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号-封面主题 秦钺简介 秦钺文章检索

 
六四 十一周年随感................秦钺
 
 

一、重读索尔斯伯里的《天安门日记》

      已故著名记者索尔斯伯里(Harrison Salisbury),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一
位西方记者,他长期担任国际合众社和纽约时报的驻外特派员,曾荣获普利策新闻
奖;不过中国人对他耳熟能详则因为他是《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又译《长
征之子》)一书的作者,那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索尔斯伯里沿着毛泽东在1934到19
35年间领导的长征的路线,在中国偏僻的乡间进行了一次新的“长征”,当时他还
采访了除邓小平以外的每一个中国重要的政治人物。他自称“我想如果我不比政治
局常委更了解中国,至少也差不多。”所以,索尔斯伯里此书甫一出版,立即造成
了轰动,被专家评论为极大的改变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印象,他从此了成了一位西
方的“中国通”,并且还成了北京的座上宾。
      其实,索尔斯伯里是在《纽约时报》担任编辑兼记者时候,开始关注中国报
道的,那时他的一个“壮举”是在1966年作了一次沿中国边境的旅行。在一九八九
年六月二日,这位老记者又特地从纽约飞抵日本东京转机前往北京,当时他和日本
电视网NHK合作,制作一部关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的电视记录片。这使他有机会
亲身经历了随後发生在北京的“六四”事件,并撰写了《天安门日记》,纪录并见
证了这次终生难忘的经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对中国的看法。《天安门
日记》公开发表的时候,索尔斯伯里题辞将该文“献给在天安门的日子里为民主献
出生命的中国学生和北京市民”。在“六四”十一周年前夕,我在网上重新阅读了
《天安门日记》的中文译本(http://www.boxun.com/freethinking/main.htm)。

      在“六四”前的三十年期间,索尔斯伯里不断访问中国,他自信从西藏到中
苏边境的黑龙江森林,没有一个角落不曾探索,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或者重要的工厂
不曾研究。但是,他在《天安门日记》中也坦陈,他不知道八九年初夏的天安门广
场正在发生什么,也说不出中南海正发生什么。自八八年起,“我一直为中国的政
治潮流感到困惑”,邓的经济政策前所未有地激活了中国,特别是农村。但是同样
触发了通货膨胀,出现了巨大的腐败;对合资企业错误的选择,特别是选择了窃贼
般的香港合作者,他们建了过多的饭店和写字楼和其他对中国技术和工业增长毫无
贡献的企业。
      在他看来,当时党的总书记赵紫阳,是“一个自由主义代表,已经被对天安
门广场学生的强硬路线打入困境。”而对於所谓政府表现克制的辩解,索尔斯伯里
表示“我确实认为政府克制。几乎克制得过头,但我怀疑这种克制是掩盖着铁拳的
天鹅绒。”北京当局那些决策和行动是某个掩盖的目的的一部份,和学生占领广场
无关。令他不理解的是,政府为什么要使用重型武器。
      这位记者是这样描述自己见闻的:成队的小型坦克,卡车,装甲运兵车从东
