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号-封面主题 孙文广简介 孙文广文章检索

 
软禁中的赵紫阳.......(山东)孙文广
 
 

软禁中的赵紫阳

孙文广(山东)


    赵紫阳为了反对动用武力镇压学生,宁愿不当总书记,后来被撤销一切职务,终生监禁。从他软禁中的题字、谈话更能认识他坚持正义,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


**访谈软禁中的赵紫阳**

    六四之后,赵很少与外人接触,但是也有少数几个人以特殊身份会见过赵,有的还作过笔录和录音,不久前写出回忆录。

    最近朋友送我一本宗风鸣写的《理想、信念、追求-我的人生回顾与反思兼和赵紫阳谈话的一些回忆》(2004年香港新风出版社),印数很少,作者宗风鸣与赵紫阳同年入党,是赵的部下,又是同乡,他与赵私交甚密,赵被软禁,他经常以“气功师”身份前去看望、交谈,并得合影、题词(附图)留念。据说,在赵软禁之后,他是除家人之外,唯一能经常去看赵的人。

    在宗凤鸣的引见和陪同下,新华社前高级记者,杨继绳也访问过赵紫阳,并为其笔录和录音,收录在2004年12月在香港EPC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赵紫阳逝世前半个月,毛泽东前秘书李锐,去病房看望赵,赵紫阳表示,他知道,宗凤鸣和杨继绳写的两本书,并关心两位作家的处境。李锐说,这两本书对赵是一种安慰(见《大纪元》1月29日讯)。

    在这两本书中,既有赵的讲话的记录,也有对赵的思想的描述,从中可以认识软禁中的赵紫阳,并澄清很多被混淆的视听。


**赵题字明志,不悔政治改革**

    在胡耀邦、赵紫阳执政时,两人曾有个约定,就是对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不以个人名义题词。表示他们坚持反对树立个人权威。

    宗凤鸣在70岁生日时曾写下一段感歎词:古稀之年不足奇,出生入死至今昔;人老精神不能衰,改革之志定不移。

    据此,赵紫阳於1997年8月(软禁已经八年)“破例”给宗凤鸣写了题字:“人老精神不能衰,改革之志定不移。”(图)——见《理想、信念、追求》P304-305这个难得的题词,说明赵对推行政治改革并不后悔,而且软禁中,他还发展了这方面的思想。1996年宗凤鸣和杨继绳一起访问赵,并笔录下赵的讲话:我的确主张过,政治上不要慌慌忙忙地搞改革。现在我的想法有改变。我现在认为,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要配合。不配合,搞市场经济,还是无产阶级专政那一套,这两套很难长期在一起,矛盾会很多。…………我现在认为,长期政治上集权、经济上放开,不行。现在社会上很多问题归根结底就在这里。再这样搞十年,中国社会成甚么样子很难说。 (见《前哨》2005年1月号)


**要允许讨论 不能舆论一律**

    赵紫阳还说:要找到政治体制如何逐步适应经济基础的办法。现在这个问题是禁区,不允许讨论。这就找不到建设性意见。

    腐败啊,社会风气不好啊,问题都在这里。解决这些问题原来的办法不灵了。不研究新办法只好用老办法。整风,整党,教育,培训,解决不了问题。…………这是很重大的课题,要允许讨论。闭着眼睛不看现实,只搞思想净化运动,是不灵的。有人说现在的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我看连标也治不了,都是空话。 …………怎么走,要允许讨论。但他们怕一说可以讨论,就收不住了。结果还是舆论一律。(《大纪元》04.1.25)

    早在89年6月底赵紫阳在《六四自辩报告》中就说:我原来曾想,只要把经济体制改革搞好,把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民就会满意,社会就会安定,但后来发现,情况不完全这样。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提高以后,政治参与意识、民主意识都会增强,如果思想教育跟不上,民主法制建设跟不上,社会仍然不会安定。


**反对镇压 甯丢乌纱 准备坐牢**

    赵紫阳在《六四自辩报告》中说:“我对处理学潮和动乱的问题,当时总的想法就是,设法缓和与学生的对立,争取学生中的大多数,使学潮逐步不息下来。我十分担心在同多数人的矛盾尚未缓解的情况下采强硬手段,特别是动用武力,将很难避免发生冲突和流血事件,那样就会使事态更加扩大,即使把学潮平息下去,将会留下很大的后遗症。”

    赵紫阳告诉杨继绳:“我为甚么下台不作检查?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作为总书记,到最后关头,我赞成军管,这总书记还可以当下去;我反对军管,就要下台。邓的性格我是知道的,是继续当总书记,对学生採取强硬的方针,还是下台?我选择了后者。这一点我反覆想过。不赞成和不当总书记我是一起考虑的。从邓家开会一回来,我就写了个辞职信。杨尚昆劝阻我,才收回。他说,你的辞职信一传出去,就会引起更大的动乱。所以,我下台我并不闷气。

    这件事不像别的,不像过去搞运动作检讨。过去搞运动作过不少检讨,那时总认为毛主席是对的,自己可能有错误。包括文革,我作检讨也是这样。这一次我不这样看。当然,这和文革后思想解放有关。我觉得自己没有错,何必检讨?一检讨就不能说明事实真相。“(开放杂志2005年2月号《蔡咏梅:赵紫阳亲口说六四》)

    赵紫阳在中囯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破了例”的。这需要有非凡的勇气!认为是正确的、赵紫阳就是坚持不动摇!认为是正义的,赵紫阳则不怕丢乌纱帽!为真理而不要宝座!

