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日,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正式致函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
基金会”,邀请台湾方面的谈判代表、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夫妇及海基会董监事於
九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或於十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到上海、北京参访。辜振甫届
时将会同大陆的谈判代表、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进行阔别了五年之久的再度会晤,然
後,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亦可能在北京会见辜振甫。八月二十七
日辜振甫表示,他赴大陆参访并进行“辜汪会晤”的计划不会改变,时间应该是在
十月中旬。自一九九三年四月辜振甫在新加坡初会汪道涵,达成《辜汪会谈共同协
议》,此後两位老人便一直隔岸慨叹缘悭一面。因台湾的李登辉总统推行“走出去
”的政策,并於一九九五年入境美国回母校康奈尔大学发表轰动一时的演说,从而
激怒了刻意挤压台湾国际空间的北京,於是两星期後中共海协会函告台湾海基会,
断然收回了先前对辜振甫於当年七月前往北京的邀请。当时海协会的理由是“鉴於
台湾方面近期采取的一系列破坏两岸关系的行动,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及其预备性
磋商的气氛已受到严重影响”。此後,两岸又经历了一九九六年由大陆进行飞弹射
台演习所引发的台海危机,以及今年六月美国总统克林顿首度访大陆宣示对台“三
不”政策而在台湾所引起的剧烈震荡。正当两岸互动气氛仍陷低迷,对重启谈判之
门一愁莫展之际,台北县议员金介寿等十八人於八月十八日趁着浓浓黑色,搭乘快
艇越海直航厦门,以挑战台湾官方的“戒急用忍”、“暂不三通”的政策。大陆国
务院七月二十七日在其发表的《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宣称:“中国政府在采取何
种方式处理台湾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国家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表明
中共仍不愿放弃以武力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手段。今年五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共中央
对台工作会议又决定通过全方位“交流”来对台湾展开“统战”攻势,从内部“分
化”敌对阵营。於是台北重新加强“政治侦防”,秘密对与大陆接触频繁的人士列
管清查,据有关报道,甚至连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前司法院长林洋港、前立法院长
梁肃戎等“统派”人物也被调查局列为侦防对象。值得注重的是,辜振甫十月中旬
访问大陆的“气氛”至今仍无和缓迹象,海基会与海协会之间的角力一刻没有停止
。重新走向谈判桌的台湾会提出哪些议题,而北京又将怎样作出回应,尤使两岸朝
野关注。
“一国两制”不是一道好菜
今年七月一日是香港主权由英国转交给中国大陆的一周年,北京在这一年中
对香港所实施的“一国两制”一直牵动着台湾的注意力,因为邓小平及其继位者江
泽民都主张将此模式移植到台湾。这时,一名香港高级行政官员、保安局长黎庆宁
以辞职并移民澳洲的行动,表达了他对“一国两制”的不信任。年轻有为的保安局
长挂冠而去,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和政务司长陈方安生不胜惋惜。同僚替黎庆宁
掐指一算,他这一走起码将损失2400万港元的收入和352万港元退休金。黎
庆宁临别之际留下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告诫港人不必执着於立法会直选问题的争论
,而应关注立法会与特区政府的权力关系,因为北京为香港制定的基本法故意设置
