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号-民主墙 侯芷明简介 侯芷明文章检索

 
记世界民主运动第三次会议.(法国)侯芷明
 
 

记世界民主运动第三次会议

法国 侯芷明(Marie Holzman)

翻译 芳芳


世界民主运动第三次会议于2004年2月1日至4日在德尔班(南非)举行。来自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600多名与会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99年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第二次会议于2000年在巴西的圣保罗举行。第三次会议原计划在2003年3月举行,但由于伊拉克战争而推迟。

此次会议的副题是“为了和平、发展和人权而建设民主”。

美国的“国家民主基金会”为此次会议提供了部分资助和主要的组织工作。上一次于2001年在德尔班举行的联合国关于种族主义的会议虽然出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场景,但这次会议确是相当成功的,没有类似的破坏性悲剧发生,相反地,好的气氛加上好的天气,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更使得活动能够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进行。伊拉克人和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交谈;还有穆斯林人与美国人、藏人与中国人、缅甸人与法国人,各方人士都在进行着自由的交谈。大家在一个相同的主题上达成了共识:我们相聚在此,就是要使得民主在每一个地方都发挥作用。

任职于筹画委员会的萧强,由于旅行方面的一些技术问题,很抱歉不能前往南非,三位中国人权的理事分别是来自加拿大的关卓中(Cheuk Kwan)、台湾的黄默(Mab Huang)和法国的侯芷明(Marie Holzman)。其他中国的与会者分别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何包钢(东亚研究所)、加利福尼亚的周锋锁(天安门学生运动领袖);另外还有来自中国大陆的与会者包括:刘军宁(独立学者)、吴青女士(全国人大委员,她也活跃于农村妇女文化发展中心),Law Yuk-lai(香港人权监察的主任)和韩东方(中国劳工通讯的主任)则来自香港;Enver Can先生(东土耳其斯坦国会议长)来自德国,西藏代表团由达赖喇嘛的特使Lodi Gyari带队,六位成员分别来自西藏办事处、西藏人民代表大会、西藏之声和西藏青年大会。还有一个台湾代表团,它的十二名成员分别来自几家不同的组织,其中有台湾民主基金会、国际和海峡两岸研究基金会以及中央研究院。各方人士济济一堂,共同对中国的民主进程展开讨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种重要性在有关亚洲事务的区域性讨论中尤为显著。与会者都设法积极地将中国纳入议题的中心。比如来自韩国的Howard Young,他在全体会议中一个名为“促进封闭社会的民主”的报告中提到有关北韩难民逃向中国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做的工作。来自缅甸的妇女联盟的Thin Thin Aung和来自马德里的Encuentro协会的 Annabelle Rodriguez进行了生动的对话,强调了某些令人惊讶的相似现象,尤其是这些专制政权在利用各种手段控制人民方面越来越老奸巨猾,中国与会者也表示深有同感。

东亚地区的讨论主要围绕着中国问题以及中国政治发展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影响问题。大会通过决定要通过多种组织、各种层面(地区间或跨国)来加强与中国的特别来往,以期推动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化的东亚,以下是会议所建议采取的行动:。所有东亚国家的民主人士更好地进行网路通讯。以“中国民主化对地区的影响”为主题的论坛可以激起富有成果的讨论。努力让更多中国国内的人参加到讨论中来。对众多的台湾人的团体要求更多地参与本地区民主化活动的意愿应该表示感谢和欢迎。。蒙古在社会转型中的特殊经验,可以作为“亚洲民主尺规”,应当予以关注。。一个关于北韩问题的专题讨论会。中国的民主人士应该向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以促使中国政府减轻对西藏和新疆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压迫。

其他所有与会者自由参加的讨论会讨论的议题有“提高青年人的政治进程的参与”、“捍卫NGO独立的战略”、“利用各种——传统的、另类的和新科技的——媒体促进民主”、等等。会议还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南非人民在分权和地方集权方面的特殊经验。

世界民主会议在美酒、泪水和歌声中结束,其实也应该是这样的。同时每个人都带回去长长的电子邮件位址和新的通讯名录。来自亚洲民主论坛的Vo Van Ai和Penelope Faulkner同意将此名录分发给每位与会代表,并建立一个名为“民主在亚洲”的活跃网路。

中国人权主办的英文刊物《中国人权论坛》对大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在此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本杂志的存在。

让我们用世界民主运动的创立宣言来做结束语:“在当前,全世界的民主人士,应该采取各种新形式的合作关系,推动民主的发展。通过这种合作,在那些民主还较为弱小的地方,让民主得到强化,在那些民主已然老成的地,让民主得到改革与更新,在那些至今还没有进入民主转型的地方,让那些为民主而抗争的群体得到支持。”

相关文章
作 者 :侯芷明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4年4月24日18:4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