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之后的中国
英 夫 (整理)
11月26日,《多维时报》邀请了不同立场、不同背景的旅美学者在纽约曼哈顿
举行研讨会。会上,专家就中共十六大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等问题发表了不同
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十六大后中国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估。会议得到宪政协进会的
支持。
看影响长期趋势的因素
张 钢
判断十六大这样一件事情好坏,需要跳出谁接班这件事,要看影响长期趋势的
因素。
第一,应当看这十三年的发展及趋势。我的观点是,这十三年中问题这么多,
许多问题还非常严重,但大陆能够维持稳定,而且在稳定中居然还保持这样高的发
展速度,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观察中国,首先应当考虑这一点。
第二,现在,对中央一级的人事议论较多,我们还应当看看地方一级,我更注
意他们。这些地方大员有知识,有进取心,有能力,对中国国情熟悉,对国外也不
陌生,他们将来对中国发展的作用是极有份量的,尤其是政治局成员有三分之一兼
地方诸侯,这些力量和作用在中央的影响是绝不能低估的。我不认为这些新生力量
是改革进步的反向力量,恰恰相反,这次大批新人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我相信新的
气象会隋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展现。我寄希望于他们中的一批有能力,有智慧,
有决断的改革推进者。
第三,中国老百姓生活普遍不错。确实有吃不上饭的,如家里有长期病号拖累
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极少数好吃懒作的;但多数百姓的生活在十三年中有很大
改善。尤其是城里人,普遍基本满意,并对未来抱希望。当然,所有人也都看到并
意识到了现阶段出现的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的极为严重问题,这是必须迫切并要实
实在在加以解决的问题;否则极易引发社会的大动荡,从而断送中国的改革发展大
好势头。我想,无论老的还是新的执政者不可能不注意这一点。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认为,过去十三年的发展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至少还
能有十年。十六大会有利於保持这一趋势。当然,高层人事安排,确实也会为今后
党的“人事交替”,“决策程序”遗留很深的后患问题。通常都是“当选者”组阁
,但中国总是“退位者”组阁,这不能不说是“封建的烙印”何其顽固。不过,即
使如此,也可以从另外的“形式”角度看这些问题。比如“年龄”限制,相对过去
“干到去见马克思”就是一个进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形式”也同样作用于
“内容”。
此外,不能总是用“现在的干部都是既得利益者”去看待,这样过於简单化。
目前各级政府的干部队伍主流是还是想做些事,留点业绩。特别是各级新提拔的年
轻人,包袱少,思想实际,更想有所作为。在相对和缓的大环境情况下,十六大前
后,如此大面积在领导中换届是从没有过的。这样的举措,是有新意的,对中国谋
求发展有好处。
最后,就是常委中“几个人”的问题,如黄菊和贾庆林,官声不佳,党内外,
国内外都确实有争议。在有如此非议的情况下,他们还硬是被安排进常委,继续向
上走,我想,这就叫“共产党人就是不信邪”,这是江泽民就想再次展示自己的权
威不可动摇。但是,是不是还有另外一方面?我们是不是过於依赖坊间流传的消息
