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号-理论探索 胡平简介 胡平文章检索

 
米奇尼克:人 角色 思想(下)........胡平
 
 

五、两个前政治对手的对话

1.雅鲁泽尔斯基其人

      说来颇有讽刺意味,反共的米奇尼克出身於共产党家庭,父母都是老党员;
波共头号人物雅鲁泽尔斯基却是出身黑五类,出身地主家庭。如果说,早年的米奇
尼克由於以共产主义接班人自居而不怕共产党,不知利害地批评共产党,到头来变
成反共的异议人士,那么,雅鲁泽尔斯基的情况看上去正好相反,雅氏是由於从小
就怕共产党因而忠於共产党,以至於最後成为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
      准确地说,雅鲁泽尔斯基对莫斯科是既害怕又忠诚。和他的许多同时代的军
人一样,雅氏崇拜苏联,既崇拜苏联的理想,又崇拜苏联的强大。雅鲁泽尔斯基不
是不知道共产党的严酷无情。在二战期间,雅鲁泽尔斯基还是少年,由於父亲的问
题,一家人被苏联当局强行下放到西伯利亚,他的父亲死在那里,母亲和姐姐差点
被饿死,雅氏本人,也由於受西伯利亚长年白雪的刺激而伤了眼睛,以後一直戴着
黑眼镜,并由於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留下腰病。
      现在的人恐怕已经很难理解,既然雅氏早年就深受共产党迫害,怎么还不反
抗,怎么还会忠於共产党呢?其实这种情况在当时相当普遍,很多人都是对共产党既
害怕又忠诚。对很多人来说,这两种看上去自相矛盾的感情非但没有彼此冲突,反
而互相强化,越忠诚越害怕,越害怕越忠诚。
      在《君主论》一书里,马基雅维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身为君主,“究竟是被
人爱戴比被人畏惧好一些呢?抑或是被人畏惧比被人爱戴好一些呢?我回答说:最好是
两者兼备;但是,两者合在一起是难乎其难的。”因为畏惧常常意味着憎恨,不过
“一个人被人畏惧同时又不为人们所憎恨,这是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的”。有些当
父母的,就能够使小孩子对他们既爱戴又畏惧。
      共产党曾经做到了这一点,斯大林、毛泽东曾经做到了这一点。问一问那些
老革命、老干部,有几个不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毛泽东既畏惧又爱戴,既害怕又
忠诚呢?
      分析起来,这种敬畏心理的形成并不复杂。一方面,他们相信共产党的事业
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为了事业的成功,必
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和统一的意志,这就需要在内部实行严格的纪律并随时清除敌对
思想和敌对份子。他们何尝不知党的领导人也是人不是神,因此也有可能犯错误,
有可能冤枉好人,甚至自己都有可能成为错误的牺牲品,但即便遇到这种情况,党
的统一仍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个人就该逆来顺受,个人仍然无权反对党。
      正是在这种自觉自愿的绝对服从的基础上,一个强大的党机器就出现了,而
高居於党机器顶端的领袖,也就因此而获得了绝对权力。党员们忠於领袖,因为他
们把领袖视为事业的化身,党员们又害怕领袖,因为领袖随时可以把自己压成粉末
。他们越是害怕自己被领袖镇压,他们就只好越是向领袖表示忠诚;他们越是向领
袖表示忠诚,他们就越是赋予领袖更大的力量,从而使自己越是陷於孤立无助,因
此也就越是害怕领袖。到後来,人们对领袖的迷信已经削弱,但恐惧心里却依然存
在。雅鲁泽尔斯基始终害怕俄国人,据他说,这就是他要实行军管的主要原因。