了结构性问题,使立法会变成了“橡皮图章”,无法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的滥权。
众所周知,英国总督彭定康在离任前破例开放了立法会的自由选举,结果港民将选
票大多投给了民主派,北京一怒之下遂取消了选举结果,指定亲共人士凑成一个临
时立法会取而代之。今年北京又只准许立法会让出二十个席位供港民直接选举,结
果民主派又在选战中挫败了亲共派,一举拿下其中的十五席。不过二十个席位在立
法会中仅占三分之一,即使全部拿下,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为了限制选民的投票权
,临时立法会还於去年九月二十九日制定《立法会选举条例草案》,将新增的九个
功能组别取消一人一票制,而搞一会一票制,使选民人数由105万剧减至不足四
万。鉴於香港回归大陆以後所出现的民主倒退趋势,七月三日,台湾的李登辉总统
在行政院新闻局的记者会上说,大陆当局固然可以用它所谓的“一国两制”把香港
纳入其统治,但若想用同样方法处理海峡两岸分治的局面,就显得“过於一厢情愿
”,因为治理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已经彻底民主化,绝大多数的国民都不赞成中共
所主张的国家统一模式。
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六月底到香港参加主权回归周年纪念活动时,犹不忘对
特区行政长官大加褒扬一番,殊不知这位钦定的特首早已令港人大失所望。董建华
接掌政权仅一年,便使香港的失业率翻了一倍多,目前至少已有十六万一千人丢了
饭碗。由於管理混乱,香港国际机场启用仅两天便陷於瘫痪,造成空运业损失高达
三十三亿港元。董建华目前亦承认香港已进入经济衰退期,预计直到明年,恶劣的
经济状况不会有所改善。传媒纷纷指责特首无能,致使“东方之珠”已经“光采不
再”。前特区筹备会委员刘兆佳表示,工商界人士本以为董建华可以发挥商人治港
的优势,对各种社会问题及经济状况作出迅速反应,谁知面对银行利息上升和股票
、楼价暴跌,董特首却优柔寡断,只知看北京的脸色行事。他透露,一些商界及专
业人士正拟成立“倒董基金”。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六月份所作的一项民意
调查显示,66.6%的港人认为英国对香港的发展功多於过,反之者只有3.2%
;认为董建华比英国港督彭定康差的占43.5%,反之者仅为13.7%;更有4
5.2%的港民认为若香港继续由英国统治会更好,反之者也只有8.6%。一月二
十日至二十二日香港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又调查发现,54.6%的港民认为“一
国两制”不适用於台湾,持相反意见者则为30.2%,而一年前认为不适用和适用
者的人数较接近,分别为40.4%和33.4%。那么,台湾民众是如何看待中共
的“一国两制”模式的呢?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柏克市场研究公司、中华
征信所、中山大学民意调查研究中心自一九九一年一月至今年五月共作过十一次民
意调查,表明赞成或不赞成“一国两制”的百分比七年来无多大变化,最近的一次
调查发现,不赞成“一国两制”的民众有76.7%之多,而赞成者占只占9.9%
。七月二十二日,台湾李登辉总统在“国家和平统一委员会”的会议上再次表示台
湾坚拒“一国两制”,他辩称:“一国两制”的本质具有暖昧性,因为看似平等的
两制实际上一为中央,一为地方,根本不平等;“一国两制”还具有矛盾性,因为
不可理喻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可以在一国之内相安共存;而且“一国两制”更缺乏
民主性,其权力安排由上而下作出,同民主统一的目标背道而驰。其实,拥有武装
力量和外交主权的台湾同从来就不能自主命运的香港,两者对於来自北京的前途安
排构想,当然会采取不同的立场。一如牛肉令兔子掉头,“一国两制”对台湾来说
不是一道好菜。
日本对“三不”欲说还休
美国和日本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动向,一直是北京考量它的统一计划的首要因
素。南亚地区的核竞赛以及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无疑使美国日益感到北京的合作至
