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号-海峡两岸 波歌简介 波歌文章检索

 
<新三不>震荡台湾..............波歌
 
 

  克林顿的第三“不”

      美国总统克林顿六月下旬在他的首度中国之行中,看似不经意地对美中两国
关系中最敏感的台湾问题所作的发言,在台湾掀起轩然大波。台湾朝野纷纷抱怨美
国出卖了他的朋友,使台湾深受伤害。台湾更担心美国的政策向中共倾斜会在国际
间引起骨牌效应,使列国乃至台湾的友邦弃它而去,任其遭北京强占、蹂躏。於是
美国不得不派特使前往台湾进行安抚,参从两院也为此接连通过了一系列支持台湾
的决议案。那么克林顿究竟在有关台湾的话题上说了些什么呢?首先,他在北京大
学的演讲中把美国以往惯用的“和平解决”一词说成“和平统一”。众所周知,一
九七九年的《台湾关系法》只称:“台湾的未来,将以和平方式决定”,克林顿在
这里却将“未来”与“统一”作了调换。“统一”一词在中美三公报里都不曾出现
过,显然克林顿改变了美国立场的中立性。接着,六月三十日他在上海图书馆又公
开讲出“三不”,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
入入会资格限定为国家的国际组织。前两“不”与两岸政府的现行政策如出一辙,
争议出现在第三“不”。对此,曾经参与制订《台湾关系法》的众议员所罗门七月
十七日在国会辩论时指出,《台湾关系法》第四节的D项规定,该法的任何条文不
得解释为美国支持把台湾排拒或逐出任何国际金融组织或任何其他国际组织的依据


      尽管克林顿自己後来在香港的记者会上说明美国的政策不因公开声明“三不
”而有任何改变,也无助於平息国会的指责和台湾的不安。一星期後,白宫看来不
得不为克林顿的讲话进行解释了,於是美国国务院主管亚太事务的副助卿谢淑丽和
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部主任贝德分别约见台北驻美代表陈锡蕃,道出个中原委
,说克林顿在北大的“失言”是在答复对方提问时脱口而出,如果是事先拟定的稿
子,仍然会使用“和平解决”,而不是“和平统一”。至於克林顿的“三不”,也
是刻意安排在非正式的并且没有中共官方人员在的场合,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谈到
”。何况事前美方曾明确保证不会有关於台湾议题的新的联合公报、声明,也不会
形诸文字。虽然去年十月江泽民访美前曾强烈要求签署“第四公报”,但是未被美
方接受,所以这次北京没有再提出类似的要求。不过分析家认为,克林顿亲口说出
“三不”是间接否定台湾的“主权”现状,这样便使美国的“一个中国”的政策倾
向於北京的“一个中国”的诠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逐渐远离台北的“
一个中国”的诠释(即“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这样可能会使北京今後在处理
台湾问题时的立场更趋强硬和僵化。

      七月六日,台湾李登辉总统在台北接见克林顿的特使、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
席卜睿哲时说:“我国的国会、媒体及民间,确实有许多不容忽视的声音,它们对
这次克江会谈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更强调,“(‘三不’)虽不代表美国政策
的改变,也无意伤害中华民国,但已经对一般认知造成相当程度的误解,对我国亦
造成冲击。”


  美国想要告诉台湾什么


      卜睿哲在短短几天的台湾行程中,不厌其烦地向总统、外交部长、国防部长
、在野党领袖反复强调美国无意伤害台湾,并会信守对台湾的各项承诺。他还说,
对台湾人民用民主程序负责地选出自己的政府、国家领导人,包括二千年总统大选
,美国都会尊重并接受台湾人民的选择与决定。对於克林顿所说的第三“不”,卜
睿哲耐人寻味地指出,“不支持”不等於“反对”,如果国际组织愿意接受台湾入
会,美国不会反对。谈到对台军售政策时卜睿哲表示,防御性的军售非但不是两岸
关系的障碍,反而有助於两岸问题的和平解决。

      七月十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到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作证时也说,美国同
台湾向来有着特殊的关系,这可以从一九九六年台海两岸“有问题”时美国曾派航
空母舰到那个区域看出。她还认为克林顿的大陆行,使美国与中国及台湾的关系更
加稳定。

      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在同台湾的外交部长胡志强座谈时则预言,美中下次高
峰会,双方可能因对台军售问题而分道扬镳,因为美国绝不会让步。佩里还认为,
现在讨论两岸应在什么制度下统一,为时尚早;台湾还应享有某种程度的国际空间
,包括加入“朝鲜经济发展组织”、世界很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然而,克林顿总统的主要智囊人物傅立民却明确就台湾的独立倾向提出警告
,他在七—八月号的《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上撰文告诫台湾领导人,不要以为向
北京挑衅亦会获得美国的支持。克林顿政府并未出卖台湾,但是绝不会为“台湾的
狂想而出卖美国自己的利益”。他认为李登辉自掌权後“拥抱了”许多台湾民族主
义、分离主义的政纲,台湾的新立场已使它难以回应北京的统一时间表。美国卖愈
多的武器给台湾,愈会使它不顾历史、地理和对岸的感受而孤注一掷。他认为美国
必须打断台湾“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走回原有的方向。今後如果美国对台军售,
必须衡量它对台湾意图及行为的影响,同时衡量北京的态度。

      从傅立民的文章中大致可看出他为克林顿所设计的“新中国政策”,其手段
是给台湾一点压力,为台独降温,将台湾问题重新设定在一个不至於脱控或擦枪走
火的范围内来管理,从而避免出现象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机那样的麻烦。这种“设定
”包括告诉台湾,美国虽承诺防卫台湾,但不会为台独而战,独立的代价需由台湾
自己来付出。


  台湾人民被删除了自决权


      克林顿的“新三不”,不仅震荡了台湾,而且也引起了美国国会有关台湾问
题的又一场激辩。早在克林顿启程前往西安前,六月九日,众议院曾以四百一十一
比零票通过一项促请总统要求中共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共同决议案。显然克林顿
的意见在北京并没有被接受,於是国会认为有必要重申美国的立场,并对“三不”
所产生的歧义加正“修正”。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在七月十日和二十日以九十二票
对零票和三百九十票对一票压倒性地通过了“坚定对台湾之承诺”的共同决议案。


