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号-中国政情 岩华简介 岩华文章检索

 
中国 下一个金融危机的目标......岩华
 
 

                     ——朱熔基的改革避重就轻举步唯艰

      近来东南亚金融危机,扩张成为韩、日等亚洲国家,甚至俄国的经济危机,
中国大陆虽有幸置身其外,但大陆经济、社会本身的问题正逐渐爆发出来,谁也不
能保证,下一个陷入危机的就是中国大陆。

  大陆改革:没有政治改革寸步难行

      亚洲金融危机一再恶化,朱熔基的改革面临严峻考验,从目前的大陆经济、
社会形势,及中共高层权力布局和政治派系来看,短期内还不会触及产权私有、政
治民主等这些敏感问题,而这些恰恰是大陆真正问题之所在。这就注定了朱熔基的
改革仍然没有逃脱中共以前历届改革的老路,短期内不可能解决大陆真正的根本性
问题,问题的积累反而会使中国踏上东南亚和南美洲发展的老路。

      朱熔基的“行政改革”象以前历次“机构精简”一样,即使把行政人员短期
减少,而不进行政治改革,没有法制化保障,不实行出版、言论自由,没有独立、
自由的舆论监督,政府机构还会再度膨胀、懒散低效、滥收滥罚;没有起真正监督
作用的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审核的固定预算,行政开支、公款吃喝还会毫
无限制;没有法律强制规定的各级政府教育、科技经费保证,多次被提出又总是被
遗忘的“科教兴国”,只能还是一句空话。

      大陆各种问题是中共长期专制,多种现实积累的综合病症,只要朱熔基任内
无法摔掉这些历史包袱,他就无法在任内真正完成大陆改革,也许在大陆高层彻底
更新後,全新观念的新领导层才会有真正突破。



  国企改革:产权关系依然不明确



      最重要的是,朱熔基政纲的头号问题:国企改革。他宣称三年内大企业将“
扭亏为盈”,中小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实现“政企分离”。这从目标
到过程都是不明确的。

      在经济学上,大陆的国企弊端属典型的“产权关系不明确”问题,公有制度
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直接导致企业产权关系混乱,个人贡献与所得没
有关系,使企业陷於必然管理混乱、懒散低效、贪污腐败的综合症。实践证明,世
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营企业是真正、长期成功的。

      中国古代文明和西方现代发展史无不证明“私有制”是产业发展,社会进步
的不二之法。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崩溃的“苏东波”以来,“私有化”更进一步成为
全球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就连英国和日本等传统西方国家仅有的几家国企,也
因不堪长期巨额亏损重负,已全部私有化,甚至传统上属於国家管理范围的监狱、
市政和公共交通也纷纷私有化,并取得惊人的收效。朱熔基不顾人类发展的这一基
本规律,将无可避免地重踏毛泽东“人为意想”之覆辙。



  政企分离:少数人权钱交易的私有化



      大陆国企问题事实上就是“私有化”、公平合理的私有化问题,但这在大陆
仍是敏感的政治问题,是意识形态问题。为了绕过这一敏感问题又可以“创新”,
大陆学者们创造了各种“新名词”。现在仅仅要求“现代企业制”“政企分开”,
只要不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真正挂钩,国企问题就远没有解决,在现在产权关系
不明确的体制下,单纯政企分开,不但无法真正刺激企业活力,反而使政府对企业
原有的监督作用彻底丧失,使企业陷入“无人监督”的混乱状况,纵容企业领导人
贪污、私分、滥权,形成不公正、不平等的“少数人权钱交易的私有化运动”。

      即使朱以行政手段,使五百多家特大型国企三年内短暂地“扭亏增盈”,但
仍不能解决最终根本问题,在市场经济、私营企业的激烈竞争下,公有制的弊端必
然再次暴露出来,对这些“不健康企业”的“不惜血本”的保护、补贴稍有放松,
它们就会陷入更大的亏损。更何奈八千万家大小国企?政府的财政再雄厚都不可能
长期、巨额的填补它们的亏损!这里不是三年、二年的问题,只要政府一天不正视
“产权关系”这一实质问题,大陆的国企问题就一天不会解决。



