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号-封面主题 陈彦简介 陈彦文章检索

 
科索沃战争 人权与欧洲新秩序.......陈彦
 
 

      科索沃战事结束三月有余,联合国行政机构也已正式行使职能。科索沃战事
虽然结束,但其对欧洲对世界所产生的冲击,对欧洲联合事业的推动作用,对欧洲
秩序乃至世界秩序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实际上科索沃战争已十分清晰地勾勒
出欧洲的新走势。科索沃之战是在欧洲进行的,对亚洲似乎没有直接冲击,但由於
世界一体化的加速,亚洲已不能自外於世界。从目前中国官方及民间对科索沃战後
的形势的关注看,科索活战争所隐含的信息,也对中国产生相当冲击。从世界宏观
历史角度看,欧洲的大势总是映照出世界历史进程的方向。

      从这一角度出发,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简要分析一下科索沃战後的欧洲形势所
透露出来的信息,对战後的欧洲局势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作一个整体的关照。

  历史的终结与民主的胜利

      十年前,柏林墙倒塌,共产主义阵营崩溃,东西冷战结束,日裔美藉学者福
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的著名论文“历史的终结”。福山
当时认为,共产主义制度崩溃之後的世界,将是民主与自由主义的一统天下,因而
,世界历史也就归於终结。福山的历史概念承袭黑格尔理性历史的意涵,描述人类
政治经济制度的演进过程。福山认为人类社会到二十世纪末期已完成这一演进,共
产主义制度尝试的最後失败预示今後的人类社会的制度前景只有一种选择,即由民
主与市场经济所组成的现代自由国家。福山的观点当即引起巨大反响,诱发了一场
世界规模的大辩论。总的来说,对福山的论点批评的多,支持者寡。一般来说,人
们很难接受历史,即使是从黑格尔理性历史意义上来讲的历史会到今天就终止演进
,以欧美为代表的现代民主政体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范式。福山最近撰文回
顾十年来对这一论断的讨论,认为,十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证实了他的观点,民主
、自由是当今唯一能够较平和地维系人类社会生存的组织方式。但福山总结各家批
评,表示人类历史的进程有两大动力,第一是人类对建立自我承认的普世性的追求
,即对人权的追求;第二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如果说民主制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意味着人权的最终胜利的话,那么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却仍在飞跃发展。从这一意
义上,福山承认人类历史并没有终止。从历史前瞻的角度,科技的发展将带来经济
与政治制度的变化,应该是不成疑问的。

      不过,笔者在此并非要说明民主政体之後的世界大势,而仅仅希望强调福山
所指出的民主制度在全球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代大趋势。诚然,这一大趋势已为众
多学者所指出,最著名的可能要数美国的亨廷顿(S.Huntingtun)。亨於一九九一
年提出了二十世纪末期世界民主化的第三波浪潮说,指出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民主运动业已成为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但是,亨廷顿所指出的这一趋势当时面临
着巨大挑战,尤其是来自亚洲的重大挑战。既然亚洲的经济繁荣可以同权威体制共
存的话,那么民主就并非唯一的制度选择。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後的今天再来看亚洲
的情况,自由、民主、法治看来是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之必须已无可置疑。印尼
的民主化,将两亿东亚人带入民主政体,是东亚民主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再回到欧洲看,目前除去塞尔维亚之外,欧洲已无非民主国家。这一事实并
非源於此次科索沃战争,而从苏联崩溃之後便已成定局。其後的发展是南斯拉夫内
部分裂,独立出去的新型民族国家渐次走向民主,包括现仍留在南斯拉夫联邦内的
黑山共和国也已於九六年完成民主转型。在今天仍由米罗塞维奇当政的塞尔维亚,
目前仍处於民主转型之中。南斯拉夫虽已进行多次选举,但米罗塞维奇一直以各种
手法控制选票流向,甚至干脆取消选举结果,因而反对派无法通过制度途径掌握政
权。科索沃战争的意义不仅是世界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以人道的名义阻止种族清洗,
而且是世界最庞大的民主国家集团对一个非民主国家的武力干预。值得指出的是,
在这一民主国家集团里还包括过去属於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这一事实表明民
主不仅在欧洲取得全盘胜利,而且表明欧洲已经不能容忍非民主的国家存在。