      参议院的第一百零七号决议案由多数党领袖罗特等二十五位两党议员联名提
出,重申台湾关系法的各项原则,包括对台湾及其人民的长期承诺;台湾前途须以
和平方式决定;确保台湾维持足够的自我防卫能力;由总统和国会决定符合台湾所
需之军售项目的质和量;寻求北京公开宣告放弃对台用武。同日,参议院还通过了
支持台湾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区域性多边经济组织的第三十号共同
决议案。

      众议院的第301号决议案由多数党党鞭狄雷和议长金里奇共同提出,其内
容同参议院的决议案基本内容,但在遣词造字上颇为吊诡,比如该案第二项,除了
参院版本所载“基於台湾关系法坚定期待台湾未来地位应以和平手段决定”、“任
何以非和平手段决定或影响台湾未来地位的企图,将被视为对西太平洋和平及安全
的威胁,为美国所严重关切”,众院版本在这两句话中间,插入了“台湾海峡两岸
人民应决定他们自己的未来”。因中国大陆的现行体制是一党专政,尚无公平、自
由、开放的选举制度,人民实际上并没有改变或决定国家前途的权力,所以,决议
案称两岸人民的未来由他们自己来决定,对中共来说是揭其之短的双关语。

      不过,参众两院却因片面追求无异议快速通过决议案,皆删除了原案中关於
台湾“自决”的文字,结果成为这两项决议案的败笔。据悉,由民主党参议员托理
西理提出的参院决议案中,原文有一句“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必须以和平方式及民主
程序解决”,後又以“需经由台湾人民同意”代替“民主程序”,但是在内部协商
时,遭到美国国务院以及加州亲共议员范士丹的反对,遂决定剔除“需经由台湾人
民同意”的字句。议会为慎重起见,曾征询台北驻美代表处的意见,答复竟是无异
议。而众院的决议案原文有“海峡两岸人民应该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自决原则决定他
们的未来”一句,也因遭到国务院及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毕莱特的
强烈反对而删除。盛传,台北驻美代表处亦以“自决”过於敏感为由,致函美众院
建议删除。

      美国国务院的反对理由有三条:其一,台湾关系法及美中三公报都没有“公
投”、“自决”之类的文字,为了维持台湾现状,当然不要有“新东西”出现;其
二,如此措词使人认为美国鼓励台湾全民公决,美国显然不愿承担公投後果的责任
;其三,美国强调的“和平解决”,实际上就有必须经台湾人民同意的含意。国务
院担心引起北京强烈反应的顾虑虽然可以理解,但有专家认为,如果议会的决议案
采用“任何改变台湾政治现状的决定都应得到台湾人民的同意”的说法,中共便无
话可说。那么台北驻美代表处的反对意见却令人费解,或许其认为“自决”是殖民
地的文字,而台湾一直是“主权国家”,不存在“住民自决”的问题。不过,台外
交部很快就否定了其驻美人员搓掉“自决”的传闻。

      对於美国国会连续以压倒性票数通过支持台湾的决议案一事,大陆外交部七
月二十一日发表声明说:“少数美国议员正在对抗潮流,提出一系列反华议案,企
图阻止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则亦显得不得要领。


  争取国际空间的外交战


      “三不”政策经克林顿宣示之後,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无疑会受到影响。这
从菲律宾紧接着也向北京承诺“三不”这一事件可略见一斑。七月十三日,菲律宾
新任总统艾斯特瑞达在接见中共驻马尼拉大使关登明时表示,菲律宾政府将严格执
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与台湾有官方性质的往来,对台实行“三不”。台外交
部长胡志强七月二十二日在国家统一委员会做专题报告时,也承认克江高峰会确实
对台湾的务实外交造成严重冲击,某些邦交国以为美国的政策已变,其国内亲北京
的势力可能趁机活动,要求同台北断交。而中共亦企图借美国的“三不”来形成对
台湾不利的“骨牌效应”。但是他强调,台湾的务实外交不会因此而动摇,台湾并
非香港,绝不接受“一国两制”模式,今後仍将通过务实外交来强调其国家主权与
国际人格。七月十日,台行政院长萧万长结束南太平洋诸国之旅後亦表示,希望北
京能理性地看待台湾参与国际社会的问题。

      为了支持台湾的外交活动,台政府近日决定在一九九九年财政年度内准备二
亿四百万美元经费,计划协助与台湾有邦交的国家发展经济,以备当盟国面对中共
压力时巩固友邦关系。据知这笔经费将主要用於支援盟国的基建、投资、贸易及采
购之用。此外,《华盛顿邮报》七月二十一日报道称,海外利益集团去年总共花费
了六百四十亿美元招待美国国会议员及其幕僚赴国外旅游,其中“中华民国工商协
进会以三十二万八千美元招待八十八位议员幕僚赴台北”。

      七月九日,尼加拉瓜、布吉纳法索、塞内加尔、利比里亚、圣多美普林西比
、刚比亚、史瓦济亚、格林纳达、萨尔瓦多、圣文森、所罗门群岛等十一国驻联合
国代表向联合国秘书处递交一项名为《由於国际局势的根本改变,以及两个政府同
时存在於台湾海峡两岸,因此需要审查大会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第2758号
决议》的议案,要求列入九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的临时议程。这是台湾加入联合国
的新努力。自一九九三年起,台湾的盟国每年都提出台北参与联合国案:前三年是
促请联大设立特别委员会,重审台湾人民的代表权问题;一九九六年则删除“会籍
普遍化”、“分裂国家”、“平等代表权”等敏感字眼;一九九七年又改为直接要
求联大撤销2758号决议案中有关排除中华民国参与联合国的部分决议;今年除
了大致雷同外,更明确宣称“不再声称代表全中国,而只寻求代表其二千一百八十
万人民”。七月三十一日,东加勒比海四国外长也在台北表示,将支持台湾加入联
合国。圣克里斯多福总理兼外长道格拉斯指出,台湾应持续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加入
联合国的需求及正当性,但目的是吸引国际注意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不同体制,而不
是引发敌意和冲突。不过,由於中共是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关键的否决
权,因而会成为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最大障碍。有专家认为,台湾可象以前的东西德
、南北韩一样,在成为正式会员国之前可较实际地选择先申请成为联合国的观察员
国,这虽没有投票权,却有参与权和发言权,一如现今的巴勒斯坦组织。此外,放
弃代表全中国的声明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七月二十日,国际防止洗钱组织“爱格盟
(NLPC)”就决定以“台湾”名义批准台湾的入会申请。这是中华民国首次以
“台湾”名义获准加入以国家为会员的国家组织。