向西开过长安街,看上去听起来都很壮观,他们开到最大马力,声音震耳,气氛恐
怖。广场方向传来巨大的武器发射的噪音。听起来象是电影里的战斗。有时象是19
57年十月他们在华沙使用的那种吓唬示威学生回声弹。它听起来象是世界的末日。
“我想苏联人镇压(匈牙利)布达佩斯特就象中国人镇压他自己的人民。‘人民军
队’镇压人民。”军队在城内很多地方对市民开枪,人们横七竖八倒下。“一颗子
弹从我窗前呼啸而过,落到街上。一定很近。我从二战後就没有听过这声音。事实
上,就在那时我想我也没这么近听到这声音。”
      在那些日子里,索尔斯伯里感到,中国有不少受过西方训练的很好的记者,
试图全面公正报导(天安门广场发生的一切)。但党的铁腕控制着开关。有时有几
期会让人吃惊地暴露赤裸裸的真实,其它时候,则是灰暗的宣传品。北京的基本消
息来源仍象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前一样--小道消息。它曾被称为口头电报,
迅速,让人兴奋,因为夸张和一厢情愿而出错。“我对自己说,我又一次在这样的
场合,一个记者需要用他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发现发生的一切。”同时,他也确实
知道北京让人吃惊地存在高科技通讯系统,即使中断卫星也不能阻止西方传媒把他
们的东西送出去。当他给天安门的学生签名留念的时候,学生们恳请他要真实报道
广场上发生的事情。
      在第一手的实地观察采访基础上作出的客观报道,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
有象索尔斯伯里这样一批西方记者在北京现场报道,见证了十一年前天安门民主运
动和北京当权者的野蛮的血腥镇压,才使得“六四”事件没有象其他中共的血腥镇
压那样被掩盖起来。通过索尔斯伯里这篇《天安门日记》,读者可以重温了十一年
前的“六四”事件,并可以获得不少新的启示。很多原来同情北京的西方中国问题
专家,象索尔斯伯里一样,由於“六四”事件转变了自己的立场,可以说是“六四
”事件,让国际社会认清了中共集权专制的本质,这是在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虽然
还在继续“改革开放”,甚至民间社会的空间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但是中南海政
权却比“六四”前受到的批评谴责要多得多的原因。
      人们也许会有象索尔斯伯里同样问题,拿破伦说中国是沉睡的巨人,当她醒
来时她将震动整个世界。她现在醒来了吗?还是将会再一次漫长地沉睡?尽管有些
人对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成就表现出一种严重扭曲的“自豪”,甚至欣喜若狂的宣
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然而,中共却宣称对“六四”的定性没有改
变,在每年的“六四”忌日加紧管制新闻媒体和镇压异议人士的做法没有改变,…
…这表明,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变化之中,中国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也许,
人们读一读索尔斯伯里在九十年代初期发表的另一本书,《毛泽东邓小平的权力游
戏--新皇朝》,有助於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这一问题。

