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号-封面主题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香港回归展望研讨会纪实.....本刊记者
 
 

香港回归展望研讨会纪实


本刊记者


      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之首府,一九
九七年五月十八至十九日,一群中国人和英国人聚集在这里,讨论被英国统治了一
百五十年的香港在主权移交给中国政府之後的未来。这是由民联、民阵及民联阵英
国分部主办的一次国际理论讨论会。英国民运组织负责人开元、税力先生和金晓炎
女士先後主持了会议。来自日本、香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丹麦、英
国、荷兰和德国的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未及与会的民主中国主席杜智富、原香港
《文汇报》总编辑金尧如给大会发来了贺信。“中国人权”理事、英国大律师Phli
p Baker,英国《卫报》专栏作家John Gittings,原《世界经济导报》副总编辑朱
杏清、民联主席吴方城、民阵副主席齐墨等人在会上作了专题演讲。先後在香港生
活了二十五年的金尧如委托亚衣在会上宣讲了自己的论文。香港传讯电视记者,《
北京之春》记者,《光明日报》驻伦敦记者张鸣及新华社记者张亚平对大会作了采
访。

中国香港化,还是香港中国化

      对於香港的回归,究竟采取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与会者并不一致。
旅居英国曼城的“中国关怀”的邱国强作为一个香港人指出,香港从地理环境、历
史根源和文化传统来说,回归是很自然的事情。作为在海外的香港人,一方面感到
开心,可以作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但是也有一种不明朗的心境,就是担心自由和
人权上的倒退。回归之後香港在政治和经济上会受到大陆影响,生怕中国政府采用
以往对大陆人民的手段来对待香港人民。所以香港老百姓希望保持民主制度。邱国
强还说,中国政府说香港以後可以“舞照跳,马照跑”,其实这并不是香港人民的
生活方式。在香港,政府公务员是清廉的,贪污基本上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未来内
地人员可能把现在大陆比较普遍的贪污风气带到香港来。
      有的与会者问道,在英国统治下,香港人有一种二等公民的感觉,回归之後
,是否成为一等公民了?吴方城的看法是,本来值得庆幸的回归这一件事情可能给香
港人民带来灾难。如果回归之後香港老百姓反而被剥夺了自由,从英国的殖民地变
成中国的殖民地,实在说不上是一件好事。
      齐墨对香港未来前途的预测比较乐观。他认为中共特权阶层在香港有复杂的
家族利益,不会放弃。所以不会希望香港发生振荡,共产党无论在政治和经济上都
不希望有什么事情影响香港的发展和繁荣。未来的问题是“香港中国化”还是“中
国香港化”。齐墨以实际事例说明现在的深圳正在香港化,广东深圳化,中国沿海
化。深圳抄袭香港法律,说明不是香港中国化而是中国香港化,是向香港看齐。香
港的人权法案是联合国人权经济文化社会法案的内容,而中国大陆年底正准备签署
这个公约。在人权上,香港已经达到国际化的标准,在这一方面也会影响中国大陆
。包括中国大陆在农村选举上发生的深层变化,这里有一种互动关系。齐墨还认为
香港回归之後和中央的关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际提供了一种“联邦制”的
模式。

