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号-封面主题 鲍戈简介 鲍戈文章检索

 
台湾<三合一>选战.................鲍戈
 
 

台湾“三合一”选战


鲍 戈


  选民要求维持台湾现状

      台湾自从解除党禁、开放言禁以来,它所面临的每一场全民选举,都使历经
“二·二八”和“美丽岛事件”之後的国民党政权感到有被改朝换代的现实危机。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五日台湾举行的立法委员、直辖市市长和市议员的选举,通常被
人们称为“三合一”选战,但其所谓“三合一”的另类释义却是公元二000年总
统大选的前哨战、中华民国政体的保卫战和岛内最大反对党民进党进军中央政权的
阵地战。正因为这场选战事关台湾今後政局的走向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所以各
政党都使出浑身解数全力打拼,一时间竞选风潮弥漫岛国,大街小巷箫鼓喧天,处
处听闻候选人声嘶力竭地向各自的支持者叫喊“告急”。
      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的县市长选举中,以独立运动、民主运动起家的
民进党大败国民党,取得了在台湾半数以上县市的执政权,并实际统治岛上百分之
七十的居民,甚至连中央政府所在地台北市也成了民进党的天下,而反观国民党,
无休无止的内斗和分裂已使其力量日益式微,省长宋楚瑜对总统李登辉及其钦定的
继承人连战心怀宿怨,并有问鼎总统宝座的雄心,而在国民党“十五全”的中央委
员的选举中,他又获得党内最高票,足见其政治实力不可低估。眷村和军方背景的
田单党部以及黄复兴党部作为非主流派,向来就是李登辉改革路线的制约者,而五
年前从国民党中分裂出去的、有“大陆情结”的新党,也以反对“黑金政治”、呼
吁“清廉执政”的口号吸引走了相当一部分原先支持国民党的群众。在如此情势之
下,国民党面对“三合一”选战的压力不言而喻,却也因此唤醒全党的危机意识,
促成各派系间的暂时妥协和联合。
    立法院是政党政治的竞技场,通常认为这次立法委员的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行
政院是否会出现改组或倒阁的局面。如果国民党的立委当选人未占立法院过半席位
,那么它继续控制中央政权的能力便会大为削弱,为了使立法院和行政院的运作不
致卡位,它只能被迫同反对党谈判解决,甚至不排除同民进党组成联合政府。而引
人注目的台北市长的选举结果,也将牵动国民党备战公元二000年总统大选的战
略布局以及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五全三中”全会的人事安排。如果民进党现任市长
陈水扁竞选连任成功,那么国民党高层难以避免会因士气受挫而内爆权争,从而使
民意支持率一直不堪匹敌陈水扁的副总统连战参选下届总统的资格受到挑战,而省
长宋楚瑜甚至可能“出走”,自行踏上他的总统之路,这样,台湾政局又将陷入剧
烈的动荡之中。
      然而选情波谲云诡,选民们在激情高涨之余未失理性判断,用选票解决了一
场可以预见到的可能影响他们生活和国家前途的政治危机。结果是选民们给国民党
在立法院二百廿五个席位中安排了一百廿三席,让民进党得到七十席,新党十一席
,民主联盟四席,新国家连线和建国党各一席;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北市长
,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出任高雄市长。这样,国民党便得以继续主导立法、行政两
院,其政权也将再稳定一段时间,而民进党、新党等在野党则将因受挫而思过,调
整政策以顺应民意,重组队伍备战新的选举。这次“三合一”选战的结果从另一层
面来解读,其实也是台湾民众对“维持现状”的既定政策的肯定,显示温和、理性
、务实的“中间改革路线”符合现今台湾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此外,在台海两岸关
系的问题上,过去历次民意调整也都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民众赞成“维持现状”,
因此在这种民意基础下,无论“急统”派还是“急独”派政党在“三合一”选战中
都难有较大的作为。
  