关重要。六月三十日,克林顿在上海首次亲口说出了震荡台湾的“三不”——不支
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入会资格限定为国家的
国际组织。为了弥补“三不”对台湾的伤害,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於七月十日和
二十日以近乎一致的立场通过了“坚定对台湾之承诺”的共同决议案。“台湾人公
共事务会”日前也收到克林顿总统八月十八日致新泽西民主党议员托利塞里的一封
回函的影印本,克林顿在信中说:“我们支持台湾加入不需要国家资格的国际组织
,也会寻求以适当的方式让台湾的声音在需要国家资格的组织中表达出来。”八月
七日,美国贸易代表白茜芙宣布,美国已与台湾达成开放市场的协议,此举将使台
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在望。美国国防部也於八月二十七日宣布三笔对台军售案
,其中包括双联装角架发射式“刺针飞弹系统”、配备於F16战机上的空对海“
鱼叉飞弹”,以及供海军S70C反潜直升机使用的MK46型鱼雷,总价值达三
亿五千万美金。美国国防部日前还再度邀请台湾参加区域飞弹防卫系统TMD。另
外据悉,美国商务部长戴利将於年底到台湾招商,并增加高科技投资和扩大贸易,
此举将使美台沟通管道由次长级提升至部长级。而另一方面,美国朝野对於同北京
的交往前景却并不抱乐观的态度,美国调查局在八月十三日发表的一份题为《美中
关系——首脑会谈後的停顿》的报告中指出,鉴於北京困於内政难题,不会推动美
国所期待的政经开放政策,两国关系将因此停步不前。美国国防大学也在日前致参
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的《1998战略评估》报告中预测,美国同中国大陆可
能会在2008年以前为了台湾而进行军事摊牌。报告还特别指出,美国防范台海
两岸冲突的最好办法是鼓励双方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同时藉对台军售维持两岸军
力平衡;美国还可以利用政治管道表达对於两岸任何一方改变台海现状的意图的严
重关切。此外,由美国传统基金会、安全政策中心等五个华盛顿智库近期举办的一
系列民意调查显示,目前仍有48%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共是美国的敌人,更有71
%的美国人相信中共未来会对美国构成威胁。华盛顿重要智库CATO研究所八月
二十四日批评克林顿的对台新政策,主张美国应加卖武器给台湾,使大陆进攻台湾
的代价高到其不愿尝试,而在此同时,则须向台湾澄清台湾并非美国重要利益所在
,美国绝不会为台湾的独立行动而介入台海战事。
自从美国对台“新三不”的政策得到宣示,北京一直想借此形成骨牌效应,
促令日本效步,并将台湾从美日共同防卫范围中排除。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签署二十周年,江泽民希望在其作为首位国家元首访日之际签署两国间的第三份
外交共同文件,借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声望,然而台湾问题却使他的热情受挫。八月
二十日,江泽民致函日本首相高村正彦说,为了国内的水灾,他决定推迟原定於九
月六日至十一日的访日行程。而仅在前一天,日本《产经新闻》报导日本已决定拒
绝中国的一项要求,即在新的共同文件中表明类似美国“三不”的意见。日本《东
京新闻》八月二十二日分析认为,中国大陆的洪水在九月不会有灾情加剧的忧患,
而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同中共领导人无法达成共识乃是江泽民取消访日的原因之一。
双方在讨论拟定日中第三公报时,日方以防止核武扩散和经济问题为着力点,而中
方则以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着眼,并坚持要日方澄清《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有关
“周边事态”的定义不包括台湾,而这都是日本无法办到的。伦敦《金融时报》八
月二十六日表示,江泽民延後访日意在对东京施压,迫其在联合声明的文字上作出
让步,包括确保日本不对台提供军事援助。但也有一些观察家认为,北京推测小渊
惠三的新内阁不出数月会下台,与其“投资”小渊惠三,还不如“投资”下届主政