2.雅鲁泽尔斯基是怎样为军管辩护的

      米奇尼克与雅鲁泽尔斯基的对话,中心议题是军管。
      雅鲁泽尔斯基为军管辩护,他说实行军管是为了避免苏联的武装干涉。“两
害相权取其轻”,雅氏说,如果我们不军管,苏联人就会出兵干涉,波兰将沦为第
二个匈牙利,第二个捷克斯洛伐克。
      平心而论,雅氏的理由并非全无根据。团结工会的兴起,在共产集团内部引
起极大的恐慌。捷克和东德的共产党头头先後发表讲话,声称对波兰的“反革命活
动”绝不能坐视不理,任其发展。苏联的勃烈日涅夫多次向波共当局施加压力。华
沙条约组织的军队云集波兰边境,以演习为名行威胁之实。我们知道,早在一九六
八年布拉格之春时,勃烈日涅夫就提出了所谓“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有限论”。按照
这套理论,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同属於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因此,每一个国家
的主权都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国家出现了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逆流,其他国家都有
权利、有义务去干涉,去制止。雅氏强调,问题还不在於苏联人是否已经下定决心
要派兵干涉,问题是一旦苏军入侵,後果不堪设想,“这个错误我们犯不起”。
      但是,雅鲁泽尔斯基的辩解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在当时,苏联人自己的处境
就十分困难。新上台的美国总统里根对苏态度相当强硬,而美苏两国间的实力差距
也比前些年要大得多。一场侵占阿富汗的战争就已经使得俄国人身陷泥潭难以自拔
,波兰是东欧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俄国人要下决心武装干涉,真是谈何容易。
      再说,团结工会运动是一场自我克制的革命。在八零年八月的格但斯克协议
上,团结工会方面作出了两个重大妥协,一是承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一是表示不
脱离华约。这就在争取最大自由的同时,尽量避免给共产党镇压和苏联干涉留下口
实。因此应该说,在当时,苏联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并不大。
      米奇尼克进一步指出,就算波共实行军管客观上避免了苏联入侵的危险,那
也只好比一个窃贼从水中救出一位女士,他不是为了救出女士本身,他是为了取下
女士脖子上的金项链。米奇尼克认为,波共实行军管的直接动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
政权。
      雅鲁泽尔斯基承认,刺激他们作出军管决定的直接原因是出於保护政权的考
虑。他一再提到团结工会方面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三日的Radom会议,在这次会上,
连瓦文萨都讲到“打倒共产党”,这使得当局大为震惊。後来,波共当局在广播上
多次播出Radom会议的录音——当然经过官方的剪辑,用来为军管作辩护。
      雅鲁泽尔斯基对米奇尼克说,有时他自己都纳闷,当时他干吗不跳上飞机,
找到瓦文萨,劝告他冷静点呢?米奇尼克说,“打倒共产党”这句话只是说说而已。
雅氏抱怨道,你们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一下那只是说说而已,让我们知道你们并不希
望硬碰硬。“不过”,雅氏说,“我不可能去找瓦文萨,就是去了也没用。我知道
瓦文萨当时在工会中的地位已经被削弱——他後来在自传里写到这一点,他不可能
不作出强硬的姿态”。
      “可是”,米奇尼克说,“据Kiszczak将军说你们在两个月之前就作出了实
行军管的决定”。
      雅氏回答道:“我们只是在技术上作好了准备,但是还没有到必须按电钮的地
步。”後来,由於多种因素的作用,包括苏联方面的压力增高,整个气氛越来越紧
张,这样他们才迈出了这一步。雅氏解释说,起初,他们也试图先采取缓和一点的
措施,首先下令禁止罢工,如果这招不灵,再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不过有人耽心,
如果团结工会不理睬罢工禁令,发动总罢工以示抗议,当局就只有采取更严厉的镇
压措施,所以还不如一出手就强硬些。雅鲁泽尔斯基说,当他决定按下电钮时,他
得到了同僚们的一致支持。
      雅鲁泽尔斯基认为,军管这件事要从两个角度去看。第一,军管是否可以避
免?如果不军管,情况又会怎么样?第二,军管是怎么贯彻的?它造成了什么後果?雅
鲁泽尔斯基说,他下令军管是不得已,是两害取轻,但是後来发生的许多事情,连
他也认为太过份。他还说:“我承认,在军管後,我们没有勇气再开展对话。毫无疑
义,我们本来是该早一点恢复对话的。”

3.米奇尼克的反驳与应答

      认真研究雅鲁泽尔斯基的辩护词,你会发现要驳倒它还并不那么容易。我想
,关键的一点是,後来,雅鲁泽尔斯基又同意与团结工会谈判,并共同开始了波兰
的民主化。有了後来的这件好事,连带着也就使原来的那件坏事显得还不是那么特
别的坏,好象还真的是情有可原。
      米奇尼克指出,如果说在下令军管时,你得到了同僚的一致支持,那正好说
明你们在维护专制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没有证据可以显示出你们之中有谁想到
过放弃旧体制建立新秩序。
      米奇尼克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不错,在军管前夕,团结工会运动内部激进
派越来越占上风,但是这里的激进派,无非是不满足於已有的自由,还进而要求民
主罢了。所谓“打倒共产党”的口号也绝不是要用暴力推翻,而是希望通过民主选
举赢得政权。团结工会没有作任何暴力革命的准备,这一点共产党也是很清楚的。