  大陆不能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



      按大陆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上两个五年计划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11%,因
此朱熔基在国务院制定新发展规划:今後几年经济发展维持在8%以上。与世界各
国在不同层面的经济参数的对比,中国大陆的统计方法也是不同的,国营企业的总
产什并不是销售产值,而是生产的产品总值,包括库存、店存产品和未收款产品。
到九八年初,全国企业的库存积压已达八兆亿人民币!这占压了大陆银行60%的
贷款,拖累了大陆国企80%的流动资金。而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库存积压不但
不能算作工业增长值,反而应当作亏损额度,仅这一点就有双倍的误差。这还不包
括各地官僚,为“突显政绩”而谎报、虚报的连串的浮夸数字。      朱熔基的增
长率预估,正是建筑在“目前的发展速度”上的假设。现实地对比中国在至关重要
的教育、科研和社会制度导致的竞争力强度,在软件上、质量上,与先进国家的参
数,以及这些在经济层面上的影响、作用,就会发现大陆在至关重要的“发展动力
”上的差距,正越来越大。而这种科技发展不足的隐患却是致命的,如果不迅速排
除这个“瓶颈制约”,那么就注定了大陆将不可能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



  可能重踏南美、东南亚之覆辙



      中国大陆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南美洲诸国和东南亚以前的情景十分相
似,南美洲诸国和东南亚国家在七、八十年代呈两位数增长的“经济奇迹”时,世
界瞩目,当时经济学家们对他们的评价远比当时的亚洲乐观的多,被誉为继西方之
後,在二十世纪末即将出现的另一个“世界重心”。但南美、东南亚经济与中国现
在经济类型一样,是在人力和资金大量投入下形成的“粗放型发展”。

      在八十年代这些与西方的“自然落差”饱和以後,由於南美洲在政治腐败、
教育落後、人才短缺、贫富分化等至关重要的“软件”上,对经济发展的必然制约
,他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在没有“科技进步”这个经济发展最终的动力支持,以及人
才短缺导致推动社会发展的创造力丧失,致使南美经济在八十年代後期开始逐渐萎
缩,九十年代不断发展“经济灾难”,这是南美洲和东南亚和大陆的共症。

      上一世纪中国历经战争、动乱的百年磨难,沦落为“第三世界国家”,那么
今天中国如果不解决根本性的“国民素质”问题,彻底进行政治、教育改革,仍然
可能会重踏南美、东南亚之覆辙,再次远离世界重心。而教育科技、发展需要的是
一个长期、无形投资过程,在大陆现行法制之下,显然无法得到保障。



  大陆国有企业无法与西方竞争



      据大陆社科院内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大陆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三十分之一
,是美国的三十六分之一,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德国的四十五分之一。当前大陆
经济的增长因素中,百分之七十二依赖於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只有百分之二十八依
靠技术进步,目前的投资热只是一种假象。而美国现代企业发展主要依赖科技进步
,这成了美国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现在华尔街成长最快的企业的基本动力就是高
科技,西方的高科技产品利润回报率是大陆的一百多倍。凭这样的生产效率,大陆
企业如何与西方竞争呢?在九六年的大陆外贸出口中,百争之五十的出口是“加工
工业”,也就是说大陆只能赚些外资企业的“加工费”。东南亚危机暴发後,有些
国营外贸企业已经开始亏损。

      目前大陆国有企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根据九八年初新华社主办的《
经济参考报》批露的数字表明:大陆国企百分之七十以上已资不抵债,百分之九十
八的国企只能依靠国家银行贷款维持,并且大量呆帐、死帐又拖垮了银行系统,耽
搁了金融体制改革。九五年,全大陆工业增加值每人只是一元人民币,社科院的内
部数字显示:九六年大陆经济人均实质增加值几乎是零。近年来,大陆人均生产总
值,人均个人消费、人均教育经费等,这些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在一百五十个国
家和地区的排名中,不增反降,列入一百位以下。



  软件参数:中国竞争力排名倒数第二



      在九八年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联合提供的《世界竞争力
报告》,中国大陆虽然总体规模和竞争力方面的排名有所提高,但人均生产总值,
人均个人消费、人均教育经费、科技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基本教育普及率,文盲
比率等这些软件方面,在世界四十六国竞争力排名中,名列倒数第二。这就是大陆
一直忽视国民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人口素质劣质化的恶果,这成为大陆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软件障碍”。

      大陆农村仍然如封闭、愚昧,罪恶的种性制横行的印度农村一样,是一潭死
水。大陆城市居民素质也不高,人才还不能自由流动,发挥能力。大陆国民教育经
费大约占GDP百分之三左右,是世界上最低的少数国家之一,与非洲最贫困的国
家为伍。

      每年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能进入大学,相应的专业技校却只能收留百分之三的
学生,其他绝大多数人十二年的书全都白读了。诚如九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罗伯特的著名论点: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已从原来的“投资—消费”再扩大的模
式,转变为“科技进步”,只有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创造,竞争
力才能提高,经济才有发展动力。
      到目前为止,大陆领导人对这一点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隔几年,被海外知
识分子的大声疾呼,惊得梦醒後,多喊一次口号,然後就一切又不了了之……
  