呼声最高且态度上较为亲共的日本民主党党魁菅直人。而日本方面则或许认为在谈
判桌上愈和北京唱反调,筹码价值即愈高,并可藉此在战略部署上取得更多的发言
权。早先日本外务省次官武见敬三亦强调,日本不应在“三不”上对北京作出新的
让步。日本外务省亚洲局长阿南惟茂则明言,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不能同美国的“三
不”完全一样,因为日本和台湾有特别的历史因缘。记得一九九五年台海危机发生
时,日本曾以延缓第四批对华贷款来显示反对北京;一九九七年四月桥本龙太郎首
相也曾明确表示过日美安保条约扩及台湾;而由亲台派组成的“日华关系议员恳谈
会”的成员已占日本国会议员总数的40%,也足见台湾在日本的影响力。日本还
同意提升日台官员交流互访的层次。众所周知,美国对台海的军事干预是以日本为
基地的,日本防卫厅还负责为美国搜集有关中国大陆、北韩、俄罗斯的军事情报。
而美日两国对於台湾问题的措辞也颇令人玩味,北京宣称它拥有台湾,日本则仅表
“尊重”、“理解”,而美国的说法是“认知”。日本在一九七二年的《中日联合
声明》和一九七九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都只承认一个中国,但并未认同台
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如果新首相想增加某些创意,则须经国会重新立法
,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而是否要将台湾排除在美日防卫对象之外,其决定权却在
美国,美国的既定立场是维持台海现状。八月十日小渊惠三首相在国会接受质询时
,仍拒绝说明美日新防卫合作指针所涵盖的地区范围。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八月二十
七日也在演讲中指出,如果中国逼迫日本接受对台“三不”政策,日本就应要求中
国再加一项“放弃以武力解决两岸问题”。不过,有消息说,日本为了争取获准在
中国承建一条京沪子弹列车干线,会在外交上作某些让步,防卫厅也已决定暂缓编
列美日两国战区飞弹防卫计划技术研究的预算,以缓和江泽民来访的气氛。
台湾鉴於情势紧迫,近日正对日本全面展开游说攻势,八月二十四日和二十
六日,由立法院副院长王金平率领的十九名立法委员以及由国民党秘书长章孝严率
领的党部代表团先後前往日本,随即国民大会代表团和学者访问团亦开始了访日行
程。总统李登辉八月十九日接受日本《文艺春秋》月刊专访时说,中共目前的战略
就是分化美国与日本的关系,弱化美日安保防卫体系,达到吞并台湾的目的,以称
霸亚洲,因此,如果日本在台湾议题上向中共让步,最终会伤害到自己。然而可以
使台湾略可安心的是日本外务相高村正彦九月十日在众院外委会上的一段讲话,高
村表示,将“三不”当作日本对中国的配套政策的做法,不符合日本和北京之间的
政治原则。他更暗示,江泽民访日可能会推迟至明年。
无序“西进”代价惨重
台湾高雄市民进党女议员林滴娟七月在大连旅行遇害一事在台海两岸间煽起
新的仇恨,并很快演变成为政治事件。大陆海协会通过中央电视台指责台湾海基会
“有意制造和扩大分歧”,“挑拨两岸同胞的感情”。八月八日林滴娟的遗体运抵
台湾,民进党在机场举行了扶棺迎灵仪式,二千多名高雄市民手执向日葵泣不成声
。同日,中共新华社却发表题为《警惕民进党一些人破坏两岸关系的政治图谋》的
文章,抨击民进党有意藉林滴娟案抹黑大陆,并把自己扮成敢於对抗的英雄,以捞
取选票,而对外则扮演“受压迫者”,争取国际社会同情“台独”。台湾文化大学
行政管理系八月六日到七日特意就林滴娟事件组织了一次民意调查,发现有41%
的台湾民众不满意大陆处理林案的方式,而满意者只占19%,更有高达62%的
人认为大陆对台湾不友好。这一事件还使认为台湾应该独立的意见升至23%,比
赞同统一者多出10%。大约有47%的台湾民众支持“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
策,而持“大胆西进”意见者降至25%。台湾TVBS民调中心八月八日也公布
一项调查结果,证实70%的人认为两岸应当尽快恢复协商,而且有62%的民众
主张以“事务性谈判”优先,只有21%的人倾向於以“政治性谈判”优先。虽然
大陆海协会刻意把台湾海基会拒之门外,以淡化林案的政治色彩,但是其“特案特
办”的运作方式却又将政治考量呈现在公众面前。七月十二日,高雄市一名商人在
深圳被人以两万元人民币雇用杀手勒颈而死;八月五日,在云南经营茶叶的台商林
