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号-国际视野 公月简介 公月文章检索

 
注意中俄关系新变动................公月
 
 

      最近两个多月世界政治格局中引人注目的一个事件,就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
的微妙变动。由于这个双边关系的一方是顽固坚持共产党一党专政的国家,另一方
是从原先共产党专政和平演变成为认同现代民主价值的国家,加上这两个国家在现
代史上有着几十年友好合作的同盟关系,又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
大国,所以,这两国关系的新变动自然越来越被各国政治家和国际关系专家所重视


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

      今年六月,在中国大城市上海,出现了一个新的区域性的国际多边合作组织
,名为“上海合作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国包括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前五个国家原先都属解体前苏联的
加盟共和国,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关系。六月十五日这一天,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
中国主席江泽民在内的六国元首分别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打击恐
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上签了字,同时决定“上海合作组织”成
员国元首们的第二次会晤于明年夏季在俄罗斯举行。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这是五年前在上海成立的一个国际多
边组织。当时参加的国家有中、俄、哈、吉、塔五国。乌兹别克斯坦是今年年初表
示愿意加入“上海五国”的。上海五国在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七年分别签订过关于
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两个协议。这个松
散的多国组织原先的功能实际上是协调中国与其他四国边境气氛的和缓,以及扩大
相互之间的一些贸易往来。
      对主持“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的江泽民来说,从“上海五国”到新组织
的成立,确实可以说是外交上的一个成功。自从美国新总统布希上台以来,中美关
系一直处于实际的倒退中。尤其是在“撞机”事件之后,中国在国际关系,特别是
与西方关系的施展上一直不大顺畅。在这种情况下,同俄国及中亚诸国强化双边、
多边关系,对中国外交是一个正面的支撑。再有,俄、哈、吉、塔四国分别与中国
的新疆、内蒙接壤。中国非常希望他们不要支持中国境内的维、蒙分离、独立势力
。所谓六国签订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公约,对
中国政府来说,实际上就是确定了可以与这些国家的政府联手打击新疆、内蒙地区
的民族独立力量。六国公约规定了在打击三个“主义”方面合作的具体方式与程序
,这对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也是一个具体支持。此外在经济贸易上,六国间的
关系也会逐渐加强。仅以中国官方媒体披露的数字看,今年一月至五月仅上海一地
对五个国家的出口额就有一亿多美元,比一九九七年全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三;进
口额近三亿美元,比一九九七年全年增长了六点七倍。上海主要出口轻工业、纺织
业和家电、通信、机电等工业制成品,进口钢铁、矿产、化工、木浆、纸张,形成
了一种互利互补的关系。
      从整个世界战略来看,中亚地区目前处于国际合作重新组合的过渡阶段。参
加上海合作组织的六个国家的面积占世界总面积五分之一以上,六国人口有十五亿
人,超过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六国拥有数千枚战略、战术核武器,常规军队达
三百六十万。虽然中国政府和俄国领导人都小心翼翼避免将这个组织描绘成与西方
对抗的实体,但是实际上,人们将“上海合作组织”看作对西方世界的一个制约力
量也无不可。当然,未来的“上合”是否会发展成为与“北约”相抗衡的“东约”
──抑或新的“华约”,还不得而知。但是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俄罗斯科学
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中国”中心副主任卢嘉宁在接受中国记者的访问时曾经
指出,美国与西方其他国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及渗透越来越大,在北约框架中涉及
中亚地区的合作计划就有六十多个,其中相当一部份是军事合作计划,这些计划的
目的是试图削弱中俄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卢嘉宁还揭露一些西方国家“暗中插手中
亚国家的内部事务,支持个别国家争夺中亚地区的大国地位,制造新的不稳定”─
─六国首脑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也是对这种国际局面挑
战的一个“回应”。

