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号-理论探索 林曦简介 林曦文章检索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真实性与虚假性..林曦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真实性与虚假性

  
  林 曦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凌晨零时,当倒计时显示屏迸出现“0”时,在全球各
地亿万人的欢呼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香港夜空。在二十世纪末这一时刻,中
国民族主义达到了空前高潮。然而,在这似乎无可置疑的巨大历史真实感背後,却
同样真实地存在着必须分疏挑明的虚假乃至蒙蔽。


  一

      严格意义下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应是指近现代工业文
明全球化进程与格局中民族国家的自我意识。鸦片战争的炮火第一次唤醒了中国此
种民族主义的自我意识。从洋务运动开始,全部被迫的与积极主动的富强——亦即
自立於现代化世界之林——努力,便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真实历史。这种作为中国现
代化历史意识的民族主义,代表着最有根柢的现代中国运动方向:以此为标帜的邓
小平之可能如此辉煌地取代天神般权威的毛泽东共产主义,根本依据即在於此。


  二


      但诚如现代研究已指出的,毛泽东的共产主义恰是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背
景亦即儒家化了的共产主义。难道毛泽东不同样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吗?这里出现了
对民族主义第二层涵义的理解。

      民族主义之根据中诚然依托着种族与民族文化传统,但如前所述,民族主义
的立场应该是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或者现代化的民族国家。那种固执於前现代生产方
式与生活方式并抗拒现代化的民族主义是没落或反动的民族主义。毛泽东的共产主
义中即包含有这种没落或反动的民族主义,今日某些原教旨主义社区生存着这种民
族主义。

      与此有关的是民族文化传统问题。由於现代化文明的巨大吸引,即使是原教
旨主义者也实际上享受着现代文明,从而,这种抗拒现代化的民族主义便更加依赖
於与现代文明相脱离的传统民族文化观念。文化、包括传统民族文化,并不必然对
抗文明——但却可以而且完全应该评价、规范与引导文明。在此种既争取又规范现
代文明的民族文化价值中,体现着民族主义积极而深刻的涵义。这里的关键在於,
民族文化的立场是其前现代的没落文明母体还是现代文明?亦即,民族文化是否积
极地面向现代化成为建设性因素?这一关键是今日以中国(或曰东方)传统文化为
旗帜的人应仔细认真注意的。

      否则,文化观念固有的抽象性与独立性可能导致民族主义进入两个虚假而有
害的误区:一是以前现代的种族(华夏)中心主义心态取代多元平等民主的现代文
化,把所取得的现代文明成就(例如经济高增长、成为世界强国)视为种族胜利。
这里已包含有对现代化组成部分的民主自由等现代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割弃。二
是使民族主义膨胀为政教合一亦即权力型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上述两误区均有关涉,而尤以後一误区包含更大的危害
与蒙蔽。

  三


      中国大陆执政党曾长期以存在敌对阶级的意识形态设定,作为其权力(无产
阶级专政)合法性前提。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社会性灾难,使这一合法性陷於空前
危机。一九七八年为右派分子全部摘帽与一九七九年取消地富反坏分子阶级成份、
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标明着执政党被迫调整意识形
态以寻求新的合法性根据。

      这一调整很快便定位於“实现四个现代化。”如前所述,这正是现代民族主
义立场。民族主义已成为中国大陆权力型意识形态替代物。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中
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巨大进展,不仅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胜利,也成为中国共产
党权力合法性的有效证明。这最後一点虽有其真实性,但却被意识形态化了的民族
主义夸张了。

      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被纳入政教合一的权力型意识形态,这造成了两方面的
虚假蒙蔽:1、执政党并不敢公开标榜民族主义,而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及“爱国主义”为意识形态口号,但实际上依赖的却是民族
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民族主义的保护与辅佐(一九九五年後中国大陆各出
版新闻单位被批示回避讨论若干概念,其中之一即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意识形
态这种内外融合,使民族主义成为传统权力型意识形态的强心剂,民族主义的胜利
成为权力型意识形态炫耀的武器。官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另一方面蒙蔽性,是
造成了一种高度一致的生存共同体假象。“中国腾飞”、“振兴中华”除其整合社
会人心的意识形态合理功用意义外,同时掩盖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权益分配与社会
阶层差异乃至对立一面。

      现代中国曾长期是以权力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社会,与权力高度集中於执政党
相应,社会财富也高度集中於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意识形态条件下,财
富所有权属於全体人民,执政党拥有的仅仅是管理权。但从七十年代末起,中国大
陆执政党被迫放弃专政型意识形态转向商品经济社会,从而导致财产所有权与管理
权的直接同一。在私有制业已合法的当代中国,这意味着一个将社会权力占有转化
为社会财富占有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出现。

      由於权力曾经是高度集中化并且无任何制约的,因而此种转化必导致国有(
全民所有)资产以世界上任何体制下的“寻租”也难以企及的规模转入权力者手中
。这就是当代中国大陆普遍结构性腐败的制度根源。到八十年代後半叶时,这种社
会转型巨大的不公正与权力腐败已呈现为触目惊心的社会阶级分化。它终於导致一
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社会对抗。“六四”镇压并不能消除中国社会阶层(阶级)对
立的客观存在,而八年後,洗雪百年国耻、欢庆香港回归的空前民族自豪感却在观
念上多少弥合了这一对立。民族主义被利用来蒙蔽阶级对立。一个不易察觉的事实
是:当年施行无产阶级专政与血统论、压迫最凶狠的阶级论者,今日却极可能可能
是标榜民族主义而忌讳阶级论者。


  四


      但不管如何借用历史壮势,也不管艺术表演如何煽情,社会存在终究会水落
石出般地突破意识形态观念迷雾。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财富再分配格局中,千百万
承担不公牺牲的每月八十元下岗职工,不可能因民族国家这一共性而认同那些月收
入万元的明抢暗夺国库者(注意:并非泛指资产阶级;已有学者以大量统计资料证
明,曾是高度平均主义的中国大陆社会转型,资产阶级的主流绝不可能是西方契约
社会公平竟争的产物)。

      本文开始即已肯定了民族主义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但今日填充替代昔日无产
阶级专政意识形态空场民族主义却超出了其真实性限度而正在弥漫虚假幻觉。香港
回归前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文艺大会上,大学生们的主题歌名为《祖国给我理
想》,民族主义已不仅是政治统一体与经济统一体的最重要资源,而且成为精神信
仰的源泉。昔日“领袖”、“党”给人理想,今日则是“祖国”给人理想。这种意
识形态的嬗变,表现了旧意识形态的衰落,但其背後权力利用夸张的观念操纵人心
的政教合一特质依然如故。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返回其真实的社会存在对应物乃是一个公正的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一个真实的民族“命运共同体”。如果不愿倒退回毛泽东时代军事共产
主义式的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的改革就必须在发展经济同时,以全民利益而非执
政党的既得利益为立场推进全面的改革。这意味着一个不仅经济富强、而且民主化
与法制化的现代新中国目标的提出。中华民族只能认同这一目标下的民族国家,而
不是那种在虚假统一体的“中国”掩护下瓜分社会财富的不公正国家。□

相关文章
作 者 :林曦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月24日16:5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