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号-封面主题 刘国凯简介 刘国凯文章检索

 
悲伤之后的思索..............刘国凯
 
 

悲伤之后的思索

刘国凯


    赵紫阳先生辞世,千千万万有良知的中国人自然都深感悲伤。而在巨悲的阵痛之后又须冷静下来作细细的思索。以可更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紫阳先生的傑出事迹有哪些?不少人都讚誉紫阳先生在四川主政时期所进行的农村经济改革。其实,这只是紫阳先生对中国社会所作贡献中的次要部分。七十年代末的农村经济改革,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谈不上是改革。它只是放弃毛共时代在经济事务中的一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极其荒谬的作法而已。作为首开记录者总是有他的历史功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项工作赵紫阳、万里不作迟早也会有其他共产党高级干部去做。这场改革丝毫没有突破共产党的政治格局,丝毫没有损及共产党的政治权威。非但如此,由於一个政权尽管是专制主义的它也需要有经济力量作支撑,只有象毛泽东那样不可理喻的恶魔式人物才会对滨临崩溃的国民经济都漠然处之,故邓小平等中共元老都肯定并推广了赵紫阳的农村经济改革。至今,中共最高当局在评价赵紫阳时仍肯对他作这点有限称讚,这里面除了有显示其宽宏大量的故作姿态外,还由於这项“改革”确于中共政权有利无弊。

    八十年代中,紫阳先生又提出了政治改革,其内容是政企分家、党政分家。这与几年前的农村经济改革有了质的不同,它开始突破共产党的政治格局。囿於前一段时期改革气氛的惯性,邓小平没有对此予以否定,甚至有时在口头上还表示赞同,但实际的步伐一步也没有迈开。当时在世的中共元老级人物如陈云、李先念、邓颖超等再加上恶棍王震都是铁杆顽固派人物。如果说他们对政企分开还勉强可以容忍的话,那么,对党政分开就决不认可。共产党政权的真谛就是要一党垄断所有社会公权力。共产党的权力要囊括立法、行政、司法乃至新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艺术。怎么能设想共产党将要尴尬地站立在这一切之外?赵紫阳的政治改革设想遂被搁浅。而且非但如此,顽固派元老们由此认清赵紫阳是个危险人物,必欲除之而后快。然而能最后一捶定音的还是邓小平。他在犹豫之中。不久前他搞掉了自己提拔的胡耀邦,这会又要搞掉同样是自己倚重的赵紫阳,那也太难堪了。

    赵紫阳在中共体制中跋涉这么多年,他如何不明白自己的处境?若要保持自己的职位,顺利做完任期,实须就此止步。而且,从另一个角度去考量,即使自己硬要顶着一切阻扰去推行政治体制改革,那么,就算可以不顾及顽固派元老们的反对,总还须倚仗邓小平的首肯和支援,否则根本无法展开。而问题最关键的是邓小平对政治改革疑虑重重,裹足不前。就在这个时刻,八九民运爆发了。至今还有曾为八九学运的领袖人物说,赵紫阳是在党内斗争失势后才倒向民众的。这种说法有着很大的纰漏。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这场党内斗争是纯粹的权力争夺,还是如何驾驭人民、操纵社会的方法之争,抑或是进步改革理念与保守专制主义之争?如果说我们可以原谅当年他们以不介入中共党内斗争为由,不支援以赵紫阳为代表的改革派,客观上帮助了共产党顽固派,致使一个极难得的民主改革契机丧失,那么我们就实在难以理解他们怎么至今连这点都还未弄清。我们只痛感,这些学运领袖十六的岁月都白过了。

    其次,说赵紫阳失势。什么失势?如果指的是他职位不保,那就不是事实。因为即使顽固派元老反对他,但只要他不逆邓小平之意,那么他顺利作完任期是不成问题的。并无失势可言。如果说,这个失势指的是他的政治改革理念无法开展,那么他“倒向民众”,欲借助民众的力量来推动政治改革,那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这难道不是一个进步的表现吗?

