子并没有离开香港,正在法国休息的彭定康仍会关注共产党在香港的一
举一动。九七後英国人仍可从各个领域插手香港事务。只是手段和方法更加隐蔽而
已。

      一九九七年二月,前英国外相聂伟敬在香港公开发表谈话,在香港政权交接
後,英国对香港仍有道义上的责任,仍会关注香港的利益,英国政府每半年会向国
会提交一份联合声明在港实施的情况报告,这份报告将以彭定康提出的十六项标准
来衡量“一国两制’是否得到落实。一九九七年五月上旬,英国工党取代保守党上
台执政後立即表态声明彭定康在香港後期所推行的政策,是获得英国朝野背书的,
是英国的国策。大陆一直骂彭定康“三违反”,现在看来,彭定康只不过是政策的
执行者而已。

      新的特区政府从七月三日开始已经正式上班,人们看到,除了彭定康换成了
董建华、港督府没有了港督以外,其余皆是彭定康时代的结晶,中共声称这是“港
人治港”,但据了解内幕的人说,新老板董建华之所以没办法炒旧伙计鲍鱼的关键
,是旧伙计的实力太过强大。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硬着头皮喝彭定康留下的酸汤
,绝不是董建华内心的期望。董建华也一定明白,他今後的工作,表面上是要向大
陆负责,实际上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彭定康耳目的监视。

      英国政府在香港的影响力,绝不会仅仅是台面上的几十个司局级官员这么简
单,据有人称,英国人早在一九九零年推行的“居英权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在港
“扎根计划”。因为英国通过“居英权计划”秘密让香港五万个家庭不离开香港而
取得英国国籍。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前这五万个家庭名额分配完毕,获得配额
者大多是香港的中青年社会精英,其中四成左右是香港公务员。英方自称“此计划
目的是让那些对香港顺利运行起重要作用的人安心留在香港”,而根本的目的,就
是要延续英国在香港的影响力,以“英人治港”代替“港人治港”,至少可留下十
万个英国的耳目。这十万个耳目活动在香港,不难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英国记者大批来港,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特权,但他们并不会对政权移交後的
香港感到恐怖,他们明白,香港将仍然是英国人的香港,所不同的是,只是改变了
方式而已。

      除了英国外,日本也相当关注香港,日本传媒关注香港的目的,虽然怀有复
杂而矛盾的心情,但总的来说,日本在香港问题上绝对以美国马首是瞻,美国人要
监察香港人权,日本人一定会跑在最前面帮着搜集资料。

      日本媒体一向关注两岸三地动态,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日本人的最大利益。
七月一日前,日本传媒皆额外加派人手到香港应付采访大战,是这次采访活动中,
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海外传媒,除从本部派人外,他们还在香港招兵买马,聘请
大量的翻译人员。到底香港有多少新闻值得日本如此重视,别人不得而知,但有一
点可以肯定,日本传媒正在动用各种手段,搜集九七後香港对日本可能造成影响的
各方面资料。

      面对外来媒体的挑战,占尽地利、向来有拚搏美称的香港媒体虽没有外国传
媒那么复杂,但在报道新闻不甘示弱的同时,也从无奈中做点发自内心的事。

      六月三十日中英主权移交的当天,香港发行量较大的报纸均动用一百多名的
编采人员采访回归大典。六月三十日大典是所有传媒的高潮所在,香港的电视台各
出奇谋吸引观众。香港无线电视台新闻部不但“倾尽全台”的能力报道回归大典,
还推出名目繁多的专题篇,早在一九九六年时就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以回归为主题的
节目,例如“九七透视”专题篇。并在七月一日前後,连续九十小时播放特备节目
。有线电视台的招数也不错,对六月三十日英国统治下的最後一天和七月一日特区
政府管制下的第一天中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作四十八小时新闻报道,除直接转播会展
中心新翼举行的交接议式外,还把北京、广州、深圳、伦敦、台北、三番市及多伦
多等地的反映转播至香港。其实在传媒互相竞争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也在取长补
短,无线和亚洲电视台当晚的节目重点集中於娱乐节目,而有线电视的优势是拥有
二十四小时新闻台,当天的节目以新闻为主,并透过街头访问捕捉香港各类阶层的
情绪和心态。据香港传媒称,他们玩命“庆回归”的另一目的,就是要留下历史,
让英国政府和中国政府永远记得,香港人对殖民统治仍有许多留恋。

      在九七回归报道战中,台湾媒体与台湾官方的心态差不多,十分矛盾,但为
了不被别人戴上“民族罪人”的帽子,及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各传媒皆派
出重兵。但台湾媒体的心情肯定不比香港媒体好受多少。尤其是在中国政府多次强
调“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成功,会为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的情况下,台湾的确流露出“夜行人吹口哨”心态。因此台湾记者采访香港回归活
动,其心情一定是另有番滋味。几年前,台湾民众看回归,觉得香港大限临头,“
东方之珠”的光彩终会消退,但现在看来,回归後的香港,将直接威胁着台湾的生
存。

      在国际传媒和港台传媒拚个你死我活的竞争场面下,在主权移交过程中唱主
角戏的大陆传媒,既无法适应海外完全自由的新闻报道方式,又要在这场新闻战中
用一种固定的模式书写同一个调子的文章。对各个有思想的大陆记者来说,无疑是
另一种痛苦。

      中共中央宣传部为让十二亿人能从电视上看见香港回归,由中央媒体统一组
织了六百多人的新闻采访代表团,由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英文《中国
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画报》等十六个中央级新闻单位组成,面对着国
际传媒的激烈竞争,有记者把这次有关香港回归庆典的报道,形容是一场“世界水
平的新闻写作比赛”,在同样的例题下,看看谁写出最有分量和最生动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仅参与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现场报道的工作人员,就达二百八十九
人,是中央电视台开台以来最强大的采访阵容。随工作人员到香港的还有四十多台
摄录机、六十多台编辑设备,可以说是香港回归采访活动规模最大的新闻机构。另
外,中央电视台还用两架直升飞机凌空追踪报道解放军进驻香港的过程,并有现场
转播车和沿途布设的摄制组多点采访;现场直播准备了六套报道系统,同时报道国
内十多个大城市的活动,还有五十名记者组成十五个采访组,分赴华盛顿、纽约、
洛杉矶、多伦多、悉尼、东京、伦敦、里斯本、曼谷、澳门等十三个国家或地区采
访,所有直接或间接参加报道的工作总人数达到一千五百以上。

      大陆动用如此多人力、物力报道香港回归的动机,一是要弘扬民族精神,在
腐败盛行的今天,虽然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大大减弱,但中共仍希望借机煽动一番;
二是“沛公之意不在酒”,想通过大肆宣传香港回归,逼台湾就范;三是鼓吹中共
的“一国两制”政策英明伟大。总之,中共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宣传机器打自己的如
意算盘。


  八千多名记者报名参加回归庆典

  国家/地区    机构数目    人数

  香港            106    2,816
  日本            45      1,300
  美国            108    1,047
  英国            63      688
  中国大陆        16      610
  台湾            42      528
  澳洲、新西兰    34      159
  加拿大          22      76
  亚洲其他国家    91      441
  欧洲其他国家    233    727
  其他            18      31

  资料来源: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统筹处□

相关文章
作 者 :吴公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月24日15:3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