      当时的波兰,国家与社会呈尖锐的二元对立:国家(即政权)完全掌握在共产党
手里,而社会却已经是民主派的天下。连米奇尼克这种“自我克制的革命”的倡导
者也忧心忡忡,生怕共产党搞“秋後算账”。毕竟,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共产党从
来没有向民主力量作出过实质性的让步,现在,团结工会之所以能够享有某种自由
的空间,完全是他们奋力争取的结果,当局方面的让步则完全是被迫做出的,很可
能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一旦让运动停止下来,当局难道不会反攻倒算吗?
      正是在这里,正是在“自我克制的革命”取得空前胜利的时候,我们看到了
这种革命的最大困难。依照当时的内外形势,团结工会只可能赢得一场有限战争,
事实上,他们本来就只打算赢得有限的胜利,而且,他们已经赢得了有限的胜利。
问题是,因为胜利的有限性,总是显得很不可靠,总是让人觉得芨芨可危。共产党
方面也有同样的不安全感。共产党方面唯恐让团结工会趁势夺了权,团结工会方面
则唯恐让共产党搞反攻倒算。双方本来都未必有进攻的意图,团结工会并没有指望
马上民主选举赢得政权,共产党也没有打算消灭团结工会复辟极权统治;但是为了
自保,双方都表现出某种进攻的姿态。这样一来,冲突就很难避免了。
      冲突是可以避免的,米奇尼克说得对,只要当局明确作出民主的承诺。关於
苏联入侵的疑虑问题也是一样,因为团结工会也同样耽心苏联人找到借口出兵。为
了避免这种最坏的可能,团结工会完全乐意和当局达成协议。米奇尼克对雅鲁泽尔
斯基说,如果你们向我们坦诚相告:喂,伙计,别走得太远,否则苏联人就要打我们
了,而我们打不过苏联人。可是,你们从来不用这种语言和我们说话,你们总是用
旧的意识形态的陈词滥调,说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说什么要维护社会主
义大家庭的利益。这只能让我们认定你们还愿意当莫斯科的代理人,还愿意复辟极
权统治。简言之,如果你雅鲁泽尔斯基在当初就用现在这样的语言和我们对话,讲
明你的苦衷,表明你确有政治改革的意愿,一切都好说好商量,有什么困难解决不
了的呢?
      军管造成的悲剧是不容否认的。米奇尼克说:“你问我该怪谁,对此一问题我
有不同的答复。”
      第一个答复:米奇尼克在下令军管的当天发表声明,愤怒指责共产党是强盗,
是罪犯,你们打从一开始就妄图镇压我们。
      第二个答复:米奇尼克对库隆等朋友讲起过,也该怪我们,我们错误地判断了
形势,我们以为共产党还会作出更多的让步。共产党下令军管当然是共产党的错,
但是我们事先没有估计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的错。
      第三个答复:在一九九一年春天的莫斯科,米奇尼克告诉俄国的民主派:“你
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和戈尔巴乔夫达成协议,因为俄国要是实行军管,连西方都会
支持他。”米奇尼克反复劝戒他的俄国朋友:“你们千万不要老想着你们自己多正确
,老想着你们是如何的有决心坚持你们的立场。”米奇尼克说:“那时,我讲出了以
前我从未讲出的话——对於波兰的军管,我们这一边也有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未
能创造出一种对话的语言。如果一种妥协破裂了,各方都是有责任的。”

