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号-历史见证 寒山简介 寒山文章检索

 
拯救苏俄的美国面包...............寒山
 
 

      看过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台词:“牛奶会有的,
面包会有的。”这是列宁的卫士瓦西里前往乡下征粮前安慰饿得半死的妻子时说的
。三年後,当俄国处於革命後最可怕的大饥荒时,面包和牛奶忽然真的有了。不过
不是从被苏维动埃权搜刮得颗粒不剩的农村,而是从万里之遥的美国。这里有一个
为国际共运正史讳莫如深的故事。

      一九一八到一九二零年列宁实行穷过渡,弄得民不聊生,一九二一年又逢俄
国大旱,数千万人濒临绝境。列宁一方面继续把俄国有限的外汇拿出来给第三国际
搞世界革命,另一方面又打起了以危在旦夕的数千万俄国人的生命要挟西方援助的
主意。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怎么好意思向万恶的帝国主义开口要吃呢?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列宁有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找来了高尔基,让他组织一个非官
方的“全俄拯救饥饿委员会”向西方求援。高尔基本来正在为被契卡关押和迫害的
知识分子求情,现在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向列宁提出释放一些著名知识分子,以增强
这个委员会的民间性质,列宁只好忍耐。於是一大批下狱的知识分子和前政府人士
被释放,其中甚至包括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女儿。

      七月十三日这个委员会成立,同时高尔基在西方报刊上发表文章,呼号救救
“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巴甫洛夫和格林卡的国家”。列宁清楚地知道假如
他说“世界上第一个工人的祖国”是换不来牛奶和面包的。七月二十三日高尔基的
呼吁就得到了美国商务部长兼救济署长赫伯特·胡佛的回应。胡佛提出两个条件:
释放被苏俄关押的七名美国人,美国救济人员在苏俄分配救济物资时不受苏方干预
。列宁虽然在给政治局的信中大骂胡佛,说是要当众刮这个美国佬的耳光,但他再
一次忍了。八月二十一日双方签订里加协定,九月一日美国救济署第一艘船“凤凰
”号到达彼得格勒,运去了七百吨粮食。

      美国救济署在苏俄的救济行动持续了两年,运去了七十万吨以粮食和药品为
主的物资,光物资发放站就有15000个,共花费了6千万美元,而苏俄在美国只有一
千万美元的存款。除了美国国会的拨款,美国红十字会、联邦教会理事会和基督教
青年会等民间组织发起了大规模的筹款活动,筹集到了数百万美元。在这次行动中
,至少有一千万以上的俄国人(多数是儿童)因为这批美援而获救。在留下的照片
中,人们甚至可以看到连包装面粉的布袋都被俄国人用来作成御寒的棉靴。

      西方头号帝国主义如此诚心诚意帮助自己死里逃生,苏俄自然是掩盖不住又
惊又喜的心情。在给胡佛的一封信中,高尔基盛赞美国的帮助“将作为一项史无前
例的伟大载入史册,千百万从饥饿中被拯救出来的俄罗斯人将永远铭记在心。”一
九二三年七月十八日,苏俄政府为美国救济署在俄国的人员举行酒会,由人民委员
会付主席加米涅夫宣读了一份声明,不但感谢美国救济署、胡佛本人和在他在俄国
的代表,还说苏俄全体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美国人民的慷慨援助。这份声明还被印在
卷轴上,装在一个精美的框子里送给胡佛,至今还陈列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里


      当然,所有这些当时也许并非虚情假意的赞美并不妨碍在救济行动结束後,
苏联方面转而把它说成是帝国主义最阴险企图的大暴露,例如乘机进行间谍活动和
把没人要的东西运到苏俄等等。在二次大战後,苏联方面为对抗美国援助欧洲的马
歇尔计划,还让几个苟活下来的参与过胡佛救济行动的苏联人发表声明,说自己就
是在那次救济中被美国人拉下水当间谍的。

      最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全俄拯救饥饿委员会”最後一次会议上。那些知
识分子和社会名流满以为自己替布尔什维克立了大功,不说论功行赏也会将前嫌一
笔勾销,於是纷纷前往出席。哪知道让布尔什维克逮个正着,一网打尽,送回了他
们该去的地方。他们对苏维埃政权不再有用之日,也就是列宁的忍耐到头之时。大
概唯一漏网的的是托尔斯泰的女儿,後来她去了美国,终老在新泽西州的一个农场
。□

相关文章
作 者 :寒山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9月1日0:2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