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号-专题 阮铭简介 阮铭文章检索

 
高行健提升了诺贝尔奖........(台湾)阮铭
 
 

      对诺贝尔文学奖与和平奖,我向来不甚佩服。原因很简单:我佩服的大作家
如鲁迅、托尔斯泰,都在评审者眼光达不到的高度;而和平奖桂冠戴到如季辛吉、
黎德寿头上,更是对诺贝尔的亵渎。

      这回高行健获奖却出乎我意料,评审者眼光终於达到大作家的高度。在我看
来,是高行健提升了诺贝尔,而不是诺贝尔提升了高行健。因为没有诺贝尔奖,高
行健也是那麽高;他的获奖,不过表明评审水准提高而已。可惜许多高行健获奖的
攻击者或肯定者,似乎看不到这一点。替共产中国官方帮忙或帮闲的文学奴隶们的
政治呓语不必理它。

      在肯定的评语中,往往只把重心放在“中文文学异彩”或作者的“主义”和
“方法”上。如一位教授在联合报上的论文,把高行健获奖归因於“主要是非常符
合欧洲人东方主义的逻辑框架,满足西方人猎奇非西方世界神秘特殊的心理”,“
高行健走的的确是现代主义路线,其现代主义的美学表现形式,接近世界文学的主
流,满足西方人的好奇心和想像”。从我所见的高行健和其作品中,看不到这位教
授所看到的这一切。

      最早接触高行健的名字,是读他那本小书《现代小说技巧初探》。那是中国
还有点自由空气的时期,介绍西方现代思潮的小册子纷纷出版,但读起来总感到生
涩,只是些翻译过来的空洞概念的堆砌,读完也留不下印象。高行健那一本不同,
他是融会贯通了的,而且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时颇为轰动。一打听,他在中
央戏剧学院任教,是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青年才子。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是我的熟人,见我欣赏高行健,告诉我高刚完成一个新
剧本要在内部试验演出,约我一同去看戏。《车站》的内部演出是在首都剧场三楼
的一个小厅,当时只觉得表现的独特和思想的深远,使我联想起鲁迅的《野草》与
《呐喊》。就在那一回我认识了高行健,印象中是个好学深思、朴实无华的普通青
年。

      後来他的剧本被禁,我也被开除党籍。他逃亡法国不久,我也逃亡美国,那
时是1988年,後来,断断续续在报上读到什麽地方在演他的新戏,也没有机会赶去
观赏。直到近年在台湾看到他的两部小说《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才发现他
已成了大作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大作家。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曹雪芹
、鲁迅,他们揭示的世界和心灵,曾无数次的深深打动我的心灵,让我同他们的世
界和心灵相通。也曾无数次引起我的思索,有哪一位大作家来揭示今天的世界与心
灵呢?

      我相信大作家需要的不是“主义”和“方法”,而是自由心灵。只有自由的
心灵潺潺流出的才是真实的,才能超越时代与国界,在世世代代读者心中唤起自由
的共鸣。

      刘再复在《一个人的圣经》中称赞这部小说是“悲剧的诗”,是“大彻大悟
的哲理散文诗”。我还要说,这是当代史诗,二十世纪东方的《伊利亚特》和《奥
特赛》。它是东方的,也是世界的,如同鲁迅说的“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一
样。刘再复称作者走的是“极端现实主义”的新路,我倒更认同作者的“没有主义
”。作者追求和达到了的,是超越“主义”和“方法”的心灵自由,正像他在《一
个人的圣经》中写出的──

      “自由在你心中。自由绝对排斥他人,倘若你想到他人的目光,他人的赞赏
,更别说哗众取宠,而哗众取宠总活在别人的趣味里,快活的是别人,而非你自己
,你这自由也就完蛋了。”

      “自由不理会他人,不必由他人认可,超越他人的制约才能赢得,表述的自
由同样如此。”

      所以我说,高行健不必由诺贝尔奖认可,他的丰碑是他的作品自身。但今天
诺贝尔奖认可了他,诺贝尔奖已提升了自己在人类心目中刃122 89
的价值。

      “自由可以呈显为痛苦和忧伤,要不被痛苦和忧伤压倒的话,哪怕沉浸在痛
苦和忧伤中,又能加以关照,那麽痛苦和忧伤也是自由的,你需要自由的痛苦和自
由的忧伤,生命也还值得活,就在於这自由给你带来的快乐与安详。”

      你需要沉浸在痛苦和忧伤中,又能加以关照的自由的痛苦和忧伤麽?你需要
这自由给你带来快乐与安详麽?如果你需要,请撇开不虞之毁与不虞之誉,自己读
一读《一个人的圣经》吧!□

相关文章
作 者 :阮铭
出 处 :北京之春
日 期 :2003年8月17日20:3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