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号-封面主题 王军涛简介 王军涛文章检索

 
赵紫阳是今日中国大陆政治的一座丰碑.王军涛
 
 

赵紫阳是今日中国大陆政治的一座丰碑

王军涛


    赵紫阳是中国政治的一座丰碑,代表了当代中国政治的两件极需解决但尚未解决的大事:一是“六四”,二是改革和发展的模式。

    赵紫阳所象徵的“六四”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深藏的伤痛,也是中国政坛上最敏感的问题。15年前天安门广场的血腥镇压以及随后的政治清洗,给成千上万追求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中国人造成巨大的损害。赵紫阳是其中位置最高的人。由於他拒绝背书血腥镇压,被邓小平及其后继任者剥夺自由达15年,直至病逝。他超越共产党局限的精神和他其后所遭受的迫害,使得他的命运与89年数十万“六四”受害者的命运相关,成为他们衷心认同的精神象徵之一。他的15年被违法监禁的经历以及去世,会再度刺激人们心中的这块深埋巨大的隐痛。

    赵紫阳这座丰碑象徵的第二个意义是,他与胡耀邦和万里一样,有别於邓小平和江泽民,是中国全面改革和开放模式的象徵。尽管中国官方声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并且蓄意抹杀赵紫阳的贡献,但80年代中国的过来人都知道,邓小平并不是坚决和完全的改革派。是胡耀邦、赵紫阳和万里启动改革,邓小平随后提供政治支援。但邓小平并不总是支援改革派;他常常在改革和保守之间玩弄政治平衡,有时他支援保守力量,压制改革力量。81年镇压北京之春运动、83年清楚精神污染运动、86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和89年镇压民主运动,都是邓小平直接部署和领导的。而胡耀邦和赵紫阳则坚持顺应历史潮流和民意,深化改革解决问题,为此先后被邓小平解除职务。邓小平反对自由化和民主化的政治改革,甚至採取铁血手段镇压民主运动,使得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背离人类二十世纪后期的主流方向,成为畸形和变态的过程,充满腐败、社会不公、道德沦丧以及迷信阴谋和暴力的政治文化。赵紫阳则在80年代前期作为封疆大吏启动农村改革、开创中国农村最好的经济形势后,又在80年代中期作为国务院总理倡言新技术革和全面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然后在80年代后期提出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开始尝试政治改革。当1989年民主运动大潮兴起时,赵紫阳提出在民主和法制轨道上解决问题,争取由此为契机,全面展开政治改革。赵紫阳为自己的政治理念付出了失去政治生命和人身自由的巨大代价,这与他的理念一道,使得他成为希望和主张中国全面发展和改革的中国人的政治领袖和旗帜。

    现在,中国片面改革和发展带来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为此受害和对此不满,赵紫阳作为另一种选择的象徵被人们高度评价。去年10月16日,一批着名前政府官员、知识份子和异议人士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聚会,敬贺赵紫阳85岁寿诞。刘宾雁、苏绍智、陈一咨、严加其、郭罗基、於浩成、吴国光、胡平、张炜、刘清、高文谦、陈小平、张伟国、刘晓波、余梅荪和笔者都到场或书面发言,高度评价赵紫阳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真正奠基人、中国人民永远的好总理、中囯共产党中自由民主力量的傑出代表。其时,许多政治力量包括中国政府内部都强烈呼籲恢复赵紫阳的自由。海外华人媒体和网站突发“赵紫阳热。”

    时隔赵紫阳85岁诞辰引发的媒体热不到三个月,赵紫阳辞世,这必将在中国人心中激起强烈的情感反响和义愤。由於赵紫阳没有当年周恩来和胡耀邦那样深厚的人脉关系,也由於目前民间的强烈不满缺乏共同体认的问题和方向,还由於中国人目前太庸俗务实,缺乏70和80年代中国人那样的理想主义热情,赵紫阳的去世不一定会导致周恩来和胡耀邦逝世时那样的政治风潮,但是关心中国民运的中国人会尽各种努力争取讨还公道,并且促进中国人思考中国的发展,认同赵紫阳的理念。这仍会对中国政治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赵紫阳的去世,不会是人去楼空的一场大梦终结,而是会催化一个新时代的形成。

相关文章
作 者 :王军涛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5年2月28日20:1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