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号-封面主题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送别刘宾雁..............本刊编辑部
 
 

送别刘宾雁

本刊编辑部


    中国着名记者、报告文学家、《北京之春》编辑顾问刘宾雁先生因患癌症不治,於2005年12月5日淩晨病逝在美国新泽西州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院,享年81岁.刘宾雁先生的妻子朱洪、女儿刘晓雁一直守护在旁,其生前好友郑义、北明、林培瑞、苏炜、周允廷、张渝放、吕京花及本刊主编胡平等人也陪伴先生抵达生命的终点.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沉痛哀悼刘宾雁先生逝世,并向宾雁先生的妻子朱洪女士及其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问!

    刘宾雁先生1925年出生於黑龙江哈尔滨市,早年加入共产党,曾任《人民日报》记者。1956年发表小说“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批判官僚主义,提倡新闻自由,1957年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结束获得平反后,宾雁先生撰写了以“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为代表的报告文学作品,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专制、黑暗与不公平,关注着民众的疾苦,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敬重,被誉为“中国的良心”。1987年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刘宾雁先生再次被中共当局开除出党. 1988年刘宾雁先生应邀来美访问,因为公开抗议北京镇压天安门民主运动,被中共当局禁止回国。在流亡海外的10多年中,他深切关怀中国同胞,撰写了大量评论中国国情,传播国际人权民主运动信息的文字。患病期间,宾雁先生曾先后多次向中共最高领导人表达返回大陆的愿望,但终不能如愿——这是中共当局犯下的新的反人道德行为。

    宾雁先生去世的噩耗传开,法新社、美联社、日本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多国媒体纷纷报导了消息。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对刘宾雁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幷前往北京驻香港联络办公室请愿,呼籲政府基於人道立场,准许流亡人士回大陆。海内外各界人士筹备成立了刘宾雁治丧委员会,由着名学者方励之、苏绍智、许良英、胡绩伟任共同主席。本刊发行人于大海、社长王丹、主编胡平、经理薛伟等均为治丧委员会成员.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中国人权、中国宪政协进会、魏京生基金会和中国民主团结联盟、民主中国阵线、中国民主党,中国自由民主党,中国工党,青年中国等组织先后发表悼念文告,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纪念刘宾雁”的网页(http://blog.chinesenewsnet.com/liu-binyan/)也已开通。

    宾雁先生逝世后,世界各地纷纷发来吊唁函文。现居中国大陆的于浩成、刘晓波等发表了悼念文章,林牧、江棋生、郭少坤等致电治丧委员会,表示要把悲痛化为力量,沿着宾雁先生的伟大足迹走下去。

    根据刘宾雁先生的生前愿望,丧事从简。12月10日,刘宾雁先生告别仪式在普林斯顿凯恩博殡仪馆举行。人们向刘宾雁先生遗体前鞠躬致敬。朱洪女士的花圈挽联上写着:“宾雁走好”;儿孙辈的花圈挽联是“亲爱的爸爸、爷爷,我们一定带您回家”;治丧委员会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着:“耿良知耀日月,铮铮风骨擎苍天。中国的良心刘宾雁先生永垂不朽”;代表海内外读者的花圈上书:“记实文学的一代丰碑,中国文学的世纪灯塔刘宾雁先生千古”。治丧委员会主席方励之在致词中把刘宾雁比作文学史上两位伟大诗人屈原和但丁:追求真理,抨击权贵和邪恶;遭到放逐,不怨不悔,客死他乡.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林培瑞、作家郑义和苏炜也发表了讲话。刘宾雁儿子刘大洪代表亲属致词,表达了全家对刘宾雁的哀思和热爱,感谢各界人士的真诚关切和帮助。

    刘宾雁追思会将於12月17日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举行。

    中国各阶层民众对刘宾雁先生自发的悼念活动也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进行着。

    本刊此期特别刊发“送别刘宾雁”专辑,以表达我们对尊敬的刘宾雁先生深深的悼念。◆


相关文章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05年12月31日11:10
关闭窗口