4.要成功,不要成仁

      波兰民族是悲剧性的民族。波兰的近代史是一部悲剧的历史。
      由於身处德、俄两大强国之间,波兰的独立一直受到严重的威胁。波兰人民
举行过一次又一次英勇的抗争,但因强弱悬殊,每每以失败告终;岂只是抗争失败
,甚至往往是比不抗争还更糟糕。有几次争取更大独立的斗争,最後斗争失败,比
原来还更不独立。
      最悲壮、也最惨重的一次抗争是一九四四年的华沙起义。当时,波兰仍被德
军占领,但德军在东西两线都已经陷入困境,苏联红军和西方盟军都已经展开战略
反攻。在这种形势下,波兰军队决定举行起义,一来是为了早日赶走德军赢得独立
,二来也是为了避免让红军“解放”又落入苏联之手。可是这场起义举行得太早了
点,波兰军队遭到德军的毁灭性打击。最後,波兰只有接受苏联红军的“解放”而
被迫纳入“社会主义阵营”。如果波兰人稍微再等待一下,准备得再充分一些,此
後的历史将完全改写。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不幸、多灾多难的国家,却最早实现了由共产极权
转入自由民主的伟大变革。这是个奇迹,而造成奇迹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波兰人民
从自身的经验中吸取了宝贵的政治智慧。从团结工会的诞生、存在和发展,尤其是
在军管後受打压的阶段,波兰民主派显示了令人赞叹的政治智慧与斗争技巧。他们
决不是一味地猛打猛冲,只知道去当英雄当烈士。正象一位作家所说:“波兰的英雄
烈士已经够多了。”问题是我们必须赢得成功,赢得胜利。如果说在民运初期,当
烈士是在所难免,并且具有震聋发聩的启蒙意义和榜样意义的话,那么到了民运的
发展阶段和争取胜利的阶段,更重要的问题就该是争取成功而不是追求成仁。
      
六、民主化後异议人士的处境

1.一个值得注意的普遍现象

      在和哈维尔的对话中,偶尔涉及到民主化後,许多前异议人士反而失落,反
而被边缘化的问题。据米奇尼克说,这种现象在前苏东各国很普遍。
      哈维尔讲到,在民主化後的捷克,年轻的一代和原先的异议人士之间存在一
种隐蔽的冲突。前者不大买後者的账。他们引用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话——“我和
小人斗得太久了,到头来把自己都变小了”。那意思是说,前异议人士在反专制的
长期斗争中已经耗尽了心力,他们的历史使命现在已经结束。
      哈维尔还讲到认同的问题。由於大多数老百姓既不属於专制集团,也不属於
异议人士,所以他们在选举中,往往把票投给那些和他们类似的人,因为彼此更容
易有认同感。米奇尼克补充说:“许多人过去在共产制度下当顺民,现在又高喊非共
产化,那些早就在反抗共产制度的前异议人士们令他们问心有愧。”因此他们不肯
正视,反倒背过脸去。
      这话听上去似乎刻薄,但确也揭示了部份实情。有时,先行者们会发现,当
他们为之奋斗多年的理想实现时,许多後来者完全接过他们的理想,但并不追随他
们的队伍,宁可另起炉灶,自立门户,声势反倒可能盖过前人。无怪呼有人要感慨
说:“先知在本土永远得不到承认。”
      当然,所谓异议人士边缘化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在民主化後的前共产国
家,不少前异议人士或反对人士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一般为时不久。这大概是
过渡时期的一个特点。在过渡时期,政治格局还在塑造过程之中,於是,各党各派
分分合合,政治人物上上下下,政坛上折旧率很高,各领风骚二三年。我想这不只
是前反对派独有的问题。
      依我的推测,别的不说,单单是社会转型这一变化本身,恐怕就会引起不少
人的失落之感。在专制社会里,异议人士是一种特殊的身份。一方面,这种身份会
给你带来很多麻烦,另一方面,这种身份又能够使你显得与众不同,使你有一种道
德上自我完成和见解上高人一头的优越感。一旦实现民主转型,人人都有言论自由
,个个都能发表不同政见。异议人士作为一个名词走入了历史,而异议人士本身也
变得和一般大众没有区别。如果你已经习惯於被视为与众不同,那么,由於你追求
的理想得到实现,你说不定倒会有某种失落感。
      有人讲过一句俏皮话,说“:为理想奋斗的人可要小心了,因为你的理想没准
会真的实现。”问题在於,一个人,只要他参加过一种比他的存在更伟大的事物,
这种不寻常的经验和记忆就将伴随他的整个後半生。据说,一些参加过南北战争的
老兵,战争结束後返回故乡,发现自己很难适应那种无风无浪的平凡生活。