毓箕也被人在其车子上动了手脚,以车祸方式亡命;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还以“间
谍案”给寇建明等四名台商判罪,而理由仅仅是一个名叫刘萍的神秘人物为他们在
官方出版社订购了八种印有“内部发行”字样的军事报刊,仅管如今“内部发行”
的书籍在普通书店里随处可见。海基会要求随台湾受害人家属赴大陆处理意外事件
的要求一律遭到拒绝,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解释“没有必要”,又说“这是已形成
的惯例”。不过一九九一年莆田车祸案及一九九四年千岛湖惨案发生时,海基会却
能获准前往大陆。而另一方面,北京却特意安排台湾的一个民间组织“海峡两岸和
平统一促进会”取代海基会的角色,让其有机会介入纠纷处理的全过程,其用意显
然在於分化台湾。
自从一九八七年海峡两岸开始交流以来,命案、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西
进”投资的台商更成为“无序”状况交流的牺牲品。对於台湾的投资风险和人身安
全,两岸一直没有相关的保障协定,出了事之後,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的台商协会
无能为力,而大陆的台办等机构亦不会重视涉及台商的权益。由於台湾在大陆无任
何保障自己人民权益的专门机构,台商“西进”後便成了一群没有政府照顾的孤民
。在法治不彰的对岸,有些台商以金钱作诱饵,径自先实行了“三通”——打通军
方、公安以及从地方到中央的官方关系。大陆公安、武警及政府机关在巨额贿金面
前通常都站在家财万贯的台商一边,而大陆一方的受屈者於是往往索性以暴力了结
纠纷。这成了许多台商命案的一个最常见的肇因。一九九六年九月十四日,台总统
李登辉提醒台商在看待两岸经贸关系时,必须有风险性的考量,宜“戒急用忍”。
今年八月二十日他又表示,鉴於大陆明年的经济形势不能乐观,“戒急用忍”的政
策仍是必须的。今年上半年台资流向大陆的热潮明显减退,根据台湾金融机构办理
大陆地区间接汇款的情况获知,一至六月汇出款总计三亿三千二百八十三万美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汇入款总计一亿二千四百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
7%。林滴娟等人的血案已使许多台胞视大陆为畏途,台朝野认为此类事件再度突
显两岸协商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低政治议题协商的必要性。不过,对於两岸之间的
交流能否从林滴娟案开始,呈现由“无序”到“有序”的转机,目前尚无令人乐观
的迹象。
“四个不应”再掀波澜
正当海峡两岸都在为安排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赴大陆会晤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而紧张地作准备之际,中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陈云林八月二十四日突然
通过新华社发表谈话,在表示欢迎辜振甫“参访”大陆的同时,措词强硬地对台湾
提出“四个不应”,顿时再度引起两岸间又一场针锋相对的激辩,使气氛骤然紧张
。陈云林说,如果台湾当局真的主张要统一,就不应以所谓“社会制度之争”来拒
绝统一;不应继续鼓吹“开拓更广阔的国际生存空间”、“继续参与联合国”;不
应鼓吹“展开整军备战”,煽动战争情绪;不应阻挠两岸直接“三通”和两岸经济
交流与合作。不过陈云林也承认,“我们注意到近期台湾当局重申协商并签署和平
协定,结束敌对状态的态度,也提出了一些实际上属於结束敌对状态等政治问题的
主张”。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也特意在八月二十六日接见美联社代表团时强调,中
国统一“这个问题不能长久拖延不解决”,并说:“我们的政策非常明确,就是在
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和平统一,这也是我们收回香港时使用的方式。”有分析家认为
,中共领导层选择这个时机喊话,一是向美国表示大陆方面有意进行和平谈判,以
博取美国好感,二是为了借中美关系的改善之势向台湾施压,以压缩台湾的谈判空
间。
八月二十五日,台湾行政院陆委会主任张京育对北京的“四个不应”提出质
