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号-透视台湾 陈破空简介 陈破空文章检索

 
台湾大选争议 未尽的话题......陈破空
 
 

台湾大选  余波荡漾

陈破空


  5月20日,陈水扁宣誓连任台湾总统。陈水扁从笑眯眯的立法院长王金平(蓝营领衔人物)手中接过印绶的镜头,充分写照了台湾政局的微妙。围绕大选争议,重新验票工作仍在进行。出现的一些废票、错票,与各国民主选举情况相比,全在正常误差范围内。戏剧性的转折似乎没有出现。此时,再度回顾本次大选及其争议,透视各方心态得失,弥足玩味。

  绿营大胜,蓝营大败

  泛绿阵营,无疑是最大赢家。不仅打了一个主导选战的漂亮回合(国家认同,公投套大选,“二二八”牵手护台湾),赢得大选,而且在选后的冲突中,隐忍自制,以静制动,保持多数民意凝聚。这种滴水不漏的姿态,显出政治上的成熟与高超。泛绿的一胜一稳,也为年底立法院选举埋下大好伏笔。然而,公投未过关,显示族群对立深重,足以令绿营警觉,可能主动减缓其台独步伐。陈水扁的就职演说,多少充盈了缓和的调子。

  泛蓝阵营,沦为最大输家。输掉的,不仅仅是选举。0.22%的微差,使陈水扁险胜,连战饮恨。投票前一日,发生戏剧性的“枪击案”。落败的泛蓝阵营,据此指责“选举不公”,提出“无效诉求”。选择选后抗争,本来就有极大的操作难度。连宋等盟主朝令夕改,忽而提“重新验票”,忽而想“重新选举”;就“选举无效”一案,先提交诉讼,又撤回诉讼,再提交诉讼;对将街头抗争与司法诉讼保持到何种程度,始终犹疑。种种举棋不定,使抗争效果大打折扣。

  最要命的是,抗争一开始,就注定了国亲临时联盟陷入内讧的结局。抗争中,亲民党抢舞台,出风头,国民党遭排挤。部分亲民党立委带领民众冲击中选会,造成流血冲突,这类故意摆出的激烈姿态,纯属政治作秀,目的在于扩大影响力,争夺泛蓝地盘。明眼人都看得出,亲民党借总统大选之争,已经将目标悄悄瞄准了年底的立法院选举。一些国民党立委对亲民党处处冲在前头的做法表示不满。嫌疑之下,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当众表示:如果选举真相大白,愿意辞去副总统候选人一职。宋的表白,也有人解读为宋与连、亲民党与国民党分道扬镳、宋欲自立为王的意思。不管哪种解读,都泄露了泛蓝内讧日起的实质。最后,亲民党立委严词责难台北市长马英九(国民党籍),指其“弹压民众”,使两党分歧公开化。愈传愈盛的“宋马心结”,更象征两党裂痕深化。“520”之后,恋栈政坛的连宋谋划国亲合并,遭到马英九等少壮派有节制的“软性”抵触,隐隐浮现两代人的南辕北辙。

  连宋抗争,与其说是出自深思熟虑,不如说是一时冲动。如果“319枪击案”发生当天,连宋以枪击案疑云重重、需要查明真相为由,要求推迟甚至抵制大选,都比选后“不认帐”更为明智。因为,可想而知的是,如果赢2万多票的不是陈吕,而是连宋,连宋必然不会宣称“选举无效”。因自己输了才提“诉求”,难免落人“输不起”的口实。联想到四年前,连、宋败选,竟拒绝参加陈水扁就职典礼,分别出走国外,将风度之差,心胸之窄,昭然示于天下。四年前没有风度,四年后还是没有风度,何以服人?

  抗争无效,已经大输泛蓝的整体形象;如今,连战又制造“重选”舆论,仿佛画蛇添足。连宋私心作祟,恋栈不归,极可能葬送新生代马英九、王金平、胡志强等人的政治前途。蓝营“本土派”人马联袂出走,并非不可能。最快的负效应,将出现在年底,立法院选举,蓝阵极可能遭受重创。需知道,一度出格的抗争,已经令大部分民众反感。这也是马英九等人再三疾呼“和平、理性”的苦衷所在。

  实际上,连宋与泛蓝,倒是应该反省参选以来的整体表现。纵观整个选举:扁李富于创意,连宋墨守成规;泛绿主动,泛蓝被动;独派理直气壮,统派闪烁其辞……令人感到,国亲联盟,气势道理均不如人。

