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号-民运动态 金枫简介 金枫文章检索

 
王丹柏克莱之行................金枫
 
 

尽快从一个政治人物转变为普通学生——王丹的心愿

      应柏克莱加大邀请,“六四”天安门事件学生领袖王丹五月十八日至二十日
到西海岸的旧金山湾区,进行了三天的参观访问。柏克莱加州大也是继哈佛、耶鲁
和密西根大学之後,向王丹“招手”的第四所名校。王丹虽然一再强调他不是“英
雄、明星”,但他在柏克莱加州大学仍受到最热烈的欢迎。
      王丹抵达旧金山当天下午,柏克莱加大新闻学院院长夏伟(ORVILLE SCHELL
)在该校图书馆举行一个座谈会,请王丹与柏克莱师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三百多
名师生将新闻学院图书馆挤得水泄不通,把新闻学院的图书馆挤得水泄不通,连门
口、窗口也都挤满了迟来的学生,在人头空隙间争相一睹王丹风采。王丹身穿天蓝
色尼龙夹克、蓝白相间的T恤,一副大学新鲜人的模样,他一现身立即受到柏克莱师
生的热烈鼓掌欢迎。
      主持座谈会的夏伟指出,柏克莱学生所表现的热情,象徵了他们对王丹的敬
意。王丹在简短致词中除了向东道主表示感谢之意,也称自己不是一个善於演讲的
人,但会尽量回答大家的问题,他希望大家不要把自己当作政治明星或英雄,“把
我当一个普通人看待”,而後他摊开双手脱口而出一句英文“Any questions?”引
起了大家善意的笑声和一阵掌声。
      这次座谈会以问答形式展开,在座学生即兴向王丹提问或对其言谈发表看法
,气氛轻松活跃。但第一个提问者却表示人们“不能不把你当作英雄”。在为时一
小时的欢迎提问会中,近二十名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包括学生组织在八九民运中的
角色、他在八九年和来美後对民主的认知有否区别、对同性恋、宗教自由、西藏问
题的看法、对柯林顿中国之行的期望等,许多关心王丹的与会者,还向他提出了殷
切的希望和忠告。王丹从容不迫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他在侃侃而谈中,表现出令
人心悦诚服的诚恳和谦逊态度。在“六四”过去九年後,人们逐渐淡忘、甚至负面
的批评之声时有回潮的当口,王丹这种十分难得的亲和力,无疑对恢复人们正面评
价八九民运和当年的学生领袖有积极的意义。
      王丹指出,他抵美後面对很大的挑战与压力,在心态和语言上都需要调整和
适应,他希望自己尽快从一个政治人物转为普通学生,在美国好好学习民主发展阶
段的历史。在被问及对八九学运领袖吾尔开希、柴玲等的评价时,王丹表达了他一
贯的宽容态度。他强调自己个人对该场运动有责任,但在自己的具体责任尚未厘清
之前,他不会去评论其他人。他说,“宽容是我的原则”,在评论历史时,应当对
历史事件本身作评价,而不是抓住一些个人不放,或纠缠於某些细节。对於有人质
疑他在八九年时“学生领袖”代表性何在,王丹重申这应当由他人来评定。
      对於有提问者表示,他会不会像某些学运领袖一样,选择商业、电脑或法律
等“比较实用”的专业,以便於今後在美国寻找工作。王丹表示,他不会选择历史
以外的专业,虽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他会朝此目标努力。他的立足点是回中国
,“任何专业都适合我在那里寻找工作”。王丹将於六月决定到底入读哪一所大学
,但“不管选择哪一所美国大学入学,都将选修历史专业。”除了因为这是他原先
在国内学习的专业外,他的家庭也有研究历史的传统,母亲和上一辈也都是搞历史
的,他自己在这方面也有浓厚的兴趣,他希望学成後能够回国服务。王丹强调,他
挑选专业不是为了今後在美国找工作,而是立足中国,因此读的专业“要符合在中
国找工作的需要”。他并强调,海外民运的存在有其意义,但要促进实质上的进步
,必须在大陆内部进行。
      谈到中共监狱生活对他人生的最大影响时,王丹坦言,六年牢狱生活对他个
人精神上是一场严重的摧残,使他丧失了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活力,他自己看上去“
面相年轻,其实心态很老,对许多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此
言一出,令全场人士无不为之动容。