,因而过多地看这两人的问题?这两人是否也有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会有
助于“今后安排工作?当然,这样明显的,连“老外”都“跌破眼镜”的任人唯亲
和派系黑箱运作,对今后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内部规则运作,会造成恶例及隐患。
讨论:
何频:毛邓时期确实有派系,但江时期没有什么能与江抗衡的派系,也没有能
清楚看到的派系,太子党、上海帮都不是派,只是对其出身的形像说法而己,江不
需要搞什么五湖四海,只有官僚内部的利益分配,但主要由江来分配。
张钢:派系从外面看是看不清的。但至少工作中肯定会有不同派别,因为对问
题会有不同看法。
埋下对中国未来造成很大风险的伏笔
高伐林
中共十六大期间,我正在国内,能感受到民众的一般感觉──我这里所说的民
众,不光是普通百姓,还包括媒体的负责人、大学和研究部门的学者,以及处、局
级官员。十六大期间,他们普遍并不关心具体日程,甚至也并不认真地去解答新班
子名单的排列组合智力题。因为他们心里有数:人事安排都是事先“黑箱作业”决
定了的,会议不过是过场戏表演──虽然也猜测在最后投票时说不定会爆点冷门,
但根据长时期的政治经验,知道这不太可能。
尽管如此,到十六大结果出来时,大家还是感到愤怒、感到被愚弄了,认为这
个“新世纪中共新旧交替的盛会”,在吊人胃口上实在是玩过了头。江泽民说下吧
,实际上没下;说不下吧,但又似乎下了。人们对交班的江泽民最为反感的是两点
:第一,在政治局及其常委中安插了这么多自己的人,并且为达到全面掌控的目的
,将常委人数扩大到九人;第二,不退军委主席。
我认为,两相比较,江泽民不退军委主席对中国来讲要更为严重。江如果不肯
交出总书记,是他个人政治生涯最后的一大败笔;他交出了总书记,却不退军委主
席,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败笔,说不定会引发国家、民族的又一场悲剧。
五、六年前,我在《中国时代》杂志上撰文说,江泽民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是三
大层面上的挑战:一是他个人(以及他代表的党内派系)面临的挑战,二是他率领
的这个党面临的挑战,三是他掌控的这个国家面临的挑战。三大层面的挑战处於复
杂的关系,有时某一层面占得上风,是以另一层面的大为失分为代价。现在看,他
不交军委主席的兵符,正是这样。连中央委员都不是了,任何官衔都可以不要,却
依然要牢牢把住枪杆子,这对党/枪关系开了一个影响极坏的先例。本来“党指挥
枪”已经不符合现代国家的管理体制,军队应该国家化,而这次更倒退到“枪指挥
党”。有人说这是因为他还是国家军委主席,到明年三月他会卸任交出兵权,我看
未必,至少他还会把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这种畸型结构,从长期看,会埋下对中国
未来造成很大风险的伏笔。
在常委安插这么多“国王人马”,让人叹为观止。我在北京时,百姓传说的版
本是常委七人中有四人是江家班铁杆,他们对此很反感,特别是黄菊和贾庆林,政
绩谈不上,劣迹一大把,北京的朋友对我叹气:胳膊拧不过大腿,民众舆论拧不过
“核心”意志。
我当时与他们讨论时还说,这样一种由退位者组阁的人事安排,对接任者胡锦
涛造成如此强劲的掣肘,民主程序、合理结构之类自然谈不上,但是毕竟沿袭了党
内不同派系互相制衡的局面,多少体现了不同利益集团代表者之间的竞争与妥协。
统治集团内部如果有不同派系的路线之争、权力之争,才可能产生统治的空隙,给
新的社会力量造成机会,孕育改革的动力──所以未必全从负面去评价这么一种安
排。我这个想法一直保持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九人名单的揭晓。然而,到紧接着公布
江泽民仍担任军委主席时,我突然意识到了我这种“从积极方面评价”的虚妄:就
算常委是不同派系的互相制衡,凌驾于常委之上的太上皇,却只有一人!
