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号-特稿 波哥简介 波哥文章检索

 
从台海危机到克林顿访华.........波哥
 
 

      美国总统克林顿六月二十五日率领三百多名随访记者飞抵西安,展开了中断
十年之久以後的首度美国国家元首的中国之行,其意义非同寻常。本文根据世界主
要报刊围绕克林顿访华事件所作的评述及有关资料,介绍和分析自一九九六年台海
危机以来的美中两国关系,供读者参考。


  飞弹射向台湾


      一九九六年三月七日,中国大陆军方向台湾发射了三枚M9弹道飞弹,分别
落在高雄和基隆附近,其中一枚飞弹几乎直接飞过台北,在离海岸外十九里处落下
。当时台湾即将举行首次总统直接选举,大陆此举显然是向台湾选民发出警告,威
胁他们不要投票支持倾向独立的候选人。大陆一直担心台湾民众一旦获得直接投票
选举总统的自由,会立即将独立的意愿付诸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军方此次设
计的“海峡961”演习,还有向台湾进行核威胁的性质。因为M9飞弹可以携带
核弹头,且其隶属大陆核武部队“第二炮兵”。大陆新闻媒体也呼吁注意这一动向


      美国海军情报室了解到,大陆已在二月四日就将飞弹、重装备和一万名军人
移往福建省。飞弹演习还只是攻击的第一阶段,以後还有四阶段。大陆的潜艇、驱
逐舰和俄制苏恺27战机正在海峡南端的东山和南澳岛准备进行海空军的联合攻击
。两栖作战部队已集结,计划最後在一个与台湾地形相似的岛屿进行一次滩头登陆
作战。“961”演习的含意是十分清楚的,武力占台早在大陆计划中。

      一九九六年一月,前任克林顿政府国防官员、中国问题专家傅立民曾向总统
国家安全顾问雷克报告,他在不久前同大陆军方熊光楷将军在北京争论台湾问题时
,曾听到大陆当局向美国发出核武威胁的讯息。当时傅立民告诫熊光楷,如果中国
攻击台湾,美国一定会有军事反应。熊光楷即表示,“你们才不会。我们已经看过
你们在索马里、海地和波斯尼亚的表现,你们没有这种意志”,他接着说:“在五
十年代,你们三度扬言要用核武器攻击我们,你们原来大可以这么做,那时我们无
法反击。如今我们可以反击了,所以你们不要再威胁我们。因为到头来,你们为洛
杉矶操的心恐怕要比为台北操的心多。”


  美国兵不血刃


      观察家普遍认为,一九九六年中国大陆武力恫吓台湾,目的还在於探测美国
对台湾安全承诺的底线。台海危机前,美中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中国大陆将七万美
元的磁环售给巴基斯坦,以此作为提炼武器级的浓缩铀之用,激怒了美国。美国还
对大陆盗版其镭射唱片和光碟,已威胁要进行三十亿美元的报复行动,通牒制裁的
最後期限日益临近。另外,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年会上,美国又将同中共开始
一场激辩。对於飞弹袭台,美国不可能无动於衷,只是反应会达何种程度,无法预
知。

      三月七日飞弹袭台的当天,大陆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刘华秋正在华盛顿等
候美国国防部长佩里的接见,他对飞弹此时射台亦暗自惊讶不已。这时,克林顿的
国家安全顾问雷克已要求部下研究对大陆发出一份最强烈的声明。由於前几任美国
政府都未明言美国会防卫台湾,美国的对华战略一直是“模糊战略”,北京早就跃
跃欲试。刘华秋未料到佩里会突然阴沉着脸这样知会他:如果飞弹打到台湾,将会
发生“严重後果”。“严重後果”在国际间通常意味着“军事反应”。为了加强佩
里对北京的警告效果,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和国家安全顾问雷克都轮番在各种场
合重复佩里的措辞。随即,以“独立号”航空母舰为首的美军舰队急速驶向台湾海
峡,同时,佩里又计划将以航空母舰“尼米兹号”为中心的另一个航舰战斗群调往
台湾,克林顿总统也正式授权美国海军进行自一九五八年金门、马祖危机以来最大
的一次武力集结。驻守夏威夷的美军太平洋指挥部已奉命成立“危机行动小组”,
日夜不停地统筹情报及海空行动。北京始觉情势不妙,於是连忙下令中止“海峡9
61”演习,鸣金收兵息事宁人。