香港未来的人权和法制

      一向热心於中国人权事业的英国大律师,“中国人权”理事Phlip Baker先生
专题讨论了香港未来的人权与法律保障问题。他指出,一般来说,香港并不是世界
上人权状况最好的地方,在过去的五六年以来,特别是“人权法案”制定後给香港
人更多的人权保障,保障了人们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另外,香港人的宗教信仰自
由是长期以来受到保护的,还有就是在法律上对那些被审判的人的权利的保护,在
刑事审判方面的程序长期以来不受政治干扰。如果将香港和大陆比较,中国大陆的
人权状况可以说是最坏的,而且越来越坏。所以要关注香港的人权状况会不会变坏
。他表示,人们的良好的愿望是用香港好的人权状况会去影响大陆,而实际情况却
相反,香港的人权状况可能会向坏的方面发展,会倒退到以往坏的状况去。目前的
一个坏情况就是,香港媒体被要求“自律”,一些报刊记者很难在报刊上发表他们
的看法。Baker律师认为,一个社会不光要经济上发达,在政治上的民主和人权上也
要高质量。他希望香港成为一个好的榜样,而不希望出现像新加坡一样的情况:只
发展经济,而在政治和人权上面则非常压抑。香港可以达到双向发展。中国政府只
发展经济,而在政治上不改革,镇压民运人士。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政府已经对
持不同政见者采取了许多镇压措施,今天在大陆的持不同政见者很难发出自己的声
音。在回答有些听众关於人权问题的质疑时他表示,判断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不是
看那些可以完全遵守这个国家法令的人的状况,而是看那些批评这个国家政府的人
的状况,要看政府是怎么对待持不同政见者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认为中国的人
权状况在恶化,与经济发展相当的国家来比较,中国的人权状况的发展也显得太慢
了。他表示,民主制度的测试的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人们有没有可能去丢掉一个他
们不喜欢的政府。几个星期以前的一个例子是,英国人民选择了一个新政府。在中
国大陆,人民有没有这样一种权力?
      在谈到香港的法制时,Baker指出传统上香港的司法制度模仿英国,在司法上
有很大的独立性。香港法官受到政治压力而影响独立性的情况很少有。在七月一日
之後,中国政府可能利用任命法官来取消司法的独立性。让那些观点被北京政府接
受的人来做法官。目前香港法院的终审权在英国,未来在香港,这一点还没有受到
影响。

香港新闻自由前景何在

      前《世界经济导报》副总编辑,现任香港新闻从业人员的朱杏清先生在题为
“香港新闻自由的前景”的发言中特别指出,新闻自由是人们关注香港的一个焦点
。香港回归庆典将有全球八千记者前往,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一个具有英国式自由制
度的香港一旦回到人权记录很差的中国,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中国大陆的六百
多名记者中,地方记者都不被容许参加报导,只有中央级的几家媒体记者到港,这
表示中国当局怕出乱子。在回归前夕,香港报纸连续几天占据头版是一位文艺名人
去世的消息,电视上连续几天在黄金挡中播放的也是其遗孀和子女的财产之争。这
种情况不是偶然,表现了香港对未来缺乏信心。所谓报纸的“自律”,倒不是中共
有什么指令,而是香港媒体从经验中体会到,如果不这样做,未来的活动空间就会
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这一方面有些已经过分,到了病态的情况。今後香港报刊上还
会不会有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言论报导?人们对此怀疑。不过,朱杏
清的预言是香港媒体仍然会有一定的空间,除非人们不加利用。如果出现“舆论一
律”的万马齐喑的局面,对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不利。所以这是一个较量,一种
角力。未来可能是说“打倒李鹏”可以,但是不可主张台湾独立或者西藏独立。他
指出,香港未来的新闻自由不是由共产党来规定的,而是香港人民和新闻界争取的
结果。香港的新闻自由将会面临怎样的前景,不只是一个有不良人权纪录的政府是
否会履行自己的承诺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人类自由和民主的理想、事业是否能守住
一片重要阵地。和共产党打交道是一个学问,是一个长期过程,香港人可以在经济
上把共产党干部的行为方式搞的很熟,但是在政治上如何?这还是一个变数,选择依
然是必要的,奋斗是必要的。
      来自法国的“中国战略研究所”的张伦先生认为,香港媒体以往在中国思想
解放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香港未来前景决定於它是否保持有一个独立的司法
体系和言论自由,这是最低的底线。北京当局会有意无意地,主动或者被动地摧残
香港的民主自由。香港人民要争取在选举中的合法性,坚持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的
底线,利用公民权利进行合法斗争。在讨论中,大家还就香港刊物在回归以後对大
陆的影响,是否可以进入大陆文化市场发表了不同意见。

