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号-读书 葛红兵简介 葛红兵文章检索

 
葛红兵看王蒙.............(上海)葛红兵
 
 

我为什麽曾经很喜欢“青年”王蒙

        王蒙曾经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他的小说都是很有意思的,语言轻松有趣,看得出来
,王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上大学的时候,他的作品《组织部来的年轻人》、《春之声》
、《蝴蝶》等几乎是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必读小说,那会儿哪个大学生不知道王蒙就像今天的
中学生不知道F4乐队一样,小说的王蒙和随笔的王蒙都是一流的。
        因为王蒙敏锐。《组织部来的年轻人》是建国初期写的,那个时候,王蒙差不多才
刚刚步入青年的行列,那样的年纪,没有特殊的敏锐怎么可能写出那么尖锐的小说?后来,
经过文革,重新出山的王蒙一下子写出《春之声》、《蝴蝶》等意识流小说来,那架式跟今
天的文坛新锐没什么两样。王蒙一向很尖锐,而且很大胆,他不惮于把自己的困惑暴露在读
者面前,比如《坚硬的稀粥》,里面可以看出他对当下社会的困惑,许多问题他先知先觉地
意识到了,但是,他自己也还没有想得非常清楚,但他愿意用小说的形式把它写出来,和读
者分享。上世纪80、90年代,他提出许多引人争议的观点,比如他关于“躲避崇高”的论述
,有的观点还是很得罪人的,比如,关于取消专业作家制度的观点,等等。那个时候,王蒙
新作、新说一出,大家就会奔走相告,然后就焦虑,就想和他争论。
        但是,这次《王蒙自述》出来,好像不是这样,前时参加这个书的一个研讨会,几
乎所有人都说王蒙这个自述好,“完成了人生的超越”,是大智慧之书。这样一个气氛弄得
我不敢说话了。自然,大家的说法并没有错,我也不反对,作为一个个人,写自己的人生态
度,强调超脱,用学习武装人生,不朋不党,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换个角度,我也想到,
作为一种“人生哲学”这似乎还是太内敛。
        如何面对千千万万个读者个人来谈人生哲学?一个基准恐怕是要的,那就是帮助读
者作为独立个体获得存在的原初立场。“个体如何得以确立?”“如何成为一个建设性的独
立个人?”等等,这些一定是人生哲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王蒙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解
决这个问题的进路却是庄子、老子式的,比如,遇到“无可奈何的境遇”怎么办?王蒙的解
决方案是退回来,关起门来搞学习,他用自己去新疆的事儿做例子,说明学习可以充实自我
,忘记烦忧,但是,他没有说明如何主动改变那个“境遇”。
        人是创造存在的动物,人不仅自我创造,还创造自己的环境,王蒙的人生哲学主要
是谈自我创造,向内转,是内敛的人生哲学。强调少取,多予,强调自我修养,适应社会,
这样的人生哲学对于个人来说,是高姿态的表现,但是,全社会都是这样,再次遇到文革那
种无可奈何的境遇的时候,这个社会会怎样呢?谁都不去反对,大家都躲起来学习,那就有
点儿可怕了。

“黄昏哲学”贻害无穷

  人生哲学有两种进路,一种是从实践方面来谈,强调通过人生实践,主动地改变世界,
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完成自我,一种是从虚践方面来谈的,强调通过精神虚践,自我修炼,
通过压抑自我的个性、减少需求来适应社会,王蒙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后一种。
        王蒙的哲学充其量不过是老庄的翻版,至少从“退”的人生态度上讲是这样的,他
的关于“不争”的观点,老庄的痕迹很浓。但是,老庄用木头、小鸟、大鹏等自然意象构筑
了一个神奇的哲学世界,我常常反复玩味,觉得其中有超然出世的人生大境界在,虽然这种
日头哲学是我所反对的,但是我却不能不对之怀抱敬畏。
  王蒙的哲学却没有,它所有的不过是一个世故老人的人生感想。
  王蒙也承袭了传统儒家的思想,他特别强调心灵的“自足”和“自适”。对于个人修养
,特别是以心为本体的修养方式,是后孔子时代,孟子、荀子等特别强调的,也是此后儒学
正脉。以养心“美身”,以养气“美身”是孟子、荀子之后的儒家的主要思路。但是,王蒙
的思想中只是承袭了其中“养心”的部分,并没有其中关于“性”、“理”的信仰,后世儒
家主流之所有把人生建筑在“心”等概念上,就是因为儒家不认为“心”是孤立的,心是服
从于更高的“性”、“理”,是“天理”之下的心,也就是说儒家主流的思想是笼罩在“天
理”这样一个大信仰之下的,但是,王蒙没有给我们这些东西。他去掉了“天理”,留下了
一个空壳的“心”,这个“心”仅仅只相信人生的智慧,一人的功过和是非,而没有更大的
超越性信仰和渴求。孟子所求的是荡荡乎“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无所欠缺的大“志、
气”。
  从这个角度看,王蒙的境界实在很小——他是有智慧,但是没有境界的。但是,也正是
这样的人生观会在中国流行,何以出现王蒙“我的人生哲学”畅销的局面?因为大多数中国
人都是崇拜这种智慧哲学的。
        这是中国人的根本性欠缺。有智慧但是没有信仰,有感念但是没有境界,有想法但
是没有勇气,只求一己之明哲保身,只愿意看自己,不愿意看世界,眼睛之看到眼前的一点
物质生活,看不到宇宙的大发生、发故事。说起来实际上就是只有一己之私心,没有世界公
心。王蒙人生哲学正好契合了这些中国人的国民性。
        王蒙本来不是这样的,写《组织部来的年轻人》,甚至写《坚硬的稀粥》的时候的
王蒙也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今天会这样?也许王蒙老了吧?老人会有老人的想法,尤其是一
个非常智慧的老人,他会为他的一生做总结,会觉得自己成功的一生有很多经验可以传授,
可是这种人生经验实在不过是老人受了过多的人生折磨也享受了不少的人生快慰之后的“黄
昏哲学”而已,对世人是有百害而无一用的,尤其是对年轻人。

相关文章
作 者 :葛红兵
出 处 :北京之春
日 期 :2003年10月27日12:5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