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号-理论探索 陈破空简介 陈破空文章检索

 
中国印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对比..陈破空
 
 

                               “一枝独秀还是几枝争秀?”

                          ——中国、印度、俄罗斯经济发展对比


德国安联保险公司发表调查报告,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于2014年超越位居世界第三的德国。这一说法,显然将立即受到中国当局的青睐,并带动部分中国老百姓“飘飘然”。说到中国经济,北京当局惯于用“一枝独秀”来自吹,即便不是直截了当,也常常借用洋人金口。所谓“挟洋自重”。如此“舆论导向”,让中国老百姓误以为,世界经济都停滞了,只有中国在发展;或者以为,只有中国的发展,才是最快的发展。

事实上,除中国之外,全球有的是快速增长的经济体,诸如印度、俄罗斯、东欧、印尼,等等。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乏亮丽增长者。比如美国,在经历短暂的增长放缓(不是停滞)之后,去年开始,又恢复强劲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达3.1%,考虑到美国经济的庞大基数(规模为中国经济的10倍),以中国经济增长9.1%折算,去年,就经济净增值而言,美国是中国的三倍。本文仅就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国的经济现状做一对比分析。

中国:高增长伴随高危险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3中国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率9.1%,工业产值增长16.5%,外贸增长37.1%,外汇储备达4002亿美元。看上去,数位可观,似乎“成绩骄人”。然而,仔细把脉宏观经济,却暴露出许多病态。

其一,经济增长的主要构成,是固定投资的猛增,达全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7%.这些投资主要来源于银行,当局为了刺激内需,拉动增长,骤然放开银根,银行大肆发放贷款,放贷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比亚洲金融风暴前的泰国还要高,为中国金融危机埋下凶险伏笔。

其二,9.1%的经济增长率,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在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政绩”思维支配下,各地一窝蜂地抢著上项目,赶热门,一些领域如房地产、汽车、钢材等,出现过度饱和,以至于氾滥成灾。情形一如外界的普遍预料:与其说是增长,不如说是过热,大抵是泡沫经济。

其三,盲目开发与重复建设,加剧了高成本、低效益的恶性循环,目前,中国每万元产值能耗,是日本同一资料的10倍;单位产值的平均成本消耗,也一直高于印度至少两倍以上。

其四,由于进出口比例失调,出口大大高于进口,外汇储备自然大幅增加,“游资氾滥”,人民币升值压力因而进一步升高,加剧了与美日欧等国的贸易摩擦。

其五,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酿成物价大涨,许多地区物价高涨达50%以上。由前几年的通货紧缩,到去年的通货膨胀,几乎一步跨入。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并存。高增长,实际是高危险。

其六,经济过度扩张,造成能源吃紧,电力不济。比如,原油形势日益紧张,去年进口原油高达8200万吨,今年原油缺口预计将进一步达到1亿零700万吨。2003年,全国共计21个省份缺电,当局不得不在许多地区实施“拉闸限电”。在湖南长沙,因电力不足,部分街区连交通红绿灯都失效;在浙江杭州,一些企业因缺电,致使每天经济损失高达百万元;在一些省区,民众做饭和学生做作业,竟需要点蜡烛进行,转眼间,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除此之外,在城市的表面繁荣之下,中国叠创世界之最的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也常常令外界瞠目结舌。

国际经济专家归纳出中国经济四大危险:经济周期性起伏,贸易保护主义,金融风险,政治风险。指出:过度投资可能使中国经济陷入周期性衰退,而中国的金融体系百病丛生,十分脆弱,放贷比例太高,势必继续累积巨额呆帐坏帐,一旦人民币升值,经济减缓,呆帐坏帐出笼,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肯定祸及整个国民经济,传言中的“崩溃”之说,未必仅仅是危言耸听。

印度:IT大国,全速增长

比邻中国、地处南亚的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正悄悄崛起,去年经济增长高达8%.经济学家常常不由自主地拿中国与印度做比较:外资。中国经济主要靠外资拉动,全年吸收外资530亿美元;与中国相反,印度经济并不依赖外资,全年引进外资仅35亿美元。可以设想,如果外资大举进入印度,印度必然轻易超越中国。事实上,外资流入印度的速度正在加快,仅去年,就增长了5倍。在没有外资的情况下,印度自我打造,一跃而为IT大国,电脑科技及其人才输出居全球首位,世界为之称奇。

外贸。外贸出口在中印经济中都居重要地位,对各自国民经济的贡献,均占到10%左右。去年,中国外贸增长37.1%.印度外贸也急起直追,大幅攀升,出口增长13.7%,仅钢铁出口一项,就猛增93%.有意思的是,印度钢铁的主要输出对象,正是中国。

股市。中国股市连续多年陷于熊市,一蹶不振;印度股市却如日中天,去年,印度股票价格高涨达70%.一年中,外国人向印度股市投放资金达75亿美元。具有国际权威的穆迪公司,因此再度调高了印度的投资率分数。

消费。由于消费观念落后,消费意识薄弱,中国人的银行存款继续堆积,国内需求持续不足,国民经济实际上被拖了后腿;印度人却一改“先存钱后花钱”的旧观念,热烈消费。储蓄占印度人总收入的比例,已经从1999年的12%下降到2003年的5%.经济学家指出:每年升高12%的消费支出,是推动印度经济全线增长的重要因素。