二、不同凡响的“普通刑事案件”

      今年五月二十日北大昌平园区附近,发现了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一年级女学
生、四川籍十九岁的邱庆枫被奸杀後的尸体,但北大校方直到三天以後才公布这一
消息,并以“维护稳定”为由,“要求各班主任通知学生,不准戴白花,不准集体
悼念,听从组织安排”,激起了广大师生的愤怒,并引发了一场震惊中南海高层的
抗议。北大师生不顾中共官方和学校当局的高压,自发的进行各种哀悼活动,并通
过互联网揭露案情的细节和批评政府和校方对人权和人性的践踏,引起了国际舆论
的关注。
      据报道,北大副校长林钧敬将这个案件定性为“一起发生在校外的普通刑事
案件”。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并没有错,自从十一年前发端於北大的那场反官倒
、反腐败、要求加速政治改革的爱国民主运动,遭到血腥镇压以後,整个社会正在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腐败,并不断出现陈希同、成克杰等史无前例的贪污腐败案
件,制度性的腐败导致了社会治安每况愈下,在这种恶化的劣质社会环境中,每天
有多少妇女姐妹遭强暴、有多少同胞在死於非命,邱庆枫只是千千万万无辜受害者
中的一个。比起人大副委员长李沛尧、前副总理邹家华的邹竞蒙被谋杀之类的案子
;比较连续不断有人死於炸弹爆炸的恐怖案件;比较解放军士兵持枪在北京街头与
军警对峙滥杀无辜,邱庆枫之死似乎是一个“普通刑事案件”。在一个官本位的社
会中,邱庆枫这样一个大学生当然是再“普通”不过了,况且北大校方也无法承担
属於社会治安全面恶化的政治制度的本质问题。
      在半个世纪前,北京也发生过一个轰动一时的所谓北大女学生遭受美军士兵
强奸的著名案件--“沈崇事件”,这成为四十年代末期共产党发动“反美反蒋运
动”的一个重要导火线。最近,已有历史学工作者通过对当事人的调查研究,惊人
的发现,所谓的“沈崇事件”是子虚乌有的,完全是中共为了当时政治斗争策略的
需要捏造出来的。在中共统治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里,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手法,制
造了无数类似的冤假错案。如果讲,邱庆枫案件是一个普通刑事案件,仅仅指这不
是中共酿造的又一起“冤假错案”,那倒也有可信之处。
      邱庆枫死後,有人在互联网上质问北大校方领导人,如果是他们自己的女儿
有相同的遭遇,是否也会下令限制集体悼念活动?其实,不问也应该知道,共产党
干部“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如果他们还有人性、还讲人道主义,他们就不可能
尸位素餐、享受其特权利益;尤其是“六四”後的北大班子成员,如果真的遇到自
己子女、家属碰到这种事情,或许正是他们向党表明心迹、争功邀宠的机会,一定
会“顾全大局”,争做“维护稳定”的模范。在唯物主义的共产党人看来,死者是
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借此变成自己争取各种既得利益的敲门砖。
      邱庆枫的案件如发生在其他学校,校方的解释和措施,也许就可以将问题“
摆平”了,然而偏偏发生在北大,又逢最敏感的“六四”前夕,自然就这触动了当
局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也触动了北大人埋葬在心底的伤口。
      纵观网上的帖子,北大毕竟有不同凡响的地方,北大人明白如何维护和争取
自己的生存权利,邱庆枫的老师不顾校方的禁令,将自己撰写的悼念文稿公布在互
联网上:“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命令,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就是中国希望的星火,它和十一年前在天安门广场上的诉
求,是一脉相承的。为此,网上有评家认为,中共“苦心经营十一年,一夜回到六
四前!”
      现代政治应该是一种责任政治,北大人要求追究校方在邱庆枫案件中的责任
,进而有人对在“六四”後把北大文科一年级新生安排到昌平园区的做法,提出令
人质疑;并要求追溯昌平园区一连串案件的责任,中共教育部长陈至立、公安部长
贾春旺等相关部门的当权者,对邱庆枫案件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领导人是
否为此承担责任,也成为中国是否真正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按照中共导演的“沈
崇事件”的逻辑,整个执政党都应该为出现这样的邱庆枫案件承担责任。虽然,在
抗议声浪不断高涨的背景之下,北大师生最终被允许举行了追悼会活动;但是只要
产生这一案件的祸根不铲除、相关责任者没有被惩处,这个事件就仍没有结束。
      十一年前,北大人在天安门广场要求民主自由人权,遭到了邓小平指挥解放
军的血腥镇压,尽管陈希同等大大小小的中共腐败分子後来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学
生的要求是合理的正确的;十一年後,北大有学生惨遭强暴後被害,这绝不是偶然
的事件,这与中共当权者制造“六四”屠杀、踏着“六四”血迹上台的中南海现任
当权者,并不愿洗心革面平反八九民运、对“六四”重新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今天是邱庆枫,明天将轮到谁呢?北大校园里正流传者悼念邱庆枫的诗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可是光明在何方呢……”十一年
前爱国学生和北京市民的鲜血,和十一年後邱庆枫的生命,足以证明:“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独裁不去,苦难无边。共产不灭,中华不兴!”