  政党政治步入新时代

      在一般台湾民众的眼里最能代表“台湾人精神”的政治人物非李登辉与陈水
扁莫属,民间素有“李登辉情结”和“陈水扁情结”。当李登辉退位後,陈水扁无
可非议是竞逐总统宝座最热门的人选。这位平民出身的反对党首府市长积极四年来
推动“城市外交”,以台湾民主典范的形象增强了岛国在国际上“能见度”,使包
括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霍塔在内的国际知名人物都愿为其提升影响力。陈水扁在“
美丽岛事件”後的白色恐怖下挺身而出,担任受政治迫害者的辩护律师,并自此义
无反顾步入政坛,挑战国民党强权统治,被台湾本土民众视为民族英雄。十三年前
当他竞选台南县长时遭遇一场“政治车祸”,致使爱妻终身瘫痪,随後牢狱之灾又
降临其头,他也因此成了“台湾悲情”的象征。他主政台北以来政绩斐然,市容和
秩序面目一新,今年英文《亚洲周刊》在评选亚洲最佳城市时,将台北从去年的第
十位晋身为第五位,领先於香港、吉隆坡、汶莱、北京,其中不无“阿扁”的心血
和功劳。在政治理念方面,一般人认为他较接近国民党现任总统李登辉,因此当李
登辉未“站台”表明力挺马英九时,朝野曾经颇费揣度,台北捷运公司董事长甚至
说:“李登辉身在马英九总部,但心在陈水扁的改革之路。”陈水扁治政甚严,作
风强硬,使赌博、公娼、电玩等八大非法行业在台北无容身之地,市府工作人员也
不敢轻忽职守,同时也让三党制衡的市议会倍受行政压力。不过,他的一些激进的
市政措施以及在“统独”、“省籍”问题上的政见有时招致争议,譬如竞选对手马
英九指出,陈水扁一向主张一中一台,如果当选总统会推动台湾独立,威胁两岸关
系;而新党推出的市长候选人王建煊也说:“一选总统,他(陈)就宣布独立,中
华民国就不见了。”不过,尽管这次陈水扁败选了,但其得票数反而还高出四年前
他声望如日中天当选市长时七万票,这一现象显示其政治实力有增无减,而且他在
台湾南部和中部受民众狂热支持的程度是全岛外省籍人口最集中的台北市所无法企
及的,因此陈水扁东山再起的呼声仍在宝岛上空四处回旋。
      国民党在推出马英九、吴敦义竞选台北、高雄市长伊始,经过一系列权谋操
作,达到了震慑对手的效果。去年五月台湾接连发生了几宗重大刑事案件,身为政
务委员的马英九挂冠而去,重执教鞭,还抱怨“不知为何而战”、“为何而战”,
突显自己与国民党主流派的矛盾。他和吴敦义通常被认为在李登辉与宋楚瑜两大派
系的对立中更倾向於後者,而其政治理念亦为新党所认同。为了力挫民进党进逼中
央政权的气势,必须吸纳跨党派的选票,而长期热心公益事业、形象清新完美的马
英九自然是最理想的人选。事後证明这项务实的人事安排令国民党尝到了庆祝“光
复”首都的甜酒。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国民党导演了一场马英九和吴敦义“千呼万
唤始出来”的热闹剧,使舆论和党内士气达到最高潮。为了应付陈水扁的“省籍牌
”,国民党精心策划将原住民的“李登辉情结”移向马英九,遂有李登辉当众向马
英九面授“台湾第一”作为选举主调,又在党庆大会上牵起马英九的手宣称:“我
手牵着马英九,这表示一切,我支持他啦。”李登辉还特意在投票前几天选择在民
进党支持者聚居的士林区举行晚会,公开称赞马英九是体现台湾族群融合的“新台
湾人”的代表。原先陈水扁曾揶谕马英九“临选举才学台语”,试图令外省籍背景
