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号-历史见证 穆正新简介 穆正新文章检索

 
考察国军转进的历史并比较蒋毛政权.穆正新
 
 

                 考察“国军转进”的历史并比较蒋、毛政权的公开性

穆正新


中共教育青年说:蒋介石政权总靠掩盖真相度日。每当蒋军吃败仗时,他们的报纸不敢承认事实,便以“国军转进”某处的说法进行掩饰云云。

你听了后如果说:“有意思。快让我读读解放前蒋匪的报纸,看他们是怎样掩盖真相的吧”。那可没门。党早就把这些“反动报刊”都封存了。这些在解放前普通市民可自由订阅的报刊,到了解放后全成了机密档。别说一般群众,就算“县团级”、“地专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干部也不是轻易就能读到的。愿意独立思考的人遇到这阵势必定产生疑问:我党怎么总说国民党这坏那坏却不让我们亲眼见识见识?这党八成是憋着蒙人吧?这个感觉是完全正确的。我党只要你相信它的宣传,并不希望你看到真相。一旦有机会看看那些“反动报刊”,你首先会发现历史并非党说的那么回事,继而会把蒋、毛政权作个对比。于是就更加理解为什么党一直拦着不让你见到原始资料了:在蒙人欺骗方面,蒋是小巫,毛才是大巫。

实事求是说,蒋政权下资讯公开程度是不能和西方媒体相比的。但它已经达到程度却是毛政权远达不到也不敢尝试的。蒋、毛政权在公开性上的差别,有如“鹰与鸡”之间的差别:鹰有时会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样高。我相信中共政权对这个“鹰鸡落差”是认账的。中共一向对自己在公开性方面的草鸡水准既不抵赖,也决不愿改变。

就战事报导而言,蒋、毛政权媒体报导有两个共同的毛病:一是夸大本军战绩。双方战报中的“歼敌”数量总是大得惊人。二是用坏字眼形容对手,好词儿全留给自己。双方都贬称对方为“匪”,对方的行动不是“窜犯”就是“蠢动”。很少象西方媒体那样用中性字眼形容敌人或用贬义词来形容本方。

但蒋政权媒体比毛政权喉舌强的地方在于:

1、蒋政权下的媒体采用追踪式报导战局。战场上的重大事件一般能在两、三天里见报。考虑到半个多世纪前中国的通讯技术水平,这样的时效性不算差。因为这种方法给出的信息量大,消息前后文参照性很强,败局来临时想隐瞒也困难。实际上它们并不隐瞒不利和失败的消息,但有些害羞。因此用间接、暗示的方法把坏消息透露出来。让读者能够判明战局胜负。而毛政权喉舌基本不用追踪式报导战局。不给读者以战局进展的即时消息,以免读者知情过多而自行判断形势。它们报导出的,要么是捷报,要么是用小说笔调写出的英雄事迹。读者看不出战局演变,只见到一连串的胜利喜讯和壮烈激昂的的革命故事。对于败局,它们的做法是干脆“按下不表”,全当事情没有发生过。比如金门战役失利的消息,一“按下”就是几十年。毛政权喉舌特别擅长在封锁坏消息的同时大量报导“胜利”消息,给人以“形势大好”的印象。蒙人意图十分明显。

2、蒋政权的媒体提供给人民的相关信息量远远大于毛政权喉舌。这可以说是双方媒体最重要的区别。战火一起,人民关注的不单单是胜负消息。敌我双方态势,本军本方伤亡情况,战区及外逃人民的命运,经济所受牵累影响,交通联络是否畅通,物资供应来源是有保障,阵亡负伤官兵家属的哀痛,各界诉苦埋怨的声音,国际各方态度等等都是人民想知道也有权知道的。蓄意蒙人的政权总会严格限制信息量。因为消息越少,人民就越单纯越“傻”,当然就越容易操纵。对比起来,蒋、毛政权媒体提供给人民的信息量之差别,用“十个指头对一个指头”来形容是不够的,用“百个指头对一个指头”稍好些。

下面用具体例子来说明以上两个差别。


一、蒋、毛政权怎样对待败绩?