      有人或许会问,这是否是民主的霸权?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从人民福祉
,社会稳定,精神自由来说,我们宁可选择民主的“霸权”而不是专制的霸权。目
前在塞尔维亚内部民主获得强大支持,甚至一直支持米罗塞维奇的塞尔维亚东正教
也明确呼唤民主。现在仍在南斯拉夫的黑山共和国已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後通谍:塞
尔维亚如不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和政治民主化,黑山将退出南斯拉夫联邦。在塞尔维
亚,民族主义破产之後,社会多元趋势将不可遏制,舍民主没有其他可以调和社会
冲突的制度模式。

      通观本世纪晚期世界民主化的历史进程,国际压力与国内演变的结合促成社
会民主转型已成为民主化的最重要特点。二战後日本,西德民主制度的建立是如此
,南美不少小国如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是如此。亚洲台湾,南韩包括印尼的民主
转型的国际因素也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肯定地说,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快,民主转
型中的国际因素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人权高於主权与霸权主义

      从民主化进程的角度,科索沃战争的意义正是民主压倒专制。但是科索沃战
争所引起的最为注目的争论几乎是人权最否高於主权的问题。

      由於这一问题属於世界性的普遍命题,涉及到中国,也触到亚洲民族主义的
痛处,因而国人较为关心。从民族主义的立场来立论,人权与主权之争涉及到民族
利益与国际霸权,因而使人权这一本来属於个体基本权利同政府权限的关系问题演
化成一个民族主义抗衡霸权主义的问题。人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价值基石,强调人
权高於主权,其实就是强调民主压倒专制。然而有意思的是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在批
判人权高於主权的时候从来不谈民主与专制之优劣。大概是一则民主的价值已无可
置疑,二则专制也无法凝聚民族主义的情感。

      从反霸权主义的思维出发,人权只不过是强权尤其是美国干涉他国内政,强
化自身霸权的幌子。不过,按照这一逻辑,是否只要一旦有机会干涉他国内政,又
可以强化自身霸权,美国等就会抓住机会,坚决干预之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比
如在此次科索沃危机中,最坚决主张干预的是否美、英、法、德这类涉嫌有霸权野
心的西方国家呢?事实并非如此。波黑战争一拖就是四年,西方各国都不愿意干预
。只是到了後期,法国、英国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之下,进行了极为有限的干预,促
进了波黑代顿协议的签署。

      在欧洲,对人权高於主权问题进行较为明确论述的是捷克的哲学家总统,原
持不同政见者哈维尔。他於今年四月在加拿大国会的演说中明确指出,人权高於国
家权力,人类自由是一种高於国家主权的价值。哈维尔认为,此次科索沃战争是人
类并非为了利益、而是为了坚持某种原则和价值所进行的第一场战争。哈维尔同波
兰原总理马左维茨基(Mazowiecki)一样是较早意识到是必须对米罗塞维奇的种族
清洗政策进行干预的政治人物。马左维茨基於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六年波黑战争时
是联合国前南斯拉夫特别调查员,为抗议西方大国对塞尔维亚在波黑的种族清洗暴
行如斯雷布尼查(Srebrenica)不予干预愤而辞职。科索沃战争之後,马左维茨基
明确主张订立国际公约,承认国际社会为保护少数民族权利而拥有干预权(droit.
d‘ingerence)。在暂时无法在全世界作到时,首先在欧洲实行。