      一个月後,当克林顿登上“独立号”航舰检阅时,望着处处飘扬的星条旗百
感交集。他向舰上的官兵自豪地说:“我们不费一枪一弹,即向全世界展示了国力
。”美军兵不血刃便平息了危机,虽使克林顿踌躇满志,但是面对跌至谷底的美中
关系,以及回想这场濒临爆发战争的冲突,克林顿终於暗下决心重新调整美国的中
国政策。


  贸易制裁失效


      人们清楚地记得,克林顿一九九二年竞选总统时,曾对千百万选民许诺“决
不姑息北京的屠夫”。在他执政的第一年里,他仍沿用“最惠国待遇”问题向北京
施压,促放政治犯。为此,他下了一道行政命令,要求中国大陆必须在人权方面展
现“全面的重大进展”,否则将在一九九四年春天之前,有效断绝同北京的贸易关
系。一九九四年二月,正当期限迫近,美国负责人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沙特克在北
京秘密会晤了反对派人士魏京生,顿时触怒当局。於是当沙特克和国务卿克里斯托
弗走访北京和上海时,大陆公安部在这两座城市一连拘留了王丹、鲍戈、周国强、
袁红兵、王家其、杨周、刘念春、王辅臣等至少八位知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以此向
美国示威。大陆总理李鹏还以挑战的语气向克里斯托弗指明美国本身也有人权问题
,其中包括发生在克里斯托弗家乡洛杉矶的暴动事件。李鹏又表示,如果克里斯托
弗和克林顿总统阖上由尼克松和基辛格打开的中国门户,那么他俩将成为千夫所指
的对象。这次旅行留给克里斯托弗的愤怒感使他在一九九六年卸任国务卿时仍不忘
提醒克林顿说:“敏感的民族主义意识”与“中世纪时期的帝国式的自大心态”仍
然是导致“北京当局继续成为国际舞台上最难相处的角色”的主要因素。

      贸易制裁已被证明失效,一九九四年五月克林顿决定放弃这种做法,不过仍
指望大陆当局能做一些相对的回应。克林顿在一次白宫内部会议上曾抱怨说:“我
痛恨我们制订的中国政策!在我们给对方贸易最惠国待遇,以及改变我们的贸易政
策之後,事情到底有什么改变?”同年八月,美国商务部长布朗率团浩浩荡荡访问
中国大陆,代表团成员中包括已经成为卫星事件核心人物的罗瑞尔公司总裁史瓦兹
。布朗借势提出“大型新兴市场”的理论,要求确保美国在中国大陆的商业机会。
两个月後,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又造访北京,以恢复双方因一九八九年北京屠城事件
而冷却的美中军事交流。自此,克林顿的“同中国接触”的政策初见端倪。然而敏
感的台湾问题又几乎是美中之间不可逾越的蛰伏着的危机,并随时可能导致直接的
冲突。


  台湾走向国际


      蒋介石去世二十一年之後,台湾逐步迈向民主,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
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称羡,这些成就无意中萌发了全岛的“台湾梦想”,从此
岛国意欲拓展“国际空间”,探寻独立之途。然而辖治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碍於历
史原因及来自北京的威胁,对岛内民众的独立诉求一直采取依违两可、暧昧不明的
态度,它所承受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最後它悄然朝门口伸出一脚,定睛张望一条
“非官方”的外交蹊径。

      一九九五年一月,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致函美国,提出前往母校康乃尔大学
发表演讲的要求,结果签证获准,成为第一位踏上美国本土的台湾元首。接下来他
又开始一连串纵横捭阖,在外交领域初试锋芒。克林顿政府曾经向李登辉表示,他
不能前往美国。克里斯托弗国务卿於四月十七日在联合国会晤中共外交部长钱其琛
时特意转达了美国行政部门的这一决定。然而五月三日,美国众议院以三百九十六
票对零票的表决结果,坚决要求行政部门发给李登辉赴美签证;六天之後,参议院
也以九十七票对一票的表决结果提出相同的要求。面对国会如此一致的立场,克里
斯托弗不由担心国会迟早可能会修改一九七九年的台湾关系法,以备当行政部门拒
绝同国会合作时,迫使行政部门就范。於是,美国政府只得於五月二十二日放弃原
有立场。

