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号-神州大地 岩华简介 岩华文章检索

 
大陆经济发展内幕..............岩华
 
 

中国不能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

      最近,中外学术界、知识界对大陆的乐观论调此起彼伏,他们的根据是统计
局公布的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
,社科院国情研究小组学者胡鞍钢等人,甚至乐观地估计:按大陆现在的发展速度
,在下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总规模GNP(国民生产总值),将在现在的基础上
扩大十九倍,到下世纪二三十年代,“可以超过美国”。但这种论点是建筑在“如
果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上的假设。但如对中国经济进行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即使
按大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现实地对比中国在至关重要的教育、科研和社会制度导
致的竞争力等软件上、质量上,与先进国家的参数,却发现它们之间的差距反而越
来越大。大陆经济目前的增长模式,是以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为动力的“粗放型发
展模式”,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先进国家之间的“落差”消失以後,这些增长
因素随即丧失,而“科学技术”这个最终、最根本的动力,才显示出後继无力,此
时,这些隐患就变成了致命的。因此,如果不预先迅速排除这个“瓶颈制约”,就
注定了大陆经济在发展到一定时候,将不可能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

GNP不能显示经济的真实水平

    在另一方面,GNP(国民生产总值)和GDP(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是反
映经济发展水平一个重要标准,但它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第一,它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水平,GNP所能精确统计的只是经过“
市场交换”的货币规模,对那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的经济活动,并没有办法精确统
计。中国大陆百分之八十的人生活在农村,而这里基本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
会,绝大多数农产值没有经过统计,国家统计局连年增长的庞大数字,大都是“各
级领导干部”层层“估计”上来的。
      第二,GN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结构。即使两个GNP相同的
国家,其中一个的经济活动大多集中在大型工业项目的投资;毫无效率的国营企业
重复建设;导弹、核武器等军工产品的生产等等。而另一个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居民
住房、文化设施、教育娱乐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建设。虽然人民生活的内容
千差万别,但在GNP上并不能反映出来。
      第三,GNP不能反映出来社会产品和劳务的进步。由於它只是统计产品和
劳务的市场价值,而生产技术和科学进步反而会降低产品价格,所以它反映的数字
并不准确。例如,一个国家生产的汽车和电脑由於技术提高,成本下降,价格比从
前、也比别的国家降低了,而GNP的数字反而变小。

大陆国有企业无法与西方竞争

      九七年二月十二日《北京经济参考报》引述社科院的数字:目前大陆的劳动
生产率是英国的三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三十六分之一,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德国
的四十五分之一。当前大陆经济的增长因素中,百分之七十二依赖於资金和人力的
投入,只有百分之二十八依靠技术进步,目前的投资热只是一种假象。而美国现代
企业发展主要依赖科技进步,这成了美国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现在华尔街成长最
快的企业的基本动力就是高科技,西方的高科技产品利润回报率是大陆的一百多倍
。凭这样的生产效率,大陆企业如何与西方竞争?在九六年的大陆外贸出口中,百
分之五十的出口是“加工工业”,也就是说大陆只能赚些外资企业的“加工费”,
其他国营外贸企业大多数亏损。
      目前大陆国有企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根据九六年九月九日新华社主
办的《经济参考报》头版批露的数字表明,大陆国企百分之七十以上已资不抵债,
百分之九十八的国企只能依靠国家银行贷款维持,并且大量呆账、死账又拖垮了银
行系统,耽搁了金融体制改革。九五年,全大陆工业增加值每人只有一元人民币。
大陆人均生产总值,人均个人消费、人均教育经费等,这些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
在一百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不增反降,列入一百位以下。

软件参数:中国竞争力排名倒数第二

      在九六年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联合提供的《世界竞争力
报告》,中国大陆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个人消费、人均教育经费、科技人员在人
口中的比例,基本教育普及率,文盲比率等这些软件方面,在世界四十六国竞争力
排名中,名列倒数第二。这就是大陆一直忽视国民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人口素质
劣质化的显现,这成为大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件障碍”。大陆农村仍然如封闭
、愚昧,罪恶的种姓制横行的印度农村一样,是一潭死水。大陆城市居民素质也不
高,人才还不能自由流动,发挥能力。大陆国民教育经费大约占GDP百分之三左
右,是世界上最低的少数国家之一,与非洲最贫困的国家为伍。
      每年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能进入大学,相应的专业技校却只能收留百分之三的
学生,其他绝大多数人十二年的书全都白读了。诚如九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罗伯特的著名论点: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已从原来的“投资……消费”再扩大的
模式,转变为“科技进步”,只有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创造,竞
争力才能提高,经济才会有持续发展动力,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
“加速度”。