查查《中央日报》在国共战争时期的报导,其实很少用“转进”来掩饰失败。他们对于战场情况基本是连续追踪报导消息,我们来看看该报在1948年10月锦州失守前十几天的报导标题。根据中共方面的资料,东北野战军从1948年10月初开始向锦州展开最后阶段的攻击,10月15日攻克锦州。而这段时间里《中央日报》相关的一些标题是:

10月1日:锦州周边战事沉寂,义县守军击退犯匪;

10月4日:锦州周边高地正激战中,义县城区混战联络中断;

10月6日:锦州国军反击克紫荆山;

10月10日:锦州周边匪续向后撤退;

10月11日:锦州周边激战再起;

10月15日:锦州攻防战已达最高潮;

10月16日:锦州展开激烈炮战,强大兵团分路兼程并进,西路抵高桥东路克台安;

10月17日:锦州惨烈巷战;

10月18日:锦州市区混战连络中断。

《中央日报》并没有用“国军转进”来掩饰失利。而是一路追踪报导下来,基本随着战场形势起伏,反映出战场上反复争夺的过程。顺利时有夸张性的捷报,失利时也用“联络中断”这样的辞汇交代一下。一直到报出锦州市“联络中断”的消息为止。此时读者自然明白该城已失。对锦州战役如此,对其他战役也如此。到11月初东北大势已去时,《中央日报》就开始报导政府关于“东北剿匪失利”的教训和应对策略了。

在整个内战期间,《中央日报》的报导基本上就是这样的风格。既有吹牛夸张的捷报,也有失败挫折的坏消息。以下是一些不好消息的报导:

1946年7月22日:李先念部已越商南,国军阻击展开激战,鄂北共军围攻房县甚烈。

1946年8月23日:雁门关外烟尘起,大同危矣。

1946年11月26日:晋西三县失陷,大同城又告急,鲁共军攻济南城郊,宁夏边境频受侵扰。

1946年12月14日:共军调遣重兵入鲁,企图再度夺取胶东走廊,中阳守军苦斗情势危急。

1948年5月17日: 临汾保卫战艰苦,应县情势确危急。

1948年11月16日:剿匪失利的症结与今后应行之改进。

1948年11月26日:济南战事失利责任,行政院咨复立法院。

1949年4月19日:共军势将强渡长江,重炮推近江边配合作战,十二圩激战永安洲陷落。

《中央日报》对战场形势报导的客观和及时程度,显然是《人民日报》学不起的。你可曾看见《人民日报》在1949年刊登过“金门战事失利的症结与今后应行之改进”一类的文章吗?当共产党嘲笑蒋时代媒体的“转进”用法时,它的意思决不是说“共产党人不屑于掩饰”。恰恰相反,共产党掩饰败绩搞得得更厉害更可笑。让我们来观察另一个共产党吃败仗的实例。

1951年5月下旬,中朝军队发起的五次战役以失败告终。联合国军观察到,志愿军先前那种咄咄逼人、连续不断的进攻浪潮不复再现了。横贯朝鲜半岛数百公里长的战线上,志愿军部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崩溃景象:武器装备丢得到处都是,伤员尸体被大量遗弃。队伍似乎失去了指挥、失去了方向,漫山遍野撒鸭子似的乱闯。到处可见三五成群零零落落的志愿军官兵主动向联军要求投降。这情形用“志愿军五月大逃亡”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不但敌人方面这样看。共产党方面的一些资料也印证了联军方面的看法。请看:

1、5月29日 彭德怀电各兵团、军及中央军委。指出部队“作战指挥却存在严重的缺点。对公路未控制足够兵力和火力,而高级指挥机关过早离开部队,使建制也紊乱”。(按:这说明军、师指挥机关确有扔下部队不管,只顾自己逃跑的情况。这和联军观察到的景象相吻合。)

2、6月1日 彭德怀给毛泽东的电报中称:“三兵团损失很大,四处溃逃,企图回国现象严重,现正派人分途拦挡归队”。(按:三兵团司令员陈赓据说是位“令敌军闻风丧胆的杰出战将”。眼下他指挥的部队都成了这模样,其他兵团能好到哪里去?另外,“分途拦挡归队”是怎么回事?用重机枪还是轻机枪去“拦挡”?)

