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号-民主墙 苇葭简介 苇葭文章检索

 
一腔热血善珍重................苇葭
 
 

一腔热血善珍重

苇葭


  对张林的印象,始于互联网上。博讯的张林文集中,那一篇篇针砭时弊之檄文,对独裁政府的批判一针见血;对时局时事的分析条理分明;对苦难中的中国下层劳动人民,则给予了极大的同情。读来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记得有一篇《苦难的中国人》,文中忆叙了作者在某个寒冷的冬夜里,目睹菜民们艰难的为生计奔波的情景。作者的视线绕过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霓虹流彩的繁华大街,在这个虚假,浮夸,覆盖锦绣的社会里,把爱与同情独寄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下的百姓。由此,作者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富有人道精神的作家。而在《曾经有个梦》这篇文章中,张林挥之不去的梦景,成于某个小小岛屿之上的,绝不是所谓隐者弃世藏身的桃花源,也并非知识分子成就虚拟理想的乌托邦世界。张林的梦想是在小岛上建造人类的庇护地,给流离失所的人们一个重建的家园。他所关注的,永远是世俗的苦难。他的向世之心,他的人本的精神,都使人感到,他所传播的思想及理念是以捍卫人类生存和人性自由为最高目的。

  同时也从这些文章中了解到,张林是个不屈不挠的民主斗士。八十年代初期就投身民主运动,主办民主沙龙,并且因为参与八九学运而被捕入狱。六四之后的国内政治大环境,用白色恐怖这个词来描写,一点也不为过。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是全民下海经商的中国;是官商勾结发横财的中国;是全体道德意志沦丧的中国;是人人向钱看、笑贫不笑娼的中国。独裁者的坦克驶过天安门广场的那个夜晚,传统的人文道德精神,人类最朴素的善恶是非观念一并被碾碎于履带之下。民主、自由的思想早已被人们遗忘,屈服于淫威下的民众,除了为虎作伥,就是麻木不仁。然而,唯有张林,依然以百折不回的勇气投身于民主运动之中。三次被捕入狱,两度妻离子散,贫穷潦困无从着落的生活,长期迫害折磨所造成的痼疾病痛,所有这些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苦难,张林都以顽强的意志坚挺下来。整个九十年代,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国内奔走,组建民运团体,关注民间维权,几番入狱,饱受酷刑折磨,虽九死而未悔。在民运陷入低潮的现在,张林执着的奋斗换来的实际效果并非有多重要。但是,张林为民主斗争的不屈精神,却是给麻木的国人带来思索和启迪。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去追逐财富,贪求名利,为什么有人可以忍受贫穷,苦难,牢狱,而将全部的身心投入民主运动?理想主义者思想和行为的璨然之光,也许天然赋有照亮世俗灵魂的使命。

  今年一月二十五日,张林因参加悼念赵紫阳的活动而再次被捕,并将被中国政府以颠覆罪起诉。消息传来,我们不禁为他的安危而担忧。对那个独裁政府,我们早已无话可说。他们的凶恶、残酷和虚伪举世皆晓。谎言和罪恶自有被清算的一日。我们呼吁释放张林;呼吁全世界的同情与爱心;呼吁人权和人道的精神;呼吁古老国度尚未泯灭的自由之魂,呼吁在华夏大地再次点燃民主火炬之光。对张林,也有太多的话要说,希望他在狱中多多的保重自己。屠格涅夫诗中的那道门槛,对为理想献身的人而言,何足道哉。他清楚地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蔑、监牢、疾病,甚至死亡本身,或是一世完全的孤独和隔离。献身民主和自由的志士早已准备好,忍受一切痛苦,一切打击──来自敌人的──来自亲人,来自朋友的。然而,一腔热血善珍重,仍然是祝福和祈祷他可以平安出狱,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互联网上再读到他的文章,领略他的思想和文采。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这么多年来步履维艰。求索之路漫长而坎坷,惟更加希望所有的民主人士,珍重热血,珍重热心。因为他们才是中国民主自由的魂魄。◆

相关文章
作 者 :苇葭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5年4月30日13: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