大陆农村仍处“原始农业”社会

      农村的八亿农民,基本上仍然生活在千百年来一成未变的“原始农业”社会
。唯一发生变化的是,晚清後期废除“科举考试”以後,造成的灾难性的“文化断
层”。千百年来农民“金榜题名”传统梦幻破灭,现实的真正的“读书无用”,消
灭了中国社会原有的,赖以推动社会发展、广布於城乡、传承中国文化的“乡绅、
士阶层”,遗留下来的窒息的无望和一代不如一代的愚昧,恰如一片文化沙漠。即
使按照大陆公布的数字,现在没有普及小学教育的县有百分之四十六,每年在义务
教育阶段缀学的适龄儿童有七百万之多,其中百分之七十为女童。现在的教育制度
,把每一个从农村考入大学的毕业生,都“分配”到城市,农村稍有文化的青年人
也大量流入几座大城市,出现七八十年代南美洲那样的,大量农民拥入少数大城市
的“恶性城市化运动”,农村成为一潭死水。看看那些潮水般涌进城来的民工、盲
流,那些灰头土脸、蒙昧无知,破衣烂衫的“流动人口”,他们没有受过任何教育
,没有城市生活的基本技能,没有礼貌,也不懂交际,甚至连一个问候的招呼都不
会打。面对这八亿人,真不知道中国的前途何在?

大陆三亿职工技术素质低落

      中国大陆现在拥有世界最多的产业工人,总数已将近三亿,其中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一亿四千万人,乡镇企业一亿四千万人,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二千七百万
人,这些中国的基本人力资源,素质仍然很差,目前大陆对这些工人培训、进修的
专业技术学校只有四千四百多所,每年毕业生只有四十五万人,而每年有一千七百
万人投入就业市场,其他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上岗前的培训,这点技工真可谓杯水
车薪。这与德国现行的职业制度中,每一个工人上岗前必须经至少三年的专业技术
培训,相去甚远。这正是大陆工业产品合格率不足百分之七十的根本原因,这还不
包括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和合格出厂的“次品”,这都是大陆职工素质低落
的直接恶果。九六年社科院发布的数字表明:在大陆职工中,百分之七十为初中以
下学历,其中文盲和半文盲比例达百分之十五,受过中等专业训练者不足百分之四
。平均十五万职工中才有一名高级技师。

大陆国民教育经费仍连年下滑

      美国的的大学普及率已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义务教育普及百分之九十七,人
均教育经费占国民总产值的比例,是中国大陆的三倍。然而,直到九七年元月十四
号,大陆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仍在大声疾呼:“制止财
政性国民教育经费连年下滑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大陆科研经费在GDP(国
民生产总值)中不增反降,近年来在国民总产值中只占百分之零点五左右,连更穷
的印度还有百分之零点九,东南亚国家为百分之二左右,美日德均在百分之三左右

      如果大陆再不进行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政治改革,别说下世纪中国将成为
世界重心,实际上连维持中等发展中国家的局面都有困难,在很多方面,由於世界
科学技术更新的循环周期(circle  change),由原来的二十年,缩
短为十年,五年,一年,甚至现在的几个月、日新月异,而大陆的科技更新依然缓
慢如初,十几年一成不变,科技与推广脱钩等等,与世界发展水平可能越来越远。


大陆可能会重蹈南美之覆辙

      中国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南美诸国以前的情景十分相似,南美洲诸国
在七十、八十年代呈两位数字增长的“经济奇迹”时,世界瞩目,当时经济学家们
对他们的评价远比当时的亚洲乐观得多,被誉为继西方之後,在二十世纪末即将出
现的另一个“世界重心”。但南美经济与中国现在的经济类型一样,是在人力和资
金大量投入下形成的“粗放型发展”。在八十年代这些与西方的“自然落差”饱和
以後,由於南美洲在政治腐败、教育落後、人才短缺、贫富分化等至关重要的“软
件”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必然制约,他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在没有科技进步这个经济
发展最终的动力做支持,以及人才短缺导致推动社会发展的创造力的丧失等,致使
南美经济在八十年代後期开始逐渐萎缩,九十年代不断发生“经济灾难”,现在南
美洲经济依然陷於崩溃的边缘。上一世纪中国历经战争、动乱的百年磨难,沦落为
“第三世界国家”,那么今天中国如果不解决根本性的“国民素质”问题,彻底进
行政治、教育改革,仍然可能会重蹈南美之覆辙,再次远离世界中心。□

相关文章
作 者 :岩华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2日15:1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