的马英九难堪,结果却被李登辉出招破解。马英九还趁势反击说,“如果让陈水扁
主政台湾,台湾的族群融合至少要倒退十年”。经过这番交锋,民进党传统选民的
省籍观多少会有所触动。此外马英九进攻的炮口还对准了陈水扁不良的“府会关系
”,他指出,由於陈水扁领导的市府时常同市议会对峙,导致法案延滞、预算被砍
,显然使市民福利受损。
      在选前的民意调查中发现,选民对於陈水扁施政的满意程度高达百分之七十
八,因此,有观察家认为,如果此次选举只要不牵扯市政以外的领域,很难有人能
够取而代之。记得在四年前的台北市长选举中,陈水扁得到六十一万多张选票,新
党和国民党的市长候选人分别为四十二万多票和三十多万票,而这一次陈水扁虽然
仍获得六十八万的高票,但是新党候选人王建煊却仅获得四万多票,最後国民党候
选人马英九以七十六万多票当选,由此不难发现国、新两党的选票“合流”成就了
马英九。由於受到马英九参选旋风的冲击,原本实力有限的新党一直选情低迷,愤
世嫉仇的“圣人”王建煊注定只是“陪榜”角色,有关他将退选的传闻不绝於耳,
伴随着整个选举过程。国民党前陆军後勤司令陶光远等国民党退役将军率先提出“
尊王保马”,接着新党元老、前总统府资政郝柏村又呼吁新党支持者“弃王保马”
,理由都是所谓“从政治现实来看”为了“坚持反台独立场”。虽然新党竞选总经
理赵少康等人一度主张“分裂选票”,即选市长时投国民党,选立法委员时投新党
,但是选民一般很少理会政治权谋,失望之余断然收回了他们以往对新党的支持。
同样,在高雄市长的选举中也有“弃小吴保大吴”的说法,即要新党候选人吴建国
退选,以保国民党候选人吴敦义当选。孰料吴敦义“抹黑”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时
弄巧成拙引起选民反感,使选情骤然逆转。职业律师谢长廷为绑架案犯出庭辩护的
录像带被吴阵营抹上政治色彩,结果触发一波接一波的抗议风潮。这一败笔或许将
成为吴敦义政治生涯中最难忘的教训。
      新党和民进党失利的另一致命伤是党内失和。原本以“清廉”著称的新党近
年来内斗频起,丑闻纷传,使他在老兵“眷村”的大部分票源被国民党黄复兴党部
吸走,未来很可能应验宿命论的“泡沫化”。而民进党在桃园县、高雄县、台北市
北区等地的立法委员、市议员竞选也发生“自家人卯上自家人”,令候选人喟叹同
志比敌人更可怕。从民进党中“出走”的新国家连线与建国党的候选人,在花莲县
、苗栗县瓜分了许多民进党的“独派”选票,嘉义县的二十六位民进党全国党代表
、县代表及乡镇党干部十二月一日竟宣布退出民进党,公开支持新国家连线的立委
候选人黄永聪,起因是他们对党内“美丽岛系”的“彻底失望”。预计今後几年岛
内各政党还会不断分化组合,给政党政治增添新景。这次“三合一”选战的帷幕刚
落下,已有民主联盟和无党籍立法委员表示希望加盟国民党,而在选战中,台湾省
长宋楚瑜便“跨党派”推荐立委候选人,此外,支持国民党主席李登辉的群众也一
直是陈水扁、马英九共同争取的对象。另一方面,由於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
宋楚瑜等重量级政治人物的个人民意基础实际超过了他们各自所在的政党的动员力
,因此,民意对於台湾政局的影响力已变得举足轻重。“後李登辉时代”三党多派
的政治版图在“三合一”选战後已经成形。
  