  例如,泛蓝打“经济牌”,斥阿扁治国无方。实为牵强。民进党执政,头二年,台湾经济下滑,但也与全球性经济衰退周期相吻合,后二年,台湾经济强劲复苏,举世公认。限于篇幅,仅举一项:综合竞争力。2002年与2003年,台湾综合竞争力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五、亚洲第一,曾经与之比肩的新加坡和香港,均告下滑。同一指数,香港:2002年居全球22位,2003年滑至24位;中国大陆:2002年居全球33位,2003年滑至44位。多年来,台湾经济的生命力与健全度,一直居亚洲诸强之上,举凡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均落其下风。

  至于“黑金”话题,由持大陆护照的台湾通缉犯陈由豪出面,指控吴淑珍十年前一桩虽可争议但却并不违法的小额献金事件,实属雕虫小技,反泄露泛蓝“作局”或中共借力的人为痕迹。小巫见大巫,又反衬出国民党“黑金”形象的固定。

  泛绿胜出,绝非意外

  泛蓝认为:陈吕受益于枪击事件,获“同情票”而当选;陈启动“国安机制”,致使一批偏蓝色彩的军警人员不能投票;又怀疑绿营“作票”。然而,相关“证据”一律显得苍白无力。就枪击案,以笔者分析,不论绿营,还是蓝营,抑或中共,由这三大集团高层策划、制造的可能性都不大。道理很简单,如此下作手法,谁做谁完蛋。在政治透明、社会公开、司法独立的今日台湾,真凶及其后台不难查明。果若是绿营精心炮制的“苦肉计”,试问:枪子打错一点位,怎么办?谁担得起这个险?此案最大的可能,乃不良分子的个人行为,且不管其出自哪一个阵营,或局外阵营。迄今为止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蓝营揪住枪击案不放,很可能再摔上一个大跟斗。一旦最后结果出炉,证明绿营没有造假,连宋及陈文茜等人,颜面与信誉将尽失。

  事实上,泛绿胜出,并非意外。早在泛绿“228牵手护台湾”活动后,即便是偏蓝媒体的民调,也已经显示陈吕超前。(在此之前,以偏蓝媒体为主的民调,本来就有问题,因为绿派人马往往不屑于接受其民调。偏蓝媒体据此得出连宋领先的结论,实在牵强。)有人道,泛蓝“313”200万人呛声“救台湾”,使蓝营气势重起,再度领先,但此说并无根据。因为,彼时,已经进入投票倒计时十日以内,依照台湾法律,禁止民调,所以,以“313”盛况,判断蓝营将赢,并无民意根据。

  枪击效应的另一种可能也不容忽视:或更有利于连宋。理由是,枪击案发生时,距投票19小时,投票又进行了至少8小时,在这27小时里,蓝营以陈文茜打头,上媒体连篇质疑,同时以大量耳语盛传:枪击案是绿营“作假”,是“自导自演”,是“苦肉计”……鉴于“耳语”文化在台湾大选中市场不小,泛蓝的最后攻势,极可能比泛绿赢得更多中间选民。换言之,如果没有枪击案,连宋可能输掉更多选票。

  说到0.22%的差距,也并非稀奇。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尼克松败于肯尼迪,仅差0.17%,尼克松手下不服,要求重新验票,尼克松本人经慎重考虑,却毅然放弃。尼克松表示:宁愿承认败选结果,也不愿动摇美国宪政。机会最终还是惠顾了具有风度雅量的尼克松,他于196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陈水扁同意重新验票,甚至愿意为此修宪追溯,气度已然在连宋之上。

  北京小赢大输

  面对台湾大选结果和争议,北京喜忧参半,仿徨莫名。其喜有二:一则,台湾公投未过关,不仅使北京暂时松了一口气,而且作为多年来“反台独”的难得成绩,足以令北京弹冠自庆,在大陆老百姓面前吹嘘一阵;二则,台湾大选出现空前争议,蓝营激烈抗争,北京顺手掂来,巧加利用,成为针对大陆民众,展开反民主宣传的绝佳教材,并在相当程度上建功。从这些角度来说,北京小赢,成绩胜过泛蓝。