更糟糕的是,如果照国内民众比喻,这次十六大就像一个公司的“股东大会”
的话,那么新产生了政治局常委,相当于管理层一拨人,他们来自公司的不同部门
和派系,但是十六大新的董事会,只留了一个江泽民董事长。合理的公司结构应当
是:董事会内有派系平衡,然后制约总经理,总经理则是全权负责,也就是一个总
经理对一群董事。现在十六大之后产生的这个高层结构却是:董事会变成只有江泽
民一个人,而总经理副经理一拨人重重制约掣肘,向他负责。经理层似乎分了权,
在董事会层却是高度集权,根本就没有别的董事了,李鹏、朱熔基、李瑞环……统
统下去,只有董事长江泽民一人大权独揽。
大家都关注人事安排,对十六大的政治蓝图就没有怎么关心。“三个代表”学
说虽然通过宣传机器高分贝大音量强攻硬灌,但是从思想上看,是“硬着陆”,理
论界、文宣界,都没法与过去的中共的意识形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相衔接,没
法在人们头脑中从过去的教条转弯子;从实践中看,“三个代表”学说就根本没着
陆,悬在空中,如何落实、体现在各地区和各方面的政治、组织、文化等工作中去
?没有头绪。
中国民众在十六大前后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到底如何?表现为很奇特的矛盾:人
们凭直觉感到中国的问题很严重,说不定哪一天就越过了临界点,但是又并没有悲
观到认为中国崩溃迫在眉睫、人人都死无葬身之地;我感到,他们甚至不去考虑“
对中国未来抱不抱信心”这类问题,只盘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比别人占得
先机。这就像那个笑话:一只熊在追两个人,有个人拼命逃跑,另一个人躺下来装
死,熊闻闻他以为真是死人,就放过他走了。他问那个逃跑的人,你干吗要跑,跑
得过熊吗?那个逃跑的人说:“我跑不过熊不要紧,能跑过你就行了!”──熊先
吃了你,它饱了就不会追我了。这正是国内相当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他们并不幻想
跑得过灾难,只想跑得过别人。他们感觉到中国的危机一天比一天深重严峻,但又
知道,这灾难并不像房屋塌下来,人人不能幸免;而是像一场洪水扑来,低处的人
就完了,高处的人就还有活路。因此,人人都拼命往上爬,拼命找后路,以便灾难
到来时自己能“跑过别人”。越是下层大众,越没有机会,越不去想这个问题;越
有权力,越有财富,就越没信心、没有安全感,越要继续攫取权力和财富。精英心
态就是这样在忙;忙,不是因为有信心,而是因为没信心。
十六大让整整一代新人上台
何洪泽
我认为,看十六大,不能仅仅看重某个人或某个位置,而要看到,十六大让一
代新人进入了位置;要看到,中国已经走到这一步:整整一代新人上来了。这是从
未有过的。这不仅仅是年龄的特点,而是无论从教育背景还是从思维方式来看,这
一代人都与以前的领导人大不一样了。中国会有一番新气象。
以前从十三大到十五大,中国都是在邓小平时代的影响下,那些影响着邓小平
的因素也影响着中国。十六大是真正的新时代,不仅中央一级,而且部级、省市级
,以及局级,都是真正的邓后一代人登台了。
在这个人事变迁大背景下,胡锦涛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会有前所未有
的机遇。现在的环境应当是最好的做事的时期,关键是怎样做。十六大为中国进步
创造了条件,其本身是一个进步。
我还认为,大家对江泽民前总书记的个人影响的持续性的估计应当恰如其分,
不应太渲染。在目前的体制和格局中,即使某个领导个人有想法,想保持影响力,
还是要遵守一定的组织程序。新人遇到新问题会有新想法,会参考老一代重要领导
的意见,但组织决策已经制度化了。最后结果还是要看实践和情势。已经离任的领
导更可能是通过与自己有共同想法的现任领导交换意见来实现自己的意愿,不太可
能违背规则程序。当然,如果发生重大事件和危机,还会请老领导出来讨论甚至出
面。
政治改革还是在进行。根据过去的经验,任何改革举措出台前都要在报刊上讨
论。现在讨论已经涉及到“革命党如何向执政党转化”的问题,已经比较深入了,
而且还有比较高级和贴近决策层的人加入讨论。如中央党校的教授和社会科学院的
高级研究员。这是在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杂志上讨论的,说明对政治改革并不回避,
也许已纳入新领导人考虑的视野里。
现在改革究竟能走多远,关键是信心。国内的领导人对目前国内存在的问题是
了解的,也想改革。问题是步子迈多大,多快。而且,要在稳定的环境下改革,是
这一二十年的成功经验。现在国内大局是稳定的,经济状况也比较好,领导人对前
途也很有信心。信心是改革的前提,越有信心,就越敢於改革。所以我认为新一代
领导人是想改革的。与其看江泽民等老一代的意愿,不如看胡锦涛等新一代领导是
否有决心,因为将来是他们主持工作。再过一、两年,新的领导完全熟悉局势和自
己的位置,会面对新问题,提出新的对策。这肯定会不同于老一代。
总之,我认为,看十六大对中国局势的影响,不宜于纠缠现在人事安排中的问
题,而应当着眼于十六大使新一代人登上舞台后可能带来的变化。
十六大人事安排到底有没有章法?