      这时,台湾驻美代表鲁肇忠向美国助理国务卿罗德保证,李登辉此行将严守
私人性质和低调的原则。但是这种保证很快被证实靠不住,李登辉在康乃尔大学作
了尽兴的发挥,据说他在那场演讲中故意反复提及“中华民国”这个国号,前後计
有十七次之多。北京终於震怒了,它感到自己被美国着实愚弄了一番,遂立即召回
驻美大使,中断同美国之间的一切官方对话,这期间还拘捕了一名正在中国调查劳
改产品出口情况的美籍华人吴弘达。美中关系骤然紧张,李登辉“走出去”的政策
刚启动,便激起轩然大波。

      紧接着便是剑拔弩张的台海危机。一九九六年三月大陆威胁台湾大选的三枚
飞弹,几乎把美中两个超级核大国推到了战争的边缘。可是,谁又曾料到物极必反
,兵不血刃之後对抗的双方恢复了理智,都竭力寻求另一种根本解决冲突的方法,
遂使形势急剧转变。


  危机也是转机


      克林顿步下“独立号”航空母舰,耳际依旧回响着美中双方喋喋不休的相互
指责:美国说“你们应该释放更多的异议人士”,中国道“你们不应再卖武器给台
湾”。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军力也颇为可观,如此泱泱大国如果在每个
关键时刻都选择敌对,世局真不堪设想。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事务的官员陆士达报
告称:“在朝鲜半岛,中国可能提供武器给北韩,并鼓励北韩不参加谈判。中国也
可能在柬埔寨重施十五年前的故伎,武装赤柬,为他们撑腰。中国还可能继续销售
诸如巡弋飞弹等武器系统给伊朗,威胁美国海军。如果你想解决全球问题,中国若
不参加,根本行不通。这种问题不胜枚举。”看来“全面接触”或许是一种值得尝
试的可行的对华政策。

      一九九六年七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雷克专程到北京,同中共国务院外事办
公室主任刘华秋共同探讨建立一条重塑双边关系的外交管道。自一九八九年後,北
京的疑虑一直是:美国是否企图象从前围堵苏联一样围堵中国大陆。雷克尝试说服
北京:“中国在下个世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中国不但要遵
守游戏规则,还得协助制订这些规则,譬如禁止核子扩散、限武或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等;这点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利益。”在这次会谈过程中,美国驻
军亚洲的问题中方没有谈及,或许北京的战略家也懂得,如果美国从东北亚撤军,
将会是什么局面。日本、中国和韩国之间必然会爆发武器竞赛,甚至可能爆发核武
竞赛,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而三年前,就是这位推动克林顿同中共修好的外交家雷
克,却在他的一次著名的演讲中将中国大陆归纳为和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及北韩
一般德性的国家。

      雷克告诉中共领导人,在政治和宗教自由方面,他们“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
”。只是此一说词但嫌“表态”有余,“挞伐”不足,仅让美方在争辩之余不致显
得咄咄逼人,意即“让是非曲直留给後世判断。”而对於台湾方面,美国国家安全
副顾问伯格早些时候特意在纽约约见台北的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丁懋时,他要求对
方为台独声浪降温,明言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支持不会等同空白支票,漫无限度。


  谈判循序渐进


      不久,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开始一个地区一个地区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谈,
模式一如美国通常和其他强国的谈判。但有四大问题可以让双方关系随时跌到谷底
——人权、核子扩散、贸易和台湾。克林顿懂得,必须待中国大陆在人权问题上获
得进展,才能让美国国会相信两国关系已获改善。而在这个问题上,美国遇到的阻
力是巨大的,一九九五年美国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议指责北京践踏人权,
结果只争个支持和反对的票数相当;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七年因为欧盟愈来愈不想
得罪北京,美国的提议反而被打消了。