国际社会如何继续关注香港

      英国《卫报》著名专栏作家John Gittings先生在报告中提出,邓小平之死、
香港回归和中共十五大的召开形成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香港回归在这个历史关头很
重要,从个人特点和智慧上,江泽民不一定能把握这个机会。在十五大上面,人们
将看到一些谨慎的改革。如果中国政治开放越彻底,对香港就会更好一些。他认为
,中国未来对香港的态度取决於各国对香港的关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
这一方面,西方媒体有责任。以往西方媒体不是连贯地关注香港问题的,有时注意
,有时忽略。只注重新闻效果。比如希望中国共产党垮台,经济出现奇迹,威胁亚
洲稳定等等。本来以为邓小平死後中国会大乱,结果这次邓小平死後却这样平静,
《卫报》中的同事问,邓小平死了,怎么没有故事?这次国外大批的记者开进香港,
在这个时间内任何一个微小的事情都会变成国际大事件;记者走了以後,香港再发
生大的事件也会变成小事了。所以要想办法保持对香港的关注,使得国际社会注意
香港。这是西方媒体的一个责任。那么怎样继续保持对香港的关注呢?John表示,就
《卫报》来说,可以多报导一些过去忽略的问题,争取每一个星期写一次香港问题
,如果一个月写一次香港,就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东西了。
      从澳大利亚前来的黄济人先生在谈及澳大利亚的香港政策的变动时说,一九
九二年澳大利亚是彭定康政治改革方案的支持者,後来发生了变化。以往香港民主
党主席李柱铭几次来到澳洲,受到部长、总理的正式会见,而最近一次来到澳洲,
总理、副总理和部长都不会见,甚至反对党都不予会见。这种变化是七月一日即将
来临造成的。首要的原因是经济利益,澳大利亚在香港有超过几亿美元投资,澳中
贸易占据第二位,中国是澳洲铁和羊毛的最大买家,中国对澳洲的投资增加,澳洲
的高科技产品正向中国进军。巨大的经济利益诱使澳洲在政治和外交上向中国妥协
,包括在香港问题上,澳大利亚再也不象九二年那样坚持正义。黄济人认为西方国
家的外交政策出於自己国家利益的需要,没有道义可言。对此评论,吴方城表达了
不同意见,他认为我们要感谢西方民主国家对中国民运历来的支持,包括不断对中
国政府施加压力,西方国家政府考虑自己的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这种态度我们中国
人应当予以理解,只要是正义的事业,就不要太区分国界,不一定要讲究对炎黄子
孙有利;只要是对中国民主事业的支持,哪怕是很有限的援助,我们也要感谢,不
应当要求太高。

香港回归对中国民运带来什么影响

      大陆访问学者刘新先生在题为“香港九七後体制内的民主化发展”的发言中
强调,香港现在的基本法和宣布为“五十年不变”的政策,给香港民主派一个远远
优於大陆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如果站在香港同胞的立场上,可能会觉得香港的情况
是在倒退,如果站在大陆人的立场上,则会觉得好多了。比较起来,香港人民是幸
运的,他们可以利用有利的条件作出贡献,在现有的框架下,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他认为今後香港人民要关心整个中国的大事情,注意参与中国政情。齐墨在发言中
也指出,香港民主派以後面临的不仅是香港问题,而是中国问题,他们从事的是中
国民运,香港民运和大陆民运有一种合流的趋势。张伦认为,不管从那个角度看,
香港的民主运动将与大陆的民主政治息息相关,它不再是大陆民运的一种支持方式
,而本身就是中国民运的一个部分,这是根本性的变化。
      吴方城在专题报告中着重分析了香港回归对海外民运造成的冲击,认为与香
港民主运动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的海外民主运动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考验。多年来
香港对海外民运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将大大受到限制。所以,海外民运团体和民运人
士应该像香港民主党那样做好准备,不与中共在原则问题上妥协,不放弃民主运动
在全世界的阵地,不做“逃兵”。
      讨论会上提供的报告还有英国吴吕南先生的“香港一百五十年的文化艺术”
,丹麦费诤铭先生关於邓後中国的局势分析等。英国开元先生在“大陆对香港的投
资分析”的报告中提请大家注意大陆对香港大约两百五十亿美元的巨大投资对香港
经济和政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些报告都给与会者深刻的启示。□

相关文章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月24日15:4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