      他表示八九民运中学生组织的出现是学生运动走向健康发展的标志;八九年
他追求的是自由选择的权利,来美後感到“言论自由”是一切具体自由的基础;对
同性恋他表示理解和同情,也认同宗教自由,认为这都是人权的一部份。
      谈到克林顿总统即将赴中国访问,王丹说美国对华政策代表了美国人民的利
益,“这点我很理解”,与此同时他希望这种政策也能全面促进中国的进步,他认
为美国保持与中国全面接触时,也要维持一定的道义标准,尤其是在敦促中国政府
改善人权、释放政治犯等方面。他表示自己已经向克林顿政府提供了一个一百多人
的政治犯名单,希望克林顿访华之行能促成释放这些政治犯。谈到西藏问题,王丹
表示前不久他在新泽西州与达赖喇嘛会面,认同他“不独立,求自治”,以及和平
解决西藏问题的主张,也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理解,并与达赖谈判。
      对於有提问者表示中国人民目前只关心吃饱穿暖、民主要慢慢来的观点,王
丹表示,民主有两个程序,第一是民主文化的建设,第二是民主制度的确立,“中
国领导人自己都表示已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那麽现在应该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时候
了”,王丹表示,民主制度的确立不能慢慢来。他并表示,大陆老百姓对权利(人
权)的要求其实很强烈,人民“对政府冷漠,但对政治却不冷漠”。
      对於有提问者表示他不需要对天安门广场死难的学生感到“罪恶感”,王丹
表示,他感到的是“内疚”,也正因为有这种内疚,他会在美国学习後,继续为中
国作一些事情,以补偿内心的那种内疚感,当然,如果他真的不适合从事政治工作
,他“会及时退出”。
      当地媒体评论,“王丹当天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成熟与智慧” ,对一些问题
,他以“自己来美就是来学习的”、“这个问题要待我学习後才能回答”、“这个
问题很复杂”等来回答,而在回答有些问题时,又不失幽默,当被问及“你认为邓
小平临死前是否会对镇压六四感到内疚”时,王丹回答,那要去问邓的儿子邓朴方
,“因为当时我不在他身边”。
      现场学生在发言中,有的希望王丹不要对六四事件继续抱负咎感,有的热切
盼望他选择前来柏克莱加大读书,有的提醒他“不要对美国抱太大希望,即使是在
民主气氛最浓厚的柏克莱,也有各式各样的人和思想存在。”稳重、内敛的王丹也
即兴表现了他轻松的一面,如他表示,柏克莱大学与他有很深的渊源,九四年前,
当时他申请柏克莱加大延长部(Extention)函授课程的行为,曾经成为第二次入狱
被叛刑十一年的罪行之一。他表示,下午在柏克莱加大校园中短暂的参观,令他感
到柏克莱校园是他参观过的美国大学中最美丽的。
      座谈会历时约一个小时即告结束,不少学生散会後争相包围王丹,向他索取
签名和合照,也有一些原北大学生和王丹回忆起校内旧事。部分参加见面会的学生
向记者者发表感想时,有的说加深了解了王丹的为人和思想,认为王丹有修养,素
质高,是“所有出来美国的民运人士中最有水平的一个”。也有的则说王丹“很聪
明”,“讲了那麽多,一句得罪人的话也没有,很会讲话呵。”

八九学运对於中国知识分子转型起了很大作用——王丹与中国学生对话

      到达柏克莱加大以後,王丹就提出要与学生尤其是中国大陆同学接触,而近
年来被认为与中共领馆走得比较近的柏克莱加大学生会干部,早在王丹到访之前就
努力在与组织者联系,要求安排王丹与中国同学见面,并愿意就王丹想了解柏克莱
的情况积极提供咨询,这与柏克莱校方争取王丹入学的行动,可以说是配合默契,
同声一气。
      十九日下午,王丹在紧张的行程中专门抽出二个小时,参加了与该校中国学
生学者联谊会主办的活动--进行了一场“民主沙龙”式的沟通交流,原本安排在
Cory Hall,因校园内紧急停电而临时改在草坪上举行。有人戏称“王丹与校园草地
很有缘分”(指他原先在北大草地举办民主沙龙,到美国以後不久又在哥仑比亚大
学的草地上办过一次民主沙龙)。王丹一改前一天穿着轻松的形象,因为要拜访校
方领导换上了西装领带,即使这样也无法改变他和同学们亲近的本性,只见他一到
学生中就席地而坐,与在场的近百位学生联谊会成员轻松交谈,与会者大多是来自
大陆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也不乏“北大人”,有的更自称是王丹的同班同学