    还有必须洞悉的是,一个共产党高层领导人物“倒向人民”,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共产党专制体制下,官民是对立的。倒向人民意味着要与专制决裂,意味着有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八九学运骤起,并迅速发展为民运后,赵紫阳其实并未真正与民间力量携手。他只是不赞同把学运轻率地作动乱定性。而这种定性法是共产党多年的固定思维。邓小平是这种固定思维的坚持者。赵紫阳遂在这巨大的历史时刻,在思想上与其政治权力提拔者分道扬镳。

    说赵紫阳“倒向人民” 可做两重理解。一是他想借助人民的力量来推动政治改革。赵紫阳主张在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上来解决(学运)问题。如果赵紫阳有力量使学运不被定性为破坏社会的动乱,乃至给予某一程度的肯定的话,那么学运乃至民运所积聚的社会进步能量终究会成为赵紫阳排除顽固派阻碍政治改革展开的社会基础。囿於学运的政治幼稚,赵紫阳的“借助”希企落空。非但如此,由於学运、民运直接把矛头指向邓小平,使邓小平的暴戾之气不以一般的政治肃整为满足,而要诉诸武装镇压。此时赵紫阳又再次面临抉择。尽管前一段时期赵紫阳逆了他的政治提拔者邓小平的意,但在此时他还是有退路的。只要他附和邓小平的暴力镇压主张,还是可以安於其位。然而,赵紫阳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反对武力镇压。於是,他终究与其政治提拔者邓小平作了最后的决裂。

    中共顽固派,从元老人物到后继者李鹏、陈书同之流都弹冠相庆。这一“决裂”不断除掉了赵紫阳这个危险人物,而且可以使行为乖僻的邓小平有所省悟。他们不以赵紫阳的去职为满足,他们力图把赵紫阳锁进大狱,於是一个由王任重为首的赵紫阳专案组成立,专司搜集赵紫阳的罪证以确定其罪名。搜集工作持续数年并无所获。既搞不到赵紫阳与民间“反动”势力勾结的证据,也就无法把赵紫阳投进大牢,只好把他禁闭在富强胡同的住所里。

    这种情况下,民运之中则有人说话了。他们指责赵紫阳不敢真正与人民结合,指责赵紫阳在历史关头没有叶尔钦的魄力勇气。他们认为赵紫阳应该公开站出来号召人民,应该策动军队中的进步力量作决断行动。他们甚至认为赵紫阳十几年来都会在悔恨之中,悔恨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作,而窝窝囊囊地被禁闭到死。

    这是多么超越客观现实、非历史性的偏执观点。1991年的苏联与1989年的中国大相径庭。那时苏共的元老级人物早已全部过世。党内斗争存在於相同政治资历的人们之间。更何况在此之前苏联已初建了民主架构。民选出了总统戈巴契夫,这使政变者天然处於理亏的境地。而在中国,顽固派元老人物还有相当数量和能量。社会结构中丝毫没有民主架构的影子。赵紫阳五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与中共军队毫无渊源,他如何能策动军队?推而论之,就算有军、师级的军方人物敢挺身而出,赵紫阳也不会轻易允诺。

    一是他根本就没有过以武力方式来改变中国政治状况的意图。二是这种作法亦无胜算。

    有人会以上述两点来指责乃至否定赵紫阳。和平演变与武装革命这两种变革社会的方式,见仁见智,不宜互相否定指责。而要求投身中共行列半个世纪,身居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以武装革命方式来推倒中共政体,他作不到这一点就要予以指责之、否定之。这不能不使人想起文革前中共禦用文人在搞所谓革命大批判时,以嶽飞只抵抗金兵而没有与农民起义结合推翻宋朝,甚至还镇压过农民起义,据而否定之。对这种思维方式实在连评论的价值都没有。

