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号-民主墙 唐元隽简介 唐元隽文章检索

 
国有企业改革与独立工会运动.(长春)唐元隽
 
 

      中国国有企业亏损情况严重,据官方报纸报道,在全国68000家国有企
业中,亏损户约占总数的10%以上,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5900户亏损,
约占总数的37%。亏损国有企业31000家由有10000到12000户是
长期亏损户。按照我们对官方报道数字的一贯理解,这些恐仍带有保守性。

      中国国有企业有6000多万正式职工,无论从资产、产值及工业装备水平
看,都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批国有企业亏损问题、不景气问题如
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影响国有经济的效益、影响职工收入和就业、影响银行正常
信贷,持续下去将断送经济改革的成果,是中国经济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便可申请破产,企业破产後,部分人员可以另寻出
路,而绝大部分企业职工却处於失业状态。再加上改革後的企业减员增效,使许多
职工下岗或失业。整个社会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会大幅度下降。在缺少社会保障机
制和再就业问题尚难解决的情况下,严峻的现实将加深原有的社会矛盾,成为社会
不稳和动乱的直接原因。


      从各方面来看,中国的特殊性决定了部分国有企业将长期存在下去。国有企
业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看,决定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成败。经济改革如不成功,国
家很可能陷入长期的落後乃至混乱状态,不但人民遭受痛苦,就中共的统治基础也
将在根本上被动摇,这种利害关系是十分明确显的,中共在“十五大”後提出的国
企改革的具体政策,主要包括下面几点:一是“扶大放小”,重点扶持保障512
家大型骨干企业,将其它企业出售、兼并或别寻出路,名曰:“放活”。二是“资
产重组、完善破产制度”。三是“减员增效”,企业以大量栽减职工来达到增加效
益、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从几方面看,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仅从资金、产权、管理结构、工资成本方
面入手,某些做法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此改革能否从根本上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
况呢?换句话说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都知道,竞争是推动繁荣的一种动
力,改革开放的结果在各行各业引入竞争机制,从这点上看中国正在步入市场经济
。我们退一步讲,即使国有企业暂时摆脱了亏损,是否在面对众多灵活的中小民营
企业和技术先进资本雄厚的外国企业时,仍具有竞争能力。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的经济制度的基本模式,几十年来在官方的宣传报道
中都是以无比的优越性而著称,缘何出现如此严重的困难局面?

      按照官方报纸的报道,国企亏损有自身的原因、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有历史
遗留的债务多和积累少等问题。其实,亏损也并非今日才出现。在过去几十年旧的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国有企业缺少活力和开发创新的能力,产品落後单一,人民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生活在物质贫乏的条件下。计划经济下的中国企业无形的亏损只
不过是官方的统计数字不愿提到而已。


      国有企业的亏损是由於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自身有不可忽视的原因。

      首先,中国国有企业是官商经办的,同清末洋务运动中的官办企业性质大同
小异。企业主管人员包览行政、党务、生产经营各项事务,或一人包办、或几人分
工,从作官本位的思想出发,并不十分关心企业最终的好坏。官阶和权力才是领导
者利益的根本,由此而来,大多数企业主管人员从私利出发,追求短期行为,不顾
长远发展,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浪费巨大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是国企目前
的通病。

      第二,由於国内法制不善、腐败日甚,许多企业的领导人逆潮流、大肆贪腐
。有直接贪腐、有间接贪腐的,如报载北京某国企厂长长期以高价买进次品原料,
然後低价卖出产品,企业连年亏损直至倒闭,但主管人员经幕後交易大发横财,而
广大职工生活却没有着落,所谓穷了和尚富了方丈,是很形象的描述。许多国企领
导人的变相贪腐已造成国有企业的资金资产严重损失,制度性的腐败滋生了大批蛀
虫,杀虫剂不灵,蛀虫难去,企业如何扭亏增盈?