3、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回忆:战场局势骤变,联军逼近金化铁原地区。位于空寺洞的志愿军司令部前方暴露、安全堪虑。因此不得不把在后方休整的42军紧急调来护驾。(按:42军在前次战役中受重创,此刻正在整补,并不适战。彭德怀不到十分无奈的境况下不会去调用这样的部队。而志司前方有的是部队。前方本有志愿军三个兵团十来个军,加上人民军的若干军团,总兵力在百万上下。志司此时竟无法从其中抓一两个师来保卫总部,倒要靠从后方调残兵来救驾。这很不寻常。给人的感觉是志愿军各部队一味夺路狂逃,连总司令也顾不上了。)

4、部队士气低落。彭、毛、史达林之间的电报都提及志愿军部队里出现了“严重右倾情绪”的情况。 翻译成白话,就是厌战逃命的意思。

5、最高指挥官战役决心丧失。6月16日彭德怀电毛泽东:“如敌6月下旬在元山登陆(6月可能性小,7月可能性大),南北对进,平康、元山线及其以东必须放弃”。(按:彭原来决心以五次战役给联军以重大打击,使其无法发动元山登陆。现在他放弃了这个目标。可见战场形势令他很失望,因此判定战役目标落空。所幸联军并无登陆元山的计画,并且主动停在了三八线附近。否则彭德怀怕是连放弃平壤的思想准备也有了。)

6、毛泽东慌了神,急于寻求停火。和几个月前坚拒停火的态度判若两人。他不好意思直接向联合国要求停火,却在6月13日发电报指示高岗去请苏联出面“向美国政府试探停战问题”。毛显得相当焦急,只求停火,其他条件统统放弃。尤其不再坚持把解决台湾问题和联合国的中国席位问题作为停火先决条件。老毛甚至主动为此找了颗酸葡萄,在电报中说:“联合国实际上已成为侵略工具,所以中国现在不认为进入联合国的问题有特别意义”。真不明白主席为什么前不久会那样强硬地要求加入该“侵略工具”?

好,就这样的局面。叫做“败退”应该没有争议吧?那么中国的媒体该怎样报导?

如果它们有《纽约时报》那种自由无忌的风格以及喜欢和政府作对的倾向的话,报导出来的新闻标题可能是:“我军遭敌全线突破,伤亡惨重溃不成军”:“司令官们竞相逃命,恨爹妈少生两条腿,数十万部队失去指挥”:“第三兵团大军狂逃难以遏止,督战队已派出分途拦挡中”等等。

如果它们还能达到《中央日报》那种比较爱面子的开放程度,则应该有:“我军重创匪军后奉命向汉江以北转进”:“匪军续向北蠢动,春川陷落,麟蹄告急,涟川城区激战联络中断”:“匪若发动侧后登陆,平康元山以东恐不保,平壤危矣”,“五次战役失利责任,北京咨复莫斯科”等等。

《人民日报》报导的实际情况如何呢?整个志愿军大逃亡期间,该报上没有一条新闻提到本方战局不利、城池失守、部队伤亡严重等情况。别说“惨败”、“溃逃”等贬义辞汇绝不会用,连“后撤”、“失守”、“陷落”、“危急”、“失利”等比较客观的字眼也一个不见。整份《人民日报》上除了捷报还是捷报。形势不是小好不是中好而是一片大好并且越来越好。请看:

5月26日:“朝中人民部队两次反击战果辉煌一个月歼敌四万六千”

5月29日:“厌战情绪增长渴望早日回国 侵朝美军自伤者日多”(按:“企图回国现象严重”啊。)

