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疫苗与猫论
李卫平(北京)
六月底,安徽泗县问题甲肝疫苗导致一名四岁半小女孩死亡,300名学生出现异常反应,事件进一步扩大。官方表示,这批由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疫苗共计六十三万五千三百三十三支,已经销往浙江、上海、安徽、广东等二十二个省市。预示着更为悲惨的事件在所难免。
近几年,“毒药”、“毒食”、“毒酒”事件层出不穷、肆虐华夏。今年有安徽泗县问题甲肝疫苗,去年有安徽阜阳杀婴奶粉、广州夺命烧酒、江西“煌上煌”杀人腊制品等等。
触目惊心吗?!此不过冰山一角而已,生活中毒物可谓多矣。从药品到食品,凡能入身入口者,凡可助黑心经营者牟取暴利之处都有其吃人害人的身影。中国人今后还敢用什么吃什么,还能用什么吃什么?不少人心中惴惴不安。他们担心,他们害怕不幸万一会降临到自己及亲人朋友身上。自然地,相关产品的市场状况顿时雪上加霜。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去年宣布将启动质量建设工程,以从根本上改变药品食品令人忧心的质量状况。
公平地说,药品食品业并非惟一掺假使坏的行业,可能也并非最黑的行业,只是因为它与生命的联系太直接了,才备受关注与诟病。其实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制假售假的大基地。从生活资料到生产资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危害人身及生命的假产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走出了国门。可谓蔚为大观,成就卓著。
政府为根绝此类恶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政府制定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众多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在《刑法》中对制售假冒伪劣毒者规定了严厉的处罚。防范体系不可谓不严密周详;每当事发,政府的处理也可谓迅速、果断、有力。
按理,在强大的威慑与严厉的打击下,假冒伪劣毒事件应该再而衰、三而竭,销声匿迹才对,不想其却如同春风下的野草,生长越发旺盛蔓延更为广泛,愈演愈烈。仔细思量,发现这样的结果再正常不过了。前后的规章和惩罚本质上并无不同。试想,既然此前的规定与处罚不起作用,那么很明显,事后更多的规章和惩罚的效果也不会好到那儿去;或者说,如果后来的制度与处罚非常有效,那么此前的规章和惩罚就早起作用了,也就不用再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了,也不会或很少会需要新的惩罚。显然,仅仅依靠制定更多的新规章制度和事后的严厉惩处,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先探明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猫论”成为了国人思想的主体和行动指南。作为矫枉过正的纠偏,起初“猫论”的确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面效应逐渐开始彰显。“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初看,这话颇为在理,深入思索却发现它忽略了“猫”的道德维度。或许读者会嘲笑说:这太书呆子气了,猫需要什么道德规范呢?!诚然,抓老鼠可以也应该不择手段,但如果猫不仅抓老鼠还偷鸡,甚至主要是偷鸡,那还能称它是好猫吗?一般而言,答案是否定的。至于人类社会当然十分关注道德维度。这里,我们绝不会仅仅考虑经济维度,而要同时甚至将道德维度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即我们不仅在意结果,而且非常重视过程。一位官员政迹卓著,但如果其同时贪赃罔法,那么他就不是好官;同样,某人先富裕了起来,但如果他使用的是损人利己的方法,那么即便他对社会有所贡献,也绝不是什么好人。“猫论”告诫人们不应求全责备,而要宽容,表面上颇有一番大气量、大气魄、大胸怀,但它实际上于暗中放弃了道德的约束。而没有道德底线,人便失去了其之为人的前提与根本。
同样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行为的前导。长期以来,为了执政的便利和政治的需要,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成为基本的政治与社会生态,威胁、恐吓、利诱无所不用其极屡见不鲜。
一个人缺德,如果其作为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比那些以道德约束自己的人过得更滋润,那么更多的人便会步其后尘。很快,便会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如果政府如此行为,由于其不仅绝无受戒之虞,而且占尽利益,并冠冕堂皇地满口仁义道德,那么是非不分与无德就必将成为人们求得安全、顺利与惬意生活的基本手段,道德沦丧便是最自然的结果。
康得有言:“一个民族良好道德的形成,首先就要期待于良好的国家体制。”没有制度伦理意义上的道德,就不会有普遍的社会道德。我们只有在道德的制度里,才可能找到道德的个人;在坑蒙拐骗的国度,道德的人是十分稀少的。
因此,欲要根绝毒物就必须首先彻底批判“猫论”,帮助国人恢复已被摧毁的道德约束;其次政府必须规范自己的作为,只从事道德的行为,而且作为必须坚守原则。否则,不论再颁布多少法律规章制度,也不论新建立的质量工程体系多么完美,最终仍不免流于形式,没有任何作用。
2005年7月19日星期二于北京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