      波兰的马左维茨基和捷克的哈维尔积极主张干预的态度是很典型的例子。波
兰与捷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的受害国,同时,波兰与捷克首先成为希特勒
铁蹄下的牺牲品,也是英、法、意幕尼黑绥靖政策的直接後果。更进一步说,捷克
、波兰後来成为共产主义阵营中人,也是由於这些当时的欧洲强国不干预态度所导
致。今天这些东欧国家从捷克波兰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无一例外均积极申请加
入北约和欧洲联盟正是其不忘前车之鉴,痛定思痛的表现。

      此次北约对科索沃的干预能够实现,首先应该归功於欧洲的公共舆论。欧洲
的舆论从关注到支持政府以武力干预科索沃,制止塞尔维亚的种族清洗暴行也经过
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以法国为例,法国同塞尔维亚有文化与传统渊源,
共产主义时代的南斯拉夫受惠於铁托的较为开放与相对独立的政策,对法国知识界
有一定的吸引力,因而一旦南斯拉夫爆发种族问题,法国舆论就给予关注。八九年
米罗塞维奇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打开了民族主义的潘朵拉的盒子,斯洛文尼亚
,克罗的亚相继离开南斯拉夫取得独立。

      波斯尼亚是铁托为钳制民族主义而设的共和国,问题更为复杂,其独立也就
极为难产。波黑的种族清洗吸引了法国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不少哲学家、作家、记
者包括政治家亲临波黑,掌握第一手材料。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法国就有十几名知
识分子,包括已故荒诞戏剧家尤内斯库(Ionesco),著名哲学家格鲁克斯曼(Glu
cksmann)发布公开信,要求当时正在马斯特里赫特举行高峰会的欧洲领导人以欧共
体的名义就塞尔维亚人在斯雷布尼查的暴行发表一个声明,禁止在欧洲领土上炮击
平民。欧洲人通过传媒尤其是电视目睹了持续四年的波黑战争的惨景。法国本是偏
袒塞尔维亚的舆论於是渐渐地但是坚决地走向反对大塞尔维亚种族主义。因为波黑
的种族清洗唤醒了欧洲人对希特勒剿灭犹太人的记忆。(顺带指出一点,波黑种族
清洗并非塞尔维亚一族所为,克罗的亚也犯有同类罪行,但对波黑穆斯林人的屠杀
,塞尔维亚人是不容质疑的元凶)波黑问题解决之後,科索沃种族冲突凸现,欧洲
舆论反应异常强烈。此时的欧洲政界几乎已经被逼到只有干预一条路了。这就是为
什么法国、英国甚至德国政府都在此次科索沃调停和干预上十分积极的缘故。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象此次科索沃战争,舆论能够如此明显地影响政府
的决策,也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战争的发动者和指挥者如此依赖舆论的支持。舆论
为什么支持这样一场既无经济利益又无领土诉求的战争呢?原因正是现代民主国家
人权价值深入人心。欧洲舆论认识到不保护他人人权,自己的人权就可能不保。为
了维护人权价值,不惜超越国界。这正是哈维尔所说的:国家是人的造物,人是上
帝的造物。

  欧洲早已步上人权高於主权之路

      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之後,大量铁证表明塞族在科索沃犯下反人类种
族屠杀罪。这一事实强化了北约武力干预科索沃危机的道德合法性。然而,北约部
队虽有制止种族清洗的正义目的,但不愿意失去一兵一卒,仅限於空中打击,一开
始就宣称不会出动地面部队,表现出一种半心半意,若即若离的参与态度。这看起
来伪善的一面,其实正是源於这场战争的基本动因是为了维护人权。参战国政府及
民众虽愿意为维护人权进行武力干预但却不愿意为他人的人权送命。