      美国外交家们发现,中共领导人通常在政敌与部属同座的大型会议中立场都
比较强硬,而在私下交谈场合则往往判若两人。於是雷克在北京钓鱼台的庭园中向
刘华秋探问能否考虑提前释放七名异议人士(据知这七人中包括魏京生、王丹、席
扬和陈子明,另三人未见透露)。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克里斯托弗国务卿向李鹏提
出一套交易构想:只要北京符合“四个期待”,亦即释放名单上的七位异议人士,
签署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准许国际红十字会探视中国大陆监狱,以及设立一个美中
之间非官方人权团体的联合论坛,美国便不会在日内瓦提案或投票支持对中共不利
的决议案。当时李鹏的反应非常僵硬,称这项建议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第二年美国
新任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又同钱其琛外长进行了一次建设性的会谈,奥尔布莱特说:
“我打从老远来,所以我必须坦白:美国十分关切许多人权问题。除非中国以积极
的态度来处理人权问题,否则关系无法达到最大的可能境地。”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大陆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同克林顿总统会
晤的第二天,即传来上海异议人士鲍戈获公安当局送抵赴美护照的消息。十一月十
七日,重刑在身的著名政治犯魏京生被当局从监狱直接送上飞往美国的飞机。世界
欢呼了!一九九八年三月七日,美国国家安全会议亚洲事务高级主管克利斯托夫抵
达北京,要求中共外交部长助理杨洁虎承诺提出足够的证据,以显示中方努力的进
度已足以结束日内瓦谴责案的辩论。杨洁虎表示,可以考虑释放美方多次提及的在
押异议人士王丹,并宣布中方将会在近期内签署联合国人权公约。三月十六日奥尔
布莱特国务卿正式告诉钱其琛外长,美国决定放弃坚持多年的日内瓦谴责案。然而
,在六月二十五日克林顿访华以前,华盛顿仍须在人权方面做出平衡的举动,於是
四月下旬,副总统戈尔在白宫破例会见了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四月十九日,北
京将王丹以“保外就医”的名义送往美国。此後,当局又赶在克林顿造访前四天分
别把护照送至王丹和鲍戈两位流亡者的母亲的手中。

      在防止武器扩散的问题上,美中之间的谈判也颇费周折。中国大陆自一九八
四年参加国际原子能总署以後,首度参与国际核管制活动。一九九二年,中共签署
禁止核子扩散条约,并於一九九五年对该条约的无限期延长表示支持。但是根据美
国於一九九六年一月获得的情报,北京国家核子集团已以托运方式售予巴基斯坦一
批磁环,以作为提炼武器级铀所需的重要组件。这项发现很快导致美国立法禁止本
国进出口银行资助任何与中国大陆有生意往来的企业,这有可能使中方承受数十亿
美元的贸易损失。迫於制裁的压力,五月十一日北京突然宣布将不再对巴基斯坦境
内没有安全检查保障的核武设施提供进一步援助。

      克林顿政府随即向中国大陆提出四项武器管制的初期目标:放弃对伊朗的所
有核武援助;中止出售C—801和C—802巡弋飞弹给伊朗;拟定核武与军民
两用科技正式出口管制协定并切实执行;加入国际监督核武科技限制委员会。美国
政府又同意北京购买美国核能发电厂,但条件是必须查证中国大陆确实已经不对外
输出任何核武援助,无论直接或间接皆不可。基於想获取美国尖端科技,以及其它
的利益考虑,北京不久便取消售予伊朗两组四万千瓦重水反应炉,以及一座与提炼
武器级铀有密切关联的铀转化厂的交易。钱其琛外长九月二十三日告诉奥尔布莱特
国务卿,中国没有进一步出售巡弋飞弹的计划,这项保证同时也适用於核武生产科
技。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九九八年一份仍列为“机密”的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大陆
实际已停止与伊朗的核子合作”。


  “战略伙伴关系”