高 新
表现上看,江泽民在十六大上人事安排问题上一味任人唯亲,毫无章法。安排
进入在政治上信得过的人是肯定的,从十五就大开始了。但在考虑接班集体人选时
,显然还是在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基础上考虑了政治平衡问题。
我是做实证研究的,根据我对十六大的常委名单进行分析,十六大的新常委名
单和和人事安排方案完全符合中共内部的游戏规则,不是简单的让谁上谁就上,让
谁下谁就下。江泽民过去十几年里通过年龄限制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班底,绝大多数
为他不喜欢的干部是被拖到到内定的年龄后没有理由不退的。这是江泽民达到自己
的权力顶峰的原因之一。截止十六大为上,中共高层已经没有其他的派系(包括胡
锦涛在内的所有人,至少在表现上都是拥戴江泽民的)。所以在考虑接班集体人选
时,已经不是所谓的“派系平衡”,而是考虑尽量照顾到所有已经浮在台面上的每
个领导人的利益。
所谓实证研究,就是用数据和事实检验假设。我对十六大的研究是用在邓小平
和后邓小平时期形成的中共人事制度的规则作为假设,然后用十六大中进入和退出
常委的人事作为数据和事实来验证。如果事实不符合规则,那么我们可以推测,江
以个人意志为所欲为安排十六大人事;但如果事实符合规则,那么我们应当说,十
六大上的人事安排基本上是程序性操作,不是江个人为所欲为的产物。
我所使用作为假设的人事规则有两条:第一,年龄限制,十五大时内定年满七
十者不再继任,总书记除外。因为江泽民当时已经建立一定权威,所有年满七十者
也只能承认如此规定相对公平。
十六大的人事规则里,除了年龄限制,还有任期限制,同一级职务任满两届者
不进则退。所谓“不进则退”在地方干部和国家行政干部任用上已经实行。在中央
领导层开始实行,从江泽民十六大政治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用年龄限制和
任满两届者不进则退任两条原则,完全能够解释十六大政治局一级的全部人事安排
。
首先,本届九名常委中,胡锦涛是任满两届常委后晋升总书记;其他八名都是
上届政治局委或候补委员兼中央书记处书记。没有破格提拔。
第二,上届政治局中候补委员未进常委的有吴仪。吴肯定会进副总理,而不会
退休,继续担任政治局委员;虽然没进常委,但也是升迁。
第三,议论最多的是李瑞环和李铁映退休,因为他们两人均不满七十岁,而且
李铁映还比罗干年轻一岁。但李瑞环退下去是由於他在任满两届政治局常委(之前
的半届不算数)后没有其他党政军正职领导位置可以安排,而政协主席已满两届。
李铁映也是因为政治局委员已经连任三届(十五大时还没有党内职务的任期限制)
,过去已经在国务委员位置上连任两届,他在十五大之后去社科院已经表明没有位
置可以安排他了。所以,这二李都是因为“不进则退”的规则而无法可说。
当然,江泽民不喜欢李瑞环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十五大上拿不掉李瑞环,就
说明江泽民再不喜欢的人,只要没有犯错误,江泽民也必须有理由、必须按照游戏
规则才能把人家拿掉。至於李铁映不能晋升,除了江泽民也可能不喜欢他的原因,
还有他在十五大的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过程中,都丢票太多,在此基础
上再安排他在十六大上高就政治局常委,有可能出“政治事故”。
总之,江泽民是用十三年的时间,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的十年时间,用年龄限制
的游戏规定,把在政治上不积极拥戴他的干部熬下去,把自己信任的干部提上去。
这次再加上一项任期限制,目的就全达到了。
第四,关于贾庆林的安排。从贾的简历上看,他与江泽民的渊源在七十年代末
至八十年代初,当时贾是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与江泽民当时负责的工
