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面临的双重折衷
古若多杰(印度)
一般对于折衷的概念是对不同意见取调和态度。然而,西藏在对内和对外都采取了折衷办法,但是在意见取舍上虽能调和内部平衡却处处受制于外。依此折衷原则,即便是这双重折衷上升为主义,也无法严格地约束其有效解决西藏问题。其症结在于热情之余细节不缜。何为内外双重,即“独立”与“中道”谓内;对话与抗争谓外矣。如果给折衷主义冠以精神化的理性之名粉墨登场,远比露骨的政治意图委婉几分。要想打个圆场,折衷逢圆的朴实信仰跟高尚道德想必会成为宽容的里程碑。
一,“独立”与“中道”
对于流亡藏人来说,面对“独立”与“中道”孰轻孰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就要看人们怎样取舍了。多数都不会排斥任何一种观点和立场,如果问及哪个更为理性,现时会给中间道路投下一票。因为放眼未来西藏问题,达赖喇嘛率先甘愿作一个折衷主义者。民族存亡与独立理念之间孰轻孰重藏人自己会作出抉择。但是未来如果对这一问题处理不当,两种理念的不同诉求,也许会导致藏人的立场分化为两大阵营,尽管两者希望西藏自由的最终目的一致,却因为分歧太大而走向排斥对方的道路。现阶段,绝大多数藏人都奉行“中间道路”,其中放弃独立的诉求,达赖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作了一次非常艰难的抉择。这次两种立场的有效调和,独立派未必心悦臣服,但也无奈于达赖喇嘛的道德权威和民意的大势所趋,此乃西藏内部折衷的顺利实现。
二,对话与对抗
藏、中之间的关系是对话还是对抗状态,相对来看主要取决于西藏方面抱持的是独立理念还是双赢诉求。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西藏问题理解为折衷派的对话和强硬派的对抗性质。在这一问题上藏、中双方更多时候是在争夺正义资源,这无形中促使双方开启了一场分别以西藏民族正义抗争为代表的民族阵营与推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革命集团在西藏议题上的较量。这中间相互间的对垒更是有着催化作用,使得矛盾尖锐化,彼此之间无法容纳,对抗关系愈加突现。在这种时候,对话显得格外迫切,然而消除隔阂需要双方的互动才有可能。亦的确,一方的过分主动有可能导致自己身陷囹圄处于被动的尴尬境地,此时的折衷办法,就是让对方让步,低调地淡化分歧。
三,解读自治
现今西藏问题的存在形式是一个框架的问题,也是一个空间的问题,关键要看高度自治实际会起到什么作用了。一般认为高度自治是在不独立状态下的独立运作,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形成一种较为民主和法制的自治西藏模式,这种模式也是西藏问题的适用空间,它有别于中央直接干预与地方划块分割的统治形式。
四,分级治藏
未来西藏实现全境统一自治的可能性不大,北京方面不接受这样的自治,这也是第四轮和谈上指出的真正障碍之一。那末,应该怎样彻底实现自治?笔者运用折衷主义的观点将其归纳为一个小思路贯穿到高度自治中。基本思路是这样的:即,一个国家框架下的概念不变,实现现在西藏自治区的高度自治,划归其他省份的藏族地区完成在该省级范围内的高度自治,这种自治权限同自治区均等,是国中有区,省中有州(县)的原有划分。但是不同点在于州(县)级藏族自治政府由自治区政府领导,实现藏族全境的统一领导。边界依照藏族居住区来界定,这样一来,自治区和自治州是受中央政府和各省的一线领导,也就是一个国家下不同级别的高度自治。其中当然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但是解决地域问题不失为一个最折衷的办法。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对外折衷中的一个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