  民主培养了伟大的人民

      台湾在解除戒严以来平和地度过了县市长选举、国会全面改选以及总统直接
选举,在权力交接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的流血冲突事件,这再一次证明民主进程必
然产生一种进步和稳定的机制,使社会非理性的因素逐步被摒弃或消融。这次“三
合一”选战所显示的民主政治在台湾的持续成熟,同大陆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形成
了鲜明的反差,两岸人民对於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和精神风貌也天差地别。十二月
四日,台湾各地的机场几乎班班客满,铁道、公路的客流量暴增,人潮的流向为了
同一个目的--返乡投票。选举日前夕更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选民为他们各自
支持的候选人守夜造势,此情此景对於大陆人民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当民进党
台北市长陈水扁竞选连任失败的消息传出,数以万计的群众蜂拥着陈水扁高喊:“
选总统!选总统!”其中不少人当场失声痛哭。对於民进党来说,这是多么漫长的
一夜!人群在沉寂了片刻之後忽然又爆发出一阵又一阵“陈总统!陈总统!”的喊
声,在夜幕下久久不息。作为失败者的陈水扁依然魅力不减,他表示选举结果并不
代表市府团队八万四千人的努力是失败的,而是表明市民企求更高的市政品质。接
着他说:“对进步的团队无情,是伟大城市的象征。” 而落败的现任高雄市长吴敦
义则立即躬身向选民道歉,并希望竞选对手谢长廷能原谅他在选战中指向对方的种
种攻讦。
      政治人物的威权在选举日荡然无存,因为人民成了他们的“考官”。为了给
党内候选人辅选,李登辉全然卸下总统威仪,坐着油灌车马不停蹄地穿梭於台北、
高雄、嘉义等地。他忽而头戴斗笠扮作老农,忽而又穿上太空服,化装成星际领航
号战舰的总指挥官,以百变的造型逗得选民忍俊不禁。市长候选人马英九为了吸纳
青年选票,也换上花格T恤和牛仔裤,在舞会上唱起了英文歌。街头上人们时常会
碰上立委候选人在宣传车上跪求“赐票”,电视上也能看到议员候选人血书立誓。
人民用选票表达自己的意志,也用选票决定政治人物的命运,迫使其屈尊效劳甘为
公仆。被记者形容为“综艺化”的台湾选举文化所折射出的选民无穷的智慧想象和
生活热情的光芒,将选举战事渲染成盛大的节目。漫天飞窜的冲天炮与车队的锣鼓
声震耳欲聋,火炬队、旗队、人像队较劲比势。马英九竞选总部为了讽刺陈水扁施
政的弊端,更请来电视演员演出市民向市府官员询问各项市政问题的行动剧。每当
“市府官员”说谎,身後的“老实树”的叶子就掉下一片,最後树叶掉个精光,令
观众捧腹大笑。
      喧嚣尘上的台湾“三合一”选战最後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挫败,新党崩
盘”的结局收场,执政当局又暂时度过了一场权力危机。总统李登辉通过力挺马英
九“光复首都”获得成功,从而确立了他“交棒”副总统连战的绝对权威,可以预
见他向省长宋楚瑜妥协并作“连宋配”人事布局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如果行政院长
萧万长不被作为“连萧配”考量,那么“新台湾人”马英九很可能从“省籍组合”
的角度被推为国民党下届副总统的候选人。在本届立委选举中,李登辉则通过安排
地方派系进入不分区域的名单,确保了国民党区域立委胜选。台海两岸问题向来是
国民党对民进党占有优势的项目,台湾民众尤其是中上层,目前还不放心把政权交
给民进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民进党处理两岸问题尚不成熟。此外两位政绩斐
然的直辖市市长的落选虽多少使人感到意外,但也反映选民对於政党轮替执政的民
主制衡机制的追求,或许这正是新党竞选总经理赵少康所强调的“钟摆效应”。权
力往往会带来傲慢与偏见,为了制衡人性的缺失,“政党轮替”就发挥解毒剂的作
用,督促政治人物虚心倾听民意的声音。陈水扁及其民进党受挫败抑或恰好成为其
深切反思、重新出发的契机,使之发现受到多元价值以及民主进程薰陶下的人民的
理性、宏观、前瞻的新要求。□

相关文章
作 者 :鲍戈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9月2日0:4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