作对口,大概是一九七九或一九八零年左右,贾曾随江泽民率领的代表团到罗马尼
亚等国考察。江泽民安排贾接掌北京无疑是出於对他政治上的特别信任。但后来的
福建远华案出来以后,就算贾负有一定责任,因为是海外媒体,特别是被中共视为
“反动刊物”的香港媒体热炒贾庆林与远华案有牵连后,无论是江还是中共高层的
其他什么人,都不会同意让贾下去的。要不然,岂不是让“海外反动刊物”牵着鼻
子走了。这从过去香港媒体炒出丁关根“三青团”历史的例子是一样的。十五大召
开之前,中共内部即有人感慨,海外这么一炒,丁关根反而下不去了。
第五,如果我们一定要找新进人事的共同派系渊源,那么我们会发现,他们都
是胡耀邦主政期间作为第三梯队培养的干部人才。在1985年前后,他们大都已经是
副省、部级干部,其中刘云山和贺国强,与这次进入常委的李长春、吴邦国、吴官
正一样,都是在一九八五年被增补为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的。胡锦涛的政治出身更
不用说了。至於曾庆红,其实是一九八四年年前后被胡耀邦亲自安排去上海的。特
别需要一提的是,包括贾庆林、刘云山,当年都胡耀邦下台时或多或少地受了间接
的牵连,才被在原位置上压制了数年。总之上述人等如今分别进入中共政治局常委
和政治局委员不是突击提干,他们都是共产党长期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的干
部。不仅胡锦涛,而且整个第四代领导都是邓小平和胡耀邦的第三梯队建设的成果
。
最后,如果所有这些安排都符合共产党的“以年龄为准绳”和“废除终身制”
基础上建立起来任期制的任用干部原则,我相信,胡锦涛是参与这一安排的。而且
,他同意这一安排。
从上述分析中,我得出结论,中共十六大不仅在人事上不是江泽民不讲章法的
结果,而且是将邓小平时期高层人事选拔程序又推进一步,并且达到更稳定的制度
化和程序水准。有江泽民的这一交接班实践,胡锦涛以后的领导人只能遵守规则,
更难违规操作交接班了。
事实上,江泽民已经完成从儿皇帝到真命天子再到共产党的精神领袖的转变,
退出具体职务应当是他明智合理的选择。至於江泽民在辞去总书记后还继续亮相并
不是特殊化,所有原十五大常委都还在工作岗位上继续亮相。我们应当注意到,江
泽民已经两次提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这虽然比不上“为首”或“为核
心”,但确实是一个转变。胡锦涛的权力基础是什么?不是江泽民的安排,而是十
年政治局常委的资历。1992年以来,胡锦涛就主管党务。胡锦涛接班也是一个长期
过程。
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我与军涛刚才讨论,都觉得应当与共产党自己纵向比较
,而不能简单地横向比较。三个代表理论比共产党自己确实有突破,有进步;不然
就不会有来自左的方面的强烈反弹了。但是,这个理论的提出确实粗糙和生硬了些
。下一步应当设法解决三个代表理论与传统共产党理论的衔接,特别是解释如何理
解内在的冲突。工人阶级的对立面是谁?理论上推不通。虽然如此,江确实是想让
共产党与时俱进。三个代表的理论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及一切不阻碍发
展的政策、规章、制度都要摈除的提法,为胡锦涛在理论和政策方面进一步发展打
开了广阔的空间。要看胡能否能进一步理顺理论内在矛盾、淡化意识形态。我认为
,修宪应当是可行的步骤。第一,所谓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体定位,如何修正?第二,私有财产
不可侵犯要写入宪法(目前只有一句社会主义的公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表述)。第三
,要搞私有化,不再羞羞答答。
为什么江自己会成为例外