    如果赵紫阳是以没有胜算而不允诺,那也是不可予以指责的。一旦动武。失败者当身家性命都化为乌有。也许赵紫阳不愿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不愿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

    但这很可理解。谭嗣同固然非常值得钦佩,但却不可以要求其他社会变革者都去做谭嗣同。中国当代有组织的民主运动从1978年底的民主墙运动算起也有二十七年历史了。

    慷慨激昂身陷黑牢者甚众,但亦毕竟没有出一个谭嗣同。八九学运声势之浩大空前而且可能绝后,牺牲者数以千计,但没有一个学运领袖为之捐躯。这固然无可指责,但既然如此,那又有什么理由要求赵紫阳作谭嗣同呢?

    在共产党体系中作纵向比较可以发现赵紫阳达到了何等的高度。中共建政后的几次大的党内斗争,无论其内涵和程度与赵紫阳的事迹都无可比拟。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黄张周反对毛泽东在经济事务中的胡来固然值得钦佩,但他们都以认错收场。1966年7月间刘少奇、邓小平抵制毛泽东文化革命高层清洗的对策是把火往无辜群众身上烧,大搞第二次反右。1975年邓小平在毛泽东的“反击右倾翻案风”前俯首缄默。即使是正直敢为的胡耀邦也曾作检讨。只有1989年的赵紫阳才宁折不弯地坚持自己的理念主张。即使邓小平曾是赏识提拔自己的恩师,赵紫阳也毅然摈弃中国几千年官场伦理文化,以社会正义为重,与邓小平决裂。这是多么难能可贵。更何况赵紫阳与邓小平和所有中共顽固派之争早已不是某些治国方法之争,而是民主与专制之争。这是把中共党内斗争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完全突破了传统中共党内斗争的框架。

    尽管刘少奇等曾助纣为虐加害彭德怀,但其实他们有着同样性质的与毛泽东的矛盾。都是在经济领域治国的具体方略上与之相左。胡耀邦进了一步。他痛感共产党统治的严酷,提出要宽大、宽容、宽厚。要讲人道、人性。但这些都还局限在社会伦理的范畴。赵紫阳再向前跨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大步。他於1989年5月18号会见戈巴契夫时说:“一党制能够保证民主的发展吗?它能有效地克服消极现象和党内政府内的腐败问题吗?如果不行的话,就势必要提出多党制问题。”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所听到的出自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之口最明确的民主话语。

