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号-海峡两岸 苏嘉宏简介 苏嘉宏文章检索

 
一个中国的两岸解读...........苏嘉宏
 
 

  北京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就“一个中国”原则的一番新解释引起了媒体和海外
关心两岸关系人士的注意。他说,一个中国并不等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等於中华
民国,而是由台湾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建立的统一的中国。在大陆国台办否认之前,台
湾的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京育对汪老先生的这段谈话立即表示,如果汪道涵
先生的讲话是代表了大陆官方的立场,说明大陆已经开始真正面对“两岸分治”的现
实;而台湾一直认为,北京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台湾不能
接受的,是阻碍两岸扩大交往的最大障碍。
但是,由於汪老先生的这番新解,事後随即又再被国务院所否认。对此,并综合近
来的两岸情势发展,试提列出台湾和海外的一番解读和评析,分述如下:
  1. 以汪道涵先生的地位和背景,他此话肯定是有所依据的。但是,後来北京又把
他否认了,又回归到“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被台湾视为“基本教
义”的立场。这是不是意味著以江泽民先生为核心的领导地位、对台事务决策权依
然受到另外的一个派系或另一股力量的掣肘?的确,汪老先生的解释昙花一现之馀
,又因为国务院的事後否认,衍生出不少人认为:“大陆台湾事务决策部门存在‘
内部主导权斗争’、‘上海汪系人马’与‘北京涉台部门’之间‘决策权力分殊多
元化’”的推理,在两会复谈重开之际,一定程度地加深了台湾对大陆的疑虑。
  2. 另外,目前海协会系统的领导阶层人士可能异动,也使不少台湾人士忧虑大陆
对台政策的一贯性能否获得维持?例如:传闻汪道涵先生年事过高,身体健康不佳
;钱其琛副总理和唐树备副会长也已超龄过多,因而分别有钱其琛先生将转任海协
会会长和唐树备副会长不能久任的异动传说,两会复谈在即,大陆是否应该尽早将
涉台单位人事予以确定後,再重开会谈?又传闻大陆中央军委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张
万年,将进入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一般认为,此举至少将反映解放军在大
陆对台决策系统中的发言地位有所提升,此外,分管大陆外经贸工作的副总理李岚
清,可能也进入对台工作领导小组……。虽然,经验告诉我们不管进不进去对台工
作领导小组,军方始终可以一贯地展现压力,并不是不在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内就没
有发言地位。一般习惯於台湾或西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职务功能角色受制
度胡制的人,才会又这种疑虑。但是,乐观的看法相对地认为这是军方在台湾问题
上被正式地纳入台面上的集体领导的所规范,这或许也是一种海峡和平的讯息?朱
□基先生接掌国务院总理的位置已成定局,朱先生的作风是强势的,不太可能期待
他坐上那个位置後仍然安守经济事务领域,未来他和江先生如何协调外交和对台事
务领域的工作?也令人关心。一般情况而言,对台事务向来都是“外老大”,通常
最终发言位置就是钱其琛先生,他目前仍以副总理兼外长,至今没看到他要换位置
或退下来的消息,未来朱钱两位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又将如何呢?
  3. 可以相信的是,台湾绝对无意“唱衰”大陆现在的局面,反而对十五大、新一
届的人大和政协後江泽民先生和朱□基先生的领导班子寄予厚望。过去以来,大陆
一直把两岸对话当做对台湾的一种“羁縻”,以确保台湾不至於远离大陆。相对的,
台北方面也非常重视两岸对话,但是台湾的想法则是相当程度地把对话作为一种争取
时间的策略,期待大陆自身发生变化,使得对统一进程的推进,能够按照台湾的原始
设想或既定步骤持续下去。尤其台湾在考虑大陆对於其内部事务,诸如:“江泽民先
生核心地位的稳固性”、“国企改革与下岗工人”、“金融债务与币值稳定”、“
城市住房供给”、“反腐败反贪污”等一连串问题的处理能力後,大都持“大陆无
法分太多心来对付台湾”的看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看法不应该被误认为是台
湾对於大陆当前发展难题的一种兴灾乐祸,毕竟台湾方面很清楚维持一个至少是政
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大陆政权绝对是有助於海峡和平的。
  4.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共“一个中国”的主要内涵。既然是“一部分”
而不是“一个省”,是不是就为两岸“邦联制”(或其他台湾可能接受的国家统一
模式)留下政策空间?据了解,大陆涉台研究学界注意到“前苏联在联合国中另有
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席位问题的研究”,又有“香港式的一国两制不适用於台湾”
(一国三制)的说法,再加上近日来流传海外一份方觉的“民主派的纲领意见”提
出“修正统一方针”的“超前看法”,被视为很可能被提出来探风向的...,这虽然
未必就意味著大陆对台态度丕变,但至少可以说大陆内部确有一派对台态度较为开
明的非主流派存在。这方面,美国的对台湾问题的政策,长期以来其实就是维持“
不抵触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经济利益”的“两岸中国人和平解决”的“自利抽
身”政策。虽然,台湾方面批评汪道涵先生的说法虽然比较宽松,但也知道这种说
法也仅胡於两岸关系,在国际上大陆还是要求承认北京为唯一合法政府,这种“内
外有别”的提法仍是无法令台湾接受。可是,美国对两岸政策也就正是“内外有别
”的:“在国际上,美国只承认一个中国政府,但在两岸关系上却又是不同。”准
此,大陆和美国在两岸政治谈判後,如让台湾有合理的国际空间,这与“对外只有
一个合法政府”之间必有捍格之处,大陆是否能够同意并取前苏联在联合国的模式
-乌克兰、白俄罗斯也是正式会员国?至今却没有进一步的细节被透露出来。因此
,台海两岸都应该及早规范统一的方案,并有接受“次佳”方案结果的准备,不应
固执地坚持迳行追求“最佳”方案的目标。
  5. 台湾九七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後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开始动摇,九八年底的台北市
、高雄市市长、市议员与立法委员又将同时改选,届时的选举结果如果是国民党丧
失过半数的席次,不能保住多数执政党的优势;虽然,大陆相当不愿意以李登辉先
生为谈判对手,但也清楚地意识到与额头上贴著“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交手的变数
更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果若能在九八年的上半年,至迟在年底选举之前,两
岸能够复谈,并且抢时间地定下一定的“框架”,这必将是一种具有实质意义的“
政治性谈判的程序性磋商”。从台湾内政情势的角度来看,台湾的政治人物在即将
到来的“後李登辉时代”中,经过李登辉先生主政以来的“宪政改革”、“二二八
平反赔偿”等,台湾朝野间已经严重缺乏可资争议的话题或运动一类的政治资源了
,谁都想从看来稀少珍贵的两岸关系议题这边拿到一些成果;但是,大陆方面更清
楚这项议题却是谁也做不了最後的决定,因为:“还是李大老板说了的才算数!”
过去在连战先生当选副总统後并同时兼任行政院院长的这段时间内,他始终无法提
出积极的作法让两岸关系从飞弹危机的谷底有所攀回,大陆看在眼里自有一番领悟
的!因此,两岸关系的处理,双方都必须认真面对台湾作为一个民选政府的局胡性
,用一种体谅的心来分析台湾当局的许多不得不然!
  6. 中共的“十五大”是本世纪结束前最後一次、邓小平先生去世後第一次的全国
代表大会,备受瞩目。关於“十五大”报告所论述的台湾问题之解读,台湾内部有
一种见解以为在“十五大”报告上列在“第八点”,所以顺序即代表重要性程度,
意味著台湾问题是中共排在“第八顺位”等著被解决的问题,相对地并不迫切?!
一位大陆权威人士明确地指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比较‘十四大’、‘十
三大’等历届报告,过去台湾问题都是一句话或一段话带过去,这次是第一次独立
成一个篇章;里头用了两个副词‘完全的’、‘全面的’,意味著处理台湾问题愿
望的强度;在内容说明上依序排列为香港、澳门,其後为台湾。香港、澳门有明确
的完成年月日,但是台湾没有,这表示是事情一件一件来办,虽然没有时间表,但
并不是不办。中共全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为完成报告的事项无不全力以赴,说不
紧迫当然不是事实!”台湾对於大陆文件的解读落差,一直是有的,这段谈话所透
露出来的“紧迫感”不应该被忽视。
  大陆对台湾,尤其是对台湾的现有领导当局一直有深刻的台独疑虑,也因此台湾
对“一个中国”的解释也被忽视了。台湾的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关於“一个中国”的
涵义,至今一直是以下列於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国家统一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所通过
的一项文件为唯一基准:
  一、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中共
当局认为“一个中国”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来统一以後,台湾将成为其辖
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
华民国,其主权及於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於台澎金马。台湾固为中国
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
  二、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起,中国处於暂时分裂之状态,由两个政
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乃为客观之事实,任何谋求统一之主张,不能忽视此一事
实之存在。
  三、 中华民国政府为求民族之发展、国家之富强与人民之福祉,已订定“国家统
一纲领”,积极谋取共识,开展统一步伐;深盼大陆当局,亦能实事求是,以务实
的态度捐弃成见,共同合作,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一个中国而贡献智慧与力量。