孟玄 (纽约华人资深政论家)
我最初看到十六大人事名单居然与何频在一个月前给我的完全一样,不免有些
惊讶。后来,得知他会继续保持军委主席一职,又不免有些失望。从常委名单看,
他已经全胜了,如愿以偿了,应当全下。不应当再眷恋权位。以后,又有人说,他
明年三月人大上会全下,以免军中出现党政双头。但这不确定,也没有保障。如果
常委是他的人主导,如果他还任军委主席,那么他就可以继续是核心,而且任期不
定。这样,所谓第四代是否真接班了,还要再看。江泽民太突出自己了,太自我中
心了。要知道,满召损,他是否有必要这样玩政治游戏?即使明年三月他退下,还
要看他是否会从几个小组领导退下。所以,不管怎样,从实质而不是名义上的接班
的角度讲,江泽民全退下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个逐渐淡出的过程。有人说,
这一切可能是胡锦涛要求的,胡的性格使他不想承担那么大的责任。那么,这是否
说明中国的传统在起作用,讲究年龄序齿。但我还是要问,既然是到年龄都退,为
什么到江自己这儿会成为例外?
考虑到常委人事安排和他不退军委主席,再看三个代表的理论造势,可以断定
,不仅人事不会有实质变化,而且中国一切都会继续延续。三个代表是想吸纳更多
的精英为执政基础。按康晓光的框架表述,三个代表其实是建立政治精英、经济精
英和知识精英之间的联盟,以控制大众,维持稳定,以谋求精英自我利益。这不值
得鼓舞。有人说,三个代表与共产党的原有理论相矛盾;共产党原有理论是声称为
无产阶级或广大劳动人民,但三个代表则为少数精英服务。国内民众和许多有良知
的精英对此有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不是思想保守或固守僵化的意识形态,而是出於
正义感,对精英垄断利益和权势有抵触。
十六大确实有新意,但不能掩盖问题。用裴敏欣的话说,中国的统治已经弱化
;中国有治理危机,但能否控制危机是一个问题。打个比方,现在乾柴遍布,政府
的灭火能力确实也增强了,但能否扑灭一切火呢?
当然,也不是没有正面的迹象。虽然十六大有上述问题,但是对中国的局势的
影响却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评估。不过,这需要我们有历史眼光。
江泽民大权独握,有什么积极意义呢?中国政治有自己的规律,不是外国理论
和模式能解释清楚的。例如王朝更替,治乱循环,自有规律。过去,皇帝主政,宰
相以下主治,治道远比政道发达。中国今天应当继续发展治道,缩小政道。就是康
晓光说的政治行政化。虽然现在已经不能承认皇朝合法性,但历史传统还会继续发
挥作用。除扩张治道,缩小政道外,还有各路诸侯入中央也是中国特色。当然,究
竟中共十六大后起来对这批人能否按中国老办法解决中国的问题,还要观察。如果
将江泽民独掌大权以及十六大的其他措施,看作是减少围绕政权的斗争,提高封疆
大吏治理能力和权力,以压制、控制和哪怕是连滚带爬地度过现在的危机,那么,
这不失为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不能简单地用西方模式和理论评论好坏。
最近,纽约时报报导,东南亚乃至日本都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担心,中国会成为
强国。这表明中国不论有什么问题,还在强劲发展。在外交上,中国对外政策仍然
保持和气,不仅对美国,而且对台湾、东南亚也都保持和气。在邻居担心时,采取
经济为主和为贵的方针,是精明清醒的。这是对的。
总之,如果从政治学标准看,十六大有严重问题。但如果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
和实际功效看,对十六大或许可以有好的估计。
王军涛:你主张缩小政,增加治,是否会重犯中国政治史的教训?清末宪政中
许多奏折谈到,中国问题在政不在治;而且,没有好的政,就不会有好的治。
张刚:我的问题是,政与治能分开吗?