  表面上看,北京偏向连宋,而憎恨扁营。但对绿营获胜,历经诸多教训,应该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反而是选后的激烈争议,使北京顿时陷入两难。因北京早已扬言,台湾发生内乱,是其武力介入的根据之一。届时,如果北京无动于衷,必受大陆民众痛批,斥为软弱、甚至“卖国”;如果北京被迫介入,则恐怕是泥牛入海。北京固然奢望统一,但他们也清楚,不管主宰台湾政坛的,是蓝还是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统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至多维持现状,亦即维持一张不撕破的面子。退而求其次,北京更希望台湾政局稳定。因为,一个稳定的台湾政府,不管披蓝还是挂绿,才可能让北京捕捉到与之打交道的对手和机会,从而推行一种稳定的对台政策,不至于疲于奔命。传言陈水扁就职连任当日,收到中间人转来的北京贺礼,这多少泄露了一些北京表里不一的复杂心态。台湾政局演变表明,连国民党都控制不了台湾,何况隔海相望的共产党。再说,台湾公投失败,已经使北京挽回不少面子,安敢求多?

  北京更愿意摆出一些象征性的姿态。比如,台湾大选前,中法两国在中国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既是对台湾施压,也是向美国示威。此举也表明,北京正一反其既往立场,宁愿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因为,他们可能意识到,使台湾问题国际化,成本更低。当然,长远来看,这又是另一种冒险:大国对恃的结果,可能使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甚而一拖了之。

  本来,在这场台湾大选中,北京吸取教训,刻意保持低调,一直三缄其口,防范祸从口出。不料,选后,泛蓝激烈抗争,其势惊人。北京竟又做出错误判断,以为有机可乘,终于按捺不住,放出大话:台湾动荡,北京绝不坐视。结果,台湾蓝绿阵营同声回敬:不容对台湾内政说三道四。北京不仅碰了一鼻子灰,还附带造下两大后果:其一,因应北京强硬措辞,美国政府当即下令六架B-52轰炸机进驻临近台海的关岛,并举行强度军事演习。其二,由法国主导的“解除对中武器禁运案”在随后的欧盟首脑会上立即遭到挫败。综合而言,北京小赢大输。

  美国谨慎平衡,煞费苦心

  选前,美国施压台湾,促放弃公投,目的在于安抚北京。因为,至少在北朝鲜核危机上,华盛顿正有求于北京。选后,台湾公投失败,美国已经松了口气。连宋提选举争议,使华盛顿神经再度陷入紧张。因为,一旦台湾出事,美方恐应接不暇。毕竟,眼下,美国的主要兵力正牢牢套于伊拉克,短期难以脱身,应付另一场大规模危机的能力,是一个问号。况且,一旦台海起浪,北朝鲜也可能趁机闹事,美国必首尾难顾。选举年里,布什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挑剔和牵制,必然谨小慎微。

  美方推迟向台湾发出首封贺信,并在贺信中含糊其辞,总的来说,无可责难。然而,华盛顿模棱两可的态度,却也冒了一个险:它可能向台湾发出错误信号,令岛内冲突加剧。毕竟,美国的表态,对岛内气候,影响甚大。泛蓝的过火动作,就与华盛顿最初的模糊态度有关。美方对此很快有所察觉。当台湾中选会正式公布选举结果后,白宫也向陈水扁吕秀莲发出了正式贺电,强调支持台湾的民主与法制,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美方派出重型轰炸机进驻关岛,属三十年来的首次,显示其信守“与台湾关系法”的坚定决心。台湾政局随后大幅缓和,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的表态相关。美国在两岸间竭力调和,一放一收,费尽苦心,令过于亲台的美驻台代表夏馨去职,极可能是一种平衡的姿态。

  台湾大选争议,刺激大陆民心

  令人最担心的,还是台湾选举争议的种种表像,对大陆的影响与刺激。陈文茜、李敖等人一味臭骂台湾民主,对彼岸冲击不可估量。陈文茜、李敖们可能全然忽视的是,海峡两岸,同文同种,息息相关,且当今资讯发达,一传千,千传亿,彼岸人民对台湾人物的一言一行皆睁大眼睛,屏声静息,仔细观听。

  秉持“舆论导向”的中共,将陈文茜、李敖们的言论视为“救命稻草”,大派用场,以之丑化台湾民主,以之约束大陆人民。陈文茜的一句“台湾是混蛋统治笨蛋”,北京立即奉为至宝,大肆渲染。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陈文茜、李敖们不顾一切的谩骂,实在是帮了北京天大的忙,有人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既然台湾民主都是“那个样子”,算了,大陆还是甭搞什么民主了!由共产党独裁得了!