或一个宿舍楼的同学。
      王丹的开场白是“听说柏克莱全校停电是百年一遇的场面,碰巧今天我来这
里访问,看来我要对此负责了。”谐谑的语气引来同学们的一阵欢笑,一下子拉近
了彼此的距离。王丹表示,他知道海外留学生对八九学生运动有不同看法,所以来
美国以後,十分想与大陆学生交换意见、想法,希望能够消除一些隔膜,并在共识
的基础上,共同作些事情。
      王丹如何成为八九学运中领袖的经历,是该场见面会的焦点题目之一,学生
们对此提出不少问题希望他能予以澄清。王丹首先说,他於八八年起在北大办“民
主沙龙”,学运开始前他并不是任何学生组织的头目,学运中“我只是参加了许多
组织并担任常委,也许这才使得政府认为我很厉害,哇,这人参加那麽多组织,因
此把我放在通缉名单第一位吧。”此外,王丹表示也许是与方励、李淑娴老师比较
接近有关,中共因为要定方、李为学生运动的黑手,所以就想通过王丹来打破缺口
。不过王丹承认,後来他是学生绝食活动发起人之一及天安门广场指挥部常委。
      王丹进一步说明,当年在运动中,其实是学生推动学生领袖向前走。“是历
史把我推到了这一步,我们只是跟著潮流走,受历史的摆布。”他认为“政府说我
们带领、组织学生,实在太高估了我们。”他举例说,当年四月十七日他办完民主
沙龙,许多学生聚集著不肯离开,结果他“被几个人一架,就上到讲坛上讲话,我
还说大家就地静坐展开讨论,不要上街。但後来有人把大旗一挥,几千人就呼啦一
声跟著上街游行去了,结果那次游行中向政府提出的几点改革要求,还是我们临时
一边走一边想出来的。”因此,如何判断运动中学生领袖的身份及影响,王丹说,
“还是要再看看。”另外,他指出至今为止海外媒体在回顾六四时,还是经常纠缠
在一些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史实”,他个人认为事件已经过去九年了,“
应该有一些更深刻的东西浮现出来。”
      王丹特别澄清说,他月前於记者者会中所说的“三分功七分过”评论,完全
是指他个人在运动中的表现和责任而言,“不是对六四事件整体的判断,也不是指
我对流血要负责任。”他指出,八九年的运动从单纯的学生运动转化为政治运动,
是所有人始料不及的,当时他的个人心态没有因此转换过来。“学生运动是比较激
情和理想主义的,但政治运动就需要讲策略、讲政治意识,有进有退,但是我没有
做到,一来是广场的气氛令人情绪化,二来当年我的个人修养也不够。”王丹认为
他从运动中得到的教训就是必须要认清自己的角色。
      谈到中国在八九民运前与现在的民主进程对比时,王丹说现在“已经大有进
步”,他尤其认为八九民运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型起了巨大作用,使他们对政治权
力的认识和看法有所改变。他说,当年学生上街游行,对政府的态度是信赖的。“
我们提出希望这样,希望那样,就象孩子向父母表达意见。”但经过六四事件,知
识分子从几千年来一直为政府做事,转而开始与政府保持距离。他认为一个正常健
康的社会,一定需要有一批与政府保持距离、始终在体制外的“反对派”知识分子
,“就象一群大马蜂,始终螫著政府,进行批评、监督,这是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
任。”
      王丹还说,目前在中国培养这种进步、扎实的民主文化土壤最为重要,对推
动国家民主进程是绝对有利的。他说,中国应该出现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对社会发
展起建设性作用,他认为这个群体出现的希望在海外留学生身上。“这也是为甚麽
我主动要求参加这样的活动,与大家见见面,交换看法,相信大家中还是有不少人
希望以理性、健康的手法为国家、为社会做一些事的。”
      在与中国同学的交流中,王丹明确表示,他决不会组党或参加某一民运组织
,尽管他的理想一直是当一名纯知识分子,但目前既然已经成了一名“过河卒子”
,不与民运、政治接触已经不可能,他会通过继续关注中国大陆的人权状况,来履
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在王丹看来,八九学运对於中国知识分子转型起了很大作用,中国只有出现
新的知识分子群体才是社会健康正常发展的标志,海外留学生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他希望自己将来能以一名体制外知识分子的身分参与中国民主社会的建设,王丹表