胡平:如果你一定要分政和治,那么治理也要区分治和理。中国自古有治无理
。所谓治,就是治住甚至治死你,而不是讲理。
十六大的大倒退
王军涛
评价中共十六大与评价其影响不同。我对十六大评价不高,但对它的潜在影响
持潜在乐观态度。
十六大的人事安排无论从人事格局上还是从制度上都对邓小平时代是倒退。
在人事格局上,主要倒退是,江泽民安排常委人事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否定
毛邓两朝的五湖四海原则。
高度评价十六大人事进步的观点主要理由是新班子的年龄和学历。但是,现代
政治学从不认为年龄高是政治领导的局限,相反,年资和经验是正面的因素;在民
主选举国家中,一般设定年龄下限,不设上限。学历也不是标准。最重要的是思想
、能力、品德声誉和形像。十六大的常委班子九人中有五人是铁杆江家帮,另外四
人也是政治上缺少担待的随大流人物。尤其是选择黄菊和贾庆林这样的官声很差的
领导,显然是表明江泽民不信共产党心的邪,他要的就是强势运作以示威严。
我不认为江泽民不讲五湖四海是因为他达到共产党权力颠峰而毛邓讲五湖四海
是因为他们受其他派系制约必须如此。毛泽东能在弹指间杀掉刘林两个二把手说明
他不仅能置所有人政治生命于死地,而且能结束所有人的自然生命。毛是在打倒非
毛派后请他们回来掌握许多实际工作部门的大权的。因为,毛世故地意识到,毛派
可以治住中国,治死中国,但不能治好中国。因此,毛要让那些对文革不满的人处
理实际事务。
邓小平确实受到比毛多得多的制约。但至迟在70年代中期的治理整顿和再打倒
后,邓的威望已经非其他人能比。吴国光关于十三大前后政改酝酿讨论的书中可以
看出,那时各级领导言必称小平,不太提他人。邓在80年代后期,已经能稳赢票决
,从89年用兵、92年南巡和94年清除杨家可以看出,邓绝对可以控制军队。邓如果
邓象江泽民一样打算盘,完全可以搞邓家帮掌控大权。然而,邓一直尊重其他派系
存在,并且让他们分享最高权力,甚至在核心的安排上听取他们的意见。文革教训
和个人浮沉经验使邓有一种胸怀,不想再搞个人独裁,与个派系共治中国。这其实
也是其他共产党国家走向后极权时代的领导格局特色。
江泽民既没有毛的世故,又没有邓的胸怀,才想占尽便宜,以江家帮独占天下
。高伐林说,江此举激起党愤,应值得相信。
由於江是弱势核心接班,没有独裁个人权威所必须的功绩、威望、人脉、资源
和魅力,他必须违规作业,才能得逞。十六大人事安排程序也是对邓时期的倒退。
然而,海外确有较强的意见称赞十六大在交接班程序上是进步。其主要理由是
,十六大严格执行年龄标准,完成非民主政体条件下最大的最高权力交接;江泽民
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保障。我的回答是,江接班时是一个空前弱势的接班人;其时
,谁都知道他必须遵守程序。然而,当时人们以为这意味着中共不会再有强人,将
进入集体领导和政治生活法治化阶段。人们没有想到,江可以通过玩程序建立个人
独裁的条件;依据特定情境为个人需要设置特别程序可以排斥异己;所谓历史空前
规模的交接班也可以是对手的彻底出局。
判断是遵守程序完成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交接班,还是玩弄程序建立个人独裁,
决不能仅看年龄标准。这里,需要考察从候选人提名,到候选人酝酿和确认,再到
党内表决的全过程是否更公开和更民主了。还要考察,最大规模交接班后,的班子