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时隔一月,江泽民访问莫斯科,期间还参观了伏尔加格勒的对空导弹制造工
厂。七月十六日,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并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及《中俄元首莫斯科联合声明》。中国官方媒体大力称赞此条约将中俄两国的“
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是两国关系历史上重要的
里程碑。俄国政府对这个条约也作出了高度评价。当然,条约表明两国友好关系是
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基础上的新型的国家关系,就此而言,这与
一九五零年二月十四日斯大林、毛泽东签署的为期三十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不可同日而语。不过无论如何,说它标示中俄两国关系的新发展是一点也不过
份的。值得注意的是,中俄条约表面未写入军事同盟的文字,但是在“紧急合作条
款”中还是明白规定了“促进军事合作、武器交易、军事技术转移”等内容。应当
将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俄条约联系起来观察。中俄两国在条约中提到了“假如某种侵
略的威胁发生时”,双方应“立即进行商议以消除威胁”;而中俄友好条约没有明
确指出的“军事同盟”的关系也已在“上海公约”中予以确定,用一位中国官员的
话说,中俄“有足够的协议谈到相关的议题”。所以,中俄两国在未来经济及军事
关系上肯定会有一种比较稳固的发展。
      针对中俄之间的这些外交动作,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认为俄罗斯在俄
、中、美三国外交中已经占了上风,美国处在弱势地位。文章具体分析了俄国在能
源上具有的优势,指出中国答应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参加造价六十亿美元的中国大陆
境内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工程竞标,中、俄双方还签署了造价十七亿美元的石油输油
管协议,每年将两亿多捅石油从西伯利亚输送到中国内地。而几年前美国试图建议
将哈萨克石油直接输送到土耳其的计划至今没有成功,今后美国可能要向俄罗斯“
乞讨”石油。莫斯科著名军事专家费根阿瓦在《莫斯科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去年
中国向俄国采购武器达二十亿美元,比前年增加一倍,占俄国武器出口的百分之六
十以上。今后十五年中国仍然是俄国武器的大买家,有可能购买可以击溃美国航空
母舰的“花岗岩”反舰核子巡航导弹,这种导弹最大飞行距离五百公里,时速两千
五百公里。日前报纸刊载,北京已计划购买三十架苏凯30MKK战斗机。

美国的“孤立主义”是否需要检讨

      中俄两国出于各自利益在世界战略变动中寻求支持者,这本来很自然。问题
在于为什么现在不是美中、美俄靠拢,而是中美、苏美的疏离及中俄的趋同。这是
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从世界民主自由及和平的发展潮流来说,中苏新结盟并
非好事;从美国来说,面对这样的情势,自身的外交政策也确实有其值得检讨之处

      布希上台以来,撇开其中国政策的变动不谈,在对俄国政策上也有不少对抗
性政策,在试图废除一九七二年签订的“反弹道飞弹条约”(ABM)上,遭到了俄国的
强烈反对。虽然布希一再强调这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它确实破坏了冷
战结束之后国际力量新的平衡,损害了美俄两国关系。普京曾经表示,如果美国片
面撕毁条约,俄国将加强核武器作为回答。
      美国政界和舆论对中俄关系的紧密表示了关注甚至忧虑。《纽约时报》在评
论美国的国际政策时候,回顾到前几任总统任内美国利益与全球利益曾经有一种互
相符合的“美满结合”。而现在,全球共识与追求美国利益发生了矛盾。为了建构
一套导弹防御系统统,美国几乎撕毁武器管制的王牌“反弹道导弹条约”。在环境
保护延缓全球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书”上,美国也改变了原先的立场,导致了许
多盟国的反对。布希还不顾莫斯科的反对,试图将北约会员国扩展到俄国的波罗的
海近邻。民主党批评布希的外交政策是“孤立主义”,使得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被削弱。《纽约时报》称之为“独断主义”,认为这种“独断主义者”让美国的盟
友感到困扰,也迫使俄国打“中国牌”,这种评论是有道理的。克里姆林宫的外交
政策焦点确实已经从以往与美国的结盟关系转移到与中共建立战略关系,莫斯科与
北京签署友好条约也是俄国回应美国的方式之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外交专
家麦可·曼德鲍姆则指出中俄的这一条约对美国外交政策是一个警讯。也有专家担
忧中俄在提升双边及多边的军事战略关系之后,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在国际社会扮演
的角色,“上海合作组织”有可能演变为第二个“华沙条约组织”。美国前总统里
根的特别安全事务助理孟格斯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引起
了人们对前华沙条约组织的回忆。如果未来伊朗、蒙古和土库曼也加入“上海公约
”,哪么。不但该组织的整体兵力将扩大为四百二十万,更严重的是支持恐怖主义
活动的伊朗有可能把“上海公约”和中东地区的反美势力联结起来,事实上中、俄
已在军事和政治上支持叙利亚、利比亚及伊拉克等国,这三个前苏联的盟邦也有机
会加入“上海公约”。如果这个组织再扩展下去,俄国支持的印度及中国喜欢的巴
基斯坦也会加入,甚至不排除北韩、古巴及委内瑞拉跟进。未来这样的变动是极具
战略挑战性的。孟格斯还认为,中俄联手合作对美国的挑战包括利用政治和其他手
段牵制美国,例如在哥伦比亚和古巴问题,在拉丁美洲政策上的合作立场,在最近
美国发动的对伊拉克的制裁问题上,在今后威吓引诱台湾接受“一国两制”上,甚
至利用大陆市场机会施压日本商界鼓动政府投向北京而疏离美国等等。所以孟格斯
呼吁布希政府对中俄关系发展不能掉以轻心。   