    从1989到1998,九年的禁闭生活丝毫没有磨灭赵紫阳的民主理念。他写信给中共中央,除了要求重评八九、六四之外,还说:“我觉得我们始终要走上这条(民主)路。与其被动地走,不如自觉地走、主动地走。”“主动比被动好,自觉比不自觉好,早比迟好。”赵紫阳三次拒绝了邓小平托人传话,只要他稍作检讨就可複出并适当任职的建议。由於赵紫阳的决不妥协,这位前共产党总书记终究被共产党禁闭了十六年,直至死去。紫阳先生的故去,以及他身后事所受中共最高当局的刻薄,昭示着中国民主道路的艰难漫长。若以从参与中共建党到参加北伐为中共元老一辈的话,那么时至今日这辈人已全部故世。他们在世时的言行告诉人们,他们之中没有一个真正具有民主理念者。若以从井冈山、长征到抗日为中共第二辈的话,那么这中间出了一批具有民主理念的人们。他们大多是抗战时期投身中共行列的热血青年。胡耀邦是其中之一。目前尚健在的有胡绩伟、李锐、任重夷等。但他们年事已高,已身处中共决策圈之外。从所谓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三反五反、肃反反右投身中共行列者可算中共第三辈。这辈人亦全部离休或退休。他们之中没有出一个政治健康者。唯一勉强可称道的是田纪云。他去医院看望了赵紫阳。现今从省部到中央的中共高官是我的同代人。对於他们的政治质素和发迹过程,我是太瞭解了。(请参阅笔者所撰“胡锦涛原来如此,我们怎么办”).这是一群政治投机者、政治软骨者、政治人格阳萎者、政治理念贫乏者、政治实用主义者。如果说我们从前对他们还洞察不足,还怀有希望的话,那么从他们对紫阳先生身后事的刻薄就可窥见他们的素质。八十年代中、后期紫阳先生欲推动政治改革时,中共元老顽固派和李鹏、陈书同等新顽固派全力制肘。现今顽固派或故世或去职,而李锐、任重夷等改革派老干部则在时时发出进步声音。胡锦涛、温家宝等本可乘势利用之,不料胡锦涛等竟还对之进行打压,其政治素质之低劣可见一斑。现在,这班集政治市侩、政治侏儒、政治打手于一身者继承江泽民、李鹏的衣钵,中国民主确实是难字当头。目前中共的统治力度虽较毛时期有所萎缩,一般的工厂企业、学校街道不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派出机构,但是,中共全力死死地抓住新闻控制、滴水不漏地掌控选举、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务,再建立一套高效率的武警、特警、防暴警。务使民众的反抗不能连成一片,务将民众的抗争行动分割地消弭在孤立的、萌芽的状态之中。除此之外,还用力收买知识阶层,用心培植人们的自私心态。当年毛泽东是利用一部份民众的政治虚荣心去作政治打手,压制另一部份民众。现今的中共统治者则是利用一部份民众的自私心、经济攫取欲、享乐主义来抵禦另一部份民众对社会状况的不满。我实在从目前的中国社会情势看不出晨曦即将破土的先兆。然而,我并不气馁;并不悲观。我从紫阳先生的进步理念、道德勇气、铮铮风骨那里获得了无穷的精神力量。我们这个民族不缺乏智叟;不缺乏长袖善舞圆滑变通者。缺乏的是紫阳先生这样的执着烈士。我深以为憾、深感有愧的是,自己一介草民有推紫阳先生竞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心,但并无其力。我想如果紫阳先生能获提名(并非获),那亦是对他晚年孤寂的莫大安慰。可是我身单力薄、劳而无功,将负疚终生。十六年的凛冽寒风消蚀不了紫阳先生的铮铮铁骨;十六年的毒日霜雪磨灭不了紫阳先生的拳拳信念。如斯之楷模在此,我们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我们在为中国民主事业尽一份微力的过程中尽管不无付出。但我们可以自由地工作、自由地生活。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除中国之外的全世界去旅游。这与禁闭十六年的紫阳先生相比真如处在天堂。或许我们努力终生都未能眼见民主旭日升起,那固然不无遗憾。但与紫阳先生身陷禁闭十六载终未能见社会还其公道相比又算得什么?悲伤紫阳先生的辞世后思绪万千,而最后得到的莫大启迪是,以紫阳先生的气节风骨为楷模榜样,不计成功与否,不计轻视贬辱,坚定地走完这一生与中共专制主义绝不妥协之路。