      大陆国家主席江泽民九月将抵日本访问,而新上任的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及其
内阁的对台立场尚不明朗。中共驻东京大使陈健七月二十八日暗示,江泽民访日时
会要求日方同样作“三不”表态。日本外务省官员七月十一日对《产经新闻》透露
,日中双方届时签署的第三份重要的外交文件预计不会列入台湾问题,但首相将无
法避免会同江泽民谈到台湾。与此同时,日本驻北京大使谷野作太郎表示,日本不
支持台湾独立或“两个中国”。他在东京演讲时鉴於话题的敏感性,而未涉及克林
顿的第三“不”。不过,在日本面临经济不振、美国扬中贬日以及小渊新内阁民意
支持率不高的困境中,日本为拉拢中共、打消其在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上的疑虑,
完全有可能向江泽民作出某种姿态。台驻日代表处根据目前情势,已经向日方申明
:凡涉及台湾事务,应该与台湾直接交涉,不应透过第三者(中共)进行。

      克林顿宣示“三不”後,台湾正急切地进行外交努力,维持其原有的“国际
空间”。七月上旬,台行政院长萧万长访问了汤加、斐济、所罗门,又过境澳洲和
关岛。七月至九月间,台外交部还将陆续安排派出三位总统特使率团前往利比里亚
、巴拉圭、史瓦济兰、马拉威,并且过境南非。


  北京全方位攻台


      大陆电子刊物《中华述评》七月间披露,五月中旬江泽民出席了中共中央对
台工作会议,发表了《促进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讲话。该次会议部署了从内部瓦
解台湾的战略,决定派遣富有工作经验的干部加强台湾特委工作,组建秘密纵队,
广泛渗透台湾各部门,争取在条件成熟时用台湾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改台湾现政
府为拥护祖国统一的地方政府。中共认为与李登辉当局进行任何政治谈判都不会取
得突破,加之美日可能以武力防止北京“解放”台湾,而在二零零零年前,解放军
的军力尚不足以应付一场有把握获胜的渡海攻台战役。基於这种考量,中共作了策
略上的调整。自中共强硬派在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机中受挫之後,对台问题的温和派
逐渐被倚重。邓小平死後,他的“一国两制”不再具有神圣色彩,连负责两岸谈判
事务的官员唐树备也承认,台湾人不理会“一国两制”,而更倾向於维持现状。北
京开始注意台湾其他有别於国民党的政治势力,了解“独派”政党民进党有赢得政
权的能力。

      从此北京展开“铺天盖地”式的对台各项交流,广泛与台湾各党派人士接触
,同时,又承认台湾的民事判决,计划开放台湾记者常驻大陆,呈现了更灵活和务
实的姿态。中共将原先的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举行“汪辜会谈”的“第一管道
”,自行改为多管齐下,许多涉台事务有意绕过海基会,以缩减“第一管道”的功
能,使其仅为政治性谈判服务。为了“防独”、“促谈”,北京的原则亦出现松动
迹象,从一定要台湾认同“一个中国”,改口为“一个中国”是不须台湾认同的现
实;又从宣传香港“一国两制”适用於台湾,改口为“一国两制”就是台湾人民要
求的“维持现状”。高层甚至通过香港《文汇报》向对岸放话,只要同意统一,国
号、国旗都可以谈。这在冷战时期简单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种大背景下,北京首位
现职部长、主管科技的朱丽兰於七月十六日应邀抵达台湾,参加“学术交流”。紧
接着,海协会副秘书长李亚飞於二十四日来到台北,重新开启因一九九五年李登辉
访美而关闭至今的“第一管道”,争取恢复中断了五年之久的“辜汪会谈”。

      在外交上,北京不仅把重心继续放在美国,刻意在那里把台湾描绘成“麻烦
制造者”,同时,频繁活动於非洲和中美洲,并扬言要在二零零零年使台湾的邦交
国化为零。北京去年向非洲各国的贷款高达八亿二千万美元,而为了促使南非提早
同台湾断交,向其投资、采购的金额也高达八亿美元。观察家认为,北京在非洲的
下一个目标可能是中非。为了在加勒比海对台展开外交战,七月十八日,大陆副总
理钱其琛又启程访问圭亚那、牙买加、古巴、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国。
去年中共常驻联合国大使秦华孙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成果是圣露西亚在八月宣布同台
北断交。而钱其琛此行的背景是台北和北京争相申请成为“加勒比海国家协会”的
观察员国,而此事因二十五个会员国未达成共识正遭搁置。

      另一方面,中共仍拒绝作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的承诺也给台湾带来了压力。
正如一九九六年北京用飞弹演习威胁台湾的总统大选,《解放军报》在海协会的谈
判人员李亚飞抵达台湾之际,特别报道了南京军区某集团军七月二十四日在台湾对
岸的福建省举行的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演习。七月二十七日,中国国务院也在发表
的《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向世界宣称:“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处理台湾问题
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国家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尽管中共知道,台湾早就
於一九九一年宣示“不以武力追求国家统一”,单方面终止了“动员戡乱时期”,
但仍不愿对此作出回应。《中国的国防》还把将台湾海峡划入“任何国家或军事同
盟的合作范围”认定为“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再次明确反对军售台湾。
北京在克林顿到访时仍拒绝了美国最为关心的要求——承诺加入《飞弹科技管制体
制》,相反却要求美国减少对台军售,它蓄意把这两者挂钩作为外交筹码。