疑,同时也提出“两个应该”作为回应,即大陆当局应该面对两岸分治的事实,放
弃武力威胁,与台湾平等相待,并理性务实地协商;台湾应该继续推动两岸交流,
以符合国际秩序规范的方式,稳健推动两岸关系。他更解释台湾“拓展国际空间”
的目的,在於寻求两岸共同在国际社会中以对等地位、良性互动的机会,藉此建立
互信,从而营造有利於国家统一的国际环境。同日,台湾民进党、建国党、新党也
纷纷发表声明反击“四个不应”。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颜万进表示,北京提出“
四个不应”已破坏了“辜汪会晤”的气氛,将会造成两岸会谈的僵局,他因此向北
京回赠“四不应”:“不应背离台湾民意”、“不应主张动用武力”、“不应强加
一个中国的原则作为恢复协商前提”、“不应只坚持政治谈判,罔顾人民权益”。
建国党发言人李永炽也提出“两个应该”表明该党立场:一、中国应该放弃武力犯
台的野心;二、中国应该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如此双方才可能在国际
谈判上谈什么都可以。而新党全委会召集人陈癸淼则说,新党虽然主张和平统一,
但也认为两岸制度差异仍很大,急统必然不会被台湾人民接受,对岸大可不必“相
煎太急”。他还认为,停止军备竞赛及扩大经济交流应是两岸共同的责任,绝非台
湾单方面的课题。八月二十八日,台湾陆委会副主委许柯生呼吁大陆方面采取“四
个应该”:一应务实面对两岸的政治现实,从“分治”观点处理相关事务;二应放
弃对台用武;三应在不预设条件情况下,积极促成两岸制度化协商尽早恢复;四应
维护两岸人民权益,通过既有协商管道,为双方共同关切的问题找到妥善解决之道
。许柯生还指出,由於大陆方面坚持“三不肯”(即:不肯放弃使用武力、不肯面
对两岸分治现实、不肯进行人权保障及民主政治等必要的改革),才阻碍了两岸关
系的改善。他并且强调,两岸之间本来就存在制度的竞赛,两岸进行良性的制度竞
赛,其真正的受益者是全体中国人。因“四个不应”引起的冲突还不止於舆论攻讦
,台湾方面日前还拒绝了大陆“夏潮基金会”所提出的包括李家泉等十三名中共鹰
派顾问来台的申请案,以显示台湾公权力的现实存在。
“辜汪会晤”不“会谈”?
一九八七年台湾开放了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一九八九年又准许两岸记者相
互采访,到了一九九一年,李登辉以新执政者的开放姿态宣布自当年五月一日起终
止“动员戡乱时期”,废除“戡乱时期”的临时条款,从此两岸关系进入“解冻”
时代。後来两岸当局经过协商,形成了只要双方以“一个中国”为原则且不论各自
对“一个中国”尚存不同的表述,便可在此前提之下进行政治谈判的共识,於是两
岸的谈判代表辜振甫与汪道涵於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新加坡举行了具有历史
意义的“辜汪会谈”,并当即签署《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
查询、补偿事宜协议》、《海基会、海协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和《辜汪会谈共
同协议》。随後,海基会与海协会又就《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人员之遣返及
相关问题协议》、《协商两岸海上渔事纠纷之处理协议》、《两岸劫机犯等遣返事
宜协议》以及开办两岸快捷邮件等议题进行协商,取得相当程度的共识。双方原本
曾决定在一九九五年七月再举行第二次“辜汪会谈”,但由於一系列有争议的事件
造成两岸和谈气氛“受到严重影响”,“辜汪会议”的下一个回合便被大陆海协会
单方面“予以推迟了”。一九九六年三月在中共的飞弹威吓之下,李登辉仍在台湾
首度总统大选中以54%的得票率当选,而去年十一月的台湾县市长选举,又以主
张独立的民进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告终,这些都使北京感到它的统一时间表根本不
可能被台湾所接受。此後北京便执意冷落台湾的谈判组织,设想先从外交上封杀台
湾,再以“统战”措施分化台湾。有消息称在北京的高层会议上有人主张应对台采
取“三光”策略,即“将台湾现有的邦交国挖光、国际生存空间堵光、对等谈判的
筹码挤光”。为了削弱海基会的对等地位,中共海协会还单方面取消了两会秘书长
每三个月至半年会谈一次的制度化协商管道,并且刻意不认同海基会处理两岸民间