    现今从省部到中央的中共高官是我的同代人。对於他们的政治质素和发迹过程,我是太瞭解了。(请参阅笔者所撰“胡锦涛原来如此,我们怎么办”).这是一群政治投机者、政治软骨者、政治人格阳萎者、政治理念贫乏者、政治实用主义者。如果说我们从前对他们还洞察不足,还怀有希望的话,那么从他们对紫阳先生身后事的刻薄就可窥见他们的素质.八十年代中、后期紫阳先生欲推动政治改革时,中共元老顽固派和李鹏、陈书同等新顽固派全力制肘。现今顽固派或故世或去职,而李锐、任重夷等改革派老干部则在时时发出进步声音。胡锦涛、温家宝等本可乘势利用之,不料胡锦涛等竟还对之进行打压,其政治素质之低劣可见一斑。现在,这班集政治市侩、政治侏儒、政治打手于一身者继承江泽民、李鹏的衣钵,中国民主确实是难字当头.目前中共的统治力度虽较毛时期有所萎缩,一般的工厂企业、学校街道不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派出机构,但是,中共全力死死地抓住新闻控制、滴水不漏地掌控选举、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务,再建立一套高效率的武警、特警、防暴警。务使民众的反抗不能连成一片,务将民众的抗争行动分割地消弭在孤立的、萌芽的状态之中。除此之外,还用力收买知识阶层,用心培植人们的自私心态.当年毛泽东是利用一部份民众的政治虚荣心去作政治打手,压制另一部份民众.现今的中共统治者则是利用一部份民众的自私心、经济攫取欲、享乐主义来抵禦另一部份民众对社会状况的不满.我实在从目前的中国社会情势看不出晨曦即将破土的先兆。然而,我并不气馁;并不悲观.我从紫阳先生的进步理念、道德勇气、铮铮风骨那里获得了无穷的精神力量。我们这个民族不缺乏智叟;不缺乏长袖善舞圆滑变通者。缺乏的是紫阳先生这样的执着烈士。我深以为憾、深感有愧的是,自己一介草民有推紫阳先生竞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心,但并无其力。我想如果紫阳先生能获提名(并非获),那亦是对他晚年孤寂的莫大安慰。可是我身单力薄、劳而无功,将负疚终生。十六年的凛冽寒风消蚀不了紫阳先生的铮铮铁骨;十六年的毒日霜雪磨灭不了紫阳先生的拳拳信念。如斯之楷模在此,我们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我们在为中国民主事业尽一份微力的过程中尽管不无付出。但我们可以自由地工作、自由地生活。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除中国之外的全世界去旅游.这与禁闭十六年的紫阳先生相比真如处在天堂。或许我们努力终生都未能眼见民主旭日升起,那固然不无遗憾。但与紫阳先生身陷禁闭十六载终未能见社会还其公道相比又算得什么?悲伤紫阳先生的辞世后思绪万千,而最后得到的莫大启迪是,以紫阳先生的气节风骨为楷模榜样,不计成功与否,不计轻视贬辱,坚定地走完这一生与中共专制主义绝不妥协之路。外,还用力收买知识阶层,用心培植人们的自私心态。当年毛泽东是利用一部份民众的政治虚荣心去作政治打手,压制另一部份民众。现今的中共统治者则是利用一部份民众的自私心、经济攫取欲、享乐主义来抵禦另一部份民众对社会状况的不满。我实在从目前的中国社会情势看不出晨曦即将破土的先兆。然而,我并不气馁;并不悲观。我从紫阳先生的进步理念、道德勇气、铮铮风骨那里获得了无穷的精神力量。我们这个民族不缺乏智叟;不缺乏长袖善舞圆滑变通者。缺乏的是紫阳先生这样的执着烈士。我深以为憾、深感有愧的是,自己一介草民有推紫阳先生竞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心,但并无其力。我想如果紫阳先生能获提名(并非获),那亦是对他晚年孤寂的莫大安慰。可是我身单力薄、劳而无功,将负疚终生。十六年的凛冽寒风消蚀不了紫阳先生的铮铮铁骨;十六年的毒日霜雪磨灭不了紫阳先生的拳拳信念。如斯之楷模在此,我们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我们在为中国民主事业尽一份微力的过程中尽管不无付出。但我们可以自由地工作、自由地生活。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除中国之外的全世界去旅游。这与禁闭十六年的紫阳先生相比真如处在天堂。或许我们努力终生都未能眼见民主旭日升起,那固然不无遗憾。但与紫阳先生身陷禁闭十六载终未能见社会还其公道相比又算得什么?悲伤紫阳先生的辞世后思绪万千,而最后得到的莫大启迪是,以紫阳先生的气节风骨为楷模榜样,不计成功与否,不计轻视贬辱,坚定地走完这一生与中共专制主义绝不妥协之路。還用力收買知識階層,用心培植人們的自私心態.當年毛澤東是利用一部份民衆的政治虛榮心去作政治打手,壓制另一部份民衆.現今的中共統治者則是利用一部份民衆的自私心、經濟攫取欲、享樂主義來抵禦另一部份民衆對社會狀況的不滿.我實在從目前的中國社會情勢看不出晨曦即將破土的先兆。然而,我並不氣餒;並不悲觀.我從紫陽先生的進步理念、道德勇氣、錚錚風骨那裏獲得了無窮的精神力量。我們這個民族不缺乏智叟;不缺乏長袖善舞圓滑變通者。缺乏的是紫陽先生這樣的執著烈士。我深以爲憾、深感有愧的是,自己一介草民有推紫陽先生競獲諾貝爾和平獎之心,但並無其力。我想如果紫陽先生能獲提名(並非獲),那亦是對他晚年孤寂的莫大安慰。可是我身單力薄、勞而無功,將負疚終生。