  台湾何以自卫


      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今年三月的一份报告,中共未来企图获得的新式武器,
包括雷达卫星、M九导弹、超音速攻船导弹、新式战斧级长程陆攻巡弋导弹、AW
ACA空中预警管制机、性能优异的传统及核子潜舰,这将影响到两岸均势,产生
军力失衡。台国防部为此一方面吁请美国以军售管道继续提供新式装备,一方面规
划未来自行研发新式装备。据悉台湾军方已拟定未来十年的重大新式武器研发案,
并在今年五月向李登辉总统作了简报。这项武器计划包括:一、研发新式侦察距离
达一千公里的长程预警雷达数座,以替代卫星,争取早期预警和拦截时间;二、提
升改造现役荷制“海龙”、“海虎”等潜舰的战斗系统;三、将“天弓”二型地对
空导弹改造成“天戟导弹”;研发ATBM反导弹系统。台国防部强调,唯有建立
足以自卫的国防武力,才是国家安全可靠的保证。

      在六月底台北举行的台法军售及後勤支援的“华璧会议”上,法国军备局及
厂商向台湾提出F—17重型线导鱼雷、SANRAL六联装舰用点防御导弹系统
的供售案,但台湾因自己已即将研制成功重型线导鱼雷,加上美国也愿提供MK四
八ADCAP的讯息,所以未予考虑。法国已通过秘密渠道向台湾运交了一千多枚
APILAS反坦克火箭,并答应提早赴运六十架幻影二千——五型战机和空对空
导弹。另外,法方针对台湾海军一九九一年起以“光华五号”之名建造一千五百吨
的二代二级舰十分关切,表示可循法拉叶舰模式为台建造。

      七月七日台国防部发言人孔繁定少将透露,自今年七月至明年六月,军方将
依序进行“核安二号演习”、“联兴79号两栖训练操演”、“万安22号军民联
合防空演习”、“汉光15号三军联战演习”,另外,为了配合“汉光演习”实施
,国防部将同步进行“同心11号後备军人动员演习”、“联兴80号两栖训练演
习”、“自强17号物力动员演习”、“联云63号空降演练”。

      台湾二零零零年三月又将进行总统大选,预计岛内政治结构可能发生重大变
化,北京是否会在那时进攻台湾?陆委会副主委林中斌在七月中旬出席“台湾与中
国如何和平共处”国际论坛时分析,以中共解放军持续的演习以及发展电脑病毒战
、亚热带丛林战、点穴战争等新战法来看,中共一直有攻台意图,但未必会在二零
零零年付诸实施。去年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大胜使北京震惊,但最终亦未出兵
。日本野村总和研究所的森本敏和美国智库CSIC的柯林斯都认为,台海一旦发
生战事,美国、日本将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出兵护台,只是日本自卫队不会在
第一线作战;日本国内已达成共识,必须全力支持续美日安保条约。


  李登辉的民主牌


      在“三不”和“促谈”的舆论压力下,为了改变对台湾不利的情势,恢复美
中台三边关系的平衡,台湾不仅需要加强军事防卫和务实外交,还应对北京的政治
攻势进行还击。台湾的经济成就和民主改革是其在国际间,尤其是在民主社会获得
同情和道义支持的最重要的因素。看重民意的各国议会对於台湾处境的同情,历来
远甚於他们功利主义的政府。仅以美国为例,一九九五年当美国行政当局迫於北京
的压力拒绝李登辉入境回母校康奈尔大学参加庆典,但是国会却甘冒触怒北京的风
险,以压倒性的表决结果迫使行政部门改变决定。相对於北京留给公众的暴君、监
狱和天安门坦克的固有印象,台湾若坚持与对岸进行民主经验的交流,便会在国际
社会看待两岸问题时,明显地呈现出自己的优势。李登辉政府对於这一点向来了然
於胸,现在更将以此向民主国际争取价值认同。

      李登辉七月二十二日在“国家和平统一委员会”打出了民主牌,公开主张“
中国不应统一在经过实践证明失败的共产制度或所谓‘一国两制’之下”。他提出
的理由是,共产统一或‘一国两制’统一,都不利於中国的民主化,使大陆民众对
民主的期待变得遥不可及;而且两岸的互动,只有在民主制度下,“才能以法制化
的机制及透明化的政治运用过程”增进互信,并确保双方遵守协议。对於国际听众
,李登辉说,两岸形成民主联合,才是区域安定的力量,一个统一而专制的中国则
会改变亚洲的均势,使邻国不安。同时,他又强调,“中国的再统一应当循序渐进
,水到渠成,不设时间表”,还应“视大陆地区民主化与两岸关系的发展”而定。
北京对於台湾的民主要求当然不便正面回应,於是只一味指责李登辉提政治制度问
题是蓄意延迟统一进程。

      在七月二十七日的国民大会上,李登辉又在作国情报告时尖锐地指出,“两
岸问题的真正实质是制造的竞赛,与其在政治歧异上虚耗精力,不如双方加强各自
内部的改革”。他还说,“大陆方面如能继经济发展之後,全力推动政治改革与社
会开放,两岸即可能在制度上逐步接近,从而缔造国家统一的必要条件。”对於北
京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统一模式,李登辉则一口拒绝,理由是“那不仅是意涵暖
昧、本质矛盾,而且根本是与民主理念背道而驰的主张”。他更振振有辞地强调,
台湾重视大陆内部朝多元、民主、开放的方向演进,并“回到历史正确一方的可能
性”。七月三十一日,李登辉还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领先的台湾范例
》的文章中,反驳北京指责其搞台独或“两个中国”,说:“我们在台湾所做的一
直是:为中国保留一块免於共产党统治的净土,发展经济,推动民主化,成为未来
全中国的典范”。无怪乎北京一直把李登辉视作最险恶的对手,而宁愿转而试图“
统战”民进党中的温和派,并寻找其它的谈判途径。


