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彤致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及中共政治局党委信
我是鲍彤。
今天是三月二十五日,离六四还有七十天。我想就六四说几句,主要是想请党和
国家的各位领导人有空的时候想一想。
过去因为工作,我和诸公多少有些接触,至少在一张桌上开过几次会,说过几句
话。现在我既然被恢复了政治权利,我只有一句话,请诸公赶快主动平反六四。六
四是人类的耻辱。动用几十万军队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市民,不是共产党应该做
的事情。放着这么大的冤假错案不平反,老百姓心理受不了。
不要以为老百姓不了解真相。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不是一两天的事。从四月十
五日到六月四日,整整五十天,学生说的话做的事,谁都看得见听到到。诸公和我
,四十年代都参加过要民主反独裁的示威游行。六四学生的目标,和你我当年的目
标一脉相承;他们的言行举止,也和你我当年同样文明。学生和我们一样也会犯错
误,也需要总结经验。但是,任何言行,只要是在法律允许内,都应该在民主与法
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绝不应该出动军队武力镇压。
老革命犯的大错误还少吗,为什么唯独不许年轻人犯点比自己轻得多的错误?明
明是有正义感的热血青年,明明是忧国忧民的议论,明明是井然有序的行动,……
哪里是什么“动乱”“暴乱”!几百万北京市民,大家都是目击者。每天几十万从
全国来北京的过往行人,也是目击者。还有许多专程从世界各地赶来采访的记者,
同样是目击者。这千百万目击者,早已在人类良心法庭上出了席,作了证,早已把
这五十天的亲眼目睹传遍五湖四海,刻在人类心上。不要以为盖子捂上十年就万事
大吉了。用血写在人类心上的历史,有谁忘得了,又有谁捂得住?台湾二二八,白
白捂了五十年盖子,到头来还不是得揭开!
诸公都是善於分析形势的政治家,想必比我看得更透澈:平反六四,无非是个时
间问题,没有多少选择余地。要说选择,只能在或早或迟,或主动或被迫之间,作
一点点选择。——也就是说,或者由诸公亲临主持平反六四的盛会大典,或者由别
的先生去办,反正非办不可,到底请诸公还是由别人,应该十二亿老百姓作决定。
我有十二亿分之一的选择权,我反复权衡,如果诸公主动主持平反六四,效果一
定很好,代价一定最小,对人民,对国家,对诸公,特别是对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地
位,都有大利而无小害;所以与其请别人,不如请诸公。我愿意和许多老百姓一起
投诸公一票,希望诸公不要推辞。
六四惨案的主要负责人邓小平先生已经去世。反对平反六四的力量已经失去主帅
。当年发生惨案时,除开一一位负次要责任的先生以外,诸公都不处在中央决策岗
位,和本案没有多少瓜葛,何苦把这个危险的包袱硬往自己背上搁?现在大家寄希
望於诸公者,根本不是要诸公对六四惨案承担任何负面的责任,而是敦请诸公主持
正义,当仁不让,从正面把平反六四的光荣责任担当起来。请诸公千万不要误会。
诸公之有今日,主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业绩所致,其中容或有得益於邓小平先生器
重提携的因素。感恩图报,人之常情。但公理重於私谊,实乃一切政治家之美德。
原则高於一切,更是历代共产主义者拳拳服膺的信条。邓小平先生本人就是一位崇
尚原则,顺应民意,帮助毛泽东改正了毛生前没有改正的错误。邓先生死而有知,
看到诸公青出於蓝,从善如流,帮助他改正生前没有改正的错误,一定非常欣慰。
诸公最大的顾虑,很可能是出於党性,怕共产党的威信受损失在诸公面前我不敢
班门弄斧,背诵毛泽东关於自我批评的那些至理名言。我只愿意指出三点事实:第
一点,是文化大革命,把共产党的威信降到了解放到後的最低点。第二,是开始着
手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三中全会,把共产党的威信提高到文革以来的最高点。第三,
是六四,把共产党的威信再次降到三中全会以来的最低点。由此可以断言:第四,
如果诸公能够主动平反六四,必将把共产党的威信提到空前的高度。鲁钝如我,尚
且懂得这个起码的真理,诸公英锐,自能明察秋毫,洞悉先机。
邓小平先生留下的真正的好东西,根本不是六四那个学生的包袱。的确,他留下
了一笔极为丰厚的产道,不过这笔遗产不是别的,恰恰是他用自己的错误,为後人
制造了平反六四的机会,给後人提供了纠正前人和超过前人的机会。这是当今中国
最大的政治资源。谁主动平反六四,谁就掌握了这笔无与伦比的遗产,谁就能得到
全中国人民和全体炎黄子孙的心,谁就能得到全世界由衷的警叹和钦佩。如果这笔
遗产落到非共产党党人手里,那倒是共产党的灾难。倘若其他共产党人得到这笔遗
产,将是共产党的好消息,但对诸公却不是好消息。
就我而言,我至今仍然乐意看到这笔遗产能够顺利地传到诸公手里。我真诚地希
望诸公,勇敢地抓住邓先生为後人创造的这一大好机遇,果断地放下邓先生强加在
人们头上的那个沉重包袱,赶快主动平反六四。这将是全中国老百姓的福音,全世
界炎黄子孙的福音,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福音。诸公倘能顺应民意,开启中国大
陆民主政治先河,也必将因此彪炳千秋,无愧青史。
春天到了,献曝献芹,聊表寸心。如果我的这些分析,多少能够反映一点历史发
展的脉络,多少能被诸公采纳几句,我就满足了。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