示,一党专政是不行的,他希望共产党能从内部自觉自愿地开放党禁,形成多党共
处局面。
      至於他在狱中的生活,王丹表示“情况挺好”,每天有书、报、杂志看,除
了《参考消息》,几乎什麽都能看,家里每月都根据他的选择,送新书和杂志进来
,他的住处有一个小院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散步,还有乒乓桌,每天可打一小时
,“现在没对手了”,到了美国还曾为没有地方打乒乓球而犯愁,还有电视机,狱
警也都尊重他。不过王丹再三强调,他的情况特殊,是被当作人质“供”起来,其
他犯人绝对没有这样幸运。
      谈到女朋友,他说自己也想找,八九年前他年龄尚小,家庭管教很严,没有
找,八九後他要麽坐牢,要麽在假释出狱时被人跟踪得“上天无门、入地无路”,
“上厕所也有人跟,那怎麽找呀?”这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个标准答案,王丹也透
露九三年当他第一次出狱时,曾经有女孩子追求他,但当时许多事要做,“顾不过
来”,而“九四年我又进去(监狱)了”。王丹表示他从小家教很严,“八九”民
运时还只是一名大学新生,家长也不会同意他小小年纪谈恋爱,而现在即将开始读
书,一定会是“昏天黑地”,想来也“没有时间”。
      不过他也流露了内心的苦楚,王丹说他最怕的是现在没有志趣相同的普通朋
友,“坐了六年牢出来,大家都把我当英雄,连姐姐也说好崇拜我,好可怕!”王
丹在被问及是否与“六四战友”见过面时表示,他并不急著与过去的朋友联络,最
急的是寻找“新的、志趣相同的新朋友,比如能与我一起谈谈诗歌的人”,他表示
九年来似乎身边朋友如云,但在政治以外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推心置腹深谈的朋友
,大家都是冲著他学运领袖的光环而来,交往中便带有太多个人因素以外的政治因
素,这种感觉令人非常可怕,也很痛苦。
      王丹在柏克莱的数场公开活动中,多次十分诚恳地强调自己不是英雄,“好
多人还在监狱,他们判得比我重,吃更多苦,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王丹希望大
家不要把自己看成政治明星,“把我当一个普通学生,这样大家可以平等交谈,对
我的压力也小些”。

在柏克莱与哈佛之间的抉择——王丹声“西”击“东”

      王丹於四月十九日一抵达美国,即公开表示要继续因“六四 ”中断的学业,
为未来的中国民主事业,提高自己的学养与素质。他私下与笔者交谈时更直接地说
:“我准备了以十年时间来读书。”现在王丹到美国已近一个月了,他说自己在生
活上适应没有问题,但是“心态上需要时间去适应,语言上压力也很大”,他重申
希望“尽快进入校园,开始学生生活”。在选择学校方面,王丹说他有三项标准∶
一是他喜欢的历史专业应该是该校的强项;二是校园文化气氛有其代表性;三是经
济资助比较充沛。对历史之研究,王丹说,他探讨的两个主题,一是中国近代史的
发展,以了解一九四九年中共统治中国大陆後的各项历史发展;二是古希腊发展史
,以研究中国大陆未来究竟是需要怎样的民主。
      柏克莱大学在中国问题研究上一向享有相当的地位,如东亚研究所名誉所长
施伯乐(Scalapino)、现任所长魏斐德(Fred Wakeman)、新闻学院院长夏伟(O
rville Schell)、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叶文心和前主任高隶民(Thomas Gold)、政
治学系的罗德明(Lowell      Dittmer)等都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魏斐德还曾担
任过美国历史学会的会长。王丹读书的重点仍然属意中国历史的研究,所以柏克莱
也有他优先考虑的条件。
      柏克莱大学校长罗伯特.伯道尔(Robert Berdahl)早在月初前往北京参加北大
百年校庆前夕,就已经作出决定欢迎王丹到柏克莱读书,学校除了提供两万五千美
元一年的全额奖学金外,并考虑他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另提供五千美元的特别补
贴。十九日,王丹在夏伟和笔者等人的陪同下,拜访了柏克莱较大校方,因为校长