  香港影星成龙,已经冲口说出“台湾选举,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之类激愤之辞。此君固然头大无脑,但给人感觉也还见过一些世面。成龙尚且撂出这等蠢话,况普通大陆人乎!所以,笔者每每为陈文茜、李敖等人言论捏一把汗,为大陆计,这些人实在应该口下留风,笔下留情。切莫因为你们在台湾选战中求胜心切,口没遮拦,信口雌黄,而坏了彼岸民主进程。

  因陈文茜、李敖们的大声攻讦,立法院蓝绿立委的拳脚相加,有人就据此将台湾民主斥为“乱象”、“一钱不值”,实则大谬不然。其实,将分歧与争执公开化,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恰恰是民主社会的特色;将丑态与恶行遮掩起来,让人“眼不见,心不烦”,恰恰是专制社会的通病。前者看似“闹剧”,结局往往是喜剧;后者看似“哑剧”,结局往往是悲剧。

  大选引发争议,台湾民主经受危机,也经受考验。抗争民众渐趋理智,回归法制,正显示台湾民主的成熟。以3月27日大示威为例,泛蓝阵营在总统府前集结48万人,是抗争的高潮,也是尾声。整个场面,大致平和、理性、井然有序。当晚六时,大示威和平落幕,绝大部分民众按时解散,仅剩一千余民众滞留,于次日晨被台北警方成功地“柔性驱离”。

  纵观泛蓝抗争全程,有惊无险。重新验票,不管翻盘与否,相信台湾各方最终将理性接受。可以预见,在民主、和平、与法治的轨道上,台湾社会的安宁与和谐,指日可待。

  北京突发声明,色厉内荏

  一直保持低调甚至沉默的北京当局,突然于5月17日发表对台声明。此正值“520”前夕,陈水扁即将就职连任。这份以大陆“国台办”名义发表的声明,要点为“反台独”,措辞强硬,一连用了五个“决不”。当日,台湾股市剧跌294 点,跌幅高达5.1%,创下新低记录。

  泛蓝阵营发话:“国台办”的声明措词强烈,为近年来少见,颇有最后通牒的味道。因此要求陈水扁负起责任。前总统李登辉以“会吠的狗不会咬人,咬人的狗不会吠”来比喻北京的声明,不可不谓入木三分。执政的民进党并没有立即回应,三日后,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巧妙回道:“只要2300人同意”,不排除两岸统一的可能。北京据此认定台北还没有“悬崖勒马”,却也无可奈何。

  实际上,北京这份貌似“强硬”的声明,语带曲折。在五个“决不”之后,立即提出了七点展望,尤以其中“平等协商,结束敌对,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等语为突出,向台湾大摇橄榄枝。这份被称为“胡七点”的声明,与先前的“江八点”形成鲜明对照:胡七点“没有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等国号;完全不再提”一国两制“;甚至通篇没有”统一“二字(”江八点“四次提到”统一“)。外界普遍看出,北京的声明虽然措辞强硬,却明硬实软,显示,在两岸问题上,北京屡屡失手,节节败退。如今,仅剩下个”一中“词汇。就是这个”一中“幌子,对置一党之私、既得利益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之上的北京当权者而言,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

  北京赶在“520”之前,高调抛出这一声明,分明是对陈水扁再次当选的承认。北京显然不再对败局已定的泛蓝抱幻想。同时,国、亲两党正酝酿合并,在合并后的名称和路线上,也将体现“去中国化”。北京深知:蓝、绿执政,并无根本区别;于是,不求统,只求“不独”,维持现状,即维持一个双方都不撕破的面子。

  事实上,北京在正式发表声明前,已经先行让美国方面过目。这一点,已经获得美方证实,中方也予以承认,并解释说“这是为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是为了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语)。这一罕见的做法,不仅表明中南海新领导人的谨慎,更表露其被迫面对现实而屈从美国的心理转型。与此同时,陈水扁的就职演说要点,也辗转经由美国为北京所知。这一切,充分展示中台美三方关系的微妙互动,美方扮演日益重要的两岸调停角色。