6月2日:“并肩突破临津江”。描写胜利场面。文中说:“朝、中勇士们在山顶上胜利会师了。人民军和志愿军战士们互相热烈地握手、拥抱。山头上响起了用两国语言喊出的:”毛泽东主席万岁!“”金日成将军万岁!“”中朝人民胜利万岁!“的欢呼声。拂晓前,这两支兄弟部队又分别对敌人开始了勇猛的追歼战。”

6月2日:“美李匪帮的狼狈相。”

6月5日:“加里山上痛歼美军第三十八团”

6月5日:“又一次打击 —— 英军二十九旅再度受创记”

6月8日:“中朝人民部队高度机动作战 续歼敌七千八百余名”(按:把溃逃称为“高度机动作战”,比“转进”好听多了。)

6月8日:“侵朝美军的狼狈相”(按:被追着跑的人连连看到了追赶者的“狼狈相”。毛式革命乐观主义呀。)

6月8日:“美国侵略者为掩饰侵朝败绩 又公布严格的新闻检查条例”(按:原来《人民日报》也知道“掩饰败绩”是不对的。另外,读者可自行查阅当年《纽约时报》以了解美国“掩饰败绩”的情况。该报在战争期间每天刊登军方发布的战事活动和联军伤亡失踪人数,还刊登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的战绩公报以及中朝媒体发布的美俘照片等敌方资料。中朝方并不发布本方军队伤亡失踪的统计数字。但不乏勇气去指责对方“掩饰败绩”。)

6月8日:“中朝人民部队连续痛歼侵朝美军 美国在全世界侵略力量大大削弱 美统治集团承认陷入一筹莫展的厄境”

6月11日:“中朝人民部队英勇阻击 美军指挥部计画遭到挫败”

6月16日:“人民志愿军某部隆重集会为五千余人民功臣庆功”(按:好光荣的传统。困难之时看到光明,败阵之际大举庆功。)

6月18日:“魏德迈发出哀鸣承认侵朝战争是个‘无底洞'”

通过这样的报导,中国人民能从《人民日报》上了解到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吗?彭德怀有“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之美誉。可惜没有表现在这里。他明明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所报导的情况和他所知道的情况完全不相符,却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去纠正这种状况。可以说他也参与了对中国人民的隐瞒和愚弄。引人注目的是,不但对广大人民隐瞒真相,连在他们几个领导人之间也难以完全说实话。彭、毛及史达林之间的电报当时属于传阅范围最小的最高机密。当事人本可以不加掩饰、用最坦白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说明情况。而他们仍然需要借助“企图回国现象”,“严重右倾情绪”这类别扭的辞汇来表达“逃跑”、“厌战”、“士气低落”等含义。可见共产党内掩饰的痼疾有多深,直面真相的勇气有多低。

战争,是对一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利益的最大索取或者夺取状态。战争无论胜负,都要人民付出惨重的代价。每个政府都有义务把战况真相特别是战争代价报告给人民。不承担这个义务的政府就相当于干“杀人越货”勾当的匪帮。当时近百万中国人正在朝鲜遭受着现代化武器的惨烈屠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种种可怕的惨状却没有一个字被“祖国”的媒体报导出来。下面三张照片让我们多少了解,当年为了实现史达林的野心和保卫金家恶棍政权,中国人民付出的是怎样一种可怕的代价。

而这些照片至今不能和广大中国人民相见。

人民的知情权实际上密切地影响着生存权。不知道战祸危险逼近的人民不能有效保护自己,不知战争代价的人民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毛共冷血政权不择手段地蒙骗人民,希望人民越傻越呆越好,这样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剥夺和牺牲人民。究竟有多少中国青年的生命被葬送在朝鲜战场上,至今仍然是个谜。为着继续地奴役中国人民,中共决不会轻易披露真相的。借着对战争性质和战场真相的欺骗隐瞒,中共不但可以保证炮灰源源不断地向战场输送,还能对人民的财富进行无休止地剥夺。《人民日报》在那段时间里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大力宣传国内各界“踊跃”捐款买飞机坦克的消息,帮助共产政权榨取人民的最后血汗。没有知情没有言论权的中国人民,除了任人宰割外还有什么选择呢?