往来事务的功能;海协会也没有回应对方提出的建立境外航运中心、加强农业合作
、协助大陆改革国有企业、共同研商解决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等建
议。林滴涓命案发生後,海基会要求海协会迅速就人身安全保护、投资保障、司法
合作、共同打击犯罪等事务性议题进行协商,海协会对此回函却称,“司法管辖权
”等问题涉及政治,应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两岸展开的政治谈判中去讨论。但
是两岸政治谈判却因议题存异已长久无法重新开始,在政治性议题和事务性议题孰
先孰後的问题上,两岸两会一直争执不休。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八月六日终於说:
“我们并不排除就两岸政治性问题交换意见,但象这样关系人命的问题,属事务性
的问题也不要偏废。”八月二十日辜振甫又表示,海基会已致函大陆海协会,希望
能够在对方坚持的政治对话和台方提出的“攸关人民权益”的议题中寻得交集,并
形成第二次“辜汪会谈”的基础。
台湾陆委会主委张京育八月十三日在行政院作报告时指出,自中共十五大以
来,北京当局企图使未来的两岸关系仍在其预设的“一国两制”的柜架里发展,既
不考量两岸分治的事实,也否定中华民国的存在。他说,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虎
视眈眈的政权,它拒不放弃以武力解决两岸问题,而台湾却又越来越开放,因此台
湾必须考量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针对大陆已故人大委员长叶剑英一九七九年一
月提出的两岸要实现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主张,张京育更要求北京放弃泛
政治化的干扰,推动两岸通资讯、通思维、通文化的“新三通”。而对於大陆宣称
要以武力来防止“台独”的威胁,台行政院长萧万长向斯洛文尼亚《劳动报》表示
:“中华民国政府一再宣示不同意台独的理由及事实现况。然而,由於中共不排除
对台用武,致使部分民众认为台湾独立即可解套。”台湾总统李登辉八月十一日在
接见美国西南区中华会馆主席访问团时也表示,台湾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本身就是希望两岸不再武力对峙,而改以和平方式共同追求国家统一的目标,然而
中共不但没有相对的回应,反而加紧在国际社会上孤立台湾,至今仍不放弃以武力
作为统一的手段。不过,据台湾“全国意向调查研究中心”七月九日至十四日所作
的民意调查显示,有61.2%的民众认为两岸间不可能发生战争,更有87%的受
访者表示愿意为台湾挺身而战。台湾民众中认为李登辉大陆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现状
者有51.2%,认为是尽快统一者为9.5%,而是尽快独立的占18.4%。台湾
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七月十七日至二十日也作过一次民意调查,发现29%的台
湾人认为发展台湾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比两岸关系更重要,持相反意见者为25.6%
,而认为两者同样重要者的为23.6%;当被问及发展外交关系会造成两岸关系紧
张时,仍有65.3%的民众赞成继续外交活动,反对者占14.5%;认为两岸民
间交流的速度太快者为12%,认为太慢者为15.4%,而认为速度刚好者则占4
0.3%;15.8%的民众主张台湾永远维持现状,而认为应当先维持现状,等将
来再决定统独的人高达34.9%,仅有1.9%的人主张两岸应尽快统一,而赞成
台湾应当独立的人则占17.8%。台湾新兴民族基金会八月二十五日公布最新一次
民意调查显示,在有关“辜汪会谈”的优先议题方面,80%的受访者认为应先协
商制定台商投资保障协定,其余认为应先谈共同打击犯罪、媒体文化交流、“三通
”及两岸经贸关系的,均在60%以上;有67%的人对所谓政治性谈判的定义表
示不了解,经解释则有37.6%的人将台湾加入国际组织作为优选议题,36.8
%的人认为宜先制定防止两岸军事冲突制度;26.8%的人要求停止两岸在外交上
竞争,而认为应当优先谈台湾前途问题的人占26%。
美国国家安全会议主管亚太事务的资深主任李侃如最近在接受台湾《联合报