      这场战争的一大功绩是将人权高於主权的立论凸现出来。一些评论甚至将人
权高於主权说成是冷战後世界新秩序的轴心。其实在笔者看来,人权高於主权虽然
因为此次战争而凸现出来,但其本身在欧洲早已是各国行动需要遵循的准则之一。
欧共体於一九七三年所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就明确规定,所有欧共体成员国都必须
遵循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三项原则。目前,这三项原则仍是凡所申请加入欧盟国
家所必须遵循的先决条件。欧盟从一九五三年初创欧洲煤铁共同市场开始,就走上
了一个移交主权,分享主权的超越近代民族国家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另一面则是加
强共同认知,遵循共同价值的民族融合的欧洲统合。今年七月二十八日,欧洲设在
斯特拉斯堡的人权法庭判处法国违犯欧洲公约,侵犯人权。被告是一个具有土耳其
和荷兰双重国籍的毒品走私犯。在此前,欧洲人权法庭判处一个主权国家侵犯人权
只有一个先例,即於一九九六年判处土耳其侵犯人权,土耳其也属欧洲会议(Cons
eil.de.l’Europe)成员。法国最高法庭总律师德古特(de.Gouttes)在评论这一
事件时指出,“从今以後,欧洲公约高於法国法律——国家主权的表征。欧洲公约
从此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欧洲人权宪法。”这一事例最好不过地说明欧洲正在向人
权高於主权的路上迈进。

      诚然,欧洲统合的路还很远,其统合的方向甚至也没有最後确定,但是如今
的欧盟对於整个欧洲发散出一股不可抵抗的向心力则是毫无疑义的。这其实是科索
沃战争之後欧洲走势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七月三十日,所有欧洲国家元首加上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萨拉热窝举行了一次
欧洲峰会。这一峰会的议程是讨论东南欧稳定公约及欧盟向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扩
展。此次峰会虽然就如何创立东南欧稳定公约达成一些共识,但并没有签署什么轰
动一时的联合声明。然而此次峰会是史无前例的。说它史无前例,是因为它集聚了
除去塞尔维亚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这是戴高乐当年从大西
洋到乌拉尔山脉大欧洲梦想的第一步。这是一个形式重於内容的会议,一个价值重
於成果的会议。峰会也同时向塞尔维亚的米罗塞维奇发出明确的信息,欧洲已无非
民主国家的立足之地。说到底,此次峰会是科索沃战争之後欧洲国家以民主、人权
、市场经济为共同价值准则缔造和平的新尝试。这是一个确立科索沃战後欧洲新秩
序的会议。

      欧洲在科索沃战後的新秩序是什么?我们可以将概括为以民主、人权、市场
经济的欧洲三原则为基础的和平与繁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新秩序并不新,因
为欧洲三原则乃是欧盟自七十年代起所通行之准则。但这一新秩序至少表现在两个
方面:第一,欧洲三原则从现在起被推至到地理意义上的大欧洲;第二,欧洲第一
次借用北约的力量以武力干预的方式制止大规模地违犯人权的罪行。从地缘政治的
意义上,科索沃战争在欧洲结束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後冷战秩序。欧洲不仅不再分成
东欧与西欧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板块,也不再分成民主,联合和繁荣的欧盟和欧盟
以外的动荡,冲突的落荒之地。诚然,欧洲仍然存在着以西欧为中心向东欧及东南
欧逐渐扩散的某种“文明弧线圈”,要将这个弧线圈中的内圈与外圈的距离拉平恐
怕远非一蹴而就之事,但科索沃一役则将其最外圈牢牢的固定於且轴心。这个最外
圈就是巴尔干半岛,而萨拉热窝峰会上启动的由德国首倡的东南欧稳定公约正是这
个从欧洲轴心伸出的固定外圈的链环。

      如果我们承认这一欧洲的新秩序的大致轮廓的话,剩下的问题便是这个新秩
序的世界意义。换句话说,这个欧洲的新秩序能否向世界其他大陆推广?自然,欧
洲联合的模式将难以为其他大陆仿效,但人权作为基本价值的普适性原则将会越来
越超越国界。但历史上看,科学、民主、基本人权,市场经济等发源於欧洲,也都
扩展到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今天仍然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关文章
作 者 :陈彦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8月26日21:5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