是否是独立决策,或者还有另外的权力中心背后操纵。
邓小平时期的方向是明确的,即使有89年那样惊心动魄的大事件,邓还是坚持
他的改革。他并没有做到在他上台之初许诺给人民的民主,因为中共既没有自由平
等和公开的竞争,也没有平等的全民投票产生领导人。但是,他毕竟在程序上保障
候选人尽量代表全党派系平衡,从提名小组成员,到候选人几上几下酝酿,再到候
选人在一个有威信的圈中确认,最后采取差额票决。这个过程的公开范围越来越大
,参与者越来越多,其中还有民意测验和组织部门多角度考察。
在十六大的人事选拔中,江泽民却将自己凌驾于全党之上。从候选人提名,到
确定,再到票决,采取了一系列小动作,试图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全党。特别是利
用反腐败作为手段打击对自己有威胁并可能挑战自己的人事安排者。江泽民这样做
,彻底破坏了共产党在文革后初步恢复的党风和政治生活准则。目前,中国官场溜
须拍马、个人崇拜、弄虚作假、残酷内斗和腐败奸诈的风气都与江泽民为维护和贯
彻自己的意愿而倡导的风气有关。十六大后,由於常委江家班占多数,由於常委人
数扩展到九人,江泽民极易操控局面。但他还把持军委主席,以便增加最后胜算。
此外,他可能还继续掌控中共中央一系列控制安全和经济的小组。
十六大究竟对中国政局有何影响?我认为,这样的格局保证江泽民和江家班掌
权,确实有助于维持稳定,有助于继续江的路线和政策,但却不利於适应机遇调整
和发展。中共还会继续背邓江两朝遗留问题。人事格局的狭隘,会限制适时适度调
整的空间。毛泽东的世故所容忍的派系平衡为中共在他故去不到三年将他定的错案
翻得一乾二净提供了组织和人事基础条件,使中国不至於象北韩或斯大林后的苏联
那样难于改革。邓小平的心胸所容忍的派系平衡,使他避免了在某些发展关头头脑
发热走极端。江泽民的狭隘人事格局使中共对中共目前的问题有很多盲点,会错过
应对挑战和持续发展的机遇。
不过,中国和中共都确实与以前不同了。江泽民有他的打算,但历史不一定如
他所愿。第一,目前江家帮也有内部矛盾。在江家帮占主导后,江会有内部整合的
困难。江家帮的人与江泽民的结合是有条件的。当他们的进一步愿望不能通过江来
实现,其中某些人会另有打算。第二,江泽民的身心精力都逐渐衰竭。对某些问题
和矛盾将越来越难以整合。第三,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新的领导集体有新
的措施和方式。他们将日益感到江的局限影响他们的工作,从而试图摆脱这种限制
。第四,中国还有其他力量和机制存在。地方和部门大员因为要处理实际事务,因
此会更务实并对中央产生压力,甚至在中央内部支持某些势力,反对另外一些。独
立的民间力量如商界和知识界也会有压力。最后,胡锦涛不会完全无所作为。江泽
民本人和台湾李登辉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初登政坛、没有力量的弱势领导会变成
怎样的强人。
虽然不是每一种内部矛盾和每一场斗争都会导致积极的正面的变化,但这种矛
盾毕竟提供进步性变化的张力。因此,我们不必为十六大人事格局和程序中的问题
对中国发展持悲观态度。不过,江泽民确实为我们留下一个教训,如果我们过於强
调稳定而树立核心,中国政坛会重新形成种种不正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