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号-透视台湾 陈白简介 陈白文章检索

 
被历史遗忘的抗法保台英雄........(台湾)陈白
 
 

    认识孙开华,是约翰.陶德(John Doddd)这位卖乌龙茶的英国商人介绍的。我的
意思是,我碰巧看到陶德在一八八八年出版的Jourmal of  A   Blockaded   Resi
dent  In   North   Formosa ,由陈政三译述(着)的“北台封锁记”(台湾原民文化
,二零零二年七月出版)。该书自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八月,迄隔年七月中旬,逐
日记录清法战争期间,法国舰队攻打淡水、基隆,进而封锁台湾、占领澎湖的情形
。书中一再提到镇守淡水的沣军提督孙开华,吸引了我再往下看的兴趣;但也带来
翻箱倒柜、动手动脚找资料的麻烦。
    陶德笔下的孙开华,是一位能接纳西洋新知、照顾外侨、善待属下、极受民众
爱戴的好将官,也是一八八四年十月八日,领军击败登陆淡水的法兵的大英雄。陶
德描述孙开华谈用兵:“孙将军与几位幕僚悠闲的在树下享受午餐,丝毫无视头上
飞过的炮弹。他挺有法国品味的,特爱香槟酒。尽管兵力不多,每天又有逃兵,援
军迟迟未到,但仍举止自若、意态悠闲。”简直可以和大敌当前的孔明抚琴、谢安
下棋媲美,似乎有点夸张。可是当时正在淡水港外“凯旋号”战舰的法国海军上尉
、后来的历史学家罗尔(Maurice Loir)在“孤拔提督的远东舰队”乙书,也写道:
“我透过望远镜观察,清兵由一位孙将军指挥,他似乎一点也不紧张,当我们的舰
炮正摧毁守军的堡垒时,他却在树下吃饭、喝香槟,令我们为之气馁!”
    这证明陶德没有夸张,孙开华真的临大敌、心不慌,而且有法国品味。可是陶
德在当年十月三日写道:“十月一日,法军登陆基隆,刘铭伟下令撤退,带着一千
名士兵狼狈的逃到艋甲(今万华),还想南遁新竹;但被民众发现,他们抓住刘铭传
,把他软禁在龙山寺。”
    这段记载与“刘铭传是抗法英雄“的普遍认知,以及教科书上的“史实”大相
径庭,足足令我讶异了好几天,始终无法接受。难道这位绰号“三脚仔”,促进台
湾乌龙茶现代化的最大功臣,也曾在“西仔反”时被怀疑私通法军的陶德,有意中
伤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陶德“吃台湾米、喝台湾水”三十一年(一八六四至九五年
),却歪曲史实,令人气愤。笔者有思反驳,于是勤找资料,终于在清廷档案,找到
三件光绪帝曾看过的奏折,这些报告居然佐证了陶德所言不虚!分别如下:    
    一、淡水关税务司法来格(E.farago)在十月间,呈送四件报告给总税司赫德(R
obert Hart),经赫德转呈清廷。内容陈述刘铭传以“回救淡水”的名义,从基隆撤
兵,但实际上并未军援淡水;反而准备往新竹,甚至往台南逃亡。法来格写得比陶
德更露骨:“刘爵帅退至板加(艋甲)地方,该地人民怒而围之;捉爵帅发,由轿中
曳出肆殴,且诟之为汉奸、为懦夫。”他又指出:“刘爵帅往日英名,今已全失;
曾令淡水、基隆二处督兵人退兵,皆抗面不遵。又有自回台湾府(台南)之意,乃为
乡民所禁,不得出衙。”换句话说,刘铭传不战而败,还想逃离北台战场,被万华
人海揍了一顿,当时没有“台奸”一词,所以民众骂他汉奸、胆小鬼,还把他软禁
起来。    
    刘铭传被困在当年刚盖好的台北城内,下令孙开华从淡水前线撤回台北,以保
护他免遭“暴民”攻击。但那时候淡水港外环围了七艘法舰,每日都有炮战,大敌
当前,如果不战而退,简直是“卖台”行为嘛!所以孙开华不干,独自指挥孤军,
写下了力挫法兵的辉煌战绩。法来格如此叙述他口中的“长胜孙”:“刘爵帅先令
孙总镇退回扈卫地方,孙不遵;回言“吾今誓死于吾汛地内矣”!    
    二、同年十月二日,广东籍的基隆通判梁纯夫在禀稿中,痛陈刘铭传的爱将李
彤恩,专讲孙开华的坏话,虚报淡水守不住的军情,使得刘铭传“方寸已乱,漏夜
密传,即时拔队下艋”。镇守基隆的将领都反对撤退,但刘铭传坚持退兵,将基隆
拱手让予法国,“不致使兵勇士民怨声载道,不斩李彤恩,无以谢基隆、台北百姓
矣。”    
    刘铭传从基隆撤退后,一直躲在台北城,所以从十月二日淡水炮战开始,到十
月八日法兵强行登陆,企图攻占淡水,再直下台北,防守淡水的只有湘军的孙开华
,以及台湾土勇首张李成。淮军只有章高元驻扎在红毛城附近。一八八四年十月八
日上午十时,六百多名法兵在淡水沙仑东北海岸(今海水浴场)登陆,到下午一时败
退离岸,两军在中仑展开几次白刃血战,爱喝香槟酒的孙开军、爱唱戏的张李成(被
野史趣化成戏子阿火旦),合力重挫了来犯的法军,写下台湾岛史第一次,也是唯一
一次击败外患的光辉记录。    
    清朝大臣周德润、锡钧、汪鉴等人,纷纷上表弹劾刘铭传轻易弃守基隆,又没
真正军援淡水,是出于湘淮宿怨,借机公报私仇,修理孙开华。台湾当时存在的“
省籍情结”,不是本省、外省之争,而是安徽人对抗湖南人;不过刘铭传弄巧成拙
,造就了孙开华扬名立万的机会。刘铭传曾心虚的上表请罪,恳辞巡抚头衔,光绪
帝虽然没有撤换他,但已在批文中责备他“督师不力,谤书盈□”。    
    可是目前中小学校的历史课本、几乎所有的台湾史书,却仍称盐枭出身的刘六
麻子为抗法英雄。说他“抗法”是可以的,但赞他“英雄”却是大违史实。而已被
历史淹埋了的、被淡水人和台湾人遗忘了的孙开华呢?当他不听从慌了手脚的长官
的退兵命令;当他不回台北城保护长官,却仍与淡水百姓奋战死守的回报呢?换得
的是:来自刘铭传阵营的一再暗箭中伤;以及台湾民众的健忘。    
    陶德在十一月十六日记载:“英勇的孙将军被短暂的解除指挥权,但现在又恢
复了。”幸好孙开华的战功中外共见,清廷不但未听诬蔑之言,反而在十二月二十
三日(光绪十年十一月初七)命孙开华帮办台湾军务,擢升他为仅次于刘铭传的台湾
战区第二号人物。但中伤他的暗箭仍然不断,最后他忍无可忍,上表呈报实情。  
  