  
      北京的积极回应使华盛顿倍感振奋。两国外交官频频会晤,悄然而紧张地为
江泽民访美及克林顿的回访作准备。在台湾问题上,华盛顿更是斟字酌句,避免同
北京再度引起争执。一九九七年十月两国首脑高峰会之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
首次提到“三不”声明,他审慎地照本宣科: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
中国”或“一中一台”,也不支持台湾加入以主权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组织。此外,
这期间中国大陆与美国在许多区域问题上的合作,也是从前罕见的,双方对同一问
题的看法似乎也较为一致:在朝鲜半岛和平问题四边会谈上,他们共同促使南北韩
修好;他们还协力合作,由中国大陆抗拒内部压力,坚守人民币汇率,以遏制亚洲
金融危机;中国大陆对宿敌印度的核子试爆,反应也出奇的自制。一九九八年二月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森甚至有意把中国大陆纳入以美国为首的对伊拉克的摊牌
行动,他请中方代表在表决是否应对伊拉克对抗联合国武器检查小组的挑战行为作
出军事反应时自动弃权,而不是否决,结果他如愿以偿。在对待南亚核子危机时,
两国外长的发言又简直如出一辙。奥尔布莱特国务卿於是未免夸大其辞地把这种合
作姿态昵称为“战略伙伴关系”。

      在人权问题上的争论,这时也变得象例行公事,已听不到已往那种情绪化的
指责和嘲讽。二月十四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森到北京拜访他的中国同行秦华
孙,两人刚一碰面,理查森便故意摆出严肃的面孔告诉秦华孙说,“我希望到中国
访问时专注於一个问题”,他停了一下又说:“人权问题”。秦华孙以不敢置信的
眼光回盯着他,理查森却又突然咧嘴冒出笑容。秦华孙也仰头大笑。

      不过,在美国国内,很多人对所谓的“战略伙伴关系”之说持怀疑态度,人
们所持的疑点包括这种关系是否值得,以及这个词汇的含意是否确定等等。在国会
,这个政策更受到严厉抨击,议员们认为它等於姑息独裁者,是为了商业利益而采
取的几乎疯狂的策略。美国国防部国防大学资深研究员蒙塔柏托以嘲讽的口气形容
这种关系是“两国寻找战略理由以便好好相处”。他说:“有人大谈特谈战略伙伴
关系,我却看不出有什么内容。我们迄今未能处理能使美中关系真正转变的重要问
题,尤其是在东北亚竞争主宰地位的问题。”另据纽约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
调查发现,美国舆论对中国大陆的看法仍维持在二十年前的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
二的美国人对大陆有好感。最近对美国精英层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百分之十二不
把大陆当“敌手”,但也把大陆当作政治“难题”。


  美中分岐何在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克林顿启程前往北京,这是中断了十年之久以後的
美国总统的首次访华,它标志着两国关系已经由因一九八九年北京屠城和一九九六
年台海危机而导致的对抗状态,开始转入“全面接触”的新阶段。然而两国在经济
、主权、国家安全、人权和政治等领域中,至少对二十项议题存有歧见,有待随克
林顿的中国之行而获缩短歧见的距离。

      外界注意到:美国国会的老话题——是否应在给予中国大陆最惠国待遇时附
加人权条件,依旧一年年重复着;美国同大陆的贸易逆差去年达五百亿美元,仅次
於日本;中国大陆脆弱的银行系统及其高达百分之二十二的贷款呆账率,已使美国
投资者担心金融危机迟早会降临;虽然中国大陆的平均关税已降至百分之十七,国
营企业也在改革,但美国坚持认为其尚不具备入籍世贸组织的条件;此外,北京曾
向伊朗出售SA—2型地对空导弹等多种武器,还曾计划出售核子原料,据知巴基
斯坦在发展核武和导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北京的支持,这又在美国国会引
发对克林顿的中国政策的抨击。今年五月,涉嫌在一九九六年为美国民主党竞选筹
款时接受外国政府贿赂的钟育瀚终於向美国司法部认罪,招供自己曾从中共前任中
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之女手中收到数十万美元的献金,舆论顿时哗然。身为民主党
总统的克林顿的政治信用由此也再度受到公众怀疑。