2.打天下与治天下

      随着民主运动大功告成,前反对阵营势必发生分化。有些人选择从政,有些
人选择其他。两种人都会面临新的问题。
      譬如一个学者,由於投身异议活动或反对运动,或多或少遭受到当局的迫害
,从而影响了以至中断了他的学术生涯。如今他要重新回到学术界,其处境便可能
反不如那些没有参加过异议活动或反对运动的同事。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譬如一个持不同政见的诗人,其诗作本属平常,但因为敢於
在诗作中或诗作外抨击专制,批评政府,故而赢得盛名,等到自由民主实现之後,
专制既不复存在,批评政府也不再需要勇气,於是,作为一个诗艺平平的诗人,他
也就很快地淡出於人们的视野了。
      选择从政者也有类似的困难。首先,民主政治不同於民主运动,善於打天下
者不一定善於治天下。瓦文萨可谓突出一例。作为反对运动的领袖,瓦文萨的表现
令人赞叹,可是他在总统任内的政绩却乏善可陈。
      顺便一提,一九九零年十二月,波兰实行总统大选。团结工会方面先是推出
时任总理的马佐维奇为候选人,但後来瓦文萨要自己出马,团结工会一派有很多人
不赞成瓦文萨竞选总统。米奇尼克就公开表示反对。米奇尼克指出,瓦文萨想当总
统,完全仗的是他的个人魅力。为了战胜马佐维奇,瓦文萨不惜肆意贬低以马佐维
奇为首的团结工会政府的成就,而他自己又提不出任何象样的政纲政见。後来,瓦
文萨凭着他在反对运动期间建立起来的广泛声望,赢得了总统职位,但没做出什么
成绩,在下一届选举中输给了前共产党一派推出的一个年轻人。如此说来,米奇尼
克当初的批评大概还是有些根据的。
      问题是,在前反对人士一派里,恐怕有不少人和瓦文萨相似,打天下是内行
,治天下是外行。这种人会在民主化後逐渐淡出政界,应该说不足为奇。直到总统
卸任,瓦文萨一直处於政治舞台的中心,所以他的故事还不属於边缘化的问题。倒
是另有一些大名鼎鼎的前反对人士,本来被认为在民主化後正该大展宏图,殊不料
却在开放的形势下几乎找不到什么支持者追随者,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免令人为
之感叹。
      例如俄国的布科夫斯基。布科夫斯基是前苏联最著名的异议人士之一,曾多
次入狱,表现极为英勇,後被苏共当局放逐到美国,受到西方世界的热烈欢迎,福
特总统专门邀请他在白宫会见。和索尔仁尼琴、萨哈罗夫这些作家、科学家不一样
,布科夫斯基一直热心从政,他发起和组织了国际反极权联盟,并担任该组织的主
席。苏联民主化後,布科夫斯基兴冲冲地赶回苏联,结果却发现和一般民众格格不
入,沮丧之余,只好又回到西方,现在定居於英国,变得很有些愤世嫉俗。
      造成上述一类情况的原因很多,估计也和个人的性格、气质或思想有关。众
所周知,一个人的优点常常和他的缺点互相纠缠,因此,在某种情形下使一个人赢
得伟大成功的那些品质,完全有可能使得他在另一种情形下陷於失败。布科夫斯基
敢於单枪匹马挑战强权,可是,在“单枪匹马”的背後,是否也表明了他本来就不
善於和别人合作,不善於争取群众团结群众呢?
      讲到治天下的内行外行,那情况对反对人士来说似乎不大有利。由於你长期
受打压,不仅被排除於权力机构的运作之外,甚至还被隔离於普通民众的生活之外
,这对於增长你的治国经验多半是弊大於利。不错,由於你为民主事业付出的努力
和牺牲,你可能赢得更多的信任与尊敬,因此你可能在竞选中占有道义上的优势;
但这并不等於说你就一定比别人更了解选民的现实需要,更能够提出既有吸引力又
有可行性的主张和政策,或者是更善於实际的管理和运作。於是就出现这样的结果
,在政治开放後,不少前反对人士未能当选,有些人虽然赢得了选举但未能作出漂
亮的问政或施政的成绩,所以无法持续的发挥作用。於是,不少在民主运动阶段光
芒四射的人物,到了民主政治阶段却反倒相形失色。
      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象哈维尔,从未有过施政经验,可是能把总统工作做得
很出色。哈维尔说,正因为他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且长期生活於社会基层,因此使
他能够从“下面”这种特殊角度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政治。我们都还记得,米
奇尼克在讲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时,也提到家庭背景的影响,可是他的家庭属红五类
,正和哈维尔的情况相反。这恰恰证明家庭背景其实并不重要,恰恰证明人的思想
发展和生活道路的选择其实取决於个人自身的因素。哈维尔和米奇尼克都能在本国
的政治生活中长期地发挥重大影响力至今不衰,可见所谓异议人士边缘化现象也不
那么普遍。