罗伯特.伯道尔正在华盛顿出差,由副校长约翰.卡敏斯(John Cummins)和副校长
兼教务长的卡罗.克里斯特(Carol Christ)出面接待,他们对王丹的到访,代表校
长表示热忱的欢迎,他们向王丹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以及给他奖学金的数量和具
体使用的一些规则。
      王丹还拜访了柏克莱的人权中心,人权中心主任艾瑞克.斯朵佛(Eric Stov
er)向他介绍了该中心的工作,并欢迎王丹有机会来该中心申请项目,王丹当即对
该中心支持的考察南非人权状况的项目表示了自己的兴趣,特别是他愿意将来有机
会去南非考察後来的民主政府如何处理旧政府的人权案例的;此外,对於他已经化
费了许多精力的反右运动史,也期盼有机会在该中心的支持下,从人权的角度作一
番研究探讨。
      下午,王丹在夏伟与笔者的陪同下,去东亚研究所所长办公室拜访了著名历
史学家魏斐德,魏斐德介绍了美国史学界目前的一个新的变化,以前他们对中国问
题研究以四九年划一条线,四九年以前的属於历史学的范畴,而四九年以後的则划
归政治学了,现在这条线被取消了,魏斐德形容,好象是这堵墙被打通了,他本人
目前在研究的课题就是“五十年代中国公安的演变”。王丹表示,他对历史研究的
兴趣,主要集中在现代,比如对五七年的反右运动史,他在许良英等人的帮助下已
经做了大量的准备。
      魏斐德称赞王丹的知识程度已经超过了一个大学生的水平,只要英语过关了
,并完成在历史方面的三个专业考试,他可以直接的读研究生。王丹则表示,自己
在北大国政系读了一年,转到历史系也只有一年,所以上大学(本科)的瘾还没有
过完。私下王丹对笔者说,现在我没有比读书更好的选择。
      当天傍晚,笔者陪同王丹去参加陈鼓应教授的家宴。王丹一到柏克莱就要笔
者联络陈教授,还向笔者讲述了陈教授在北大与他的交往经历。陈教授也十分感慨
的回顾了和王丹、笔者相联系的北京岁月片段,他介绍了他自己最近正在研究的马
王堆出土的老子道德经,他并用道家的精神举例说,就象一个人把拳头打出去以後
,要懂得怎么收回来,这样才可能下一次更有力的打出去。当年他曾用这个道理劝
谕广场的学生,今天再以此勉励王丹。
      二十日一早,王丹就收到了一个由柏克莱加大校长罗伯特.伯道尔的一个书面
提议(Offer),除了奖学金一年三万元(比原先二万五千元的全额奖学金已经高出
了五千元),其中要包括一万三千九百元的学费开支,另外校方决定给王丹追加因
学习英文、旅行、关注中国人权的研究工作等需要的五千元补贴费用,即总额已经
达到了三万五千元。
      就在王丹密集访问柏克莱校方和相关教授的时候,哈佛大学也不甘落後,哈
佛毕业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林培瑞(他和另一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联名给哈佛大学
推荐王丹去那里上学),受哈佛大学的委托打电话寻找正在柏克莱访问的王丹,希
望了解柏克莱给王丹奖学金的具体条件。
      上午,王丹由夏伟和笔者陪同拜会了柏克莱加大国际与区域研究学院院长柏
克斯鲍姆(Richard M. Buxbaum)。陪同校长参加北大百年校庆甫从中国回来的柏
克斯鲍姆,对於十分关切北大近况的王丹,介绍了他在北大的见闻和感受,令他不
解的是在整个北大校庆活动中,党委书记何以出面的频率要比校长多得多,校长的
讲话并没有什么新意,而与北大并没有什么关系的总书记江泽民竟然去发表了长篇
讲话。而牛津大学校长在演讲中提出的“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中央电视台报道是
被翻译成了“知识是好个东西”,也给这位学者一头雾水。
      柏克斯鲍姆问王丹,象这样有特殊经历的一个年轻人,在读书求学和社会责
任两者之间如何保持平衡?王丹回答道:“自己现在的主要责任是读书,在读书之
余才从事一些其他活动,对我来说,拿下文聘也是为中国做事的一部分。”
      柏克斯鲍姆是一九三九年从欧洲流亡到美国来的难民,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告诫王丹,他曾经接触过很多苏联东欧来美国的持不同政见者,或苏联革命以後流
亡出来的一些知识分子,刚来的时候他们还急切的关心自己国家的事情,但因为没
有了舞台,而且彼此打架,渐渐地就无声无息了,并没有一个理想的结果。王丹则
表示,“他们打架是因为没有事做,我读书就是找事做”!
