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号-封面主题 吴玉山简介 吴玉山文章检索

 
分裂的国民党送扁进总统府..(台湾)吴玉山
 
 

  在惊涛骇浪之中,台湾的总统大选结束了。我们现在可以把整个选举过程做一
个回顾和审视。这个选举自始至终是一个“三人赛局”,由於三位竞争者彼此实力
相近,游离选民数目庞大,经常超越任何一组的支持人数,因此选举的结局非常难
以预测。然而宋楚瑜曾是李登辉总统的主要助手,历任党政要职。他的独立参选代
表泛国民党力量的两分,在这其中,民进党的陈水扁获得了结构性的优势。
  三人赛局的形成,在於国民党没有办法好好处理李登辉总统的继承人选。在上
一次总统大选之後,所谓“中生代卡位”的竞争,最後演变成连宋争夺李的继承权
。当连确定获得李的支持後,宋就面临了留在党内、接受其次的职务安排,和脱出
主流、另立门户的抉择。由於宋在任职国民党秘书长和台湾省省长的时候累积了大
量的政治资本,并且反映在许多民意调查的数字之上,因此宋决定独立竞选。而在
民进党的方面,虽然有前主席许信良的出走,但是陈水扁获得各个派系的支持而成
为民进党唯一的候选人。两大党对於总统候选人的决定产生了显著的分别,於是“
分裂的国民党”面对了“团结的民进党”。这个基本的局面造成了三人赛局。於是
陈水扁有了胜选的可能,但是敌人的分裂并不能够保证扁的当选。
  在全国的选举当中,民进党由於台独党纲造成人民战争的疑惧、缺乏在中央执
政的经验、和对於制定与执行经济和金融政策的能力不足,因此其得票率一般都较
地方选举为低。在以台独为主要诉求的两次全国性选举当中,民进党的得票率更是
降到最低(八○年国大代表选举与八五年彭明敏竞选总统),所以虽然此次陈水扁
是面对分裂的敌人,但是他仍然只能和连宋鼎足而三。这是一个对於民进党先天的
约制,也是陈水扁极力想要突破的罩门。
  这样说起来,对於民进党的陈水扁而言,这次的选举一方面给予他千载难逢的
机会(连宋分裂),一方面他又仍然必须面对民进党在中央执政所必然遭逢的难题
(多数选民的不信任)。如何确保他的敌人将泛国民党的选票均分、和如何努力开
辟民进党的票源,让民众认为他有处理经济和两岸的能力,就成为陈水扁求取胜选
的主要策略。而陈的策略反过来就是连与宋的策略,那就是两人都要在泛国民党阵
营当中求取胜出,然後以优势的地位来对扁,同时对於扁力图证明自己能处理经济
和两岸的主张加以有效的反驳。
  一直到民调禁止发布的时候为止,扁的策略只实现了一半,那就是经过兴票案
的打击,宋的高支持度下跌到扁与连的程度,於是连宋两分了泛国民党的选票,从
而给予扁胜选的机会。一直到选前一个月左右,选战的主轴都是连宋为了泛国民党
的选票而相争,扁反而在旁观火,这是对於民进党有利的。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扁
想要证明自己有执政能力的企图并没有实现。他过去关於台独的主张仍然让许多选
民疑惧。於是三强鼎立的形势造成,连宋扁三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最後的竞选
阶段。
  到了最後十天,连宋仍然在相争泛国民党阵营的选票,他们的策略还是想要击
溃对方,然後接收大批的支持,然後就可以稳当的击败民进党的陈水扁。由於此时
民调不准公布,於是他们就相互用耳语来营造弃保。本来弃保在相争激烈的三人选
局当中是非常容易产生的,但是前提条件是三个人的顺位要先确定。弃保是发生在
弃三保二以防阻一当选的场合。其原因是支持第三的选民不愿意自己的选票成为废
票,於是支持居於第二的候选人,以将原处於第一的拉下。这里又可以看出做弃保
的选民要喜爱第二超过第一,否则弃保将无意义。於是连和宋分别表示对方已经出
局(也就是第三),而自己需要对方选民的支持,否则陈水扁就会当选。谁是第三
便成了连宋相争的焦点。这个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连宋支持者在两人之间流动
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他们在知道自己最喜欢的候选人当选无望後,会投另一位泛
国民党阵营的候选人,以防阻陈水扁的当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没有弃保的基础
,但是想创造第三人出局的认知来接收对方的选票。
  由於急着在泛国民党阵营当中争夺选票,连战不自觉的将自己的立场向右靠,
也就是希望运用国民党外省籍大老的支持来挖取宋楚瑜的选票。反独相当程度变成
了连的竞选主轴。这是一个向右的动作,但是连的左翼并没有守稳。李总统是连在
左翼的守护人,但是由於李远哲在三月十日对陈水扁表达了公开的支持,李的一干
好友又参加了扁的国政顾问团,於是李对於连的支持受到普遍的怀疑。当连战在向
右移动的时候,他的左翼正变得空虚,而扁开始蚕食他的选票。宋此时也不断指出
连已经被李所抛弃,即所谓“弃连保扁”,这套说法连中共总理朱熔基都大力传播
,他在十六日声色俱厉的对台湾选举发出警告时所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是指的这个。於是连的选票开始大量出走,一部份的本土票流到了扁阵营,大部
分的泛国民党票则向右支持宋。连宋相争的结果,宋是赢家,这种态势透过耳语传
播开来,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在最後十天,扁获得了李远哲的背书,真正开始冲撞民进党在全国选举的得票
率极限。李远哲被用来证明民进党有能力可以处理国政,李远哲的国际形象和与大
陆领导人的会面经验都成为陈水扁修补罩门的重要工具。於是扁的支持度急速攀升
,开始获得了地方选举当中民进党的传统支持度,隐隐然已经预先决定了选举的胜
利。然而对於这样的发展,股票市场和对岸都产生了反弹。在上星期一股市破纪录
的大跌,显示投资人对於扁可能当选的疑惧。接着在星期三朱熔基对台独声色俱厉
地提出警告,要求台湾选民在投票时“切莫一时冲动,以免後悔莫及”。这两项冲
击,结果并没有打击到扁的支持。股市在安定基金的拉抬下迅速走稳,而朱熔基的
威胁反而让反感中共的选民更加支持陈水扁。於是到了投票日的时候,连的选票小
部份因为左翼松动而流向了扁,大部分因为弃保而流向了宋,於是连的支持被掏空
,只获得了百分之二三.一的支持。宋虽然在泛国民党阵营中胜出,得到了百分之
三六.八的选民支持,但是连的崩溃不够彻底,所以比起扁所获得的百分之三九.
三还是输了三十一万票。从整个选举的过程来看,决定结局的关键是一、国民党的
分裂造成三人选局;二、兴票案使得宋无法持续领先,也使得弃保票无法较早发酵
,这就使得连宋之间缺乏决定性的胜负;三、李远哲效应加大了陈水扁的支持度,
使泛国民党阵营的总版图缩小。到了最後,连宋间弃保的程度赶不上扁支持度的增
加,於是连宋都败下阵来。总之,团结的民进党在这关系台湾命运的总统选战当中
击败了分裂的国民党。从这里看起来,一个政党总体力量的大小不如它能维持团结
来得重要。国民党要检讨败选,分裂是怎麽造成的应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作者
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相关文章
作 者 :吴玉山
出 处 :北京之春
日 期 :2003年8月20日13:1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