    台湾认为自一九七一年退出联合国後,在国际上因大陆的阻挠,使得国际空间
大受胡制,但是因为台湾始终致力於经济建设、政治革新、拓展双边与多边关系,
台湾一直保有相当的的国际地位。目前,台湾的立法院及国民大会业已全面改选,
一九八六年三月里面完成首次总统、副总统直接民选,落实民主宪政制度,在创造
“经济奇迹”之後,再创“政治奇迹”。台湾人民在中共的飞弹威胁下,用选票堆
叠了民主的长城,也将继续争取并维护台湾地区二千一百三十万同胞平等参与国际
社会活动之权利,以务实外交来突破中共在国际间的封杀及打压。
  很清楚地,台湾主张“一个中国”原则,但对台湾而言,“一个中国”指的是“
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台湾认为,自一九一二年起,中华民国就是一个主权国家。
我们应该拥有主权国家的权利,包括参与所有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并和所有主权国
家维持正常的外交关系。这一点,任何经过中华民国宪法、法律程序,并经民选产
生的各级行政首长或民意代表,都不会自毁立场地予以否认的;否则,否认“一个
中国”就是“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的人,就是根本自己否定自己的权威的合法性基
础!不仅是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如此主张,民进党早就说民进党执政後,不必要、不
需要更改国号,连最亲大陆的新党也口口声声地说要保卫中华民国,可见“一个中
国”指的是“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是台湾三党的基本共识,将来谁执政都一样的!