  “第二管道”浮出台面


      美国虽然曾表示,对於台海两岸在和平相处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谈判,无意介
入,但两岸中断协商已三年,且在一九九六年险些兵戎相见,所以认为仍应设法为
两岸开辟一条专门的对话渠道,并主导之。於是,一些美国退休官员和将领利用非
官方身份频繁往来於台北、北京和华盛顿之间,这种现象被积极参与运作并乐见其
成的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将军称作“第二管道”。佩里七月十三日在洛杉矶向到访
的台外交部长胡志强透露,日前他在北京告别江泽民时听到对方说“已经准备好与
台湾复谈”。接着他又透露,不久前他在夏威夷会见了大陆的谈判代表、海协会会
长汪道涵。在显示了自己的权威性之余,佩里也向台湾打亮了邀请加入“第二管道
”的信号灯。按照佩里的设计,两岸的“建设性对话”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明
显增加两岸接触,话题可以选择商业、文化交流、打击犯罪等,若还能提早规划讨
论真航,则更是一个好的开端;其次,由美国促成两岸同意,给予台湾某种程度的
国际空间,使其能够参与“朝鲜经济发展组织”,并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第三,两岸展开军事对话,取得互信,降低紧张、敌意和误判的可能性,避
免擦枪走火。佩里还表示,他对两岸如何重建互信曾提出建议:为了稳定台湾议题
,必须让北京对台湾是否会寻独立的疑问不存在。

      不过,台湾对参与“第二管道”的兴趣并不如佩里所期望的那样高,对此台
外长胡志强告诉《洛杉矶时报》,“台湾应该参与美国同北京交往的过程,而不是
只当旁观者”。显然,台湾仍担心北京通过单方面影响美国的政策而伤害台湾的利
益。

      据知,今年一月佩里曾由北京“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安排前往大陆开启他
的“第二管道”。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目前也正通过“费正清研究中心”和“美国
议会”这两个学术性智库,分别邀请两岸的谈判代表汪道涵和辜振甫进行“交流”
。此外,“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七月中旬在纽约兴办两岸学者的座谈会,美
国助理国务卿陆士达等官员亦以个人身份到会。该组织也有意邀请辜振甫、汪道涵
参加未来的聚会。对於这样的“第二管道”,台湾海基会秘书长许惠佑颇有微词,
他说:“两岸在第一次辜汪会谈时即已建立制度化联系管道,在涉及授权和法律效
力的考量下,两岸最好还是回到现有的海基、海协两会的第一管道”。台湾高层认
为,作为同大陆谈判的代表海基会由陆委会所衍生,既有总统府、行政院的授权,
又受到立法院的民意制约,况且又是经同大陆协议确立了代表资格,故其权威性不
容削弱。而其它管道则容易造成政出多门,使台方自乱阵脚。

      自三年前两岸因李登辉访美而中断协商以来,海基会一直受到大陆刻意冷落
。北京认为,由其预设的“一个中国”和“一国两制”的政治性谈判的前提,未能
取得台方认同,现在尽管海基会已经同大陆海协会恢复接触,但互信仍然脆弱,预
料复谈难以取得进展。又因台湾今年年底的“三合一”选举和二零零零年的总统大
选使两岸会谈结果充满变数,所以北京决定进行策略调整,制定“交流重於协商”
的政策。交流当然可以透过多渠道进行,也完全符合今年五月中共对台工作会议所
提出的“全方位开展对台交流”的指示。於是北京不待与台北协商、谈判,独自制
定各项涉台法规,自行组织各种交流活动,主动邀访台湾各政党、重要团体,以吸
引台湾政坛势力,营造有利於大陆的台湾政治生态。无论“统派”还是“独派”,
北京都有不同的对话安排,这样也给台方海基会带来“促谈”心理压力。


  辜汪再谈无议题


      继今年四月海基会副秘书长詹志宏赴大陆打破两岸对话中断了三年的僵局後
,七月二十四日,大陆海协会副秘书长李亚飞率领“北京市中小学校外教育考察团
”抵达台北,来同詹志宏具体确定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九月“参访”大陆的行程。
李亚飞强调,辜振甫会再度与大陆谈判代表汪道涵会面,但只是“为两岸政治谈判
的程序性创造条件”,而非恢复一九九三年的“辜汪会谈”。而两星期前,台湾陆
委会副主委许柯生也透露,辜振甫将利用这次同汪道涵会面的机会,“就两岸政治
谈判的预备性磋商进行非正式意见交换。”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辜振甫在新
加坡签署《辜汪会谈协议》,象征两岸关系进入协商时代的里程碑。当时他们商定
在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日举行第二次辜汪会,结果这项安排因李登辉访美而被北京
单方面取消。

      北京在“交流重於协商”及全方位开展对台交流的策略指导下,并借“新三
不”在台湾所引起的震荡,决定矮化台方授权谈判的代表机构海基会的地位,缩减
其处理两岸各类非政治性事务的功能,并有意打破海基会与海协会原先对等的模式
及“制度化往来”,进而试图指定对方谈判代表的人选。根据以往的两会谈判代表
对等的程序,在会长级的辜汪正式会谈之前,先进行两会秘书长的预谈,然而现在
北京却试图取消这种安排,越过他不喜欢的谈判对手、海协会秘书长许惠佑,由此
又引起另一场争议。对於许惠佑能不能获准在辜汪会晤之前先往大陆同海协会秘书
长唐树备进行例行性的会谈,北京方面至今未置可否。