    三、一八八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孙开华密陈左宗棠,左宗棠将报告转呈清廷。
内容陈述刘铭传为了替爱将李彤恩开脱罪名,“不独将沪尾战功一笔抹杀,且欲将
轻弃基隆之罪,硬坐防沪之人。(刘)基隆退守及在艋饰县雇夫,搬运军装、饷项前
赴新竹,商民罢市、聚众阻止各情形,台北妇孺皆知。”换句话说,我们的曾祖父
母辈以上的祖先,都知道刘铭传阵前逃亡的事;可是我们却不知道,因为历史被刻
意的窜改、掩盖了。先人热情的拥抱孙开华──打败法军后,他一度身体违和,赴
台北调养,“艋甲百姓夹道欢迎”(陶德书载);淡水百姓纷纷祈求神明保佑孙将军
,甚至自愿减短寿命转给他----“自愿减算以延(孙)军门之寿”(广州述报报导)。
如此敬爱之情,称得上是对孙开华奋勇血战、保卫乡土的最佳回报了。   
    孙开华(一八四零至九三年),字赓堂,湖南慈利人,十七岁起随鲍超打过太平
军、捻匪,一八六七年升漳州镇总兵。一生来台四次,而以第四次力退法军、威镇
中外最为显赫。他在战后内渡,一八八七年升任福建陆路提督,一八九三年卒于泉
州任上,谥壮武。他的两个儿子,也对台湾有过贡献:长子道仁在民国初期担任福
建督军,曾资助罗福星在台起义事件。巧的是,罗福星是在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于
淡水遭日警逮捕的。另据“清稗类钞”记载,孙开华有子字子堂,乙未(一八九五年
)割台时,在淡水抗日、殉国。孙开华一家,称得上与淡水颇有渊源。    
    历史常遭主政者利用或刻意歪曲;但事实却不容抹杀。战死于淡水的湘军埋骨
处----湖南勇墓,已被误为河南勇墓或荷兰勇墓,而遭铲除殆尽,铺为道路。即或
湖南骡子孙开华,也被历史遗忘了。但他为保卫台湾、死守淡水,所喊出的“吾今
誓死于吾汛地内矣”,能不撼动我辈心弦吗?陈政三译述(着)的“北台封锁记”,
在史实考据、旁注解说、边栏详述,提供返原历史真貌的史实,是本或不应错过的
断代史的好书。□

相关文章
作 者 :陈白
出 处 :北京之春
日 期 :2003年7月14日22:2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