  台湾的李总统登辉先生一九九五年四月八日在主持国家统一委员会第十次全体委
员会议致词时,曾经提出著名的“李六条”。除了重申他在第八任总统就职演讲时
所提出的,“当此全人类都在祈求和平、谋求和解的时刻,所有中国人也应共谋以
和平与民主的方式,达成国家统一的共同目标”;为了“汇集国人的智慧,发挥我
们的特长,以积极务实的作为,掌握民心的归趋,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早日达成
国家统一的目标”。台台湾民选的政府在中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是“首应尊重台湾地
区人民的权益并维护其安全与福祉,在理性、和平、对等、互惠的原则下,分阶段
逐步达成。”
  因此,针对现阶段的情势,为建立两岸正常关系,李总统曾提出以下关於中国统
一六条的主张,值此六条主张宣布届满三周年之际,将之附述如下,敬请所有关心
国家统一的各界人士能够了解台台湾对国家统一的立场,而不是继续将这份文件忽
视或误解下去:
  “一、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追求中国统一   
   民国三十八年以来,台湾与大陆分别由两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治理,形成了海
峡两岸分裂分治的局面,也才有国家统一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统一问题,就不能
不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探寻国家统一的可行方式。只有客观
对待这个现实,两岸才能对於“一个中国”的意涵,尽快获得较多共识。
  二、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加强两岸交流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骄傲和精神支柱。我们历来以维护及发
扬固有文化为职志,也主张以文化作为两岸交流的基础,提升共存共荣的民族情感
,培养相互珍惜的兄弟情怀。在浩瀚的文化领域里,两岸应加强各项交流的广度与
深度,并进一步推动资讯、学术、科技、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三、增进两岸经贸往来,发展互利互补关系
    面对全球致力发展经济的潮流,中国人必须互补互利,分享经验。台湾的经济
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而大陆的经济发展则应以台湾作为借鉴。我们愿意提供技
术与经验,协助改善大陆农业,造福广大农民;同时也要以既有的投资与贸易为基
础,继续协助大陆繁荣经济,提升生活水准。至於两岸商务与航运往来,由於涉及
的问题相当复杂,有关部门必须多方探讨,预作规划。在时机与条件成熟时,两岸
人士并可就此进行沟通,以便透彻了解问题和交换意见。
  四、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双方领导人藉此自然见面
  本人曾经多次表示,两岸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自然见面,可以缓和两岸的政治对立
,营造和谐的交往气氛。目前,两岸共同参与若干重要的国际经济及体育组织,双
方领导人若能藉出席会议之便自然见面,必然有助於化解两岸的敌意,培养彼此的
互信,为未来的共商合作奠定基础。我们相信,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的情形愈多
,愈有利於双方关系发展及和平统一进程,并且可以向世人展现两岸中国人不受政
治分歧影响,仍能携手共为国际社会奉献的气度,创造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新时代

  五、 两岸均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炎黄子孙须先互示真诚,不再骨肉相残。我们不愿看到中国人再受内战之苦,希
望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於民国八十年宣布终止动员戡乱,确认两岸分治的事实,
不再对大陆使用武力。遗憾的是,四年来,中共当局一直未能宣布放弃对台澎金马
使用武力,致使敌对状态持续至今。我们认为,大陆当局应表现善意,声明放弃对
台澎金马使用武力,不再做出任何引人疑虑的军事行动,从而为两岸正式谈判结束
敌对状态奠定基础。本人必须强调,以所谓“台独势力”或“外国干预”作为拒不
承诺放弃对台用武的理由,是对中华民国立国精神与政策的漠视和歪曲,只会加深
两岸猜忌,阻挠互信;两岸正式谈判结束敌  对状态的成熟度,需要双方共同用真
心诚意来培养酝酿。目前,我们将由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结束敌对状态的相关议题
进行研究规划,当中共正式宣布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後,即在最适当的时机,
就双方如何举行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进行预备性协商。
  六、 两岸共同维护港澳繁荣,促进港澳民主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固有领土,港澳居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一九九七年後的香
港和一九九九年後的澳门情势,是我们密切关心的问题。中华民国政府一再声明,
将继续维持与港澳的正常联系,进一步参与港澳事务,积极服务港澳同胞。维持经
济的繁荣与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港澳居民的愿望,也受到海外华人和世界各国
的关注,更是海峡两岸无可旁贷的责任。我们希望大陆当局积极回应港澳居民的要
求,集合两岸之力,与港澳人士共同规划维护港澳繁荣与安定。”□   

相关文章
作 者 :苏嘉宏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1日21: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