二、蒋、毛政权向人民所提供的与战争相关的资讯的比较

这里以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为例,看看双方政权允许人民了解哪些资讯。

1958年的台湾,正处在蒋政权言论控制最严的时期。10年前允许共产党在国统区办报纸的政策已废除。岛上也不允许成立新的政党和发行新的报纸。这就是所谓的“党禁报禁”。然而即便在这个时期,台湾人民对重大战事的知情程度仍然是大陆人民无法相比的。

台湾的报纸消息基本以读者关心的事件为主。遇到炮击金门这样的大事件,台湾报纸的报导规模用“连篇累牍”来形容毫不夸张。且各报按自己的标准对消息进行取舍。对同一事件的报导基本上没有重样的。政府发布的消息不一定采用,或者不一定放在重要版位上。而“本报讯”常常放在头版头条。这和共产党按行政等级安排消息顺序的习惯成鲜明对照。另外,台湾报纸采用西方媒体的消息也比较自由。这样一来,很多消息其实国民党政府想拦也拦不住。台湾和金门岛上有不少外国记者,一条消息如果中央社或者军闻社不发,则美联社或者共同社就可能发出来并被台湾报纸引用。

以《联合报》为例。在炮击发生后的四、五天里,与炮击相关的消息都是头版新闻。除了头版,其他各版上也登出许多相关的消息。该报这几天里登载的消息包括了:

战况详情。每次炮击何时开始何时停歇,激烈程度如何,金门及附近各岛落弹情况等等,记录十分详尽。此外国军反击情况,海上及空中各次战斗情况等也都详细加以报导。有的还附有地图。台生号商轮被鱼雷艇击沉的经过详情以及救捞活动的后续报导,登出失踪人员的姓名。

军民伤亡情况。国防部8月24日上午发布:23日炮击当天国军伤亡200多人,居民亡11人伤18人。25日续公布又有军民200余人伤亡。

高级军官伤亡消息。8月25日引用美军顾问团消息,金门防卫部的两位高级幕僚人员伤亡(后证实是赵家骧和吉星文)。

分析推测敌军动向。分析共军此次是否有后续登陆行动。炮击金门是意在夺取金门或仅在金门地区佯动而意在突占马祖?闽北三都澳军港舰艇数量增加、舟山地区共军陆海军演习调动的情况。东海、南海舰队在上海举行军事会议等消息。

对岸火力分布态势。炮阵地在哪里,与前几次炮战相比有何变化。注意围头炮阵地建成后首次使用。指出金门从此面对来自北、东、西三面的炮火威胁。

双方在金厦地区的兵力对比。引外电报导说对岸有共军集结约二十万,为国军驻金门兵力的四倍。

敌方广播和宣传的情况。有共军关于“金门已经孤立无援”,“随时可以登陆金门”等广播内容的摘引。北京电台关于“解放金门马祖”的广播,苏联报刊声援的消息等等。

谣言的流传和澄清。蒋空军广播电台25日一度声称共军两架米格机投诚。台湾社会大哗,各媒体纷向军方查询。国防部予以否认并允追查谣言。

战地医院救护伤兵的情况,采访医护人员及伤患。评论医护条件、酷热天气对伤兵的不利影响。

金门居民受战火祸及的情况。房舍田园被毁、学校停课、物资供应中断等情况。政府颁布受难金门居民的抚恤救济标准。死者发1000元,重伤500.房屋全毁者一间400,半毁者200等。

国际反应情况,外刊文章转载。特别重视美国政府对协防金马的态度。在美国政府正式声明要保卫金马以前几乎天天有这方面的报导和分析。除详尽报导美政府官员的每一次相关谈话和声明内容外,还大量转载美国报刊、通讯社的文章进行分析。