      在香港、台湾、西藏、新疆、监狱产品、强制堕胎、迫害宗教等问题上,克
林顿也承受着来自国会和舆论的压力,使其无法顾全北京的面子。香港立法局的议
席至今只获准让出三分之一供市民直接选举,这显然违背美国提倡自由公平选举的
立场;北京对西藏强行实施汉化政策并迫害僧侣,致使流亡的藏人政府要求美国给
予更多的同情;新疆一直试图推动东土耳其斯坦独立运动,北京则利用打击犯罪的
借口进行镇压,事态已引起美国的关切;虽然美国承诺压制台湾的独立要求,但是
基於区域力量平衡的考虑,仍决定继续向台湾提供防卫性武器;中国大陆的计划生
育政策包括强制堕胎,在农村地区时常导致暴力倾向,这是一般美国人无法理解和
容忍的;中共还向来禁止福音传教活动,规定宗教组织必须向当局登记,这同美国
的宗教自由观水火不容;美国还指责北京违反美国海关法,用偷梁换柱的手法向美
国出口监狱奴工产品;此外,北京干扰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的对华广播,并禁止该电
台的记者到中国采访,也被认为是专制国家同民主社会的对抗。

      一九八九年天安门事件发生後,美国禁止向中国大陆销售军事装备及武器,
禁止美国的海外投资公司及贸易发展署在中国大陆实施其计划,禁止输出美国用於
遏止和侦察犯罪活动的设备,并禁止输出美国的卫星和放宽美国科技输出的限制。
现在这些制裁措施仍在延续,并未因两国首脑互访所营造的友善气氛而终止。


  柯氏访华成果


      在克林顿总统六月下旬开始他的中国之行的前一周,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通
过法新社对两国首脑会谈的要点作了部分透露。他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新近的核
武竞赛将是克林顿的首要话题,总统希望北京拿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具
体措施。接下来便是人权、贸易、双边合作以及台湾问题。美国要求中国继续释放
在押的政治犯,但目前看不到任何新迹象。至於美国是否会取消一九八九年以来实
行的制裁措施,他说,这将取决於北京的实际行动。尚慕杰还表示,在中国大陆全
面开放国内市场之前,美国不可能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台湾问题上,美
中双方目前仍坚持各自的既定立场,因此在首脑峰会期间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微乎其
微。

      分析家们认为,克林顿访华的意义实际上被两国外交界夸大了;所谓“成功
”完全是双方刻意营造出来的气氛而已,没有实质内容。虽然克林顿同中国交往要
冒国内批评的风险,但是亚洲金融风暴和南亚核武竞赛毕竟又从客观上造成美中国
际合作的必要。一九九六年中共射向台湾的三枚飞弹,把沉寂二十年的台海问题再
度浮上台面。而那种将双方几乎推到战争边缘的对华政策所引起的困扰,如今又把
心存疑虑的美国总统引向北京铺设的红地毯。

      美国媒体把克林顿访华的重点均放在他在大陆的一举手一投足上,而并非放
在了解大陆和两国关系上。克林顿对大陆的讲话只是一味迎合其国内观众的口味,
明显具有“安内”的作用。虽然中共当局在他所到的每一城市都拘捕了一些异议人
士,并且拒发三位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的签证,加之克林顿居然又接受了“北京的屠
夫”在天安门广场上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顿使美国朝野深感受辱。但是江泽民出
人意料地决定直播克林顿的两场演讲,又一下子堵住了华盛顿批评者们的嘴,挽救
了克林顿此行留给美国公众的印象。美国总统在北京的电视上大谈人权和个人自由
,其真正的观众却远在华盛顿,所以北京的主人并不介意。两国元首彼此恭维,互
给面子,可是当那些隆重得近乎造作的场面一闪而过之後,人们便发现美国太空技
术非法转移的问题、北京意欲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以及中共领导人迄今未承诺不
对台湾用武的问题,都依然被搁在原处,悬而未决。虽然双方就核弹互不瞄准等四
十七项问题已达成协议,但是观察家说,核弹重新瞄准对手只需十分钟时间。相反
,美国客人在上海谈到的对台湾的“三不”政策,又激起新的波澜,给以後的两国
关系留下伏笔。


