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号-国际视野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戈巴契夫改革20周年............春仁
 
 

戈巴契夫改革20周年
  
春仁
  
  
一,二十年后
  
  20年前的今天,戈巴契夫当选苏共总书记,BBC当时负责报导苏联事务的记者哈斯莱特回顾他的大起大落。
  
  戈巴契夫成为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后,西方观察家和分析苏联事务的人看到,这位聪颖、相对还算年轻的政治局委员有点与众不同。他讲话时似乎胸有成竹,而不是照本宣科。
  
  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1984年见到他后曾说:"我喜欢戈巴契夫,我们可以一起共事。"
  
  
二,新的变化
  
  对于戈巴契夫当选苏共领导人,人们感到兴奋,并翘首以待。克里姆林宫的高官一向淡而无味,少有笑脸,可是戈巴契夫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曾说:"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我非常希望我们相互关系近来的发展更扎实,更牢固,我们的合作能为我们两国人民,能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硕果。"
  
  前往苏联采访报导的西方记者感觉到的变化最大。我们不再被看成潜在的间谍,有了记者证,可以采访学者,记者和普通市民。官方不鼓励我们接触持持不同政见者,可是也不禁止我们这样做。
  
  
三,改革开放
  
  当然,这一切表像的背后仍有紧张存在。戈巴契夫说服苏共的忠实派,要他们相信,为与西方进行新阶段的竞争,苏联需要改革才能强大,并接受他的改革计画。
  
  的确,戈巴契夫也是苏共忠实派,在党内是个强硬人物,得到了当时苏共最强硬人物克格勃负责人和党的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的赏识。
  
  那么戈巴契夫推出改革开放政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BBC俄语部主编奥斯塔尔斯基说:"我不清楚戈巴契夫在开始时是否完全明白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他绝对是想改变苏联和苏共做事的方式。他可能明白,过不了多久,苏联将自己拖垮自己。所以他觉得必须赶快行动,拯救这个制度,提高其运作效率。他还认为,在改革过程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显得更人性化。苏联也应当与西方缓和关系,这样就可以减少在军备上的开支。但是我相信,戈巴契夫和他的顾问班子都不完全清楚改革开放导致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开始时,苏共忠实派跟着戈巴契夫走。他们准许戈巴契夫与西方达成武器控制协议,在国内放松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控制。
  
  1990年3月,新近当选的人民大会代表忠于职守,举手赞成并投票通过废除苏联宪法的第六款,让记者们着实感到惊讶,因为这项条款规定了苏共对权力的垄断,而人民大会的许多代表都是遵守党纪的党员,忠实执行党的指示。
  
  对这个新的、不再让人感到害怕的苏联,欧洲做出了热情的回应。戈巴契夫和妻子赖沙到访巴黎,伦敦,波恩,米兰和华盛顿,受到盛情款待,冷战年代的恐惧和焦虑烟消云散。世界好像到了一个和平与善意的新时代的边缘。
  
  
四,遭受质疑
  
  在莫斯科,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得这么好。两三年过去后,苏共党内和军方一些人开始怀疑他们的总书记。改革开放政策已不再是为了重振苏联,与西方进一步对抗,而是要结束与西方数十年来的敌对。这一点越来越清楚了。
  
  在强硬派看来,戈巴契夫的让步太大了。
  
  随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数个苏联共和国出现动乱,严厉的政治控制措施被取消。波罗的海一些共和国出现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独立,波兰和其他一些国家也出现举行民主选举的呼声。强硬派的担心与日俱增。
  
  戈巴契夫被夹在两股强大力量中间,一股力量要求政治自由,另一股力量则来自保守派看到已经失去控制时作出的惊恐反应。戈巴契夫开始犹豫不决起来。
  
  他放弃了改革派顾问,开始倒向强硬派,但为时已晚。他脚踩两条船,最后却一条船也控制不了,东欧和苏联共和国最终另起炉灶。
  
  
五,下台前后
  
  1991年,强硬派发动政变,将戈巴契夫赶下台,最后却败给叶利钦。戈巴契夫在西方大受欢迎,可是在国内成了光杆司令。最后叶利钦得势,按照他自己的意愿,继续改革。
  
  但是对许多人来说,真正开始改革的是戈巴契夫。BBC俄语部主编奥斯塔尔斯基说,青史流名的是戈巴契夫:"不论戈巴契夫的动机是什么,我相信作为20世纪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将青史流名,是他结束了冷战,他甚至可能帮助防止了世界毁灭于核战争。我相信其他政治人物,那些看来不可一世的人,在将来的历史教科书中将被降级为生活在戈巴契夫时代的政治人物。"

相关文章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5年3月31日18:3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