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起高楼,脚下毒水流;开上高速道,漫天沙尘暴。”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急速恶化,强烈的对比引起人们激烈的争论和深切的忧虑。4月20日下午,长期观察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著名作家郑义和王力雄,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和一批同道对此进行了专题探讨。这次会议特别选择在第33个“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夕召开,以引起人们关注世界、特别是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会议由多维新闻社主办,哥伦比亚大学中国
论坛和新泽西宪政民主论坛协办。有近五十位来宾和多家媒体的记者出席了报告会。会议由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博士候选人王军涛主持。两位主讲人各报告30分钟,之后各有三位特约评论员作10分钟评论和提问。
郑义是中国最早关注生态危机的作家之一,专程从华盛顿赶来参加这次会议。他的主要作品有《枫》、《远村》、《老井》、《历史的一部分》、《红色纪念碑》、《神树》等。郑义埋头三年,潜心研究,刚刚出版了近五十万字的《中
国之毁灭--中国生态崩溃紧急报告》,这是第一本全面、深刻解析中国环境灾难的著作。
郑义扼要介绍了他的研究,以大量的事实和资料,描绘和剖析了中国环境被破坏的严峻局势。他认为,有人说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了亮眼成绩,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很大提高,于是对“毁灭”的警告将信将疑。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如果引入生态资源成本的概念,中国每年的亮眼成绩,就不是大打折扣的问题,根本就是负数、赤字。
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使环境遭到破坏的最关键原因。他还指出,中共建政到现在,人均生存资源条件已经压到了原来的五分之一,中国人口重心两千年来一直从西北向东南移动,最近几十年大为加
剧,说明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已经到了最后的地步,而制度问题是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本原因。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劲松、作家高伐林和前《战略与管理》杂志编辑、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博士生张健,作为评论员对郑义的演讲分别作了扼要发言和提问。他们肯定郑义以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作出了开创性工作,但他的论证还不够严密。例如,造成生态被破坏有很多原因,从人口增长的压力,到赶超战略的选择,将生态破坏全归结于制度原因,说服力不足。
现居北京的王力雄曾以“保密”为名,出版了震惊海内外的长篇生态危机小说《黄祸》,引起全球媒体的追踪报导,至今仍在港台海外畅销,大量盗版更流传于中国大陆。王力雄1984年单人在青海藏区的黄河乘筏漂流,曾经十次进入西藏,走遍了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境内的所有藏区,完成了《天葬:西藏的命运》。他此次是应美国新闻署之邀访问美国。
王力雄介绍了他所考察的国内生态环保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他所策划和参加自然之友等多个环保组织的活动。他认为,当今中国从政府到民众的环保意识已经大为增强,取得了一定成绩。王力雄指出,中国的环境被破坏,原因是多重的。而他虽然与郑义一样对前景感到悲观,但悲
观的原因不尽相同:他不仅对中国感到悲观,更对人类感到悲观--生态被破坏,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的物质主义目标难以扭转。现在西风东渐,先进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向刺激了发展中国家
--龟裂的湖底
急起直追。如果不从“赶超主义”中退出,环境
恶化难题怎幺可能真正解决?
他还指出,各种文明的宗教与生态是有密切
关系的,是天然和谐的,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宗
教信仰是值得借助的重要力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往往照搬西方环保组织和活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官员、企业、活动人士与传媒的自我循环,而没有从本土的文化资源中得到启发,没有真正对社会产生实际效果。
自由撰稿人陈军、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博士生陈希和著名评论家孟玄各作了扼要发言和提问,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的,所有的文明古国无不为之困扰,而不只限于中国,中国似乎也并不是最严重的。陈希更从宪政体系若干特点着眼,系统地论证了不同政治体系在生态环境上的不同状况。
此后,唐柏桥林培瑞(Perry Link)、马时敏、Eric Aldrich等多人,踊跃发言,与两位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