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安友(Andrew J.Nathan)
樊毅哲 译
引言
流亡海外的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胡平,把西方自由主义的本质定义为“
坚信个人自由及个人权利具有最高价值,”“政府的功能必须受到限制,以便确保
个人自由”。这一定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焦点,我们可以围绕着这个焦点展开对中
国人的自由概念的探究。这一定义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西方自由主义理念的核心,我
们可以把这一定义与中国的其他各种自由理念进行比较。它也允许我们进行这种比
较,因为它证明了,西方自由主义有关自由的核心理念,尽管有它的特殊性,但决
不是不能为其它文化所把握。胡平就用中文把这一概念表述得极为清晰。
不过,胡平的定义虽然十分清晰,但是正象他指出的那样,按照上述定义的
自由主义在中国一直没有扎下根。因此,我们的任务是,找出在历史上和当代中国
最流行的那些自由概念,然后,根据最近发表的相关文字,看一看自由概念是否得
到重新定义以及它们是如何重新定义的。由于这个题目太大,眼下我只打算集中考
查最近一段时期的情况。我要考查的是,在现今中国流行的各种自由概念,有哪些
是和现代西方的自由概念一致的,有哪些是不一致的。
可以有两种假设。一种假设是:伴随着民主在全世界的传播,伴随着中国经济
的自由化和经济增长,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对政治改革的重新争论,中国人的自
由理念可能会变得和西方更一致。倘若如此,那或者可以归结为西方思想的传播渗
透,或者可以归结为西式自由理念与中国的市场经济与消费社会之间的功能性的互
相依赖与和谐共存。另一种假设是:中国人以所谓传统的名义,以所谓亚洲价值的名
义,继续坚持和西方不一致的所谓中国式的自由理念。这两种假设,哪一种更符合
现今中国的实际呢?
澄清这一问题是很有意义的。自从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的一套政治词汇已经
传遍全世界。象民主、自由、人权一类理念已经成了全世界共同接受的理想,但那
只是在词汇上,其具体内涵却很不一样。比如说,在当代中国,许多思想家把民主
不是理解为有限政府,而是理解为群众参与和强化国家力量,把人权不是理解为防
止政府压迫个人,而是理解为政府改善人民福利的一套长程目标。自由理念无疑是
和民主理念、人权理念密切相连的。在西方思想中,自由理念甚至比民主、比人权
还更重要,它不仅和政治领域和法律领域相关连,而且和希腊、罗马、犹太教与基
督教的传统相关连。正因为自由理念具有这样复杂的宗教背景和哲学背景,所以它
比民主、人权还更难为其它文化所把握,毕竟,民主理念和人权理念只和特定的政
治机构与法律条文有关联。
如果你以为象自由这样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也具有相同的含义,或者是以
为在同一文化中的不同的个人对自由的理解都一致,那就更容易引起误解。有人说
,是文化价值,规定了一种文明的政治发展的可能性。另一些人则认为,价值要适
应于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无论是那种情况,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都是十分重要
的,因为文化是一个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去了解政治舞台的表演,了解公
众关心什么,要求什么。在一个日益缩小的世界,伴随着“软权力”的兴起、人权
外交、“文明的冲突”、“亚洲价值”的争论,以及各国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日益
增长的相互依赖,都使得我们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重要,尤其要避免
彼此间虽然使用相同的一套词汇、但却涉及不同的内容而造成的误解。
当然,文化不仅是不同国家相互争夺的领域,也是每一个国家内不同力量相
互争夺的领域。因此,我们将使用西方人关于东方的某些观念以及中国人的主流观
念,我们并不把这些观念说成是中国的本质或西方的本质,我们只打算对这些在中
国内部和在中西比较中有歧义的问题和争论的焦点展开研究。我们主要依据对某些
文本的认真解读,我们把这些文本置于特定的政治背景和争论背景之中,从而确定
其意义。我们知道,中国人流行的观点是把自由的价值理解为个人为群体作贡献的
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有时中国人也把自由理解为实现个人潜能充分发展所
必须。这两种观点都和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观不一样,因为西方人把个人自由理解
为反对国家的自由,不过这两者也都和西方人所珍视的理想有某种关联。
结论
在九十年代,由于商业化、媒体的多样化、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由于中共当