      作为安排辜振甫九月赴大陆“参访”日程的北京使者李亚飞,在抵达台北之
後又突然采取一个奇怪的贬抑海基会的举动,在同台湾的正式代表海基会进行会谈
之前,特意先登门造访民间组织“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把本该同海基会谈
的内容,拿到和统会那里去说。这是冷落,还是离间?对此众说纷纭。台湾媒体因
而猜测和统会是北京有意在台北开辟的“第二管道”,以“淡化海基会角色”。中
共的“统战”策略历来就是“分化敌对阵营”,李亚飞也深谙此道,他要先在台湾
内部制造对立势力来牵制谈判对手。接着,他又以强势作风向海基会摆开谈判架势
,结果双方因为对於辜汪会晤之目的的歧见相持不下不欢而散,就连辜振甫九月访
大陆的具体时程也未能敲定。李亚飞坚持认为双方应就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安排交换
意见,或者采取开放的不设范围,但台方认为辜汪会晤应就有助於两岸关系永续发
展的议题交换意见,不应空洞化。一方说“先确定进行政治性谈判”,另一方则讲
“先完成两会事务性协商”,全然各说各话,足见双方缺乏互信。李亚飞离开台湾
之前留下话来,海协会八月间可能再次邀请海基会副秘书长詹志宏访大陆,至於许
惠佑,“则须视今後两会面对面沟通的结果而定”。李亚飞最後又说:“辜振甫应
邀赴大陆既定位为参访,而并非有议题的会谈,也不是政治谈判,不必由许惠佑出
面和唐树备确定。”

      就目前两岸对峙的情况而言,台湾方面尚难以接受中共对政治性谈判所设定
的“一个中国”的前提,这样,第二次的辜汪会谈将难以避免出现无实质性议题和
空洞化争执的场面。不过,辜振甫八月四日在记者会上的讲话,又给两岸解开僵局
带来一线希望。他说,现在应为第二次辜汪会谈铺路,双方可就所关心的政治议题
勾勒出轮廓,甚至列入第二次辜汪会议的“第九项议题”。辜振甫更表示,“第九
项议题”不排除讨论两岸中长期关系的稳定的方式,以及安排李登辉总统赴大陆进
行和平之旅。对於辜汪会谈的的功能定位,他认为“两岸可以谈政治议题,但应先
回到过去的制度化的管道中,双方要遵守两会新加坡协议的内容”。他还针对大陆
海协会坚持先进行政治性谈判的僵硬立场指出:在两会管道中没有什么不能谈,特
别是涉及政治的事务性议题更应谈。至於高度政治性议题,应当有相当准备,否则
容易制造另一僵局。


  林滴娟事件泛政治化


      正当大陆海协会的谈判代表李亚飞断然结束同海基会的会谈後,从容逡巡於
高雄进行“广泛交流”时,一个突发事件使他神色慌张地急急打点行李,提前搭机
飞回北京。高雄市民进党女议员林滴娟在大连旅行时遭梆匪杀害,而且凶嫌之父据
说还是中共政协委员。这位以凌厉的辩才而著称的年轻议员,曾担任台湾民视谈话
节目的女主持,并且即将应邀作为司仪出席民进党新主席林义雄的就职仪式。她死
於非命的消息传至台湾,立即激起一场舆论风暴,煽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中共的恐惧
和仇恨。无独有偶,到广东投资的台商王富净也在深圳被人乱棍打死,抛入一处山
区的蓄水池中,这一消息此时传来就象火上浇油,使朝野对“土匪”骂不绝口。据
海基会的统计显示,该会从一九九一年以来共受理四百五十多件大陆经贸纠纷案件
,其中涉及台商人身安全的案件共有一百八十四件,死亡三十人,包括杀害死亡二
十五人。海基会还透露,大陆台商遭人伤害、抢劫或恐吓勒索的案件共四十三件;
遭人非法拘禁或绑架的有二十六件;因案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有四十八件;失踪的有
二十七件。许多曾去过大陆的台商表示,目前大陆正处在贪污腐化风气的高涨时期
,警匪勾结侵吞台商企业的事件屡传不鲜,许多前去投资的台商往往铩羽而归,业
者感慨公安难伺候,每天要吃喝,因而交际成本高昂。

      林滴娟在大陆遇害,台湾警方也怀疑大陆公安是否会将命案真相公诸於公。
曾经受命前往大陆了解千岛湖惨案案情的刑事局副局长侯友宜回忆,当时他们在千
岛湖的一切所见所闻,都有中共官员刻意安排的痕迹。大陆公安安排他们观看录影
带,看一些起脏的画面,并简报基本案情,但他们非常想要了解的是整个行凶过程
的细节、确实的歹徒人数、歹徒作案分工情况、起出赃物的细节等,而大陆方面不
是笼统回答,就是不予正面回应。如今杀害林滴娟的凶嫌李广智的父亲还是鞍山市
的政协委员,因此,案中疑点似乎不无可能有地方保护主义的阴影。

      对民进党议员林滴娟命案反应最强烈的,自然非民进党莫属。民进党中央秘
书长邱义仁七月三十一日在记者会上指出,目前北京政府仍坚持两岸只谈政治议题
,却没有尽到保护人身安全的责任,已不能掩饰他们漠视人权的残酷事实。民进党
立法院党团干事长周伯伦也表示,民时党应就大陆法制不彰及避谈事务性协商的弱
点,来唤起岛内民众和国际间的关注,以此牵制中共,进而确保台商及其他台湾人
士在大陆时的人身安全。而建国党发言人李永炽则认为,台湾人在中国遇害背後的
深层原因是台湾向来被中共政权视为地方政府,因而台湾人在中国大陆的生命财产
保障,往往远低於其他国家的人民。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陈国和也指出,中共当局不
应该只抱着招商心态,而罔顾台商人身安全;中共应摒弃政治上的成见,尽快拟定
台产投资保障协定。而在七月三十一日的国民大会上,各党派还因林滴娟命案引起
冲突,对於民进党发表谴责中共声明有意见的新党国大代表冯沪祥,为此被民进党
国大代表唐碧娥打了一巴掌。

      另一方面,大陆方面在处理林滴娟命案的善後事务时,也不忘使用“统战”
手段。海协会完全排除台湾海基会的介入,直接同受害人家属打交道,刻意使海基
会失去着力点,以架空其公权力,使台湾民众认为海基会形同虚设,从而在台湾内
部引起矛盾,给海基会制造谈判压力。不过这样的操作,同时也产生了副作用,台
湾人不理解专门负责和大陆打交道的机构缘何被挡在门外,他们从中既看到大陆官
员对受害者家属的殷勤善待,包括为了尊重习俗赶在日落前送返遗体而特意改变行
程,但也看到了北京的专横作风,引起了他们新的不满情绪。因海基会的缺席,大
陆的许多善意措施,到後来都成了“压迫”和阴谋。如大陆迟不宣布案情,被解读
成为官方与案中人勾结作非法生意,甚至连飞机误点,都被看作刻意整家属。