国家利益、政治家智慧与世界战略

      在美国一些观察家忧虑的同时,也有带有积极意义的消息传来。一个是不久
前在意大利举行的八国集团高峰会议上,布希与普京同意将美国的飞弹防御计划(N
MD)与两国削减核武器的新谈判合而为一──虽然这还只是普京与布希在记者会上的
简单声明,后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是毕竟打破了原先的一个僵局。另外一个是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中国访问时强调美国寻求与中国建设一种友好关系,虽然不是
中国所希望的“建设性合作关系”,但是至少是“建设性关系”,双方有理由往好
的方向发展。他还透露美国总统布什十月访问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传达美国愿意与中
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是在参加“东协区域论坛”之后顺道访问中国的,他在北京
只停留一天。七月二十八日上午与中共外交部长唐家璇会谈,下午连续拜会副总理
钱其琛、总理朱熔基、国家主席江泽民。鉴于鲍威尔是至今布希政府访问中国最高
级的官员,所以被人们看做这次访问是军机擦撞事件以来双方关系改善的重要象徵

  鲍威尔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具体阐述了中美关系的现状。他指出,中
美关系很复杂,很难用一个词──比如合作夥伴或敌人──来概括。“美中关系应
该是战略竞争关系”,两国在处理存在的分歧时应该坦白直率,共同努力,促进两
国关系的发展和亚太地区和平的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
样,有时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有让人恼火的时候”。“这就像中美撞机事件以及
美国误炸中共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一样,事情就这样突然发生了,并且任一方都不愿
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当事情发生了并且给双方都造成了伤害,“我们都对此
感到非常痛心。”他认为两国应该面对问题,坐下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不能让
这个不幸的事件长久地危害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对于美中关系的前景,鲍威
尔表示“我们寻求与中国建设一种友好的关系,”美中两国应该是朋友关系,而不
是敌对关系,两国的关系有理由向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布希十月前来中国出席于上海举行的APEC高峰会议并进行正式访问。
鲍威尔说,“布什总统希望透过与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见和面对面的交谈,建
立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情谊,并向中国人民传达一项讯息,即美国愿意与中国发
展友好合作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鲍威尔对美中关系的这些软性的阐述容易被
为公众所接受,当然,有些分析家指出鲍威尔在美国现政府决策层中属于“鸽派”
角色,不是强硬的“鹰派”。他的意见是否能够成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导,还
得看布希总统的决定,人们对布希十月份的中国行也就充满了某种期待。
  在国际关系的变化中,一个国家的政府及领导人,首要的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
益,此外还会遇见意识形态等问题。在这中间,联盟、合作、竞争、分离、对抗甚
至战争,各种关系时时发生;祝贺、感谢、威胁、警告、抗议、谈判、妥协,种种
手段竞相出现。国际关系的发展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不管怎样,如何准确的预测,
及时的应对,适度的影响中俄关系的新发展,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家的智慧和
远见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相关文章
作 者 :公月
出 处 :北京之春
日 期 :2003年7月24日22:3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