三、平反“六四”与国家统一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武装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富有浓厚贬义色彩的词汇了,
在现代社会的各项事务中,人们对它的基本态度是避之惟恐不及;然而,依靠武装
暴力起家的北京当权者,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中,依然将武装暴力奉为“
一抓(用)就灵”的神明,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保卫和巩固政权,
不但每年在所谓“重大”或“敏感”时节到来的时候,展开超法律的“严打”运动
,而且在平时就一直用专政手段严厉打击民主党等异议人士、宗教人士,镇压法轮
功、西藏独立和新疆独立运动;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北京也是向来不守规矩,如不
顾国际舆论压力,向北朝鲜、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等支持恐怖暴力活动的国家
,肆意输出战略武器或装备。
      在世纪之交到来的时候,中共的暴力统治可谓是高潮迭起。十一年前,中南
海当权者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用机枪坦克血腥镇压了天安门广场的爱国学
生民主运动,立即遭到了全世界舆论的同声谴责,邓小平和李鹏等专制者也成了邪
恶势力的代表,北京政权陷入了自改革开放以後空前的孤立之中;一九九六年台湾
举行第一届总统直选的时候,崇尚“暴力万能”的中南海,以在台湾海峡附近水域
进行试射飞弹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对台湾人民进行文攻武吓,这使得北京当局再次
成为国际社会批评的众矢之的;今年,在刚刚结束的台湾总统大选期间,北京将其
拙劣的文攻武吓几乎又重演了一遍。由此看来,“六四”事件和对台湾的文攻武吓
,体现了中共传统的落後的统治惯性。
      过去十一年来,海内外要求平反八九民运、调查“六四”真相的呼声不绝於
耳,这虽然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义理性精神,但却一直被中南海当权者置若罔
闻。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政府和海外中国人社会,关於统独问题的争议,焦点也逐渐
集中到了民主与专制。中共气壮如牛的提出,不独不打,台独必打;台湾新领导人
则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不打不独”的口号;北京急不可耐地提出统一时间表,台
湾却理直气壮的回应要制定一个实现民主宪政的时间表。很显然,台湾新任总统陈
水扁,在就职演说中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基石,向中南海以武力恐吓为後盾的“
统一”要求提出了直接的挑战。
      中南海当权者作为专制集权的代表,可以不理会自己人民要求平反“六四”
的呼吁,但是因为急不可耐的要打“统一牌”,就无法回避台湾总统陈水扁以柔克
刚的“太极拳”。而要取信於台湾人民和国际社会,中共就必须放弃依赖武装暴力
维持的集权专制,通过政治民主化的宪政改革重建政权的合法性。在这个过程中,
是否平反“六四”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性环节,如果现任当权者继续坚持邓小平、
李鹏对“六四”的定性,台湾人民和国际社会就不可能相信中共所谓“和平统一”
的承诺,相反由於中共的军事行动或随着时间的推延,就有可能冒一个巨大的风险
:北京政权走向军事法西斯,结果被人民推翻、台湾将在大陆的军事进犯下事实上
取得国际法上的独立国家地位,中国步前苏联的後尘分崩离析。
      看到这一点後,台湾朝野不管如何设定台湾的发展方向,都应该正视中共这
样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庞然大物近在咫尺,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中国大陆通过政
治改革,也同样确保了民主、自由、人权的时候,台湾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安稳。所
以将陈水扁的宣誓落到实处,就是积极支持中国大陆人民包括要求平反“六四”在
内的所有民主人权运动。同样的,只有当中国大陆人民起来旗帜鲜明的反对中共对
台湾实行文攻武吓,以各种方式学习和借鉴台湾的民主进步成就,只有当中国大陆
象台湾一样实行民主宪政的时候,“六四”和其他所有共产党制造的冤假错案,才
可能获得真正的平反。可以预见,中国只有在平反“六四”的基础上实现民主转型
、完成和平统一。