3.“美德的报赏在於美德自身”

      说起打天下者坐天下,历史上没有人比共产党做得更彻底。中共夺得政权後
,立刻按功行赏,论资排辈,把大小权力全分给了自家人,形成“党天下”。这当
然就没有边缘化的问题了,敢情!
      党天下的恶劣程度超过古代王朝。古时候改朝换代也实行打天下者坐天下,
不过,古人多少还懂得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因此注意到把权力和地位相区
分,把职务和荣誉相区分。皇帝对开国有功者或给予荣誉地位,封侯封爵,或给予
物质奖赏,赠田地赠奴婢,但不一定授实权授实职,免得外行领导内行。同时采用
开科取士一类办法选拔治国之才,授实权授实职,让内行领导外行——起码在这一
点上比共产党高明。
      自由革命不同於其他革命,就象福山说的:“自由革命成功後,每个人都变成
新权利体系的受益者,不管是否曾为自由而战,或曾满足於旧体制下的奴隶式存在
,甚或曾为前政权的秘密警察工作,每个人都同样成为受益者。”这正是自由革命
的伟大无私之处。记得当年瓦文萨争取连任总统落选,中共报刊上就有人嘲笑瓦文
萨是“昙花一现”,一副势利小人嘴脸,几天後就见到有人撰文提出严正批评:难道
说恋栈贪权、搞终身制才好吗?
      诚如哲人所言:“美德的报赏就是美德本身。”我们为正义而奋斗,最大的报
赏就是,我们知道,在正义的斗争中,我们尽到了一己之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
讲,一个人为自由事业贡献出巨大的心血,他总是希望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贡献能
够得到承认,得到肯定;许多人为争取自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社会应当给他们某
种补偿。有的国家做得比较好,譬如,捷克总统向民运老战士颁发自由勋章,台湾
政府给前政治受害者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偿(注意,是给补偿不是给赏赐),等等。通
过这种肯定和补偿,社会表明它对历史传承的尊重以及对不义行为的纠正。
 
七、米奇尼克的民主观

1.“灰色是美丽的”

      《自由书简》的後记,题为“灰色是美丽的”。米奇尼克把民主比作灰色,
意在表明民主是承认人性的多样化,兼包并容。另外,灰色并不亮丽,意味着民主
并不是乌托邦。旅德友人刘毅写过一首小诗歌咏灰色,说“灰色平淡无奇”,“灰
色朴实”,说“五颜六色组成灰色,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那意思正与米奇尼
克不谋而合。
      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乌托邦。这里所说的乌托邦,意义有二
:一是指十全十美,一是指不可能。过去,许多天真的理想主义者醉心於共产主义,
首先是被它所描绘的完美社会的理想远景所迷惑。他们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病
,因此寻求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或社会制度。他们知道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嫌它还
不够完美,很不完美,甚至在理论上就不完美,所以还是不合他们的心意。抱着寻
求完美的愿望,找来找去,最後找到了共产主义,要么就是无政府主义。中国早期
的共产主义信徒,如毛泽东、瞿秋白等,差不多都是从无政府主义转的向。其间的
轨迹倒也简单清楚,因为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都给出了完美社会的动人许诺,但
无政府主义显得是太一厢情愿,缺少实现的手段,唯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才指明了
从现实到理想的过渡桥梁,那就是开展阶级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後实现无
阶级、因而也无剥削无压迫人人幸福美满的共产社会。
      用不着再去陈述共产革命和共产专制犯下的滔天罪恶,我这里要说的是,不
少人在反对共产制度、追求民主制度的斗争中,又堕入另一种乌托邦——民主乌托
邦。他们认为现今中国的一切弊病都是来自共产专制,只要打倒了专制,建立起民
主,所有问题均可迎刃而解。有些人也注意到,现实的民主社会也存在许多弊病,
因此并不完美,但他们把这些弊病通通归结於社会的不够民主,因此他们要求进一
步的民主,更充分的民主。这就假定了,一旦社会实现了最充分的民主,社会也就
趋於或达到完美。
      米奇尼克没有这种幻想。米奇尼克深知,无论社会民主化到什么地步,社会
依然会充满弊病。没有什么完美的民主制,更没有什么完美的社会。其实,亚里士
多德早就指出,要把制度的问题和人的问题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病,有的
是制度造成的,有的是人造成的。由於人性本身的不完美,因此,不论什么制度都
不可能使人类社会达到完美。
      米奇尼克强调,从一开始,团结工会运动就是非乌托邦、反乌托邦的。这就是
说,团结工会运动不但否定共产党的乌托邦,而且它自己就从来不是乌托邦,也从
来不把自己当作乌托邦。团结工会运动无疑是一场伟大的运动,但其内部决不是一
派光明,而是充满各种矛盾,也有很多卑鄙肮脏的东西。举一个例子就够了。米奇
尼克是犹太人,在波兰也有着反犹太人的陋习。当米奇尼克反对共产党时,共产党
骂他犹太人,把反对运动骂成是犹太人的阴谋;等到後来他反对瓦文萨竞选总统,
瓦文萨一派也有人骂他犹太人,也把他们的活动骂成犹太人的阴谋。可以想象,米
奇尼克对瓦文萨一派的恶意攻击一定非常愤慨,但他不会感到意外。