美国远东军队动态。关注美军驻金门顾问团是否撤离。多篇报导美国军舰飞机在日本和台湾周边活动的情况。显然关注其是否会协防金马。

而毛政权的报纸上情况如何?一句话可以概括:消息尽量少,煽动无限大。

8月24日,《人民日报》上与炮击相关的消息只有一条,总共两句话:

“新华社福建前线23日电 今天下午,一艘蒋军运输舰载运蒋军至金门。我福建前线强大炮兵当即予以猛烈轰击,给蒋介石卖国集团的军队以沉重打击”。

就这么两句话,其中也还有一句是假的。当时并没有什么“一艘蒋军运输舰载运蒋军至金门”。八二三炮击金门是毛泽东们策划已久的行动。并非是在发现运输舰后临时决定的。这件事情的可恶之处不仅在于中共又一次欺骗人民,更在于他们即便在没有什么必要的情况也还要搞欺骗。如果说讲假话是为了迷惑对岸的敌人的话,那根本就不该用敌占区的情况来造假。金门岛上的人最清楚当天有没有“运输舰载运蒋军至金门”。你新华社怎能蒙得了他们?显然这句假话的欺骗物件只能是国内的人民。但中共有必要对人民搞这个欺骗吗?直接宣布“我军炮击金门”难道还会遭到人民的阻拦不成?中国人民早已无力阻挡中共为所欲为了。党想朝哪里开炮并不需要征得人民同意,更不需要以“运输舰载运蒋军至金门”为借口。这现象只能有一种解释:中共蒙骗捉弄中国人民经成了习惯和乐趣,没事骗着玩玩也好。反正使人民离真相越远,就越便于中共操弄。可见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心目中根本就不值一文,党想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蒙你根本没商量。

8月24日以后数天里,《人民日报》上每天也只有一两则消息。除了吹嘘性捷报外,其他相关情况一概没有。中国人民不想知道更多吗?当然想。他们肯定想知道各次战斗具体经过详情、我军伤亡统计、战地居民生活、敌我双方态势对比、战局发展趋势、国际评论等等情况的。这些都是人民想知道也有权知道的。但是共产党绝不能让人民知道太多。共产党的喉舌是用来“教育人民动员群众”的,不是用来向人民提供消息的。为了教育和动员的目的,人民最关心事件可能用最少的字进行报导,或者干脆不提。而人民并不关心的事情则可以用最大的篇幅,连续多遍地报导。特别是当党需要驱赶人民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时候,全国所有媒体都开足马力配合进行宣传煽动。这时人民不想听不想看还不行,党组织要专门组织你读报学习,学完之后还要你表态拥护,拥护完还必须马上见行动。中国人民就象木偶,党不需要你动时必须老实呆着,党需要你动时一定要迅速而热烈地行动。

炮战爆发后,由于美国的强硬态度,毛泽东们知道用武力夺取金门无望。他们便转而试图通过和美国的谈判,搞交易去换取金马诸岛。9月18日,中方谈判代表王炳南向美方提出了一份中国政府声明,表示愿意用“一定时期”不进攻台湾的承诺换取蒋方从金马撤军。为了帮助美国压蒋放弃金马,中共政权需要造些声势。外交部长陈毅在9月20日发表声明宣称:“中国人民一定要收复金门马祖,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这个声明相当于党中央的动员令,人民被迅速驱动。第二天就出了“两万万人民大示威”的新闻。以下是《人民日报》部分报导:

—— 北京:广大工农兵学商“一致拥护陈毅外交部长声明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雪夫对艾森豪的警告。他们认为:中国人民一定要收复金门马祖。金门、马祖一天不收复,我国大陆和沿海地区所遭受的直接威胁就一天不能解除”。

—— 上海:曹杨村居民委员会的妇女们一面读报一面做新鞋。她们要在10天里做出一千双新鞋,支援解放军解放金门、马祖,解放台湾。国棉二厂组织了青年近卫军。“表示要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响应祖国号召,拿起枪杆奔赴前线。”

