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号-民主墙 卢四清简介 卢四清文章检索

 
国内民运形势与策略.....(香港)卢四清
 
 

      从江泽民访美至今短短的两个月里,我们中心发布新闻稿六十篇,这六十篇
有五十四篇被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通讯社引用而在全世界报道,从而被
《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法国广播电台中文台》,BBC中文台等主
要对华广播电台报道。这些事实至少说明了两件事:(一)国内民运已日趋活跃;
(二)海外媒体对海内外民运的关注大大加强。当然,出现此情形的催化剂是江泽
民的访美及魏京生的获释。

      这段时间国内民运的主要特色是个人上书运动。从秦永敏到徐文立至徐水良
及沈良庆,再加上冷万宝、林信舒、杨勤恒、王洪学等近十名近期最活跃异见人士
纷纷委托我们中心就下列主题发公开信给人大或江泽民(1)要求签署《公民权利
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号召工人依据《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成立独立工会;(3)要求平反“六四”;(4)要求释放王丹等政治犯;(5)
要求恢复赵紫阳自由。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异见人士之外,一些在狱的政治犯的家
人与朋友也纷纷通过我们中心向全世界发出呼吁释放其家人,如王丹、高喻、陈兰
涛、姚振祥兄弟,喻东岳、孙维邦、张京生、孙立勇等。

      国内民运出现这些活动状况我认为有三个因素:(一)国内异见人士开始意
识到国内人权状况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故像徐文立这样沉默近四年的老牌民运人士
都开始为民请愿。(二)上书日益操作简便。这些上书信件,有传真机的民运人士
打他们本地的电话号码即可FAX东西给我们,由我们这边付费。没有传真机的朋
友则先传呼我,我复电回去录下其呼吁信再整理用电脑打印出来。因我的传呼机与
国内各城市联网,打当地电话在香港也可收到传呼。(三)对华广播电台的宣传。
我们收到呼吁书後会立即发新闻稿给全世界约三十家最重要的媒体,包括美联社、
法新社、路透社及《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我们绝大多数的稿会被一
家以上国际通讯社如法新社、美联社或路透社引用。用稿极其严谨的对华广播电台
在已有通讯社报道的情况下,会尽量引用我们中文稿的内容及依据我们提供的电话
采访上书者本人或在狱政治犯家属,这样就便利报道极其翔实。一般来说,异见人
士传真给我们呼吁书至他们本人收听到对华广播电台的报道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
由於我们发稿後各对华广播电台也会找我来采访与作新闻评论(这两个月就有近四
十次),故我也会带出许多最新、最重要的海内外人权、民运信息给国内的异见人
士及其他听众。四大广播电台在中国有约五千万关心中国政治的听众(包括中国各
级领导人),故虽然只是一个人上书,但他们上书的内容可能代表亿万人的想法,
通过我们组织,再通过对华广播电台让中国数千万人了解上书者的想法,这从各方
面来讲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且我们组织做这些事已产生了滚雪球的效应,我本人
及我们信息中心的名字在广播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全国通过各种方法找我们联络的
异见人士也越多,反过来我们提供给广播电台报道的内容也就越多。

      尽管江泽民在圣诞前後召开的全国政治会议上又开始强调稳定,全国各地出
现了收紧政策迹象,如公安威胁将安徽王洪学送精神病院及切断秦永敏电话等。但
民运人士的声音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新年伊始,上海杨勤恒就大胆去市公安局绝食
抗议,沈良庆、徐水良、秦永敏、林信舒等人纷纷发表呼吁书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沈良庆甚至於致力参加人大代表选举,这些事实清楚地说明了国内民运的燃涨之
势的高峰。国内民运人士会从如下已有共通点方面个人及联名上书人大:(一)要
求人大依据《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保障工人有独立组织工会的自由;
(二)以要求予以王丹保外就医为突破口,促成释放政治犯;(三)要求中国司法
部重新审查“六四”全部判刑个案,让陈兰涛、孙维邦等“六四”良心犯尽快出狱
;(四)以恢复赵紫阳自由,让赵紫阳公开露面为突破口,推动平反“六四”;(
五)从一新的角度重提废除劳教制度;(六)以要求严惩陈希同为突破口,进一步
加强反腐败声音;(七)要求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任意议定
书》。

      总之,国内民运的策略一定要朝稳妥的方向发展,从有共通点的方面着手。
给中共以压力但不能逼得“狗急跳墙”,否则又会象九五年五月後那样出现高潮之
後的大滑坡。现在民运与七九年、八九年的民运比有一个极其突出的特点,就是通
讯的发展使全国的异见人士已形成了一个网络。现异见人士家大多拥有电话,通过
收听对华广播电台,全国各地异见人士就可轻易找到该区全部异见人士。全国的异
见人士网络又通过我们香港再联络到美国、欧洲,故在此网络上传播信息的速度要
快过以前极多。

      总之,国内民运在急剧发展,海内外的民运人士一定要抓住此机会,将中国
的民运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一九九八年一月六日於香港

相关文章
作 者 :卢四清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1日15:1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