    据宗凤鸣说:赵紫阳自己是作了坐牢的准备的。身边的人看了他那篇答辨词之后说,对於“是否会进监狱的问题”,他都是作了考虑的。为了“真理和信仰的价值”,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浩然正气,真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他的这个形象,这面旗帜将永远飘扬在人们的心中!毫无疑问,历史学家将会对他作出正确的结论。(《理想、信念、追求》P329)


**顺时代潮流 不欠历史账**

    宗凤鸣第一次见赵,赵紫阳说:“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和胡耀邦不一样;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叫‘自我暴露’,自己考虑的是不愿在历史上欠一笔账,在中囯共产党的历史上,总还有个人站了出来。”

    一个人为了坚持正义,为了人民的利益,宁愿总书记“宝座”不坐,甘受囹圄,这种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也为国内外人士所讚扬。赵紫阳为自己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开创了中囯共产党历史的先例。《理想。信念。追求》P334在批判赵紫阳的会议上,从赵的发言中可看出其思想。他说:“在实际工作中,我还深深感到时代不同了,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民主已经成为世界的时代潮流……人们的民主观念已普遍增强……因此,我想我们必须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和新情况,学会用民主等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他又说:“今后党的领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要表现在积极领导人民进行民主和法制建设上,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真正的法制国家;而且民主的旗帜,如果我们党不高举,就会被别人夺去。”他还说:“我觉得,我们迟早要走上这条路,我们与其被动的走,不如自觉自动地走。” -《理想、信念、追求》P324


**赵紫阳与胡耀邦下台无关**

    过去我想:胡耀邦因为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利,在受到批判后被撤去总书记职务;而接替总书记职务是原来的政治局常委赵紫阳,因而很容易联想到赵是因为整胡有功而被提升;现在看来,胡的下台,完全是邓和陈云的决定,这是老人政治,回想过去,也可能更明白一些;胡由於反自由化不力,对学潮 压制不力而下台;二年后赵是因为“支援动乱”(主要是指赵支援自由化和学生运动)而倒台,赵在励行政制改革方面较之胡有过之而无不及,赵如何会在二年前在政治上反对胡耀邦呢?赵紫阳明明是政治上继承胡耀邦,发展胡耀邦,而不是反对胡耀邦。

    在这一点上,宗凤鸣的书中讲得比较清楚:在反精神污染问题上,赵声言:经济领域不反精神污染。胡认为这是赵对他的支援,尤其是在邓力群散发批胡的材料(赵紫阳批评这是“无组织行为”)被赵紫阳制止、收回后,胡更感到赵还是支援他的。胡曾亲自到赵家,与赵促膝谈心。据称,赵明确地对胡说:“咱俩过去乃是工作上的分歧,咱俩是同舟共济。”赵还说到:“在这个年龄段的,只有你作总书记最合适,再没有第二人。”大概是胡耀邦摸到了赵紫阳的底,就高高兴兴地辞别了。

    记得赵紫阳曾对我(宗凤鸣)说:在最高层领导的人事上,我们前台的人没有发言权,只是徵求一下意见,真正有发言权的就是两位老人(邓、陈)。只要两位老人达成一致意见,就能定下来。邓小平认为这个人不错,就提上来,认为不行,就让下来。还有他的话你必须得听。这是东方政治,也是中国政治的特点。我的看法,这就是老人政治。

    据我(宗凤鸣)瞭解,胡不再担任总书记一职,原是在批胡之前的暑期北戴河会议时,元老们已定了的问题,胡本人也知道。

    赵紫阳还说:“胡不作总书记一职,乃是组织上已定下的问题,当时,不可能再提什么了,提出也没有用。”赵紫阳还说:“耀邦下台,当时我没有为他说话,也没有落井下石。”这大概是真实的。《理想、信念、追求》P331-333至於有传言说:是因为赵紫阳给邓小平写了一封告状信起了作用,才使胡耀邦下台的。甚至有人说这封信在中央顾委会召开的批评胡耀邦的会议上,薄一波作了宣读。赵紫阳告知:这都不是事实。据瞭解,赵紫阳是给邓写了一封信。那是1984年的事,胡耀邦的问题是发生在1986年。而那封信根本没有涉及胡耀邦的的事。《理想、信念、追求》P332

    我想,赵紫阳在六四前后和软禁之中的表现、谈话,为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咀嚼和消化。

    2005年2月4日于山东大学

相关文章
作 者 :孙文广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5年2月28日20:2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