—— 武汉:武钢等厂工人宣誓:决心加速建设,多出钢铁和各种机械,全力支援解放军解放金门、马祖和台湾的斗争。武昌造船厂职工在读了陈毅外长的声明后,立即成立了一个民兵师。

—— 福建:前线某部张乃谦说:不管杜勒斯耍什么讹诈和恐吓手段,都不能阻挡我们解放金门、马祖的决心。归侨林珠光说,年轻的归侨侨眷还参加了民兵,随时准备参加收复金门马祖的战斗。

中国人民别无选择,只能按照党的要求献出忠诚献出劳动献出财富还要随时准备献出生命。然而,中共一方面督促人民表忠诚发誓言准备解放金门马祖,另方面却对内严密封锁他们和美蒋搞交易的消息。中共除和美方讨价还价外,还和苏联进行了商议。周恩来曾就“一定时期”的长度答复苏联驻华公使衔参赞安东诺夫说:五到七年,最多不超过十年。美方后来依中方要求去说服老蒋,遭到老蒋严词拒绝。这件事便成了台湾媒体的报导重点。台湾方面不但强烈反对中共的企图,还指责美国迁就中共搞“远东慕尼克”。

至此,这项交易的内容美帝知道了,苏修知道了,蒋匪也知道了,世界其他国家也都知道了。唯独六亿中国人民被蒙在鼓里。那时全中国所有媒体上没有一个字提到中国向美国提出的交易的内容。直到几十年后,国内才有人把档内容透露出来。这件事更清楚地说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心目中是什么地位。中共表面上说美帝是敌人,苏修是敌人,蒋匪是敌人等等,其实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敌人是中国人民。中共可以信任美帝、苏修和蒋匪,就是不能信任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统治下的人民的地位只能是这样卑贱可怜:只有义务去奉献卖命当炮灰,却没有权利知道一件已经传遍了世界,连敌人都已经知道的事件。

观今日很多中国愤青们热情地“关心国家大事”,尤其喜欢在攻台部署上积极为党中央出谋划策:攻台战略如何定,战术如何用,三军如何集结,兵器如何配置,先炸哪里后攻何处等等说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仿佛东风导弹发射钥匙就在自己口袋里揣着。虚幻幼稚的“主人翁”模样直叫人发笑。各位何不先问问你们在党的眼中值几文?党把你们当人看过吗?且不说一根导弹毛都不会让你们摸一下,连起码的知情权都不会给你们。瞎起劲乱掺合有什么意思?

共产政权的优势在于蒙人。在几千万、几亿、十几亿人的规模上蒙。在现代大众传播技术时代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有独裁权力和足够无耻的领导人这两条就够了。把不利于自己的历史真相封存起来就能证明“历史选择了”自己;把政治对手的声音压死然后向其大泼脏水,对手只好臭不可闻;再动用公款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自我表扬,救星形象必定冉冉升起。这等事金正日那样的瘪三都能轻松搞定,还有什么难的?别说是人,鼠辈借这优势打江山坐江山,也笃定要坐成个“民族英鼠”或者“亿万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鼠”的。

不用说,这种优势最怕透光。一旦透光,共产党的权威就要一落千丈,遭人民唾弃了。因此,共产党为了一己之私权早就有世世代代蒙到底、永远不许真相重现的决心。然而有这决心却不等于就能达到目的。“国军转进”的故事告诉我们,谎言早晚要被拆穿,撒谎者必定自毁。共产党已经在一种贼态心理下过了半个多世纪了,它的余生也注定要象贼一样地过完。任何时候,如果中共想与当年蒋政府那种公开性看齐的话,那它一定是找死。共产政权“见光死”是先天性的绝症。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地走向公开性,在抵达蒋政权60年前就达到的开明程度之前,它必因为承受不了光照而崩溃。

相关文章
作 者 :穆正新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4年4月24日16:3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