      今年三月被大陆以所谓“间谍罪”而扣押的台商寇健明、韩岳廷、陈绍瑜、
周昌明,也被中共作了冷落海基会的政治考量。台商家属透过海基会去函大陆均无
回音,而和统会副董事长冯沪祥却很快带回了在押者的亲笔信,让家属破涕为笑。
大陆海协会还通过北京中央电视台发表了一封海协会致海基会的就林滴娟事件的公
开信,指责海基会“有意制造和扩大分歧”,“挑拨两岸同胞的感情”。它因此希
望“贵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两会交流气氛”,言下之意似乎海基会成了两岸协商的真
正障碍。


  台湾朝野困於整合共识


      众所周知,台湾政坛对於岛国前途的选择历来有“统派”和“独派”之争,
而两岸政府虽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但其内涵却截然不同,那么台湾民众对
此是如何认识的呢?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近五年来作过三十多次调查发
现,岛内60%左右的人赞成“维持现状”,20%的人倾向於台独,而认为应走
向统一的人则在10%—20%之间。台湾“新兴民族基金会”七月二十五日公布
了一份《公民投票与国家主权民调分析报告》,显示台湾将近七成民众同意“台湾
已是主权独立国家”的说法,六成以上民众赞成以公投方式解决统独问题,但如果
明天就举行公投,高达五成九的民众主张维持现状,两成五主张独立,而主张统一
的人只有一成。当受访者被问及如果民进党执行後进行公投决定台湾主权归属,赞
成者为四成一;如果李登辉总统宣布公投,支持率则提升至五成四;如果美国赞成
台湾公投,公投的支持率则将高达六成五;但是在台湾被迫接受中共“一国两制”
的情况下,这时赞成以公投方式表达主权意见的人更高达七成七的比例。在主权问
题上,认为“台湾已是主权独立国家”的有六成八,不同意者为两成二。对於加入
联合国的名称问题,四成一的人赞成以“中华民国”之名申请,三成二的人主张以
“台湾”申请加入,而同意以李登辉所说的“中华民国在台湾”加入者不到一成。


      台湾两个最大的政党国民党和民进党,也向来注重调查民意,以利调整政策
争取选民。七月十九日国民党中央政策会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发现在国名认同方
面,60%以上者赞成维持“中华民国”,23%的人认为应改国名为“台湾共和
国”,而仅有2.7%的人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至於中共在香港实行的“一国
两制”,78%的受访者认为不适合在台湾地区实施,认为适合者仅占14%。在
对两岸的互信程度认识方面,有70%以上的人认为大陆现阶段对台湾不友善,对
此持不同看法的人为20%。反对党民进党的“民调中心”在七月十三日至十九日
也作了一次调查,受访者中有1.1%持“尽快统一”的意见,29.1%主张“先
维持现状,未来再统一”,而认为“维持现状,视未来状况再决定”者占17%,
认为“维持现状,未来走向独立”者37.1%,而坚持“尽快独立”者仅为7.2
%。最後总计赞成未来走向统一者共有30.2%,希望维持现状者占17%,主张
走向独立者占44.3%。那么国民党和民进党到底孰“独”孰“统”?对此,国民
党中央政策会的民意调查显示,六成二的民众认为国民党支持“维持现状”,五成
二的民众认为民进党的国家认同是“独立”。

      台湾独立运动是近十几年内才兴起的,然而发展迅猛,如今已同国民党保守
势力分庭抗礼。而谁敢相信在一九八七年开放党禁以前,主张台独者会被当局按《
惩治叛乱条例第二条第一项》处以死刑。一九八七年国民党政府拘捕了同情台独的
民进党新潮流系的蔡有全,结果引发一场大规模公开为台独辩论的运动,从此台独
势力开始活跃於台湾政坛,其最主要的代言者是民进党。由於去年十一月民进党在
县市长选举中大胜国民党,因而目前全台半数以上的县市已落入其统治的版图。然
而克林顿访大陆时宣示的“新三不”给台独亮了红灯,使“独派”不得不调整立场
,重装门面。於是民众听到原先一惯言辞激烈的民进党人施明德改口说“公投是向
中国宣战”,自称是观念先驱的许信良接着提出了“大胆西进”和“一制一国”,
而新任主席林义雄也说“进行公投台独要看美国支不支持、国际反不反感……”。
许信良、施明德现在声辩“台湾已是主权独立国家”,民进党一旦执政,“不会也
不必”宣布台湾独立。为了谋求上台执政,民时党可能会采取的策略是,一方面以
模糊的言词或转型诉求来解除部分民众对台独的戒心,而另一方面则保留台独党纲
以维持传统支持者的信任,并回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强本西进”、正面与中
国交往的主张。这种权谋运作方式也有其弱点,难以取得支持者的认同,同时也遭
到激进派的攻讦,更被建国党斥责为“台奸”。建国党坚持认为,除非建立台湾共
和国,否则台湾仍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即所谓“建国未成,主权未立”。而另一
激进派“建国广场”还在许信良卸任民进党主席的那天发动抗议者对其拳脚相加。
七月二十二日在李登辉发表演说的“国家和平统一委员会”的会场外,台教会、绿
党、建国党、建国会、长老教会、建国广场、台独联盟等三十多个独派团体共同发
起“废除国统纲领行动联盟”,组织绝食、静坐、游行,要求解散国统会和年底大
选时举行台湾前途公投。