      第三,也很突出,在中国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热情低
落。在步入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产品,必须有较高的技
术含量,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竞争力,各生产工序中生产方法及工具的革新改造,这
些岗位上的人员劳动积极性和兴趣是十分关键的。我们看到一些通过合资引进国外
生活技术和设备的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长期停留在合资办厂的初期。时间
一长,企业的先生性和进步性也就丧失了,在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时代,国有企业
不进则退很快变成陈旧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始终跟在发达
国家的屁股後面走,这样的状态很难进入市场参加竞争。

      中国国有企业不乏有能力和才干的管理、技术人才,也不乏勤劳肯干的普通
职工。可在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只图私利的企业官僚机构统治下,职工的劳动热
情和积极性十分低落,职工面对分配不公和日渐严重的领导层腐败导致企业的衰败
时无能为力。长期以来,他们早已丧失了独立的自我意识,更谈不上主人翁地位,
没有人或团体代表他们的利益说话,他们只能被迫适应环境。本应为他们造福的经
济体制改革,却常使他们成为牺牲品,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所有制比资本家的剥
削更具不合理性。

      纵观整个经济发展史,在世界上有着独立意识,享有充分自由权利的劳动者
。在维护自身利益时有说话和行动的自由,在劳动效率和劳动态度上都远高於那些
没有地位没有权力、不能保护自己利益的劳动者。

      国有企业将要实行现代股份公司制,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应该有相应
的现代企业的人际制度。职工是有权益保障的职工,企业的主管人员也应规范其经
营管理行为,对从业的职工负责,对国家负责,在权利运作时接受企业职工的监督
,任何不受制约的权力,都会侵犯权力弱小者(职工)的利益和生活。

      国有企业的改革最终要在企业内形成一个激励职工发明创新精神、劳动积极
性的良好的人际环境,这对国企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

      人做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如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失去这一动力。人
做为生产要素也就失去它的真正意义。

      同样有较多的自由权利,有能力维护自身的利益的人在公平的需求方面能得
到比较充分的满足,这样的人便是有自尊有自信的人,在生活和劳动中都持积极的
态度。当然,人性也是有弱点的。由於判断和领悟事物的能力不同,有时也会产生
偏见。人在追求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时,也常常会为了私心,而置公正於不顾。因此
社会的公正需要一种制约的力量来保证,这种力量一但丧失,社会则无公正可言。


      目前的国有企业缺少这种支持公正分配,遏制腐败的制约力量,只靠少数纪
委检查机构,也无能为力。有效的制约,要靠团体的力量,要靠与被制约者地位对
等的实体,而单个的职工不具备这样的地位,有效的制约靠企业职工的共同体,团
体的力量,这个共同体只能是各种形式的独立工会,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已经昭
示了,企业内实行民主管理,必须建立独立工会的道理。


      中国的国有企业,按分工有大致几类人员:

      一是企业中进行管理的人员,包括厂长(经理)、劳资人事部门、企业管理
办公室、技术管理部门(总师室)、技术教育部门、质量检查管理部门,其中厂长
(经理)、掌握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收支等权利,是决定企业的命运的关键人物


      第二类是党务工作人员,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在企业中负责宣传党组织的
方针政策,组织学习上级党的文件,审查提拔干部。其余的党务干部包括党委宣传
部门,工会,共青团干部、妇联等,在企业中协助党委书记工作。党务工作群体与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系。是国有企业中的寄生部分。

      第三类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脑力、体力劳动者。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技
师、普通工人,这部分人面对企业中不合理的制度所造成的损害,无能为力。只好
消极,暂时忍耐。

      第四类是采供销人员,在经营活动中面对市场,有一定的行动自由,部分人
利用有利条件迅速致富,成为既得利益者。

      最後,职工代表大会,是目前国企中,唯一能在小范围和指定的开会期间,
对企业的问题发表意见的民主管理形式。但职代会权能十分有限,多数受到领导操
纵,很难对企业的发展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很难真正维护全体职工的利益。


      前节已述,中国的国有企业,拥有数量相当的技术管理人材。企业产品的研
制、创新、科技的进步,精密的管理,员工的勤奋工作,领导者对企业高度负责。
这一切都是由人的要素决定的。国企改革主要应解决人的问题。用过去的话说“人
的主观能动性”问题。

      顺应人类社会的潮流,遵循其规律,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这是工
业化时代观念的主流。

      国企改革应在企业界建立新的人际制度,重新调整分配关系。结束企业中因
一部分人贪腐浪费,不负责任,另一部分人消极怠工,不思进取所造成的困难局面


      企业内人际关系的调整应该从提高普通职工的管理地位和政治地位入手,职
工有权说话发表意见,是参加监督管理企业的前提条件。

      从现在看,提高职工的经济政治地位,最佳的途径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独立
工会。职工只有在自发的组织状态中,可察觉自己的力量,产生独立的意识和坚强
的自尊,改革後的国有企业除产权明晰,政企分离,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外,应在
法律上确立保障职工有组织独立工会的权利。工会的产生做为国企改革的一大特色
,对促进企业发展,消除腐败,实现社会公正,有决定的意义,他的不可替代的作
用,将体现在中国国企改革乃至经济改革的发展过程中。

