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先生台鉴:
向如识荆之缘,至以为憾。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作,自抗日救亡始。胜
利後派往台北参与建立中共台湾工委,任常委兼职宣传部长。一九四八年遣调到中
共南方局香港工委新闻战线工作,直至“八九”爱国民运遭暴力镇压乃向党告退。
现已耆年七十有五,避居美国,笔耕糊生。然耿耿此心,爱国爱港,无时或释。这
是你所理解的。
是以闻杨老访港,亲来视察香港於九七回归之後“一国两制”是否真正落实
,“五十年不变”是否信而有征。回京後可给第三代领导人以指点和策励。这是一
件大事,实为港人所期盼者。我亦借此机会略抒鄙见,以表野叟献曝之忱。
“九七”香港回归前後,中共高层常颂赞今日“洗雪百年民族耻辱”。窃以
为鸦片战後道光皇帝割让香港给英国,是为满清封建王朝统治者之耻,并非我民族
国家之耻。香港经英国殖民者经营一百五十年,从一个渔业小岛发展成现代金融贸
易的国际大城市,屹立於发达资本主义世界之林。而我们国家同在一百五十年内,
从满清的封建社会到国民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到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社会,
有哪一个城市从北京、天津到上海、广州,其在经济繁荣和民主自由两个方面居香
港之上?国家整体更不待言。这才是我们民族国家的百年耻辱。
当然,这并非英国人比中国人聪明,或者香港人比上海人聪明。这是一个不
同社会制度产生不同社会进步的问题。正如马克思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所写“论大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两篇雄文中的结论:大不列颠的殖民主义者怀着侵略和掠夺
的目的到印度,但却不自觉地把自由贸易和蒸汽机带进了印度。这就在印度把农业
和手工业的村社制度摧毁了。这就完成了一次最大的社会革命。马克思又说:英国
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
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所谓“西方的社会”就是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从一百五十
年前起到去年止,英国在香港不也完成了为马克思所说的同样使命吗?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对香港的生存和发展之重要性,实际上周恩来总理五十年
代早已发现。一九五七年五月初,我们香港工委的宣传和统战两条战线上的负责干
部到北京中央外办开会。陈毅副总理兼外交办主任特别指示廖承志副主任首先传达
周总理四月廿八日在上海关於香港问题的谈话。当时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
主义改造刚刚完成,上海工商界人士提出疑问:在香港的私营工商业要不要改造,
何时实行改造。
周总理在座谈会上讲道:“香港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市场,不能社会主义化,
也不应社会主义化。香港要完全按照资本主义制度办事,才能存在和发展,这对我
们是有利的。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香港可作为我们同国外进行经济联系的基
础,可以通过它吸收外资,争取外汇。”(现已收入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共产
党执政四十年》和《周恩来年谱》等书)。
由此可见,周总理早就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对香港的重大作用,由此可见,“
一国两制”的发明权不属於邓小平。我於八十年代後期有关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评
论中已经指出。但今天中共中央高层是不记得或不知道周总理五七年的这个谈话,
还是一再强调是邓小平创造性的伟大构想。这是完全违背历史的政治造作,违反马
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髓。我希望杨老回京之後向第三代
领导人指正。
我之所以如此重视周总理这席话,因为他第一,否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发表
於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的结论: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欧洲已经是无
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第二他也否定了列宁在一九一六年发表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
义最高阶段》一书中的结论:资本主义已经到了腐朽垂死的阶段。第三,他实质上
承认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很强的生命力,香港还有很大很长远的发展前途。实行“一
国两制”是中国的必需。第四,他也否定了社会主义必定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因
此社会主义绝不能,也绝不应搬到香港去。如果搬到香港去,周总理说:那一定要
失败。中国的实践证明,马列的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了,必须实行改革开放,那就是
走资本主义之路。香港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基地。
因此,我以为今天如果中共中央确实遵照周总理的思想,真正落实“一国两
制”,让香港完全按照资本主义制度办事,使香港经济进一步繁荣,使香港的自由
和民主进一步发展,使香港继续成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先进的和发达的大城市,那
才是真正洗雪百年耻辱。反之,如果香港在回归之後,无论经济发展和自由民主都
不断倒退,都不如在英国经营管理之时,那才是我们“民族国家的耻辱”。
我在这里不能不指出,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发展,同言论自由、新闻监督和
民主法制是绝不可分割的。香港回归半年,後三者已明显地在逐步削弱和倒退。这
是香港资本主义经济能否发展的一大隐患,也即:“一国两制”是否能真正落实并
继续发展的一大隐患。
杨老是今日中共第一代元老中硕果仅存之一人,谨希望杨老在港能度听民意
,度听不同意见。回京之後,有以指点并策励中央第三代领导层正确贯彻实施“一
国两制”,以利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利为解决台湾问题而率先垂范。则善莫
大焉!
此颂 时绥!
一九九八年元月六日於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