  北京恐吓台商,黔驴技穷

  五月底,北京放话:不欢迎“绿色”台商。即不欢迎支持民进党或“台独”的台商。熟悉北京政治语言的人都明白,所谓“不欢迎”,仅仅是一个书面用语。其真正意涵,要严重得多。不欢迎,就是要整治,要收拾,甚至驱赶。至于“收拾”的办法,则不可胜数,随手拈来。比如:取消优惠;从严查税;干扰运作;甚至暗使手脚,切断生意渠道;等等。

  北京放出这一狠话的背景是:本次台湾大选,北京曾大力动员台商返台投票,甚至提供免费包机,企图以此促让陈水扁败选下台;同时制造“台商反对‘台独’”的舆论,对内迷惑大陆民众。不料,选举结果,仍然是“独派”获胜,而且得知,不少台商返台后,反而投了陈水扁的票,甚至还向绿营积极募捐。北京闻讯,恼羞成怒。收买不成,转思打击报复。

  记得八九年“六四”事件后,因其屠城恶行,北京当局不仅在全世界遭到舆论谴责,而且受到广泛的国际制裁。困顿之际,北京动辄声明:反对将经济与政治挂钩,反对将贸易与人权挂钩。然而,恰恰是北京当局自己,如今,愈来愈将经济与政治挂钩,以经济为手段,达政治之目的。对内,以“发展经济”的高调,抵消“政治改革”之呼声;出访,大行“支票外交”,以大额订单开路,博取外国政客欢心;对香港,以“最紧密经贸安排”,对抗响彻香江的民主呼声。如今,又轮到台湾,中南海施尽浑身解数,也无法阻挡台湾越行越远的脚步,黔驴技穷之下,居然撒出“制裁台商”的下下策。

  实际上,北京为了大力吸资引资,以“优惠政策”为诱饵,千呼万唤,台商,与港商和其他外商一样,才陆续进入大陆。迄今,在大陆投资设厂的,共有3万多家台湾企业,投资项目6万余个。其中,台商合同投资金额600多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300多亿美元,占大陆外资15%,占全台湾(1987年以来)对外投资的40%。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互惠互利的经贸往来。一方面,台商固然从中赚得利润(当然,也不乏亏尽血本者);另一方面,台商台资的投入,既解大陆资金短缺之急,又为大陆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单说大陆日益堆高的外汇储备,就有相当部分来自台资企业的出口创汇贡献。如果北京因政治上的需要,“整治”台商,经济上必两败俱伤。北京所谓“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则全然流于虚假和虚伪。

  北京打压台商的说词,大都站不住脚。比如说,部分台商“拿着从大陆赚的钱支持‘台独’”,难倒人家只能在大陆赚钱吗?又比如说,部分台商“将大陆当金库取钱,转头又支持‘台独’”,莫非是说,引进台商,是引狼入室?中南海为此承认,它一直在出卖大陆的国家利益?

  再比如说,如果台商不承认“一中”,“就享受不到作为中国人的优惠,在人才、资金、研发、资本市场等本地化的过程中予以限制。”试问,如果仅仅是“中国人”才能享受“优惠”,那么,长期放给外商的“优惠政策”,从何而来?回过头来说,“中国人”究竟享受了什么优惠?所有“优惠”,不都是针对外商港商台商的吗?

  再比如说,“台商在大陆快速壮大,是大陆让利、优惠的结果,让台商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又说,这样做的前提,是“一国”。何其自相矛盾!既然高喊“一中”、“一国”,如何又冒出个“超国民待遇”?从中暴露的,无非是三重潜意识:其一,共产党为了讨好台商,放纵台商在大陆捞钱,如此“劫贫济富”,直接损害大陆13亿民众的根本利益,还敢妄称“三个代表”?其二,共产党严重歧视大陆人民:视大陆人为“国民”,台湾人为“超国民”;其三,共产党认可台湾是另一国,协助鼓吹“两国论”,或“一边一国”,至少“一中一台”。

  北京狂言恐吓,对台商分明是一个提示:投资一片没有民主与法治的土地,不仅没有思维自由,连经济成果都可能随时被人剥夺。要保障经济权益,首先须拥有政治权益。这是对包括台湾和大陆商人在内的所有商人的深刻启示。简单的一句“我只关心赚钱,不关心政治”,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危险之至。支持“六四”镇压的大陆“首富”们,如牟其中等辈,如今大多身陷囹圄。其下场,足为台商之殷鉴。

相关文章
作 者 :陈破空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4年6月30日21:2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