四、“六四”後的新华侨与祖国的关系

      在最近的台湾总统大选中,我们看到旅居海外的华侨以各种形式进行了参与
;而近年来每逢中国大陆和台湾宝岛发生百年未遇的洪涝或地震灾害,侨胞们也纷
纷的解囊相助;侨胞们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对祖国的变迁投入最多热情的还是八
九年的“六四事件”,那时,男女老少,对北京当局的血腥镇压个个都是义愤填膺
,人们除了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还热心地对流亡的爱国学生或知
识分子、以及在大陆的受难者家属提供各种帮助,……真是血浓於水。十一年过去
了,“六四”後流亡海外的人,大多数已陆续获得了绿卡、宣誓入籍,他们已经成
了新的华侨。
      华侨们对自己祖国关心,甚至直接参与与祖国关系密切的事务,有着非常悠
久的历史。最近,旧金山的国父纪念馆出版了刘伟森自费印刷的新书《华侨对祖国
的贡献史略》,在这方面作了系统的整理。《华侨对祖国的贡献史略》全书共分三
章十八节,第一章,孙中山等革命先贤对华侨功绩的赞扬,孙中山有“华侨乃革命
之母”的名言;第二章,华侨赞助革命捐献事迹综述;第三章,美国华侨支援抗日
战争事迹综述。作者旅居美国四十余年,现任旧金山国父纪念馆董事长。
      在刘伟森看来,华侨对祖国的贡献,最重要的有两大部分:一是资助孙中山
先生完成国民革命,创建中华民国;二是支援对日八年抗战,赢得最後胜利。他认
为,要是没有海外各地华侨的大力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清革命,绝不会成功
,因为十一次武装起义,其经费几乎全数来自海外华侨;对日抗战的军费,约有一
半来自侨汇及华侨捐款。此外,华侨投资祖国,引进科技,推动经济成长;每当祖
国天灾人祸之际,侨胞舍己为人,努力输财,扶危济困,感人的事迹尤其多。刘伟
森强调,华侨为祖国输诚,出钱出力,即使毁家纾难,以至牺牲奉献,也并没有求
取功名利禄的念头,为的是希望祖国挣脱专制的枷锁,现在全体侨胞日夕所祈求的
,是祖国两岸的和平统一,人民享受自由民主,安居乐业;祖国的富强可以使侨胞
在海外社会中周旋毫不汗颜,绝无愧色。
      纵观华侨对祖国的贡献,人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祖国越是艰危的时候,海
外华侨越显出热情爱国的精神。然而,就象孙中山当年所言“华侨不自言功者,盖
知救国真为天职,不事矜举。”近一个世纪来,祖国历经几许风风雨雨,华侨还是
始终如一,雪中送炭。今天,华侨企盼的抗战胜利,早已如愿以偿,但是日本军国
主义有复萌之趋势;国内军阀割据的局面,虽已消除,但国家仍处於分裂状态;昔
日的“东亚病夫”,虽然创造出了经济奇迹,但是海峡两岸一边是制度性的全社会
腐败,一边是黑金政治猖獗;……看来“革命尚未成功”,华侨还要在新的历史时
期继续为祖国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由於两岸三地政治现实的演变,极大的分化了现有的海外华侨社团,加之北
京政权以文攻武吓处理两岸关系,更使海外侨胞忧心如焚,也多了一些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感慨;尤其是李文和、黄建南、崔亚林等案件的相继发生,引发了华侨
忠诚问题的争议,即海外侨民到底是忠诚自己已经宣誓入籍的居住国,还是忠诚於
原来的母国,特别是当两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是处於对立的情况下;或者
居住国经济利益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时候,夹在中间的华侨定位相当困难,情感也
备受煎熬。在时下的形势里,华侨要为祖国作贡献,既有更多的机会,也可能要遭
遇相当的麻烦和付出相当的代价。
      昔日民进党在海外得到发展的空间和资源,令今日的台湾民主政治更上一层
楼,而八九年以後,在包括华侨的支持下,海外中国民主运动此起彼伏,具有相当
的规模。由於《华侨对祖国的贡献史略》只写到半个世纪前的抗战胜利,来不及探
讨这些现实问题,看来这本书还应该有续集,而且,我相信续集的内容也将更丰富
多采。如今,无论是国民党、共产党,还是民进党、中国的民运力量或其他政党,
都与海外侨胞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未来中国如何发展,华侨
必定在其中一定会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中国大陆持续的政治高压,海外民主运动和一年一
度在“六四”忌日举行的各种纪念活动,对於促进和催化大陆的民主政治进步,有
举足轻重的影响。事实上,也是有一批热心的爱国华侨,象当年支持孙中山领导辛
亥革命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一样,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持海内外的中国民主运
动。除了在经济资源等方面积极支持中国的民主运动,海外纪念“六四”的活动中
,大陆流亡者大浪淘沙,近年来参与人数明显的逐年减少(“六四”绿卡获得者更
不在话下),相对的参与这一活动的当地华侨,人数则比较稳定。
      也许人们已经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中共迫害宗教人士、镇压法轮
功,不管是中共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以试射飞弹威胁台湾,还是中共镇民主运动
或西藏、新疆的独立运动等严重侵犯人权,或者是遇到“六四”忌日或西藏抗暴起
义的纪念日等特定的日子,中共驻西方民主国家的大使馆和领事馆门口,都会聚集
起以海外华侨为主体的抗议示威人群,这样的情况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而且在每
年的“六四”周年忌日,都会是一个时间比较固定的高潮,事实上这种常态也已经
成为纽约、旧金山、华盛顿等著名国际都市的一大“景观”,这多少可以从一个特
殊的角度反映出今天的海外华侨与祖国的关系。□

相关文章
作 者 :秦钺
出 处 :北京之春
日 期 :2003年8月17日22:5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