局对教育和职业的控制减弱,以及全球化的影响,原先那种简单的三分法(中共当局
/党内自由派/党外异议人士)已经让位于一种更复杂的结构。人性的问题、自由的问
题,不仅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之内讨论,而且也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之外
讨论,只要你不直接挑战四项基本原则。譬如在九十年代的痞子文化中,包括小说
、电影、音乐,还有文化衫,宣扬享乐主义和逃避现实,它们都暗含着自由的话题
。这些作家装作厌倦一切的态度,用反讽的方式对待八十年代的各种痛苦与困惑。
在痞子作家王朔的一部短篇小说里,主人公之一拒不参加争取人权的请愿活动,他
说,“我们的人权已经够多了,再多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部痞子小说的
名字干脆就叫《别把我当人看》。
尽管所有这些都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不过,中国人在讲到自由时还是集中
在政治自由的问题上。并不是我这篇文章主要探讨政治自由的问题,所以我把政治
自由特别看重,因为在中国,政治自由的问题本来就特别重要。相形之下,中国人
对美学上的、神学上的和形而上学的自由概念则讨论不多。在本世纪初,妇女解放
(即妇女自由)问题一度引起严肃的讨论,但是在毛时代却遭到禁止,因为毛泽东宣
布妇女解放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经得到解决了。结果是,妇女解放问题一直没
有得到充分关注,只是停留在标语口号。正象在亚洲和非洲的其他地方,在中国,
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在现代中国,国家的存在始终是最大
的问题,不论是在国家衰弱的前半个世纪还是在国家强大的後半个世纪,中国人总
是急于在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生活中找到联系的方式。
一百年来的思想业已证明,某些古老的观念还有很强的惯性力量。中国的思
想家们仍然习惯于从功利的角度、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去理解自由。在道德伦理上,
中国人仍然习惯于从纪律、甚至从自我牺牲的角度去理解自由。我们称之为中国自
由主义者的自由理想,其实倒更象西方人的共和理想,它和责任的概念和公民的概
念密切相关,而和肯定个人的利己或享乐的观念相去甚远。
这就是说,在自由的问题上,今日中国的主流思想仍然是梁启超式的。毫无
疑问,中国人的秩序第一、集体第一的共同理念,已经受到来自八九年天安门运动
的内部事件和二十年来世界范围的民主化浪潮的外部事件的极大冲击而遭到动摇。
社会变迁产生了它的影响。工业化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带来了社会的多元化和新
的价值与新的观念。中国不再是一个农业社会,在毛时代,自由的起点很低,不过
就在那时,一种转变便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它的影响要一直等到邓时代才得以显现
。中国受到的外部影响越来越大,包括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人权运动的影响,还
有世界互联网的影响。中国人关于自由理念的主流观点面临着更富有自由主义色彩
的观点的挑战,有些人的自由主义观点和西方的自由主义十分相似,不过其中仍然
反映出中国人所特有的对于人性及其道德潜力的观点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的经验表明,一方面,它能以开放的态度去思考来自外部的
理念,另一方面,它又倾向于用它自己的传统去解释这些外来的理念。因此我们必
须说,我们在一开始提出的两个假设都是正确的。中国人的自由理念一直受到西方
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人又继续用他们自己文化的成见和思路去把握这些含义未
明的理念。在一个日见缩小的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会渐趋同一吗?抑或是,即便它们
都采用相同的语言,其实仍然是各说各话?或此或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但是,由上述讨论引出的最直接的教益是,恰恰是专制本身,通过压迫,创
造出了对自由的追求。被压迫者思考自由。这就是自由的普遍性,人们通过各种不
同的途径思考到自由。自由不仅仅是曾经被发现并从此流传开去,自由也是在历史
上各种不同的具体环境下一再地被发现。
(本文译自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为“亚洲与非洲的自由理念”课题所写
的一篇论文,原文较长,本文只译了其中的引言部分和最后的结论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