》专访时认为,北京对於“一个中国”的定义应当会有松动余地,但要经过双方的
谈判,他说:“如果双方经谈判达成一个协议,让北京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名称,并且在某种情况下承认共享主权,也在国际组织中让台北也有代表参与,对
此我也不会惊讶。”他分析,双方只要同意“一个中国”的原则,便可以重开谈判
,而至於“一个中国”的定义,双方仍可以用各自本身的版本定义。早在八十年代
,北京曾经暗示,台湾如果同意和大陆统一,可以保留其武装部队,也可以自己决
定自己的政府结构。据报道,最近有些大陆的专家建议,让台湾在和大陆统一後保
留武装部队和某些外交功能。还有人建议,制定一种特殊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
关系,使这种关系能够让台北接受。传闻去年一月十九日汪道涵到华盛顿参加美国
传统基金会主办的一次演讲会时,曾提及中共内部对“一个中国”的定义尚未达成
用於谈判的协议,他还说“一个中国”并非“抽象的中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时汪道涵语惊四座,他的话很快被台湾媒体所引用。结果第二天,大陆外交部
发言人便通过《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动摇》的评论文章
。今年八月八日,汪道涵在上海会见到访的国民党陆工委主任张荣恭时又表示,大
陆目前没有提出一个框架要强加於人,考虑到台湾的现状,所以“江八点”提议两
岸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他重申“江八点”中所说,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
,什么问题都可以谈。香港英文《虎报》八月十三日报道,汪道涵告诉他的顾问:
“国家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但可以共享”。他表示,唯有在台湾明确承诺最终会与
大陆统一的情况下,北京才会考虑缓和对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立场。《虎报》还透
露,江泽民和汪道涵最近鼓励大陆御用学者要打开思路,发挥创意,找出能为台湾
接受的解决方案。汪道涵的谈判对手辜振甫四月二十四日也在台湾对传媒说,他赴
大陆访问“不必拘泥任何形式,不排除以任何方式访大陆,其他问题都不重要,互
访和交流才是重要”。但是大陆海协会副秘书长李亚飞七月下旬却再度知会海基会
,北京方面仅将辜振甫今秋大陆之行定位为“参访”,辜汪虽能重新“会晤”却不
进行正式谈判。李亚飞还建议辜汪两人在不设正式议题的会晤中,想谈什么就谈什
么。八月十九日,海协会对辜振甫“参访”的日程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大致以宴
请、观光、看戏为主,在六天的“参访”过程中,辜汪仅“会晤”一次。九月三日
,海基会对於辜振甫的“参访”日程安排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赋予“辜汪会晤”
更多的实质意义,并提议安排两会秘书长许惠佑与唐树备先行磋商。辜振甫也表示
,“恢复第二次辜汪会谈”是他此行一定要谈的议题。他还针对海协会坚持的“政
治性议题”强调说,政治性议题要从“建立互信”着手、“接受现实”开始。海基
会目前试图藉“许唐会”的形式维系“辜汪会晤”的实质,从而塑造两岸重返“对
等的”制度化联系管道的印象,并且从“事务性协商”中引申出司法管辖权的问题
,确立两岸分治的政治现实,以此作为政治谈判的基石。
台湾始终坚持要求其作为谈判一方的地位受到尊重,而不是仅作为谈判的“
标的物”,并成为“大国外交”中的“缺席的受裁判者”。此外,来自美国的“促
谈”压力也不断在两岸间发挥着影响力。华盛顿给台北的讯息是,两岸在明年年初
开始有关经济议题相关的谈判,在三到五年之内进行与政治性议题相关的谈判。美
国还对十月间的“辜汪会晤”寄望甚高,希望两岸在明年二月之前有更多的接触。
不过,台湾终究最不愿接受的仍是大陆的现行制度。正如台陆委会主委张京育所说
,人类追求自由、民主、生存的动力,最终将使一个国家政府追求最好、最合适的
制度与生活方式,只有大陆加速改革,缩短两岸落差,才能有助於国家走向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