  台湾仍是热点


      白宫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伯格六月下旬在一次记者会上介绍说,克林顿总统在
北京当面向江泽民主席重述了美国基於一个中国政策的“三不”立场——不支持台
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入会资格限定为国家的国际
组织。虽然“三不”未见诸文字写入官方宣言,但仍然引起一场围绕台湾问题的激
辩。

      七月八日,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罗特联合众多议员提出一项决议案,再次
敦促总统要求中国保证放弃对台湾动武。决议案还重申国会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
的立场,并声明对台军售的质与量只有总统和国会有权决定。七月十日,这项议案
在参议院以九十二票对零票的表决结果获得通过。而早在克林顿启程访华前,众议
院亦曾以四百一十票对零票通过内容相似的决议案。国会议员们认为,克林顿不但
没有迫使中共放弃对台动武,反而接受了中共对台湾的主张,在澄清美国的模糊立
场後,反而伤害了民主台湾。议员们相信台湾应该被纳入国际组织,唯有如此,才
能保证该地区人民的安全。共和党参议员穆考斯基还提议,美国应该有自己的“三
不”——不支持以非和平方式决定台湾问题,不强迫台湾与中共坐到谈判桌前,不
会置民主和台湾人民的权利於不顾。参议院提案人罗特还充满自信地如是说,美国
国会一九七九年曾经制定台湾关系法,後来又促成李登辉於一九九五年返回母校康
奈尔大学演讲,因此,美国行政部门已有了在国会压力下改变其政策的先例。

      不过,台湾未必有那样的自信。克林顿的“三不”讲话传至岛国,顿时人心
浮动,抱怨美国伤害了台湾。台湾没有独立的本钱,如果不惜孤注一掷以“独立”
为自保之道,只会自速其祸。美国有“三不”在先,断不至於为台独而战。此外北
京把对台军售与防核扩散挂钩,也将使台湾取得美国高科技武器日益困难。而另一
方面,美国在“防独促谈”的新政策共识下,更会要求台湾避免滑向台独,以减少
再度爆发台海危机的可能性。

      台湾是美国眼中的“模范生”。它创造了举世称赞的经济奇迹,建立了自由
民主制度,也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台湾形同一个独立国家的现实,未来可
能会招致大陆的封锁或武力攻击,一旦如此,美国就必须对维护台湾现状的必要性
作出决定。但是一九九六年美国的“独立号”航空母舰雄镇台湾,已使北京认清,
只要台湾未宣告独立,美国决不会对大陆武力犯台坐视不管。台湾的政治家亦知,
只要美国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中共同美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就可以维持;美中关系的
接近,虽使台湾拓展外交空间的努力受压制,但对安全而言,反而也获得某种保证
。况且大陆未来的政局还有许多变数,台湾尚可静观其变,并借势促变。为了能使
85.9%的愿意维持现状的台湾民众继续安居乐业,同时也由於受到国会山坚如磐
石的立场的震撼,克林顿政府亦觉得有必要重申美国当年在台湾关系法中对台湾安
全所作的长期承诺。七月十日,白官发言人麦克理当被记者问到如果台湾遭到攻击
,美国是否会一如台海危机时作出军事反应时,他表示美国早已透过直接行动显示
了对该地区安全的“关切”,美国的这一政策没有任何改变。

      冷战时期,中共曾指责美国把台湾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用以围堵共产
政权;现在北京又强调台湾问题是美中关系的核心,它担心台湾最终会在美国的庇
荫下重返国际舞台。而美国则将台湾视作中国未来的样板,要维护其繁荣成就;同
时,基於地缘政治和区域安全架构的考虑,台湾也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北京曾扬言,“统一”将在十五年内实现,并不愿作出放弃武力收复宝岛的
承诺,而台湾民众向来畏惧接受中共统治,仍希望借助国际力量实现“台湾梦想”
。看来冲突将不可避免,台湾问题随时可能再度成为世界的热点,作为决定美中关
系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作 者 :波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3日16:5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