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号-三农问题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中国农村状况与农民的身份变迁>主题研讨会.春仁
 
 

十二月十三日星期六下午,二十一世纪中国基金会协同纽约市立大学斯泰登岛学院在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国际研究中心举办了题为“中国农村状况与农民的身份变迁”的主题研讨会。

陈奎德博士主持上半场演讲,中国中央编译局金雁教授,澳门大学程铁军教授和中国作家、不寐网站主持人任不寐先生在场从各个学术角度作了相关报告。

金雁教授总结了中俄两国农民在生产和社会学的角度上的相同点和差别。

程铁军教授主要介绍了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的生平和农村改革理论和实践。他介绍说,三人影响了晏阳初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比较具体的说,是来自远古的儒家民本思想,来自近世的传教士的榜样和来自四海的民间疾苦和智能。晏阳初与爱因斯坦一起被美国一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晏阳初1890年生于四川巴中县。少时熟读儒家经典,十三岁时入内地会传教士办的西学堂读书,后来到香港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接受教育。一九二九年,他来到了定县,这个地方后来成了遍及全世界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源地。在定县,晏阳初发现中国农民的问题主要是“愚贫弱私”,但是他发现单项的改造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综合的农村改造方案。他从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著手解决问题。国民党内政部次长到定县视察后,对定县的乡村改造工作极为赞赏,因此国民政府决定把这种模式向全国推广。因此南京政府通过决议,全国各省设立乡村建设研究院,并划出一个县做试点。

程铁军教授最后总结,海内外关心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民众和学者都提出了和曾经试图实践各种方案,然而晏阳初的方案不但经过实践检验,同时现在中国农民面对的很多问题和当年的问题别无二致,政府和知识界不妨再次重视晏的学说。

下半场发言的是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何清涟女士,《黄河》杂誌副主编谢泳,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哈佛访问学者秦晖。

何女士引用诸多统计数字和第一手材料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她认为中国农民本来应承担的税赋是1200个亿,但实际承担的是7000个亿。各地成立的棒子队下乡抢钱抢物,乡村政权流氓化,中国农民300-500人以上的群众运动在1990年后共达15,000件。这种局势现在仍在维持是一个奇迹。

谢泳主要从历史角度谈出中国村政建设的徘徊,他指出阎锡山一度在山西进行村政建设的改良,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有成功。

秦晖教授从学术角度出发,认为在中国国家单方面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处理权,以此把农民的身份和土地绑在一起,老了不要给国家添麻烦,年纪大就回去,国家对农民只剥削不承担社会保障。他提倡土地私有化,这样保障私有,保障官方不侵占平民财产。

多年研究中国农业问题专家清华大学秦晖教授从学术角度出发,多方面论证了三农问题的核心既不是农业问题,也不是农民问题,而是从制度上怎么样给农民一个国民待遇的问题,使得“三农”问题能够从根本上的到解决。

研讨会后在场听众提出了许多问题,就中国对农民的新闻自由和农民人权的封锁等方面与嘉宾交换了意见。

相关文章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4年1月30日20:5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