      在当今世界上,工会已成为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经济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在
中国,它的出现将会给死气沉沉的中国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目前在大陆隶属於全国总工会的各级工会组织的干部都是由同级或上级党委
或行政部门选派出来,进行工作。这种官方的“工会”主要工作是组织职工宣传贯
彻上级党政部门的方针政策,为这些部门做些辅助性工作,当上级党政部门出现腐
化时,这种工会的各级负责干部只能追随左右,不顾广大职工的利益,从实际作用
来看,官方的工会只是党政机关的分支机构而已。

      而职工的真正代言人,应该是能代表职工的利益,在法律范围内自由活动的
各种形式的独立工会组织,这是职工基於维护自身利益,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组织。
这样的组织现在在大陆得不到合法的地位。这与中共政权在法律上承认工人的主人
自主地位,甚至是领导阶级的说法是十分矛盾的。其实,工人阶级并不奢望成为领
导阶级。只希望在社会上与其它阶层、利益群体,具有平等的地位。中国政府除在
宪法中确定了企业职工享有的公民自由权利外,还签署承认了联合国《经济、社会
、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约承认独立工会的合法性。职工在自己的团体中基於自
身的目标和原则活动,自然遵循和平、理性、法制的轨道,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
下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无论在经济不景气或繁荣时期,独立工会都以自己
的独特的形式和思维方式,协调各方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社会公正。

      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的震荡,正逐渐的唤醒国企中职工的权
利意识,(如最近黑龙江四城市出现的示威抗议活动),集体谈判的形式也在向成
熟的方向发展。

      独立工会组织做为民间社团,它的宗旨包含对职工合法权利的强调,工会组
织不是政治派别,也不是在野党,在现阶段,他可以促进执政党进行合乎时代要求
的改革。

      独立工会运动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保护活动。因为任何没有政治权利作为
依托的经济活动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公平的竞争,是一种有序的运动。它在目前
,各社会阶层都缺少平衡的心理状态,各方利益难以协调的情况下,它是以有利於
社会的基本稳定,通过协商方式,化解严重社会危机的最佳途径。

      国有企业的改革如仅仅变旧的管理机构成现代法人机构就算完结的话,那么
这种改革距离成功尚远,仅管理结构的改变不能消除国有企业中长期存在的通病和
消极因素。

      无论十八世纪产生於西方的产业、同业工会,还是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自由工
会组织。工会从一开始出现就肩负起维护工人利益,协调企业界和工人关系的重任
。并以独立於党派和政府的形式存在。只有独立,才能以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来为自
己说话,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

      对中国的企业职工来说,独立工会运动是一门既崭新又兴趣盎然的课程,它
自然会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新的生活。

      工会组织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使它们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上以相应的态
度和合理的运作来达到维护职工权益的目的。私营企业中的工会着重於协调劳资关
系和改善生产劳动条件的工作,而国有企业中的工会组织无疑是以职工代表参加民
主管理为主要特征。独立工会是现代企业和现在经济制度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没有独立工会的企业制度不是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从长远的看,随着社会进步,工会组织将不断提高其社会参与能力,为推动
民主法制的建设,推动国家的深化改革发挥作用。

      中国的国企改革是形式急迫所致,是这种经济模式下企业的生死存亡之战。
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及命运的改革,它不可能不关系到人的思想观念
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有外部影响,也不仅是自身结构的问题,它关系到被现
代公民的权利意识所唤醒的职工,摆脱旧时代的束缚,在新世纪来临之际,重新树
立做为劳动者的尊严和地位,并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这最终使大多数企业从贪腐
和效率低下、一蹶不振的旧工业时代走出来,踏上一条新生之路。

      中国独立工会无论何时出现,都是在千年的专制传统的链条上打开一个缺口
,将自己的巨大能量汇入改革的洪流,冲垮阻碍文明与进步的障碍。这是历史的必
然,任何人对这一进步事物不应压制。应允许其依法存在和发展,才是明智之举。


      乔·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一书,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进步所
必需的个人首创精神和生存所必需的社会凝聚力结合在一起?”。我们在这里以独
立工会的庄严承诺向世界展示在中国的特有条件下,中国的经济模式中的一个最完
好的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呼唤着独立工会。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於长春□

相关文章
作 者 :唐元隽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12月13日15:4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