工资。十年前,中印两国的工资水平几乎持平,如今,中国人工资是印度人的两倍,这番劳动力成本消长,意味著中国竞争力下降。正是基于这一考量,更多外国商人开始把投资目光转向印度。

经济改革。中国号称2亿人脱贫,但经济改革先起步,已经25年。印度6千万人脱贫,其经济改革仅12年;中国银行至今黑洞重重,呆帐坏帐成山。印度银行则相对健全,具有较佳的国际信誉;中国过热的房地产等行业不断酝酿巨大泡沫。印度经济则呈现清新协调的面貌。

制度。与经济改革相比,中国政治改革严重滞后,僵化的政治体制,不仅导致中国腐败成灾,而且构成经济发展的桎梏与瓶颈;印度则相反,民主制度的不断巩固,不仅使腐败现象锐减,同时也为经济的健康和全面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之外,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之一的印度,在国际交流上,又比中国拥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

印度的长期增长潜力,更被行家看好。花旗银行及大多数国际银行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的机会更大,印度将超过中国。此间经济学家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比喻中国与印度的竞争关系,意思是:中国瞄准德国,中国是螳螂,德国是蝉,然而,印度是黄雀,时机一到,印度将展现出比中国更为强大的实力和更为耀眼的成就。

俄罗斯:经济起飞,令人刮目

1991年,苏联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这些被重新命名为“独联体”的国家,一方面欣喜于民主解放,另一方面,又经受著撕裂之痛。其中,俄罗斯是最大的一块,也是原宗主国。继承了前苏联的主要遗产,包括国际地位,也包括前苏联计划经济的整个烂摊子。

在陡然而至的历史剧变中,俄罗斯开始了艰辛的经济改革。主要措施是私有化。鉴于沉屙深重,俄罗斯当局采取“休克疗法”,寄望于速战速决,一步到位。一时间,工厂减产,失业暴增,商品短缺,货架空空,卢布大幅贬值,国民经济出现负增长,一些工资和退休金被拖欠。俄罗斯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就在这个时候,国际上残存的专制势力,趁机落井下石,对俄罗斯百般讥讽。尤其是中国北京当局,以大量的负面新闻和“舆论导向”,密集报导俄罗斯的困境,大肆渲染俄国人的痛苦。

潜台词是:看吧!这便是民主的“好处”!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俄罗斯的困难,不过是历史剧变中的阵痛,犹如产妇生产之痛。只要制度调整好,其复苏与发展便指日可待。果然,数年的煎熬之后,俄罗斯经济止跌回升。在前总统叶利钦执政的最后两年,情况开始好转,工厂增产,供应增加,市场一片活跃。到现任总统普京上台,俄罗斯更是全面振兴。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财政状况彻底改善,所有被拖欠的工资和退休金都得以发放。经济强劲复苏,是普京总统今年将笃定当选连任的关键。

迄今,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5年保持稳步增长,形势蒸蒸日上。尤其是2003年,俄罗斯经济呈现起飞态势,高速增长达7.3%;全年GDP达4652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是中国人均产值的3至4倍;居民实际收入增长13.5%;退休金增长7%;失业率从2000年的两位数下降到去年的6%;企业利润猛增60%;固定资产增长11.2%;外逃资本缩小为29亿美元,部分外逃资本开始回流(同一时期,中国年均外逃资本保持400亿美元左右);国家预算持续盈余,并猛增140.5亿美元(同一时期,中国年均预算赤字保持400亿美元左右);由于外债锐减,俄罗斯当局表示:可望提前归还外债; 2003,俄罗斯出口增长迅猛,外贸总额高达2092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贸易顺差达600亿美元;俄罗斯从1999年才开始考虑引进外资,之后,外资快速增加,去年获得65亿美元,增幅超过60%;卢布不断升值,去年实际增值达5.3%;证券市场兴旺,全年增长54%,超过所有西欧证券市场的增长速度……

国际上开始议论“俄罗斯经济现象”。分析人士在比较俄罗斯与中国时,特别提到,劳动力方面:中国劳动力庞大而廉价,但俄罗斯劳动力教育水平更高,质量更好;吸引外资方面:虽然中国目前吸引外资较多,但起步比俄罗斯早15年以上,实际上,与中国相比,俄罗斯吸收外资的有利条件更多,后劲更大,主要因为俄罗斯社会更透明,法制更完善;此外,俄罗斯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更让中国望尘莫及,落后至少二十年。国际媒体因此出现大标题:“俄国熊将赶超中国龙?”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9.1%,乃因陷入经济过热;印度经济增长8%,俄罗斯经济增长7.3%,均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伴生。与中国经济的冷热相间和摇摆不定相比,印度与俄罗斯,都呈现快速与良性并举的发展局面。无怪乎,国际权威机构纷纷调高了对印俄两国的经济评价,同时纷纷降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引外资和出口增长方面,俄罗斯与印度已经构成对中国迫在眉睫的强力竞争。印俄两国亮丽的经济成就,使所谓“一枝独秀”的 “中国经济神话”露馅并破产。

印度与俄罗斯,皆属于先政治改革,后经济改革的发展模式;中国则相反,属于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如果迟早有政治改革的话)的模式,两种模式,孰优孰劣,未来十年内,必全然见分晓。如果北京当局继续拖延政治改革,拒绝制度变革,中国势必重新落在俄罗斯、乃至于印度之后。正所谓:岁月无情。形势比人强。


相关文章
作 者 :陈破空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4年3月31日9:5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