    十六年的凜冽寒風消蝕不了紫陽先生的錚錚鐵骨;十六年的毒日霜雪磨滅不了紫陽先生的拳拳信念。如斯之楷模在此,我們有什麽不能堅持的呢?我們在爲中國民主事業盡一份微力的過程中儘管不無付出。但我們可以自由地工作、自由地生活。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除中國之外的全世界去旅遊.這與禁閉十六年的紫陽先生相比真如處在天堂。或許我們努力終生都未能眼見民主旭日升起,那固然不無遺憾。但與紫陽先生身陷禁閉十六載終未能見社會還其公道相比又算得什麽?悲傷紫陽先生的辭世後思緒萬千,而最後得到的莫大啓迪是,以紫陽先生的氣節風骨爲楷模榜樣,不計成功與否,不計輕視貶辱,堅定地走完這一生與中共專制主義絕不妥協之路。外,還用力收買知識階層,用心培植人們的自私心態。當年毛澤東是利用一部份民衆的政治虛榮心去作政治打手,壓制另一部份民衆。現今的中共統治者則是利用一部份民衆的自私心、經濟攫取欲、享樂主義來抵禦另一部份民衆對社會狀況的不滿。我實在從目前的中國社會情勢看不出晨曦即將破土的先兆。然而,我並不氣餒;並不悲觀。我從紫陽先生的進步理念、道德勇氣、錚錚風骨那裏獲得了無窮的精神力量。我們這個民族不缺乏智叟;不缺乏長袖善舞圓滑變通者。缺乏的是紫陽先生這樣的執著烈士。我深以爲憾、深感有愧的是,自己一介草民有推紫陽先生競獲諾貝爾和平獎之心,但並無其力。我想如果紫陽先生能獲提名(並非獲),那亦是對他晚年孤寂的莫大安慰。可是我身單力薄、勞而無功,將負疚終生。十六年的凜冽寒風消蝕不了紫陽先生的錚錚鐵骨;十六年的毒日霜雪磨滅不了紫陽先生的拳拳信念。如斯之楷模在此,我們有什麽不能堅持的呢?我們在爲中國民主事業盡一份微力的過程中儘管不無付出。但我們可以自由地工作、自由地生活。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除中國之外的全世界去旅遊。這與禁閉十六年的紫陽先生相比真如處在天堂。或許我們努力終生都未能眼見民主旭日升起,那固然不無遺憾。但與紫陽先生身陷禁閉十六載終未能見社會還其公道相比又算得什麽?悲傷紫陽先生的辭世後思緒萬千,而最後得到的莫大啓迪是,以紫陽先生的氣節風骨爲楷模榜樣,不計成功與否,不計輕視貶辱,堅定地走完這一生與中共專制主義絕不妥協之路。

相关文章
作 者 :刘国凯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5年2月28日20:3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