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劳改基金会的黑色文库推出第二集,书名是《沧桑岁月》,作者陈文立
。
陈文立出生在一个富裕而西化的家庭,五十年代高中毕业后参军当上坦克兵,
还担任过刑场枪手,复员后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后在电缆厂当技术员。文革时一家
人被扫地出门。一九六九年,陈文立因和朋友议论时政和收听“敌台”而被打成反
革命,判刑十五年,在狱中又被酷刑造供成为死囚,后因林彪事件才幸免一死。一
九七九年获得平反,一九八零年和父母先后移居香港,几年后又转赴美国留学,随
后定居美国。
《沧桑岁月》是一部自传,作者记叙了他的家庭,他的早年经历,但重点是记
叙他在监狱中的痛苦遭遇,整整十年的劳改生涯。作者对狱中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描
述得具体细致,真实可信。
读《沧桑岁月》,令人心情沉重。陈文立的遭遇颇有传奇性,特别是他作为一
个当时并不多见的天主教徒,他在苦难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十分难能可贵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你仅仅是抱着猎奇的态度,那幺,这本《沧桑岁月》
似乎并没有什幺格外引人注目之处。毕竟,和作者有类似遭遇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陈文立的故事看上去也和其它许多人的故事一样大同小异,因此不一定能再引起猎
奇者的新鲜兴趣。然而,如果你想到这段悲惨的故事不是虚构而是真实,它是发生
在一个特定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个人身上,对於这个承担具体苦难的个体
来说,他的苦难决不因为和别人雷同就不再是苦难,也不会因此而有所减轻,只要
你的同情心还没有麻木,你就不能不感到无比的沉重,不可承受的沉重。
劳改基金会出版黑色文库系列,的确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半个多世
纪以来,在中共的劳改队里,不知葬送了多少人的青春和生命。索尔仁尼琴写下巨
著《古拉格群岛》,从而使得苏联劳改营的故事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相比之下
,中国人对中国的劳改制度的揭露仍然是单薄的,远远不能和我们经受过的巨大苦
难相称。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苏联的古拉格已经成为历史,而中国的劳改队却至
今仍是现实,是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现实;而就是这
样一种举世皆知的现实,却被人称作“中国人权状况最好的时期”,称作“太平盛
世”?!
黑色文库编辑委员会在“出版缘起”里呼吁:“历史巨轮所碾过的苦难者的经
历,是一面忠实的镜子,幸存者的故事永远是最具有震撼力的。”“劳改基金会愿
意,向散布在全球,特别是如今尚在中国大陆的劳改幸存者继续征集资料,整理、
编辑并出版这些文集。”
记得在今年纽约市纪念911一周年的仪式上,占用时间最长、也是最令人难忘的
一项内容是,由专人念出所有罹难者的姓名。不错,这两千八百零一个罹难者大多
不是所谓名人,当他们的姓名被一一念出时,也许只在各自的少数亲友心中才会唤
起特殊的感动;可是作为人,我们也同样被唤起人性的深刻共鸣。
我希望,在将来,我们能修建一座黑色文库的图书馆,让所有遭受暴政迫害的
纪实文献尽收其中。这个图书馆不是名人纪念堂,它要容纳一切受害者的血泪心声
。这座黑色的图书馆将教育我们的子子孙孙牢牢记住那段黑暗的历史,牢牢记住那
无数被葬送的青春与生命。那些曾经助纣为虐的人,那些为暴君暴政的“丰功伟业
”而头晕目眩歌功颂德的人,只要他们还敢於踏入这座黑色的图书馆,面对这千千
万万受难者永恒的控诉,必将无地自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