  大陆农村仍处“原始农业”社会



      农村的八亿农民,基本上仍然生活在千百年来一成未变的“原始农业”社会
,唯一发生变化的是,晚清後期废除“科举考试”以後,造成的灾难性的“文化断
层”。千百年来农民“金榜题名”传统梦幻破灭,现实的真正的“读书无用”,消
灭了中国社会原有的,赖以推动社会发展、广布於城乡、承传中国文化的“乡绅、
士阶层”,遗留下来的窒息的无望和一代不如一代的愚昧,恰如一片文化沙漠。即
使按照大陆公布的数字,现在没有普及小学教育的县有百分之四十六,每年在义务
教育阶段坠学的适龄儿童有七百万之多,其中百分之七十为女童。

      现在的教育制度,把每一个从农村考入大学的毕业生,都“分配”到城市,
农村稍有文化的青年人也大量流入几座大城市,出现七、八十年代南美洲那样的,
大量农民拥入少数大城市的“恶性城市化运动”。看看那些潮水般涌进城来的民工
、盲流,那些灰头土脸、蒙昧无知,破衣烂衫的“流动人口”,他们没有受过任何
教育,没有城市生活的基本技能,没有礼貌、也不懂交际,甚至连一个问候的招呼
都不懂打。而对这八亿多人,真不知道中国的前途何在?



  大陆三亿职工技术素质低落



      中国大陆现在拥有世界最多的产业工人,总数将近三亿,其中国有企业、集
体企业一亿四千万人,乡镇企业一亿四千万人,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二千七百万人
,这些中国的基本人力资源,素质仍然很差,目前大陆对这些工人培训、进修的专
业技术学校只有四千四百多所,每年毕业生只有四十五万人,而每年竟有一千七百
万人投入就业市场,其他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上岗前的培训,这点技工真可谓杯水
车薪。这与德国现行的职业制度中,每一个工人上岗前必须经至少三年的专业技术
培训,相去甚远。

      这正是大陆工业产品合格率不足百分之七十的根本原因,这还不包括大量的
“假冒伪劣”产品,和合格出厂的“次品”,这都是大陆职工素质低落的直接恶果
。九六年社科院发布的数字表明:在大陆职工中,百分之七十为初中以下学历,其
中文盲和半文盲比例达百分之十五。受过中等专业训练者不足百分之四。平均十五
万职工中才有一名高级技师。

      最近,朱开展的国企改革,预计将有二、三千万国企职工失业,而他们一方
面不工作,一方面将仍然依赖“国家”的补贴过活,而“再就业工程”所需要的培
训、时间和金钱都将是大问题。



  大陆国民教育经费仍连年下滑



      而美国的大学普及率已在百分之三十七以上,义务教育普及百分之九十七,
人均教育经费占国民总产值的比例,是中国大陆的三倍。然而,直到九七年元月十
四号,大陆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仍在大声疾呼:“制止
财政性国民教育经费连年下滑的局面”。新教育部长陈至立上任後,虽然增加了一
些教育补帖和暂时性经费等,采取了些短期操作上的举措,但长期教育政策、法制
还没有改变,而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陆科研经费在GDP(国民生产总值)中不增反降,近
年来在国民总产值中只占百分之零点五左右,连更穷的印度还有百分之零点九,东
南亚国家为百分之二左右,美国为百分之五,日德英法等西欧各国均在百分之三至
八。

      如果大陆再不雷厉风行进行彻底的所有制改革、教育改革等根本性的改革,
别说下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重心,实际上连维持中等发展中国家的局面都有困难,
在很多方面,由於世界科学技术更新的循环周期(PERIOD  CIRCLE)
,由原来的二十年,缩短为十年,五年,三年甚至现在的几个月、日新月异,而大
陆的科技更新依然缓慢如初,十几年一成不变,科技与推广与僵死的国企业脱钩等
等,与世界发展水平可能越来越远。

      总之,大陆各种问题是长期历史、多种现实积累的综合问题,这也注定了中
共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而不可能三年、五年就可产生意想天开的奇迹
。如不发生意外,大陆的根本性改革,在朱熔基任内依然无法真正完成,只有大陆
高层彻底更新後才会出现真正突破。

      但如果大陆不能尽快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中国将注定是下一波经济危机的导
火线和受害目标。


  作者: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中华发展战略研究所主任。□

相关文章
作 者 :岩华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3日19:2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