      中午,柏克莱加大前校长田长霖专程到新闻学院夏伟的办公室看望王丹,并
与王丹交谈了半个多小时。田长霖告诉王丹自己对“六四”的立场观点,并且也曾
向北京领导人当面表示过对“六四”镇压行动的不满,北京政府对田长霖当时的举
动“表示理解”,现在北京对他十分重视,每次去中国都与中国最高领导人见面,
根据他的观察和了解,目前中南海当政者对於外面的情况并不闭塞,对於解决存在
的问题也是有想法的,要给他们时间。谈到前不久自己曾被邀作贵宾参加了北大建
校一百周年校庆,田长霖解释,目前北大的校长陈佳洱还是他的同学。田长霖对王
丹继续求学的愿望深表赞赏,并表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他。
      当天,正值夏伟的生日,在大家给夏伟祝贺生日的同时,田长霖向王丹介绍
夏伟,尽管中国政府对他有误解(他目前还是被列在拒绝进入中国访问的外国专家
名单上),其实他是一位非常有正义感的人,不管人家怎么议论,我为当初把他请
来柏克莱当新闻学院院长感到荣耀。 
      而在王丹临别柏克莱的时候,夏伟告诉他由於国际与区域研究学院等加大院
系加入到欢迎王丹的行列中来了,所以柏克莱加大给王丹的奖学金总数已经增加到
三万七千五百元了。按照王丹的三个原则,在校园文化氛围和经济资助的条件两方
面有长足的优势,但在学术专业方面,哈佛大学的麦克法夸尔、寇比等不但在美国
史学界中研究中国问题富有成就,就是王丹在国内的时候对他们的盛名也早已是耳
熟能详,而且与他比较接近的方励之、李淑娴夫妇、王军涛以及他的许多昔日的战
友,都主张王丹去哈佛上学,他们认为,去哈佛对王丹也许更有帮助。
      廿三日,正在洛山矶访问的王丹终於接获哈佛大学奖学金通知,具体条件是
当一年特殊学生(Special student)学费全免,一年一万两千美元的生活补贴(每
月一千美元)。一年以後直接考研究生。虽然,从经济的角度看哈佛给的并不如柏
克莱优惠,但王丹还是决定前往哈佛攻读历史。王丹在洛山矶柔斯蜜市与近五百名
热情的侨胞见面并交谈,宣布了自己去哈佛的决定。他说,哈佛与柏克莱加大两所
都是历史悠久而知名的学校,究竟应选择哪一个学校,以及由大学部开始或直接攻
读硕士,使他有点苦恼,难作决定。他徵询一群好友,及打电话到北京给他母亲,
最後还是决定选择哈佛大学。
      王丹收到哈佛通知的时候,通过电话转告笔者,面对夏伟和柏克莱加大校方
,如何转告他们自己最後选择去哈佛的决定?笔者就请他坦诚的告诉他们自己真实
的想法,王丹说,“国内都认哈佛,考虑读书是为了自己将来回国做事的,就只有
定哈佛了”。不过他再次强调,他个人喜欢柏克莱的自由校风,而且还有机会回柏
克莱来读博士研究生,就是在哈佛期间也可以参加与柏克莱合作的项目,或者做一
些由柏克莱支持的研究课题。
      柏克莱加大校方对於没有争取到王丹,当然有些惋惜,也欢迎王丹以後能来
读研究生。夏伟也表示,王丹在哈佛读书的同时,只要有兴趣,精力和时间有余,
也可以来柏克莱兼访问学者,象对中国人权的研究或五七年的反右运动,都可以是
柏克莱与王丹合作的研究课题。□

相关文章
作 者 :金枫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3日16: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