      “国家和平统一委员会”是“统派”的论坛,新党代表陈癸淼拒不理会会场
外“独派”团体的联合示威,说“台湾有悲情很正常,若走向台独,就变成悲惨。
”他表示,应该与中共回到“一个中国”的定义进行协商,对“国协”或“邦联”
进行研究。国策顾问萧新煌认为,公投不见得如此可怕,如果不采取“公投独立”
,而就“是否统一”进行公投,应该就没有问题。在七月二十七日的国民大会上,
新党代表许历农建议以“一个分治的中国”为基础,追求并完成“一个统一的中国
”,他还要求李登辉总统表明反对公投的态度。看来,“统派”与“独派”的争论
今後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并在台湾一旦受到威胁时升温。

      今年年底台湾将举行立法会选举以及台北、高雄两市的市长选举,此後便是
二零零零年三月的总统大选,届时岛内各派政治势力将开展一系列的角逐。如果国
民党在关键性的选战中被民进党击败,则台湾的“改朝换代”即将到来。近年来民
进党逐渐脱离其激进路线,走向温和务实之途,似乎为其未来执政作必要的准备,
况且去年因在县市长选举中重创国民党,如今已实际统治着全岛70%的人口,又
因为该党候选人都通过初选,较有民意基础,极有可能成为新立法院的多数党。台
北和高雄两市的市长将由民进党的陈水扁、谢长廷与国民党的马英九、吴敦易分别
进行角逐。传媒普遍看好民进党的陈水扁会在未来的总统大选中成为国民党的劲敌
。反观国民党内部,强烈反对李登辉的台湾省长宋楚瑜,素有问鼎总统宝座的雄心
,可能会同李登辉所栽培的现任副总统连战先在党内开战,而新近声势渐旺的马英
九也可能不会相让。这些前景叵测的选战,使台湾未来的政局充满变数。


  岛国命运谁掌握


      遭到“新三不”震荡的台湾是世界第十九大的经济体、第十四大的贸易国,
拥有全球第四大的外汇储备。地域虽不大,但其二千二百万的人口却相当於波斯尼
亚、克罗地亚及斯洛文尼亚总和的三倍,也比联合国三分之二会员国人口来得多。
它有多党国会、人民直接选举的国家元首及自由市场经济,平均国民收入比欧盟的
三个先进工业国还高,总体国力排名世界第二十四位。它实行宪法已五十二年,从
国际法对於国家的定义来看,无论是固有疆域、一定人口、政府有效行使国际协定
,台湾都符合。作为全球华人社会唯一完全实行了民主制度的地方,它的存在,又
使大陆民众对民主生活有更大的期待。然而它在台海对岸强悍的敌意的威慑下,对
於自己命运的信心却是脆弱的。自从台美断交後,凡有关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任何
高层互访,既使只是纯粹礼仪性、例行性的外交,也会被它看成是危机浮现,甚至
是国难临头。克林顿“三不”出口,岛国顿觉黑云压城,忙乱一片,抱怨美国出卖
了它。正因它尚缺乏独立自卫的能力,而又大敌当前,所以格外在意别人在背後的
商议是否在安排它的命运。遂有李登辉恳切要求前来向他解释“三不”的美国特使
卜睿哲带话:“凡是涉及台湾的任何事项,今後贵国皆宜与我直接协商,不必也不
应与中共进行双边对谈”。

      台北对於自己如何直接同北京协商一直举棋不定,各种复杂的政治力和收放
之间的矛盾使它不堪考量,况且谈判的双方远不能互信。一开始,台北试图藉事务
性个案协商来累积“两岸对等”和“相互承认的政治实体”,“先事务性协商,後
政治性谈判”,近来却又自松其口,向对岸招呼签订和平协议”、建立军事联系预
警制度,李登辉亦强调“领导人见面”,这下似乎又是政治凌驾事务,却仍坚称免
开政治谈判,足见其此时方寸未定,不易整合内部歧见。可以预料,类似“公投”
保台的诉求将会是今年立法会选举的政见主轴。

      台湾的安全需倚赖美日联盟的延续,只是日本官方对台海问题仍采取模糊立
场,但是一旦日本考证台湾对其军事安全是重要的,便会将采取与美国合作的态度
,而这正是北京所担心的。美国的东亚政策现时包括解决亚太地区金融危机、南北
韩统一、避免中国变成军事强权,今後台湾仍是它在这一地区控制安全平衡的重要
因素。就在克林顿访问大陆的同时,美国国会为了制衡中共拒绝承诺放弃武力犯台
的作法,通过了把亚太地区列入美国最先进的飞弹防御系统范围中的议题。未来台
湾对美国的外交努力方向将不外乎要求美国落实台湾关系法,继续售台防御性武器
,有效吓阻中共对台使用武力;同时,根据一九九四年的台湾政策检讨,支持台湾
参加功能性国际组织,并纳入亚太安全合作体系,包括参加东盟区域论坛和亚太安
全合作理事会,使亚太区域在具体多边的架构下获得稳定。台湾还需考量,在“三
不”、直航被提出之後,台湾是否会以“邦联”的形式被美国作为对台政策上的定
位。

      近年来台湾为了寻求从联合国取得集体安全的保障,不断通过其友邦提案,
请求重返联合国。记得一九七一年联合国讨论北京取代台北的席位时,美国等大国
建议中华民国政府以“台湾”的名义留在联合国内,结果被蒋介石总统拒绝,如今
台北必定感慨系之。自从一九七九年卡特政府废除台美协防条约,撤出台湾的基地
,台湾便没有再参加过集体军事协定,亦未提供外国军事基地,实际已具备国际间
“中立”的客观条件,只待北京作出回应。那么寻求避免战争的瑞典模式“中立”
,会不会是台北高层会议桌上的话题?有分析人士认为,台湾下一步很可能会在北
京找不到藉口动武的情况下,在继一九九一年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之後,再作出
历史性的一跃——宣布放弃对大陆的“治权”,使两岸互不管辖更具说服力。不过
,在民主制度下,台湾的诀择会体现民众的智慧和决心。最後我们相信台湾也必定
会从“新三不”的阴影里自信地走出来,转而在推动两岸互动中向对岸示范民主经
验,以“交流”、“促变”来消蚀中共专制的权力基础,把大陆拉到“历史正确的
一面”,从而也解除自己的前途危机。□

相关文章
作 者 :波歌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3日19:4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