2.理想主义加现实主义

      民主运动无非如此,民主社会无非如此。米奇尼克说,民主就是“永远的不
完美,民主就是恶棍小人加正人君子加唱猴戏的大杂拌”。
      这话讲得很挖苦,不过很值得人们思考。有些好心的朋友,原本都是同情民
运,向往民主的,可是等他们实际地接触到民运,实际地领略到民主,不禁大失所
望。於是,他们怀疑,这样的民运是否还值得参加,值得支持?这样的民主是否还值
得争取,值得捍卫?
      米奇尼克的回答是坚决肯定的,因为民主的对立面——专制更百倍的可恶。
“专制摧毁人们的创造能力,扼杀人类生活的品味,并最终扼杀生活本身”。只有
灰色的民主,才能保障人权,才能以争论取代屠戮。我过去读过法国思想家雷蒙.阿
隆的一篇文章《为颓废的欧洲辩护》。阿隆毫不讳言欧洲(指西欧,也就是民主社会
)的种种弊病,但是他还是坚决地为之辩护。这也就是邱吉尔的那句名言:“民主制
很不好,但是别的制度更不好。”在那些还抱有乌托邦幻想的人看来,这种辩护未
免太低调以至太软弱,其实它最有力最坚强。
      米奇尼克否认乌托邦,否认社会可以达到完美,这并不等於说他否认理想主
义,这并不等於说他否认人应该怀有追求完美的精神。比如说,我们可以、也应该
要求自己成为君子,但我们不能指望建立一种制度,使得其中的每个人都成为君子
,我们不能指望人间会出现君子国。如果你说,既然不可能有君子国,所以我也不
去当君子,所以我也要去当小人。这当然不是米奇尼克的意思。
      米奇尼克说,只有民主制才具有自我怀疑、自我批判的能力,专制是禁止对
自身怀疑和批判的。也只有民主制才能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
      “可是,”或许有人会说,“共产党不也说,共产党犯了错误,共产党自己
能够纠正吗?”
      我要指出,这里有三大区别。首先,由於基本人权受到保护,因此,民主制
所犯的错误有它的限度。譬如说,民主制下不可能有文字狱。
      其次,由於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民主制不容易犯特别重大的错误。譬如说,
根据阿马蒂亚.森的调查研究,民主国家从没发生过大饥荒。另外,民主制还有定期
改选,有错误也能比较及时的纠正。
      第三,民主制犯错误是自作自受,专制犯错误却是自己作别人受。在民主制
下,如果政府无能,实行了错误的政策,倒霉的自然是人民,但政府既然是你人民
自己选出来的,谁叫你当初不辨贤愚?专制的政府不是人民选出来的而是强加於人民
的,在专制下,犯错误的是政府,承受错误後果的却是人民。这就好比自主婚姻与
包办婚姻的区别:自主婚姻是你自己做错了事自己受苦,包办婚姻却是父母做错了事
儿女受苦。

八、一面借镜

      米奇尼克三十多年的思考、奋斗与写作,以相当罕见的完整性表现出共产国
家向自由民主转型全过程的诸多方面:它的理想与现实,它的失望与希望,它的困境
与出路,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的阴影与它的辉煌。这对於仍处在转型艰难
期的中国人来说是一面极好的借镜。通过这面借镜,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过去
发生了什么,现在经历着什么,未来可能会出现什么;从而提醒我们,应该坚持什
么,发展什么,修正什么和避免什么。□

相关文章
作 者 :胡平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3年9月2日0:4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